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箫一剑走江湖

 维欣 2010-10-12

一箫一剑走江湖

 

   《还珠格格》剧里有一位名为箫剑的人物,既能即兴吟诗,通晓文雅,足智多谋,又有一身盖世武功、广交天下英雄好汉,可以谓之文武双全智勇兼备的大侠。他的戏虽然不多,却给人以深刻印象,我隐约有一个感觉,这就是琼瑶先生对箫剑的偏爱。(否则,为什么她把被大家赞誉喜爱的晴儿安排给箫剑?)感觉是感觉,我倒是对箫剑这个名字很有兴趣。

    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有《渔感》诗:“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看来,龚自珍先生也曾有一挤一剑走江湖的理想。箫乃中国古老乐器,一竹材,“横之为笛,竖之为箫”。诗中之箫不只指一种乐器,而是广指为琴棋书画、诗歌大雅。大诗人李白有赞美怀素书法的《草书歌行》:“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盛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我们这些后人虽未见过怀素挥毫泼墨的情景,却也从诗里看见那一幕幕书写中的状态和作品的风格。元代诗人马致远在《张玉喦草书》中有这样的的名句:“软如杨柳和风舞,硬似长空霹雳摧。”软与硬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书法艺术在琴棋书画中最具中国特色,从刻符、虫书、摹印、署书、大篆、隶书到草书七行书、楷书,成为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书法可不仅仅是把字写好,它陶冶人的情操,锻炼人的毅力,助长人的精神活力,甚至可以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王羲之的妍美流畅,王献之的英俊豪迈,虞世南的内含刚柔,欧阳询的外露筋骨,褚遂良的清瘦遒劲,颜真卿的端庄雄伟,柳公权的俊秀方整,…这些大书法家以自己的独特艺术魅力享誉千年享誉海内外。值得着重一提的是王羲之,这位书法艺术界的杰出代表,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来又学张芝的草书、钟繇的正书,博取众长,精研体势,推旧出新,在继承汉、魏以来质朴书风的基础上,开辟出妍美流畅的书法新体,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影响极大。王羲之乃军人出身,又称王右军,任右将军。只是年代久远,王羲之治军能力和武艺水平都已不得而知。但是,他的书法作品却流传下来。如今的人们只知书法家王羲之,而不知军人王右军,那么,我们只有从他的书法作品中去认识军人的风采了。有人说,王羲之的字之美,字之流畅,透出一种剑气。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不分明是一柄柄利剑玛?那握剑之手挥起笔来,纸上一定是剑之舞了。

    中国画尤以山水画、花鸟画享誉世界,讲究诗的意境,强调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形中有神,形神合一。其实,每一幅中国画也都是一幅书法作品、不仅如此,还包括篆刻、诗句。清朝乾隆年间,扬州有八位卖画的画家,他们是:汪士慎、黄慎、金农、高翔、郑燮、李方膺、罗聘,被称为扬州八怪。说是八怪,可按哪种说法却都是七人,那一人不知哪里去了。他们皆为诗书画全能,个个才华横溢。在创作风格上敢于突破传统,对近代写意花卉影响颇大。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少年时即刻苦学画,后又到法国留学他携带中国绘画作品赴法、德、比、意及原苏联展出,为中西文化尤其是绘画艺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徐悲鸿画马形象生动,墨酣意浓,《九方皋》、《愚公移山》两部作品更有其深刻的历史寓意。齐白石画的花鸟鱼虫,笔墨酣畅雄健,造型简洁而含蓄,色彩质朴而热烈。他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艺术见解令人刮目相看。抗战期间、齐白石拒为日伪作画的行为令人尊敬。在这些艺术家的言行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么一种骨气,一柄利剑隐隐约约立于美丽之中。

