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文阅读专题

 家有学子 2010-10-12
2007文言文阅读专题
(一)北京课标
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3分)
答:


10答案:D
11答案:(1)邀请 (2)计划;打算
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
(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二)安徽课标 (15分)
《论语》四则
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季氏》)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谅,诚信。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③[善柔]善
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亡,同“无”。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
(1)择其善者而从之 (2)学而不思则罔 (3)可谓好学也已矣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
(15分)
14.(3分)(1)从:听从 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
(2)罔:迷惑 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
(3)好:喜爱 或:喜好、喜欢 (每小题1分)
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
(每小题2分)
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 第②则:择友之道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
(三)广东汕头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铲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译文:
10.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答:
11.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9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l0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11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四)广西百色
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13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①可爱者甚蕃 蕃: ②不蔓不枝 蔓:
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水陆草木之花 B.花之隐逸者
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译文: 。
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
答: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3分)
答:


9、①多 ②长枝蔓 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五)河北课改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妄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丧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
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7、“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现在用来形容 。(2分)
8、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9、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


5、(1)长,这里指身高 (2)偏爱
6、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7、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8、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9、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
(六)山西新课标  比较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8题。(10分)
  [甲[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结庐在人间( ) (2)亭亭净植( )
  5.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8.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4(1)简陋的房屋 (2)立或树立
  5D
  6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7C
  8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七)湖北黄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5分)
【甲】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0.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12.邹忌成功说服齐威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2分)

【乙】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日:“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
14.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3分)
(1)
(2)
(3)
15.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9.(1)穿戴;(2)偏爱。(2分,每题1分)
10.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2分,如关键词语漏掉或错译,酌情扣分)
11.(1)宫中的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2)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3)举国上下的人都有求于齐王。(3分,每条1分)
12.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2分,言之成理即可)
13.(1)离开(背弃);(2)厌恶(嫌弃)。(2分,每空1分)
14.(1)位高意下;(2)官大心小;(3)禄厚不取。(3分,每小题1分,意近即可)
15.(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1分,符合要求即可)
(八)河南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7~20题。(共8分)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4.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九)河南实验区(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8—22题。 (共10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宋昭公出亡①,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②,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③数百人,被④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⑤者众也。
(节选自《新序》)
注:①出亡:国亡后出逃。②发政举事:施政做事。③侍御:侍从妃子。④被:穿上。
⑤谄谀:谄媚奉承。
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臣之妻私臣 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0.邹忌的进谏为什么能让齐威王称“善”?(2分)

21.齐威王和宋昭公的周围同样都有谄谀者,然而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宋昭公却不得不“出亡”,结合语段说说造成这样不同结局的原因有哪些。(2分)


22.从上面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2分)

18.(1)偏爱 (1分)(2)当面 (1分) (共2分)
19.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太深了 (逗号前后各1分。共2分)
20.①从日常小事人手,以家比国,以己比君 ②使用排比的方式,增强语势,有力阐明了自己的观点③语言委婉含蓄,使对方受到启发 ④处处为国为君着想,晓以利害 (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2分)
21.齐国有邹忌这样善于进谏的大臣,齐威王也善于纳谏。而宋昭公却一直被谄谀者包围,听不到谏言 (齐国、宋国情况各1分。齐国情况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共2分)
22.示例:给别人提意见要注意方式(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批评和建议 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阿谀奉承者蒙蔽 要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等) (言之成理即可。2分)
(十)吉林 (10分)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代的文学家。(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10、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2分)
11、“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


12、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8、宋(北宋)(1分)
9、(1)倾泻(倾注或快速地流)(2)离开(共2分,每小题1分)
10、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2分)
11、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共2分,每点1分)
12、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共3分,启示1分,结合生活实际1分,语言表达1分)

(十一)湖北潜江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
8.(1)参与 (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
(十二)湖北随州(10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 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③遁(dùn):逃走。 ④噬(shì):咬。 ⑤狎(xiá):亲近而不庄重。 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 ⑦跳踉(liàng):跳跃。 ⑧(hǎn):虎怒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异: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        
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2分)
技止此耳!
译文:                     
1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8.(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2)去,离开。 1分。
9. C,2 分。
10.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意思接近即可,2分。
1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评分标准: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2分。
(十三)浙江丽水 (1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饿其体肤。
(2)人恒过然后能改。
18、作者认为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灭亡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3分)

