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1 设计意图: 《识字1》是有关秋天的三组词语。这些词语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气候特点和丰收景象。三组词语排列有序,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对秋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知道一些描写秋天的词语,但本课的词语对学生来说,有些比较陌生,也较难理解。识字教学提倡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在课上,教师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词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在课外,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并记下来,帮助他们独立识字,积累词语。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能通过抽象的文字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去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感悟秋天的美好,养成收集词语的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3、培养收集词语的兴趣。 4、初步感受秋天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激发兴趣: 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便悄悄地来到了。秋天的景色美如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呢!你们愿意 二、出示词语,初读课文: 师:欣赏完了秋景,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秋天真美啊!) 师:是呀,秋天不但景美,而且连描写秋天的词语也很美,你们想美美地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要求把每个词语读正确。注意:不认识的字,文中不再出现拼音了,生字宝宝的音在下面的树叶上呢!可要把它念准!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3、学生模仿练读,教师正音。 三、自主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宜人、叠翠、凉爽、雄壮、华丽、层林尽染、五谷丰登。 2、指名带读、齐读词语。 3、合作学习、自学生字: 师: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特别难记?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大家很快地记住这些生字吗?(小组讨论合作) 4、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方法。 重点交流:叠 翠 爽 染 登 (2)去掉拼音,分组赛读。 (3)巩固识字: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再指名读。 尽力 尽情 爽快 凉爽 直爽 翠绿 翠竹 壮丽 壮观 雄壮 华灯 华丽 谷子 稻谷 山谷 登山 登高 层叠 楼层 表层 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出示课文,认读词组: 师:这些调皮的生字又跑回课文里了,你们还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2、出示与课文相应的图,说说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分别送给它们最合适,为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指名读,并进行鼓励性指导: 如: 你听,他这个“大雁南飞”读得不错,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来学学他的语气,做做动作。 我们来到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的,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再到果园里瞧瞧,呵!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儿,又大又红的苹果,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谁能再来读读“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4、再读全文:小朋友,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咱们班小朋友也收获不小,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美美地读一读吧! 5、小结:秋天还有更多更美的风采、词语等待小朋友们去描绘,去收集呢! 五、书写生字 1、观看“尽——层 谷——金”的田字格结构。 2、教师范写 3、学生自己临摹书写生字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课文 2、会写6个生字。 3、感受秋天的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读。 二、熟读成诵 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 2、赛读、赛背。 3、互相抽测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三、课外拓展: 1、展示收集的秋景图与词语: 师:秋天景色宜人,令人陶醉。小朋友,你们还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秋景和收集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呢?赶快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个别指名) 2、小组内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看法。 四、写字指导 1、老师范写剩余的6个生字。 2、可以试着写一写。互相交流。 五、完成课堂作业 六、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枫林如火 丹桂飘香 1、秋 天 的 图 画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1 秋天的图画 梨 子 苹 果 稻 海 高 粱…… 2、黄山奇石 教材分析: 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学文,引导学生运用讲、读、演等各种方式学习语言文字,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 会认“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 其”等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字形区别“膊——脖——胳”和“区——巨”;体会黄山奇石的“奇” 教学时间:3教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词,会写“尤其、区、巨、它、安”;学习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感受奇石的神奇之处。 第三课时:学习第六自然段,挑选一块奇石仿说;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书写其余的生字。 教学准备:介绍黄山风景秀丽的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明代的大旅游家徐霞客游览了五座名山(即山东的泰山,陕西的华山,湖南的衡山,山西的恒山,河南的嵩山)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板书:五岳归来不看山,意思是:游览了这“五岳”,再也不用观赏其他的山了,因为天下所有山的特色,这五座山几乎全有了!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看看位于安徽省南部,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板书:黄山) 2、揭题: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是因为黄山有四奇:怪石、奇松、温泉、云海。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的奇石。(补充课题:奇石)。指名读课题;齐读。四个字哪个字读得最有意思?指名读,齐读,质疑。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受“奇” 1、黄山奇石奇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播放黄山奇石的风光)。 2、美吗?打开课文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请教老师。学生自由读课文。 3、检查生字: (1)认读词语: 仙桃石 石盘 巨石 山峰 胳膊 脖子 天都峰 著名 风景区 奇形怪状 每当 (带拼音读)注意指导“膊”读轻声。 ⑵去掉拼音读。 ⑶认读生字。区 尤 其 仙 盘 峰 膊 巨 当 脖 著 形 状 4、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奇石名称的词语,同桌交流。 5、课件出示填空:黄山的奇石,叫得出名字的有( )、( )、( )、( )、( )、( )、( )、( )等等。而那些叫不出名字的( )的岩石,正等着我们去给它起名字呢! 读读这些奇石的名字,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就是这些石头的名字也是那么的“奇”。) 三、品读第一段,突出怪石的“奇” 1、世界闻名的黄山到底在哪儿呢?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段。 2、出示句子。
指名读,听出哪儿读得特别好?齐读。理解“闻名中外”。看地图简介“安徽省”。 3、补充句子,学会运用“尤其”,初步感受“奇”。
4、 读课文第二句。 5、 导书写“尤、其”。 四、巩固字词。 1、 再次读生字。 2、 指导书写“区、巨、它、安。”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认读:著名 风景区 安徽省 奇形怪状 巨石 山峰 尤其 每当 2、选择一个或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一、品读课文2——5自然段,探究奇石 1、师:现在我们一起走进黄山去看看奇石吧!生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课文中具体描写了那几块奇石?用“☆”标出。板书: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 2、现在我们全班同学和老师都要去黄山旅游。请你当小导游,你挑选自己最喜欢的那块石头,向我们介绍?解说词就是我们的课文,看谁把自己喜欢的奇石读得奇,读得妙,让我们听得啧啧称赞,就是一位好导游。 3、 选择自己喜欢的奇石向全班介绍。评读哪里读得好,读得奇。 “仙桃石”:可以组织小游客质疑为什么叫仙桃石?感悟“飞 落”的妙处。 “猴子观海”:哪里读得特别有趣?引导想象:几千年来,这只神奇的石猴为什么一动不动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指名读——评议——再读 “仙人指路”:表演读。小游客们你们看到这么一位仙人,会怎么想? “金鸡叫天都”:小导游你觉得奇在哪儿?指导读好最后一句。 4、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 书写“站、块”。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了哪些“奇形怪状”的岩石?还有哪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呢?学习最后一段。 二、展开想象,创编奇石 1、指名读最后一段。张开想像的翅膀,我们先一起去欣赏那一幅幅天然的山石画卷。 