    音乐是流动旋律的音响,一种审美感受,也是对社会生活的抽象。它将客观现象的形状、色彩、内在风格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由形象上升到抽象,利用特定音响的变化与特定的起伏的复杂对立关系,通过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能力,唤起想象,晚起感动,使欣赏者被旋律与节奏所席卷气所涌动。箫并不只述说柔和,事实上,在许多时间,它表达的是忧虑,是思念,是伤感,是愁怨。其中的情与思、需要有心人才能感觉到,光绪二十五年,也就是一八九九年,意大利以海军威胁,要求租借浙江三门湾。当时维新变法失败、谭嗣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亡走日本,他听说三门湾事,写七绝一首:“凄凉白马市中箫,梦入西湖数六桥。绝好江山谁看取,涛声怒断浙江潮。”凄凉的箫与怒断二字形成的强烈对比怎能不叫人长思?抗战时期,《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成为抗日英雄们和每一个爱国儿女的战斗号角与旗帜。那激动人心的旋律,那气壮山河的艺术效果,超越时空,至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青春活力。其实,神奇的大自然到处流淌着悦耳的音乐,那小桥流水,那叮咚泉水,那雨打芭蕉雨打浮萍,那流泻千尺的瀑布,那滚滚春雷哺啸长风,无不跳跃着音符。看来,大自然的有身就有音乐本能。

 

    剑,是一种冷兵器,两面刃而长,中间有脊,短柄,便于随身佩带,初行于西周早期,盛行于东周。与其它兵器相比,如刀、斧、枪、钩等,剑是一种特殊武器。外国之剑源于何时,不得而知。在法国卢浮宫里,骑士气贵族们都佩戴利剑。《圣罗马诺之战》和《查理一世肖像》画里都有剑的风采。中国剑有二千八百年以上的历史。远在西周,聪明而又勤奋的华夏先人就已经掌握了人工冶铁技术,春秋晚期炼出了优质的块炼钢。干将、莫邪、太阿等名剑就是用这种块炼钢制成的。说剑特殊,不是指它的材料和制作工艺,而是它的文学等方面的价值。剑既是作战武器,又是一种装饰,是地位、身份、精神的象征。屈原在《九歌》里有诗“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真够豪华气派的。不少剑的鞘、柄上镶有金银宝石,刻有各种象征的图案。金庸先生笔下有许多剑客剑侠,他们依剑而生,行侠仗义,各有突出的个性。剑有雅气,不像砍刀那么凶猛,不像利斧那么残忍。这种雅气表现在那么一点点潇洒,那么一点点飘逸,那么一点点冷冷的笑容。在浩如烟海的诗作里,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剑的影子,其它兵器则很少见。也是军人出身的辛弃疾,那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让我们看到了剑的威武。抗金名将岳飞之孙岳珂有“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的诗句。“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这里虽然没有剑字,可是,我们在“短兵接”里看到了剑的寒光,剑的英雄气概。

   “戊戌变法”主要领袖之一康有为于一八八九年写下《出都留别诸公》诗:“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渺峰。怀抱芳馨兰一握,纵横宙合雾于重。眼中战国成争鹿,海内人才孰卧龙?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峰。”以“天龙”自比变法领导人,展示了改革家叱咤风云的胸怀。其中的剑字已经不是兵器了。大历二年十月十日,杜甫在都督府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写下《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剑舞到这种程度,可以叫作登峰造极了。

    时至今日,剑舞仍是中华文化艺术瑰宝之一它融舞蹈艺术与中国传统武术为一体,舞姿英武俊美。其中又分站剑与行剑。站剑动作迅速敏捷,静止姿态沉稳,一招一式如同各异的雕塑。行剑动作连绵不断均匀而有韧性。剑舞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之类的历史剧多次上演。剑舞像艺术体操,如壮士拼搏,如金蛇狂舞,如张颠狂草。那剑之刚人之柔融合成一种完美,这是极高的境界。剑舞里有美丽,因为它有智慧有聪明。世界上美丽的事物许许多多,其中有一种美丽叫作聪明。剑之双刃就含有某种哲学思想。诗仙李白二十五岁时,只身出外,仗剑而游。据说曾在长安城金銮殿上表演过剑舞。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大诗人,尽管满腹经纶,满怀壮志,但是,在世俗面前,在腐败官场面前,他不能不败下阵来,发出“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感叹。

