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荐典范毛遂

 韵歌 2010-10-10

毛遂系周武王外祖父毛公之后。“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东周以后,毛氏家族已沦落为普通百姓。毛遂家先是迁居魏国,后又流亡到齐国薛地落户。毛遂虽然家境贫寒,但他自幼聪明好学,秉烛夜读,闻鸡起舞。功夫不负苦心人,年轻时代的毛遂已是文韬武略,满腹经纶。为施展才华,实现抱负,他辞别故乡,游历各国,后来投奔到赵囚赵惠文王之弟──相国、平原君赵胜的门下。

毛遂是听说平原君赵胜好客养士,所以才投奔到他的门下。毛遂虽然满腹经纶,但此时也落魄到了极点,他只有先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才可能谋划以后的发展,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还有什么比先求得生存更重要呢!光阴似箭,日月荏苒,毛遂在平原君赵胜门下平静的度过了三年。三年之中,毛遂可以说过得非常平凡和普通,平原君的左右只让他做个偶尔送往迎来,办点府中琐事的小食客。作为下等食客的毛遂,并没有介意食位的高低,可毛遂总觉得生活中缺少了一些东西。三年之中,整日没有什么大事可做,他曾为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而颇为苦恼。这三年里,他悉心观察平原君的为人处事,深感平原君的确是—位礼贤下士、能干一番大事业的君子,所以才心甘情愿的屈居于平原君的下客,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心中时时盘算着实现:“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飞升天”的理想。  毛遂看得出,平原君门厂虽然有三千食客,但真正能称得上“士”的人才太少了,大多还是白吃白住的那一类。可毛遂不同,他深知乱世出英雄,动荡时代英雄必有用武之地,跟着能干人事业的平原君,定会有施展才华的那—天,所以他悉心洞察社会人情、耐得住寂寞和琐碎。

战国后期,周王朝名存实亡,华夏历史进入了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齐、楚、燕、韩、赵、魏、秦诸侯割据,七国称雄争霸,展开了腥风血肉的统一战争。这时候得益于商鞅变法的秦国展露头角,逐渐强大起来,连年大肆侵略扩张,先后攻魏、伐齐、破楚,迫使诸侯畏惧称臣,无力敢与强秦抗衡。只有推行了“胡服骑射”的赵国日趋强盛,成为秦国鲸吞天下的唯一劲敌,秦赵大战势在必然。秦国对付六国,惯用反间之计,他们用大量金钱在赵国宫庭里肆意制造舆论说,秦国最害怕的是赵王重用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做大将。赵王轻信谣言,中了秦的反间之计,委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守卫战略要地长平。公元前260年,秦军大将白起在长平大败赵军,坑杀降卒40万。长平之战使赵国精锐之师几乎丧失殆尽,致使赵国兵源枯竭,国力衰微,人心浮动,形势异常危机。公元前2599月,秦军再度挥师东进,以10万大军浩浩荡荡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因久攻不下,再增发精兵5万,逐渐缩小对邯郸的包围圈。赵秦兵力悬殊,赵国上下震动,国都岌岌可危。