2、看课件欣赏奇石。黄山怪石星罗棋布,数不胜数,已经得了雅号的有120多处,这是——这是——这是——这是……(点击课件,学生欣赏怪石) 3、创设情境,争做小导游。生自任选“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三块中的任一块介绍,可仿造课文的样子。 4、给其它奇石取名字:有的怪石因为受青睐,还有两个名字呢(孔雀戏莲花,天鹅孵蛋)还有许许多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等着你们给它们起名字呢!(看课件欣赏奇石,为奇石取名字。) 学生为自己找到的黄山奇石的其它图片取名。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配乐朗读全文,师:今天,我们游览了黄山的奇石。你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富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表现了黄山奇石的神奇、美丽。难怪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你们有机会一定要去游一游黄山。 2、作业:宽带网 A、我找到了黄山的其他图片 B、我当导游介绍黄山 C、我给大家提供有关黄山的网站 板书: 黄山奇石 仙桃石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仙女弹琴 仙人指路 狮子抢球…… 金鸡叫天都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说明: 设计意图 :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 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 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读顺课文,学习1-4节;第二课时,学习第5节,拓展文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谈话:黄山奇石,令人叫绝;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2、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①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 ②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③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带着刚才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多读几次。 2、出示词语:旅行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山洼 观察 知识 啪 炸开 蹦着跳着 3、交流反馈, 读准字音。 个人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得”的字音。 “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 读完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2、 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学习蒲、苍。指导书写“豆”。 3、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板书:传播种子)也可以说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 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一)引读第一节。是啊,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自由读2——4节,看看植物妈妈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把她们的办法划出来。 (三)这些办法好在哪儿呢?把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次,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出示课件演示:瞧,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娃娃。理解降落伞。 3、理解“轻轻”、“纷纷”。 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都在风婆婆的帮助下,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下雪了,雪花纷纷地飘落;秋天,树叶黄了,纷纷地飘落;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轻声读“只要……” 4.朗读体会。现在我就是蒲公英妈妈,你们是我的孩子。你们乘着微风纷纷出发,那么你想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是多么高兴呀。现在让我们自己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五)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课件演示,认识苍耳。 2、你有什么不懂吗?理解“铠甲”: 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这里指的是苍耳坚硬的外壳。 3、师: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们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六)学习第四小节 1、 指名读。 2、 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么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课件演示。) 3、 比较:(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 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4.小结: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5.齐读这节诗歌,也可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办法都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还有什么办法呢?请小朋友们回去后请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去网络、书籍上查找,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纷、经、好、如。你有什么发现? 2、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开展各种形式的认读。 2、引读第一节。诗歌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她们有什么办法? 二、学习第五节 1、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能得到它? 2、 指导朗读。 三、朗读全诗、选择背诵。 四、课后延伸,激发兴趣。 1、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的方法?(学生交流) 2、出示 资料库: 凤仙花、豆、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3、我是小作家。(模仿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 五、完成课后的“读读抄抄”。 许许多多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说说笑笑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六、指导书写。 “已、甲、识、娃、洼”。 板书: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苍 耳 穿铠甲 豌 豆 晒太阳 4、古诗两首 设计意图: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 ]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 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3、这么美好的秋天,假如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诵读。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 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悟意、生情。) 四、拓展升华 1、古往今来写秋天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秋夕》等等,老师这里有一首《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天的?都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 出示《秋夕》 ]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交流汇报 4、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 出示《赠刘景文》] 5、秋有秋的丰满,春有春的华丽,夏有夏的激情,冬有冬的神韵,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还喜欢哪个季节呢?知道这个季节有哪些诗句吗?[ 出示春、夏、冬诗 ]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五、书写巩固 1、出示要写的字 “枝”、“记”,学生认读。[ 出示田字格 ] 2、观察字形,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老师示范 4、学生练写。 六、作业 1、收集有关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挑战小老师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陶醉于宋朝苏轼所赞美的秋色里,领略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秋天,看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起来学习《山行》。《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 三、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山行》,把古诗读通,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出示《山行》 ] 2、小老师教生字 3、比赛读 4、齐读诗句 四、师生研读 1、边读诗边想象,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是什么?在书本上找出个词来(爱) 五、诵读激情 1、整首诗哪一处的景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这么美的景假如能把它读好就更美了。(范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3、学生背诵——配乐朗诵 六、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除了用诗歌来赞美秋天之外还用什么语言来赞美秋天的美景呢? 2、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出示文章,师生共读。[出示课外资料] 七、书写练习 1、书写生字“于、枫。” 2、完成“我会填” 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 一、我的发现。 (二)动手做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