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手工训练与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与研究

 尚和蒙学教育 2010-10-09
幼儿手工训练与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与研究 2008-12-21 20:54:19
   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及原作者    江苏省首个无线城市生活门户网开通
幼儿手工训练与动手能力培养的实验与研究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我国独生子女不断上升。子女的独一无二也成为了家庭的轴心,家长都围着子女转,加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使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走入了误区,也使独生子女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因为是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生活从而缺少了动手能力的培养。
家庭教育中的误区还表现在观念上,他们没有认识到手和脑之间的密切联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这么小还不用培养动手能力,应该多学知识。生活上的事就由大人包办了,因此孩子就失去动手锻炼的机会。家长也不知孩子正处于在生活中获得经验的时候,周围的生活就是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而这个经验过程又与动手操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也存在这个问题,一部分教师对幼儿的手工活动只认识到发展精细动作和小肌肉的培养等,而缺乏对幼儿动手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使活动的作用停留在表面,而不能真正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在幼儿3—4岁时,身体处于迅速发展时期,骨骼肌肉发展和大脑调节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已经能够进行视觉和触觉的协调运动,对隐藏在事物中的简单属性和关系喜欢进行探究。同时,此年龄的幼儿好奇心很强,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研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但是3—4岁幼儿的绘画、口语表达能力还较差,即无法表达清楚自己心里所想,因而,成人有时猜不透他们想什么,做什么,缺乏必要的、及时的沟通,制约了幼儿对各种活动的探究与表达的欲望。而手工活动是3—4岁幼儿表达心理活动的一种较简单、较直接的手工活动,大多数幼儿比较感兴趣,只要他们学会手工的方法,就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意剪、大胆贴,不受任何约束,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又保持了幼儿对探索活动永久的好奇心和表达欲望。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思想的镜子,是智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指挥的创造者。”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智慧的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这说明了动手的重要性,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手指小肌肉群还没有发育成熟,有些动作还不够灵活,通过手工训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幼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探索幼儿园在3—4岁班开展手工活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探索幼儿进行手工活动的总体水平和学习潜力,做到既面向全体,又要注意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所提高;探索组织手工活动时应注意哪些安全措施,如何把参与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注重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教师如何处理好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索如何通过手工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并进行探究;探索如何引导幼儿学会用“手”思考,从手工中学,从手工中发展。
首先,通过手工训练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幼儿手的技能,慢慢达到稳定和灵巧。
手工活动指的是运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手工制作的一项活动。具有着非常强的可操作性,许多幼儿对手工活动具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从手工活动中,加强了幼儿手部肌肉活动的稳定性、灵活性,有利于幼儿大脑的开发,真正做到认与知的和谐统一。
其次,通过手工训练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利于促进幼儿各个感官的协调发展。
第三,在手工活动之中幼儿运用各种材料进行操作掌握了使用物体的方法。今后,幼儿逐步掌握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积累经验,因此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二、国内外综述
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方面,国外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比如英国和法国所提倡的“动手做”的教育方案。
这一个“动手做”的方案是让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教学和学习。通过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进行实验、观察,并得出结果。他们必须思考问题,自己决定要进行的实验,在师生共同的讨论中,学会如何解决和处理问题。“动手做”的教育方案强调教育的两个内容:一是过程。即如何进行工作;二是内容,即对事实的认可。事实无可争辩,在发现事实的前期阶段,都是可以由幼儿自己去完成。教师的作用是鼓励与激发幼儿讨论,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而并不是让幼儿认为自己懂得了全部知识。
在国内也有学校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与弱智儿童。教育途径大致为课堂教学、专用教室、现场训练、家长在家庭中指导训练、走向市场。研究内容多为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一)、对象:小班幼儿,年龄3—4岁
(二)、研究时间:2008年7月1日~2009年7月1日
(三)、调查方法:
1、观察记录法
2、行动研究法
(四)、研究内容
1、在泥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在纸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在自制玩具中培养动手幼儿的能力
(五)、预期目标:
1、会简单的撕、贴画,学习用各种材料做造型游戏。
2、培养幼儿对纸的兴趣,学习撕、粘贴、能辨别物体之间的各个部分与其相应位置关系。
3、学习用雕塑泥造型,了解泥的可塑性,体验物体立体构成。
4、学习用自然材料做造型。如:红豆、米果实等。学习用报纸团、布团、蔬果等材料,蘸上各种色彩,作装饰印画。
四、研究的措施及做法
(一)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2、观察法:指根据一定的目的,用自己的感官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行动研究法:指的是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工作者按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方式。
(二)、围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开展手工活动
1、根据幼儿手工发展的特点,激发幼儿对操作的兴趣
    平时,我们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挖掘手工活动中的各种变化,来引导孩子参与手工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让幼儿体验到他们才是手工活动中的主体,才能激发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幼儿年龄小、身体弱,对老师特别依赖,老师的行为、语言、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创作行为。3—4岁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处于好奇和好动的本能,对手工工具材料发生兴趣,会引起目的并不明确的模仿活动,这是幼儿学习手工活动的开始,如纸工活动很少有独立创造的造型,大部是模仿为主。教师在手工教学活动中言语偏向于成人化,则会引起师生间的紧张感,使幼儿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手工训练时经常用议论式、讨论式、的语言组织活动,使教师和幼儿之建立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双向交流关系。只有让幼儿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动手操作,才能擦出富有创意的火花。在小班幼儿手工活动时,常常以游戏的口吻,同幼儿边讲边做、边玩边提问方法,引发幼儿对手工活动兴趣。在玩娃娃家游戏时,小班幼儿就结合手工活动让孩子们扮妈妈,用皱纸做帽子、围裙,用水饺招待客人、用橡皮泥做萝卜,这样,在边玩边做的同时,又锻炼幼儿的思维,同事也发展手的小肌肉灵活和协调性,留给了孩子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2、教师进行合理的指导来提高动手的能力
(1)、创造合适的环境,提供幼儿动手操作的机会。
我们把“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作为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和支持者。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材料,供幼儿动手操作。从而,我们要为幼儿布置一个相对独立的手工训练室,要收集较多的废旧物品为材料。 材料是、构思、创作的基础,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幼儿在手工活动时,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比如:牙膏盒、牛奶盒、纸盘、酒瓶、花布、挂历纸以及各种蔬果、种子、绳子、树叶、毛线、旧纽扣等。把它们投放到手工活动室中,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这样丰富了幼儿的感知,提供创造的源泉。
(2)、多让幼儿体验成功
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过,“小孩子喜欢奖励的,不喜欢抑阻的,愈奖励他,他愈喜欢学习,愈抑阻他,他愈不喜欢学习。”不可否认,只有要孩子尝到成功的滋味,他们才能更加主动的投入到动手活动中去。教师大胆的放手让孩子去动做,多对孩子说“你真行!”、“你很棒!”这样的赞美话。教师要积极的去肯定及时的表扬,孩子们创作的热情才能达到最高点。我们常说孩子喜欢“戴高帽子”,也是这个道理。在指导幼儿活动的初期要降低操作难度,有意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也能比较容易的感受到成功,“敢”动、“乐”动;或让动手能力弱的幼儿和动手能力强的幼儿结成伙伴,分工合作;还可以进行操作难度分层,引导鼓励幼儿向更高要求探索,使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可到递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