赵孝成王根据探兵汇报,得知秦国将要再次增兵攻城,深感赵国危在旦夕,不免方寸大乱。平原君赵胜是赵国的相国,是战国四君子之一,  以礼贤下士闻名于世,又是赵孝成王的叔叔。所以赵王寅夜急招平原君商议退敌救国之策。赵王在平原君赵胜的竭力支持下,情绪才算稳定千米,决心顽强坚守,绝不妥协投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赵国一方面动员全国的老百姓坚壁清野,同仇敌忾,誓死保家卫国;  另—方面,欲派出重臣向魏国和楚国紧急求援。平原君认为,魏国与赵国有姻亲关系,魏公子信陵君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有正义感,且有胆有识,凭着与他个人的交情,定能说服魏安厘王发兵相救,以解赵国的燃眉之急。但对楚国能否出兵援赵,心中着实无数。因为前年楚国刚刚败给秦国,连楚国国都郢城也被秦将白起占领。楚王惊魂未定,畏敌如虎,恐怕不会轻易答应派兵援赵。平原君思前想后,觉得要说服楚王出兵困难很多。安排他人代劳,定会贻误时机,万一被楚王拒绝,那事情就更难办了。事不宜迟,平原君决定亲自出马,当面向楚王陈以利害。倘若楚王好言相劝不成,即使武力相逼也在所不惜,此行责任重大,志在必得。平原君深感此次楚国之行,成败与赵国生死存亡息息相关,不敢有丝毫怠慢,于是,火速将其门下三千食客召集起来,准备选拔20位文武兼备的人才,跟随他前往楚国去求助救兵。平原君相府中的三千食客,听到出使楚国的消息,个个闻风而动,人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平原君选来选去,不是文者不能武,就是武者不能文,最后只筛选山19人,就再也难以选出合适的人了。这在当时封建迷信盛行的气氛笼罩下,缺—人凑不够20这个双数,那可是大忌啊!平原君不禁眉头紧皱,踌躇难决地来回踱着步子,扼腕感叹地说:“哎!朝廷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好客养士辛辛苦苦数十年,招揽门客三千,而今国家急需栋梁之才,却连20个人才也挑选不出来。真让我伤心失望!人才难得啊!” 正当平原君烦躁不安,一筹莫展之际,坐在议事大厅木位的门客站出来,走到平原君面前慷慨激昂的请求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今形势紧迫,暂不可能费时费力的从社会上招揽人才,您只想从门客中选拔20名精英出使楚国就足够了,现只选拔出19人,尚缺一人。本人愿做—名预备队员,凑成20个整数,随主君前往楚国。” 平原君用眼把他上下打量了一番,见是一位年过三十、衣着简单、貌不惊人的下客。平原君觉得毛遂面生,又不曾听左右提起过他,便不以为然,有意询问毛遂:“请问先生大名?”答曰:“在下姓毛名遂,原籍魏国,后迁居齐国薛地落户。”平原君又问:“先生来到我赵胜门下几年了?”答曰:“已经3年了。” 平原君听后为难地一笑,婉转地说:“哈哈,此次出使楚国,生死攸关,责任重大,需要的是锋芒毕露的勇士,世上有才能的人就像铁锥装进布袋中那样,它锋利的锥尖立刻就会透过布袋显露出来。如今先生在我赵胜门下已经三年了,怎么左右也没有一个人称颂过你有什么本领特长,我赵胜也没听说过先生的大名,可见毛先生没有什么超人才干。先生去了也起不了作用,先生还是不去为好吧,留下来也可以打扫府里的马厩呢!”毛遂非常理解平原君此时此刻的迫切心情,因此他既不恼怒,亦无退怯之意,立即坦然、风趣地回辩说:“您讲的道理对极了,锥处囊中,锥尖必然外露。毛遂之所以未能展露锋芒,是因为您从来没有给我处于囊中的机会,我不过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要是我早处在囊中的话,现在那就不是锥尖外露了,也许整个锥子头都会钻出布囊之外喽!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恳切请求您,这次就把我投入囊中试一试,我定会不负厚望,脱颖而出!” 平原君再仔细观察毛遂,气宇轩昂,不卑不亢,谈吐之中溢着睿智才气,再说也得凑够20个整数吧,就同意了毛遂的请求。众门客对身不居要职,名不见经传的毛遂,无不投采鄙夷的目光。有的听了毛遂的自我表露,撇嘴弄眉,不屑—顾;有的忍俊不禁,嗤嗤窃笑。可毛遂胸怀坦荡,好不介意。在赴楚国的路上,毛遂谈笑风生,分析七国争雄的天下的时局,论证赵、魏、楚联合抗秦的形势,口若悬河,他那睿智善辩的惊人才华初露端倪。