    笔者在1997年写过一首《听雨》诗,发表在当年五六月号《诗潮》上。有些朋友多次询问我是在什么情景下写出来的。一我告诉朋友,这是听一次音乐会的收获。有的朋友竟不相信,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想,干脆就把这首诗抄录在这里吧:

    

      依水而居   坐于苇蓆

      凝神以聆   抚弦以虑

      听雨听雨   求索玄机

      听雨听雨   思维似羽

         

     风之嗫嗫   神秘之足轻提

     雨之沙沙   浮萍之态可掬

     妙言娓娓之绵谈

     枝叶闪闪之颤栗

     雨之如酒   我昂首之畅饮

     我欲舞之   雨中随心所欲

         

 

     万千木槌敲瓦

     万千细指弹地

     足之踏踏   臂之挥挥

     臀之扭扭   眸之熠熠

     飘发知洗   裸而如浴

     与天一色   与云一体

     风卷节奏    若缓若急

     恋之炼之    化为一滴

     舞之悟之    雨为云履

 

    云含深情    播洒大地

    漫步千里    白雾迷离

    原始之恋    浓写依依

    润物之时    声柔语蜜

                   

    风之喝喝    情绪之势滂沱

    雨之瓢瓢    惊雷之声铁骑

    韵似国殇之春秋

    律如鏖战之赤壁

    雨之如酒    我昂首之畅饮

    我欲歌之    雨中随心所欲

   

    万千彩伞作词

    万千湿手作曲

    高之妖娆   低之潺潺

    刚之锵锵   柔之丽丽

    滚滚如鼓   催人进击

    炸亮尘世   威震环宇

    激越之唱   与云比翼

    恋之炼之   化为一曲

    歌之悟之   雷有神气

   

 

    拨响心弦   制造惊奇

    成大事者   必得其意

    前进前进   雄师劲旅

    前方前方   充满魅力

     

 

    琵琶之手   撒落大珠小珠

    飞天之腰   摇响银裳玉衣

    镜前悲发之太白

    字字呜咽之弃疾

    雨之如酒   我昂首之畅饮

    我欲涕之   雨中随心所欲

     

 

      万千思线酸楚

      万千泪滴化雨

      雨之悱恻   风之长泣

      英雄史诗   饱蘸悲喜

      江之海之   皆为泪集

      投泪于炉   炼之成璧

      怀璧而行   不俱风雨

      恋之炼之   懂得珍惜

      涕之悟之   雨是自己

     

 

      云雨合一   天人合一

      先哲先贤   若居其里

      听雨听雨   玄机似羽

      听雨听雨   羽有灵犀

     

    看来,这诗与歌是分不开的,这诗与画是分不开的,这诗与音乐也是分不开的。《听雨》中的舞也好,歌也好,涕也好,雨中有韵,韵中有情,情中有思,思中有骨,骨中有剑。在我的思想里,伴随着旋律:一位剑者在雨中狂舞,这人这剑在雨中融合成一体,已分不清哪儿是人哪儿是剑。“云雨合一,天人合一”,也可以说是剑人合一,剑即是人,人即是剑。唐李贺在《李凭箜篌引》诗中写道:“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女蜗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中写道:“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柔与刚、文与武、智与勇、静与动都溶化了,被诗人们炼成了箫与剑。这箫与剑同样可似做到箫剑合一,箫中有剑,剑中有箫。

    箫剑合一是一种完美的生活状态和生存姿势。箫是文,剑是武;箫是柔,剑是刚;箫是智,剑是勇。一箫一剑走江湖,这种极高境界是人们所追求的,也是极难做到的。当然,正是因为这极难,才显得那么珍贵、那么耀眼,驱使我们如醉如痴地追逐它,顾不上道路的荆棘与曲折、风险与坎坷。
 
《沈阳日报》分2期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