分享

语言逻辑的分析和发展 - 『文学赏品园』

 zhentiancheng 2010-10-08

语言逻辑的分析和发展

语言逻辑
    很庆幸有这样一个词来提供和阐释,虽然还没有研究过黑格尔的《逻辑学》,并不知道在哲学意义范畴上的“逻辑”代表了怎样的意义,不过这并不对分析语言的逻辑造成困难。因为我所要探讨地只是这语言直观表现和间接生成的一些原因。补充一点说明地是:在这研究里面,语言和符号已经融成一种概念,命名或表达。
    例如类似这样地话,“你他妈地”,“你奶奶地”,“熊样”,“猪猡”,“你算哪根葱”等等。拿人家的女性长辈来进行攻讦,或用动物和植物的命名来降低受骂者的身份以达到自己心理平衡的目的。而相反地话,则是用来表示谦恭,虚心谨慎,被视为有素质有德行有修养的表现。之所以举被社会视为无素质的话语而不举有素质的,是因为前者被使用的频率远远超过后者,不可能“为了一棵大树而失去一片森林”。
    我们来仔细地看这些话,而不是用耳朵去听。第一个可以发现地是,人们其实仍然在贬低女性的地位,没有说“你他爷爷地”,“你他爸爸地”,并不因为念父系拗口,很大程度在于传统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至于用动物来贬低,所蕴藏的潜台词是人们仍然居功自傲,不可一世,认为主宰了世界的是自己,应该以救世主和类似的封号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声誉,因此凡是不被人视为人却又的确是人的人就被惯以低级动物的名号。至于植物,没有涉及太多的侮辱,只是对受骂着能力的一种评价,带着点蔑视和嘲笑,可是在受骂着心态上,比之前两着程度减轻许多。
    其次不得不承认地是,这样一种流行语汇能给骂者心理上一种刺激,让骂者感到痛快,而没有更多地去顾及受骂者的心理接受程度。当这样的语汇被频繁地制造于社会生活,其本来的那种深层次意义就被抹杀,纯粹成了嘴上一种发泄和释放。虽然受骂者仍然感到难过,但听觉上疲惫的形成已经对一种重复和无限循环模式不再抱恙,取而代之地是反击,这是受骂者找到最快最佳捷径。因此需要找到一种约束的途径和办法,这就有了平民语言(大众化,通俗化)和官方辞令(格式化,标准化)。
   
平民语言和官方辞令
    虽然我们社会一直在进行语言文明工作,可是想要根除是一个很大的文化问题。当素质和道德总是被高高喊在嘴上的时候,这样一些语汇的群众基础就更加推动它们成为流行语。如果不是因为政治环境的打压和社会舆论的评判,这种带“脏”的副面性语种完全可以耀武扬威到各种领域。无论你学识多厚,无论你修养多高,你仍然得面对一个事实,那就是冠冕堂皇的交际辞令在你说来是很有些费劲地,可是“脏”字辞令你可以随时脱口而出。如果不是为了能维持个人面子、顾及个人身份,你也肯定愿意说平民语言而不是官方辞令。“脏”字类辞藻是平民语言里面的一类,官方辞令就是对于平民语言里非“脏”辞藻进行使用上的规定和限制。中国人一向主张用中庸之道来解决问题,调和,因此“脏”字辞藻也容易侵蚀官方辞令的地位,毕竟使用平民语言人远大于官方辞令的人。
    在现代,一个什么都需要虚与委蛇的时代,官方辞令的政治色彩越发浓重,辞令中所隐含和折射的“非真”性辞藻被察觉,而且被认识和研究。举例子来说有工作报告,竞选的演讲辞,政府官员或企事业单位领导的发言,这样一些带着很强目的性,或者有正式范本和模式可以套,或者没有地辞令给予听者的是很强的不信任感。必须怀疑,也必须解决怀疑,语言一旦沾染上利益或者类似的词语就表现出很强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中庸的社会里。类似的例子有近几个月来中央向为发布一些政策和文件,具体行业不一一列举,请自己参考。听到或看到这样一些辞藻的人需要猜测也需要把握,更需要掂量和拿捏,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意味着变动,意味着发展,意味着不能目的性和确定性的猜测。
    在官方辞令中是不允许过多的语体色彩出现地,中性;但在平民语言里褒贬是被允许地。官方辞令的不确定性的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强制性,而平民语言虽有确定性可是没有强制性,因此需要协作。协作的基础就是互通有无,平民语言给予更多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于官方辞令当中,官方辞令赋予命令语言一些权利。交换的产生使得贸易的流通变得通畅,因此所形成的格局竟然也是“中庸”的格局。平民语言阐释解读官方辞令,官方辞令归纳总结平民语言,文本更加好解读了,也更加好形成了。语言的的实惠和廉价被买卖和出售,是否也将市场化,一切未可知。
    需要补充说明地是,平民语言再和官方语言互助的时,肩负了一些官方辞令说教的的任务,那就是宏扬和宣传主旋律。只有平民语言把素质、道德类似约束“脏”字辞藻的语汇传播给受众,它的传播空间也才能更宽泛些

语言的市场化
    语言可以兜售和推销这并不令人奇怪,自我推销就是一种语言的推销技巧。语言把自己卖了就是为了实现说话者的目的,而语言把自己买进来也还是为了实现说话的目的。(这里需要解释的一个概念是,语言的买卖并不仅仅局限于对话,也表现在承担语言的媒介,承担语言的媒介是纸以及类似的承载,已经表诉过,不再赘诉。交换的基础也已经表现在交换之下,也不在罗嗦。)既然有了交换,有了你需我求,那么就需要给语言定性和分类,因为不同行业的受众所需要的语汇是不同地。最开始我们二元分,现在我们就需要四元分,甚至更多元地分,因为我们的语言时代已经脱离封建社会,走市场化的道路。
    因为语言自身具有很多特性,例如解释、阐释、描述等等。因此再我们需要在语言命名一个事物之后,就需要使用更多地语言来向受众描述这样一个命名。我们称前者为专业语言,那么后者仍然是平民语言。在市场化的道路下,平民语言所接洽的对象早已不仅仅是官方辞令,因为平民语言不可能仅仅依赖着官方所给予的权利生存和发展。在官方辞令的宽容和大度下,平民语言开拓了市场,形成了自由的市场链,并且有了许多的分支,专业语言就是分支的一种。我们还可以给其他的行业和专业的语言命名,不过已经没有必要。
    走市场的路就不可避免地遇到竞争,语言也是一样,当网络语言独立成立的时候,传统的平民语言就面临了危机。即便是底子厚实,传统的平民语言仍不得不佩服于网络语言的机智和大胆。网络语言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利用快捷通畅的信息技术手段挑战着传统平民语言的权威(之所以一直强调传统,是因为网络语言也属于现代平民语言的一种)。类似的市场的问题不再赘述,只提出一个问题:到底我们需不需要把传统语言甩进垃圾箱。过去我们曾把文言文甩进垃圾箱,也曾把古白话甩进垃圾箱,不过最后还是拣回来一些,那么对于刚过去的传统语言,我们的“拿来主义”究竟该怎样运用?(此文应感谢万大千同学提供的“营 销文学”思想)

    以上理论仅为本人个人参考之用,不作为学术参考和研究文件,转载请通知和联系本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