16、(4分)(1)选拔 (2)这 (3)通“横”,堵塞 (4)指在国外 (各1分)
17、(4分)(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2)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每句2分)
18、(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
(十四)荆州市 、(8分) 阅读《短文两篇》,完成下面9-12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9.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晓雾将歇 ( ) ②月色入户 ( )
③庭下如积水空明 ( )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 )
10.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
A.之:山川之美 甚矣,汝之不惠
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
C.与: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寻:寻张怀民 寻病终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简答。
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 ”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 ”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9.①消散(或“消歇”“散去”)②门 ③院子(或“庭院”)④只是(或“只”)(2分,每对一处给0.5分)
10. B (2分)
11. ①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表达与此相近即可)②水中藻、荇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表达与此相近即可)(“盖”是发语词,可译为“原来是”,也可以不译出,直接翻译出“也”字判断句也可)(2分,每对一小题给1分)
12.①描写 议论(答“抒情”也可)(1分,每对一处给0.5分)②闲 仙 (1分,每对一处给0.5分)以上共8分
(十五)内江 (10分)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锹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记 乃记之而 去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以 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选文第一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作者在画面中给我们展示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选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在表现情感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C
9.3分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小溪)像北斗星一样曲折像蛇爬行一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斗”“蛇”1分,句意2分)
10.2分游鱼清澈的水(每点1分)
11.3分乐、悲(由乐到悲)(2分),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1分)
(十六)齐齐哈尔 (共9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晖: 备:
11.翻译句子。(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
12.请将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

13.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解。(3分)
答:


10.晖:日光。 备:全面(完全)或详尽。
11.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或:不因外物之优,个人之得而喜,也不因外物之劣,个人之失而悲。)
1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1分)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分)
13.例:任长霞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她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最好的诠释。
(十七)浙江衢州 (11分)
记承天寺夜游
宋•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⑴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⑵怀民亦未寝
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1、“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2分)
22、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作者哪些微妙而复杂的感情?(3分)
19、①遂:于是,就 ②寝:睡觉 ③但: 只3分,每题1分)
20、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出了月光清澈透明的特点。(2分,意思符合即可)
22、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3分,意思符合即可给分)
^_^插个广告,嘻嘻:本内容由湖北李开明整理,兼职编写教辅资料,QQ:328645908 
(十八)山东威海(8分)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①处冒号的作用是 。(2分)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闻寡人之耳者
③时时而间进 ④期年之后
1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②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2.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3-14题。(4分)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往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天与云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写景是游记的重点,试用自己的话将湖中雪景描绘出来。(2分)

14.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2分)
(一) (共 8分) 9.战国策 总结(概括、收束)上文。(每空1分,共2分)10.①确实 ②使……听到 ③问或,偶然 ④满一年(每个0.5分,共2分) 11.①由此看来,大王(您)受的蒙蔽很深啦。②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的可得到上等奖赏。(每句1分,共2分) 12.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等。(意思对即可,每条1分,共2分)
(二)(共4分)13.示例:平静的湖面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站在船头,向远处望去,高处的天与云,远处的山和水,浑然一体,一片白茫茫的景象。如果立在岸上,湖上能看得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我的一叶小舟及船上的两三个人影罢了。(能全面描绘出文中所写景物1分,语句连贯通顺1分,共2分)(直接翻译原文也可)14.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共2分)。
(十九)山东潍坊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一12题。(10分)
(甲)暖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那?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远吞山光,不可具状。夏宜急雨,有瀑布声;冬宜密雪,有碎玉声。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皆竹楼之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鹤( chǎng ),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待其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亦滴居之胜概也。
(选自(王禹偁的《黄冈新建小竹楼记》,有删节)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
②居庙堂之高则优其民 庙堂:
③不可具状 具:
④公退之暇,被鹤氅 被: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①后天下之乐而乐 ①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A. B.
②烟云竹树而已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处江湖之远 ①然则何时而乐耶
C. D.
②竹工破之 ②子声丁丁然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2分)

②焚香默坐,消遣世虑。(2分)

12.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作,分别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态度?(2分)