平原君一行风尘仆仆,日夜兼程,火速赶到楚国临时都城,求见楚考烈王。第二天—早太阳刚刚升起,平原君便上朝与楚王坐在殿上面对面开始议事,毛遂等20名食客,侍立在阶下等候吩咐。平原君开门见山地向楚王提出联合抗秦之事。平原君说:“赵胜此来,欲求国军合纵抗秦。”楚王说:“起初提倡‘合纵’之约的是你们赵国,后来列国听信了张仪的游说而守约不坚定,先怀王为‘纵约长’攻打秦国而没能得胜,齐王后为‘纵约长’,诸侯又背叛了他。现在列国都忌讳再谈‘合纵’抗秦。各国诸侯犹如一盘散沙,人心不齐,团结不力,同床异梦,瞻前顾后,实在是让人头痛。”平原君在朝堂上向楚考烈士慷慨陈词,晓以利害,力促合纵抗秦。平原君说:“自从苏秦提出‘合纵’的动议,六国约为兄弟,布洹水定盟,秦国15年都不曾敢出函谷关!在那之后,齐、魏两国受了犀首的欺骗,约他们攻打赵国;贵国怀王受了张仪的欺骗,出兵伐齐,所以,联合阵线才逐渐瓦解。假如三国都坚守洹水的誓盟,不受秦国的挑唆,秦国又能奈何得了我们吗?而齐王只不过名义上为‘合纵’扬帜,而实际上是为了满足兼并的欲望,因此诸侯才背叛他,我们哪里又能抱怨‘合纵’的不好呢?”楚王根本听不进平原君苦口婆心的话语,他推诿说:“当今天下大势,明摆着秦国强盛而列国力量薄弱,各国都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还有心思谈论什么‘合纵’之事呢?  平原君急忙分辩说:  “秦国兵力虽强,分别抵抗六国其力量就很不足了;六国虽弱,联合抗秦必然胜利在握。如果各国都只图自保,不愿相互救援,一强一弱,胜负显然就分辨出来了。那样的话,其结果恐怕六国都将面临着被秦国各个击破的厄运了!”楚王立即反驳说:“秦兵一出战就夺取赵国上党17城,坑杀赵军40余万,合韩、赵两国兵力还抵挡不住秦国一个武安君,如今秦军都已经逼近了赵国的都城,远水解不了近渴,我哪能帮得上你们什么忙呢?  平原君益发感到楚王得了恐秦症,要想医治他的心病,答应出兵救赵恐怕是件难事!但是,只要有—线希望,平原君是不愿放弃努力的。他极力向楚王解释说:“前此,由于赵国国君任将非人,以至于长平之败。如今秦军围困邯郸城已经—年多了,并没能损害赵国的一根毫毛,如果你们楚国救兵一到,里应外合定能人败秦兵。”尽管平原君费尽口舌,分析条条是道,怎奈楚王根本就不愿接受平原君的‘合纵’之约。他说:“秦国新近正与我国通好,你要寡人派兵救赵,秦国必然会反过来迁怒于我们楚国,你这不是让寡人背信弃义,自惹刀兵之苦,代你们赵国受过吗?合纵之事我看还是算了吧!”平原君仍然步步紧逼,用更加锋利的言辞反击楚王:“大王啊!秦国之所以通好贵国,实际上是为了排除干扰,使秦国能专心对付其它国家,等到其它诸侯国被秦所灭,试想你们楚国还能有丝毫安全吗?”楚王被说的一时语塞,但是他畏惧强秦,对合纵抗秦既无兴趣,也无信心,仍然—个劲的把头摇得像货郎鼓似的,—百个不答应。平原君与楚王从大清早,一直谈判到日已过午。平原君已是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强压怒火,却又无计可施。平原君一想到秦军兵临邯郸城下,就心急如焚,救兵如救火啊!耽误一刻就会给赵国增加—分危险。随行门客也已饥肠辘辘,朝堂里不妙的谈判气氛使他们心灰意冷,坐立不安。站在阶下的毛遂腿都发麻了,心急火燎,他想,这个楚王也太顽固了,眼看太阳转西,仍不见楚王有丝毫山兵救赵的意思,看来平原君与楚王的谈判是凶多吉少,我该挺身而出了。阶下的其他门客也都等得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给毛遂使眼色,有人不咸不淡地说起风凉话:“毛先生,牛皮不是吹的,现在就要看看你这把锥子喽!”