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沌蝴蝶——洛伦兹吸引子

 kagawa 2010-10-12

混沌吸引子又称奇异吸引子,它是混沌中特有的。混沌吸引子在形态、结构和发生机理方面,均与非混沌吸引子不同。

    混 沌吸引子是整体稳定性与局部不稳定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耗散是整体的稳定因素,它使运动轨道稳定的收缩到吸引子上。但如果动力系统在其相体积收缩的同时,它 在某些方向上的运动又是不稳定的,例如,在这些方向上存在着指数性的发散,那么,它的最终状态将会是怎样的呢?显然,必须在有限区域,即吸引子上,实现运 动轨道的局部不稳定性,例如,是运动轨道分离。只有一种办法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运动轨道无穷次的折迭。这种折迭保证了某些运动方向上的指数型发散,于是 就产生了具有无穷嵌套自相似结构的吸引子,即混沌吸引子。

    混沌吸引子有几个“奇异”的特性,首先是它的分形性质,它作为相空间的一个子集,具有精细的嵌套自相似结构,得到的图形的维数不是一个整数。其 次是混沌吸引子有两种运动方向,一切在吸引子之外的运动都向它靠拢,对应着稳定方向;而一切到达吸引子内部的运动轨道都相互排斥,对应着不稳定的方向。它 作为一个整体是动力系统最终的归宿,对于微小扰动是稳定的,即最终运动方向会到达吸引子上;但是吸引子内部的运动却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进入奇异吸引子的 部位稍有差异,运动轨道变会截然不同。这也是混沌的初值敏感依赖性根本原因之所在。必须指出,只有耗散系统才存在混沌吸引子,但并非只有耗散系统才存在混 沌。

    为什么要推荐混沌吸引子呢?请球友先欣赏一下它的图片,逐步会感觉到。

 混沌运动与乒乓运动具有共同点: 整体确定性与局部随机性。

 

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E.N.Lorenz,不要和提出洛伦兹变换的那位搞混)是 混沌理论的奠基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他的主要工作目标是从理论上进行长期天气预报。他在使用计算机模拟天气时意外发现,对于天气系 统,哪怕初始条件的微小改变也会显著影响运算结果。随后,他在同事工作的基础上化简了自己先前的模型,得到了有3个变量的一阶微分方程组,由它描述的运动 中存在一个奇异吸引子,即洛伦兹吸引子。</>

洛伦兹的工作结果最初在1963年发表,论文题目为Deterministic Nonperiodic Flow,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ences杂志上。如今,这一方程组已成为混沌理论的经典,也是“巴西蝴蝶扇动翅膀在美国引起德克萨斯的飓风”一说的肇始。它的形式看起来很简单:

洛伦兹方程组是基于流体力学中的Navier-Stokes方程、热传导方程和连 续性方程构建的,属于耗散系统。相空间中,耗散系统的终态都将收缩到吸引子的状态上。但对平庸吸引子来说,无论初值如何,终值只有一个,而奇异吸引子却是 无数个点的集合,对初值极端敏感。如洛伦兹当年只是忽略了小数点4位以后的数值,得到的结果就有了相当大的偏差,甚至是完全相反。

在洛仑兹原始的工作中,x表示的是对流的翻动速率,y正比于上流与下流液体温差,z是垂直方向的温度梯度。式中三个参数\sigma(Prandtl数)、\beta\rho(Rayleigh数)可任取大于0的数值。常用的组合是\sigma=10\beta=8/3,而令\rho取不同数值。\rho=28时有混沌现象,奇异吸引子出现,此时系统的演化轨迹如下图所示:

Lorenz attactor

这一图案颇似蝴蝶展翅,所谓混沌理论的“蝴蝶效应”之得名据说也与此吸引子的形状有关。该系统中x、y、z这3个方向数值随时间的演化如下图,其中黑线为x轴变化情况,红线为y轴变化情况,蓝线是z轴变化情况(积分步长\pi/10)。

固定另2个参数,\rho的不同取值则决定了系统的不同性质。下面四图分别为该参数取值1、10、14与99.6时的演化轨迹:

\rho=1

\rho=10

\rho=14

\rho=99.6

由图中可见,在\rho较小(如取1)的情况下,系统是稳定的,演化到两个吸引点中的一个。随着\rho的增加,系统趋于复杂,在\rho=28时达到混沌状态。\rho=99.6的情况是所谓的圆环结(torus knot)。如果单独看以上三种情况x、y、z坐标的演化,可能会更清楚一些:

左上:\rho=1;右上:\rho=10;左下:\rho=14;右下:\rho=99.6

Paul Bourke作出过洛伦兹吸引子的3D图象,并发表在2000年8月31日的Nature杂志上:

3D lorenz attactor

另外此君还提供了一段洛伦兹吸引子的音乐,乐谱片段如下,制作原理不详,只知道3个轴的坐标分别用3种乐器表示。这段midi听起来感觉比较怪异,有兴趣的可以下载听一听。

Lorenz attactor music

洛伦兹吸引子的行为可以用一个“水轮”模拟,该装置的主体是可旋转的竖直轮盘,轮盘周围装有一圈可以漏水的杯子,从轮子上方注水至杯中,调节注水速度,达到某一速度时,轮盘的转动出现混沌。这一模型是Willem Malkus和Lou Howard于1970年前后提出的,在2005底召开的荷兰物理教师年会上,Planeten Paultje展示了实物。

waterwheel

Planeten Paultje的水轮装置

再说所谓混沌。如庞加莱在《科学与方法》一书中所说,“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异有可能在最终的现象中导致巨大的差异”,“预言变得不可能”。更准确的定义干脆照抄《天体力学基础》的教材好了:“若初始值x_0有一点小偏差,则因这一点偏差引起的轨道未来预报的不准确将会指数增长。”混沌的判据是最大Lyapunov指数,该指数大于0则系统混沌,至于具体计算再扯下去必然公式连篇,故不详谈。

其实混沌理论也不一定要求系统形式上的复杂性,比如描述洛伦兹吸引子的方程组就很简单。关键是,在简单的表象后面莫测的复杂。如今在混沌的研究中,计算机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于实际应用,混沌起作用的地方还是很多的,如天气系统、N体运动中的轨道,乃至经济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