“毛先生,该是你露一手的时候了,此时不露,更待何时?你可是自己争着来的啊!”有的人还拉胳膊、挥拳头:“老毛,上啊!怎么不敢啦!”这时,只见毛遂双眼圆睁,怒发冲冠,手持宝剑,一步跨越两三个台阶,噌噌噌直奔朝堂,扯起大嗓门,声色俱厉地质问楚王:“请问楚王,楚赵‘合纵’抗秦,关系着两国的生死存亡,不只为赵国的利益,当今燃眉之急,只要你几句话便可以决定出兵救赵的事,干么要从早上谈到过午,至今还解决不了问题,是何道理?!”楚王见有人竟敢持剑直闯朝堂,并且出言不逊,不禁勃然人怒,但又不明毛遂底细,并且慑于毛遂之威言,便转过头来问平原君道:“阶下何人,出此狂言?”平原君也正焦躁,猛见毛遂,先是惊异,继而心中一股暖流袭来,真是雪中送炭啊。平原君答道:“回楚王,这是臣的门客毛遂。”一听是听是平原君的下客,楚王忙把头转向毛遂叱喝:“大胆狂徒,还不快给我滚下去,寡人与你主人议论国家大事,你、你算是干什么的!”毛遂毫无惧色,两眼冒火,双眦欲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手按腰间宝剑靠近楚王说:大王息怒,‘合纵’乃天下大事,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存利益,天下人皆可议之,我怎么没有权力谏言呢?况且我家主人在此,大王不必对我如此喝斥吧!大王之所以训斥我毛遂,无非是依仗您强大的军队,而现在你我近在咫尺岂能调集你的百万之师!此刻,大王的性命就系于我毛遂之手。你不顾大王体统,怒骂我,这不是有点失礼吗?”楚王见毛遂杀气腾腾,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毛遂手中利剑,不由得心中害怕起来,于是强作笑脸,放低了声音说:“毛先生,有何高见,请坐下说。”这时毛遂锐气益壮,词锋刚健,势如破竹:“我听说商朝的汤王以70里的疆土而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使诸侯向他称臣,这并不在于他的兵多将广,装备精良,而是他们识大体、顾大局,顺其势,扬其威罢了。”毛遂紧接着又向楚王靠近几步,缓了缓语气说:“目前楚国尚有沃野五千余里,精兵上百万,车千乘,骑万匹,此乃称霸四海之资本,天下诸侯哪个能挡?按说,这样的有利条件,大王不知利用,而是犹豫不决,顾虑重重,难道不怕诸侯见笑吗?想当年(公元前278),秦人崛起,无端挑衅,数次击败楚兵,大王你和我都不会忘记吧?可惜—个泱泱大国竟为乳臭未干的白起小子率区区之兵连连挫败。一战拿下了楚国军事重镇鄢陵(今湖北直城县西南),楚军损失惨重;再战攻克楚军重点守卫的夷陵(今湖北宜昌东),挖掘了楚国先王的陵墓,抛尸荒野,焚烧了你们祖先的宗庙,连你们九泉之下的先人都不能幸免于难;三战攻破国都郢城(今湖北江陵北),掳怀王而囚死,逼得贵国迁都陈城(今河南淮阳)。这是楚人百世的仇恨,三尺童子,都为这件事害羞,作为盟国,赵国也感到耻辱,难道大王你却忘记了吗?如今大王犹豫不定,是非不分,惧秦如虎,贪生怕死,不辨形势,按兵不动,只会加剧秦国的嚣张气焰,而被当今英雄豪杰所讥笑。况且今天‘合纵’之议,实为赵楚联合抗秦。想那秦国早有虎狼之心,并吞天下的意图早就明摆着,如果赵国灭亡了,楚国也不会长久,‘合纵’同样是为了保全楚国的国土不受威胁,实为楚并不全为赵啊?如果人王不识时务,苟且偷安,不求报仇雪恨,怎能对得起列祖列宗在天之灵呢?”楚王微微点了下头。毛遂嚓言观色,目光紧盯楚王说:“苏秦首倡合纵,六国结为兄弟,致秦15年不敢东进一步。今秦虽围邯郸年余,20万精兵昼夜进攻,邯郸城屹然固若金汤。且魏国素交好于赵,必派救兵,若赵、楚两国合纵成功,联合魏国灭秦精锐于邯郸城下,乘势西进,则楚国可报先仇,收复失地,重振国威,如此百利而无一害,只是楚王却犹犹豫豫不能定夺,到底为了何故?”说完,毛遂双手按定佩剑,双眼怒视着楚王。毛遂—席慷慨陈词象铁钉一样,一记重过一记,—句句戳痛楚王的心,说的楚王心服口服。楚王考虑到本国利益和自己的生命安全,不觉频频点头称是:“好好好,说的是!说的是!就依先生,就依先生。”毛遂又紧紧叮了一句:“那么大王,合纵的事就定了吧?”楚王道:“毛先生言之成理,寡人心悦诚服。寡人决定了!寡人决定了!”毛遂拱于施礼:“谢国君!”毛遂随即呼唤楚王左右的侍者,取水歃血盘,按照古代礼仪,天子歃血用牛、马、诸侯歃血用猪、狗、大夫歃血用鸡。毛遂双手托定铜盘,跪献楚王道:“赵楚两国正式签订联合抗秦盟约,大王纵约长,礼当先歃,我家主人次之,毛遂再次。”三人按照先后顺序当场歃血定盟,场面威严壮观,震服了其他众门客。毛遂歃血完毕,左手持盘,右手招呼阶下同来的19人道:“先生们就于阶下共同歃血吧!先生们碌碌无为,人们所说的‘因人成事’者,不正是这个道理吗?”众人面有愧色,依次而上。楚考烈王钦佩地说:“毛先生不愧为勇士,寡人即派春申君率8万精兵,十万火急,救援赵国。在毛遂的鼎力帮助下,平原君赵胜完成了出使楚国的任务,率领20位门卜从楚国归来,此时廉颇与蔺相如前采致贺。蔺相如问:“相国,不知楚王何时发兵?”平原君说:”蔺将军,楚国已经发兵,正在途中。”廉颇兴奋地说“多谢相国,我们赵国有救啦!”平原君连忙摆手,指着毛遂说:“全仗毛先生玉成。”蔺相如不解地问:“哪位毛先生啊!”平原君不禁感慨万千地说“这一次纵约之盟,我己费尽了唇舌,企图说服楚王,半日没有结果,多亏毛先生在我穷途末路之际,挺身而出、闯进殿堂之上,三言两语,就把楚王震服,歃血为盟,不辱使命。我赵胜再不敢相士了。想我赵胜衣貌取人相士多达千人,一向自信有识人之明,能够识得天下贤才豪杰,不会看错怠慢—人,如今才知道我不是管窥之见,想不到在毛先生身上看走了眼。毛先生居胜门下三年,竟未能识得其才。毛先生于楚国朝堂之上,唇枪舌剑,豪气冲天,不独促成约纵,且大长赵国之威风。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今后我再也不敢以善于识人而自居了。”同时平原君宣布,改待以上宾的礼遇,酬谢毛遂。从此以后,毛遂的超人才智和胆略为世人所赏识,这种在别人不了解才识的情况下,勇敢地站出来自己举荐自己的行为,被后世称作“毛遂自荐”。从此“毛遂自荐”,“脱颖而出”等成语流传千古。据《滕县志》记载“毛遂,薛人也。......  后卒葬于薛。”在今枣庄市滕州官桥镇西南部、官桥火车站铁路西约50米处,有一座尽人皆知的墓葬,这便是毛遂墓。毛遂墓原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位于古薛国北城墙约350米处,宣统元年(公元1910)十—月建设津浦铁路时迁迁往道西50米。1957年首次文物普查见有明代和民国初年碑碣各一通,“文革”中被毁。1991年春,官桥镇人民政府重修此墓,同年秋完成,墓为穹窿顶式,前方立有著名书法家王学仲所题“毛遂之墓”碑,两侧各有两通侧碑。1992年完成青砖小瓦的围墙和大门建设,1998年夏又在墓前建设一座冒尖碑,高5米,锥形,碑上四面大宁,台阶高—米。其墓地约0.3公顷,建筑面积30平方米。来往拜碣游人络绎不绝。

    毛遂墓地处官桥镇西南部,京沪铁路西侧,位于薛国北城外350米处,原址在官桥火车站票房处,1908年建津浦铁路时迁往道西50米。1957年首次文物普查见有明代和民国初年碑碣各—通,“文革”中被毁。1991年春重修此墓,同年秋完成,并立碑三通。1992年完成青砖小瓦的围墙和大门建设,1993年夏又在墓的建造一座冒尖碑,高五米,碓形,上四面大字,台阶高—米。毛遂墓占地为03公顷,建筑面积30平方米。旅游人数逐年增加。“毛遂自荐”说是战国时秦攻赵,赵王派平原君到楚求援,门客毛遂自荐同往。到楚后,平原君和楚王谈判无结果,毛遂挺身而出,说服楚王派兵援赵。后来比喻自我推荐。

<%eval reques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