9.①求:探求。②庙堂:宗庙和殿堂,指朝廷。,③具:全,都。④被:通“披”,披着。(2分。每词0.5分)
10. B(2分。A①连词,表示顺承关系,②助词,与“已”组合成“而已”,罢了,表语气。B连词,因为。C①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代竹子。D①代词,这样;②助词,表状态)
11.①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2分。“微”、“斯人”、“谁与”、“归”各0.5分。意思对即可)②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2分。“焚”、“默”、“遣”、“世虑”各0 .5分,意思对即可)
12.范仲淹优国优民;王禹偁随遇而安、自得其乐。(2分。优国优民1分,自得其乐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黄冈一带竹子很多,大的像椽子那么粗。竹匠把它破开,用来代替陶瓦。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因为它既便宜又省工。我因此建造了两间小竹楼,与月波楼相连。登楼远望群山,风光尽收眼底,景色无法一一描绘出来。夏天,最适宜听急雨,有如瀑布飞溅的声响;冬天,最适宜听大雪,有如碎玉撒落的声响。这里适宜鼓琴,琴声和谐悠扬;适宜吟诗,诗韵清新绝妙;适宜下围棋,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丁丁的声音。这一切都是竹楼所给予的。我在办完公事的闲暇时间,披着鹤氅,戴着华阳巾,手拿一卷(周易》,焚香静坐,消除一切世俗的杂念。水色山光之外,只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罢了。等到酒醒之后,茶品完了,香烧尽了,送走夕阳,迎来明月,这也是贬居生活中的佳境啊。
(二十)苏州 阅读《陈涉世家》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10题。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7.下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2分)
A.旦日,卒中往往语
B.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C.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陈胜、吴广为什么要鱼腹藏书、篝火孤鸣?对这种做法你是如何评价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导致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B
7.B
8.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9.①制造舆论,鼓动人心,树立威信,让卒相信“大楚兴,陈胜王”的必然趋势。
②利用当时普遍存在的敬奉鬼神的习惜来制造舆论.达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样做显出了阵胜等组织起义的足智多谋。
10.①最根本的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最直接的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下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②在秦王朝的残暴统治下,那些边的贫苦百姓走投无路的境遇正是“天下苦秦久矣”
的具体体现。(或:“失期,法皆斩”是秦残暴统治的体现)
(二一)泰州市 (1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②逸致:情趣。③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
1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2)日上日妍( )
1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4分)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
句子:
启迪:
13.本题2分,每小题1分。(1)洗,洗涤。(2)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4.本题2分。(1)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靠近去玩弄啊。(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是”译错扣1分)
15.本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6.本题3分。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全分)。
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
(二二)蒲田 (15分)
陋 室 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8、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段文字从哪几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写到哪三位古人?为什么要写这三位古人?(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9、从环境的清幽、交友的品位、情趣的高雅、远离世俗官场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10、诸葛亮 子云 孔子 写这三位古人,用于证明只要住的人品德好,陋室就不显得简陋了
(二三)浙江义乌 (一)(10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至若春和景( ▲ )明 (2)宠辱偕( ▲ )忘
(3)把( ▲ )酒临风 (4)予尝求( ▲ )古仁人之心
1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而或长烟一空( 或许 ) B.或异二者之为( 的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他的 ) D.微斯人,吾谁与归 ( 没有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1.从文章中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8.⑴日光 ⑵一起 ⑶持、拿、执 ⑷探求(4分,每小题1分)
19.A(2分)20.不因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分,意思符合即可)
21.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回答或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意思对即可)
(二四)遵义 醉翁亭记(节选)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云归而岩穴暝
③伛偻提携 ④觥筹交错
17、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8、本文是一篇寓情于景的山水游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4分)
16、①情趣②昏暗③脊梁弯曲。这里借指老人。④交互错杂。(答对一词给1分,共4分)17、①峰回路转,有一座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的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②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对一句给2分。共4分)18、体现了作者寄情山奈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意思接近即可。共4分)
(二五)烟台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二六)南京 【古文阅读】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不辞而别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精益求精
C.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 寻根问底 D.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品学兼优
8.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分)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2分)
10.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第(1)(2)两题任选一题作答,第(3)题必答。 (4分)
(1)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2分)

(3)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7.(2分)D 8.(2分)A  9.(4分) (1)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2分)
(2)有个友人寄给他一封信,他却不能回复。(2分)  10.(4分) (1)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意对即可)(2分) (2)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意对即可)(2分) (3)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人(武将、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意对即可)(2分)
(二七)盐城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分)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
注:①血指:伤指 ②刳(kū)取:割取 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 ④殒:死亡
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悉可俯拾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
甲文的主要观点: ;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 。
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文:趋炎附势者没有没好下场。13、卒章显志。
(二八)重庆市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8—12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悉如外人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9、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仿佛若有光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译文:
1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2分)
12、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答: 。
8、(3) 丫 (1) 类 ( 2 ) 全 , 都 ( 3) 邀 请 ( 每 词 1 分 )
9、 (2分 ) A ( 古 义 ; B 交 错 相 通 : c 与 世 隔 绝 的 地 方 ; D 不 用 说 , 更 不 用 说 . 今 义 略 )
10, (4.分). (1)' 老 人 和 孩 干 们 个 个 都 安 闲 快 乐,或:老 人 和 小 孩都充满喜 悦 之 情 . 显得 心 满 意 足 。 ( “ 黄 发 垂 髻 ”1分 , “ 怡 然 自 乐 ” 1 分 )
(2 ) 渔 人 把 自 已 听 到 的 事 - 一 详 细 地 告 诉 了 他 们 。 或 : 这 个 人 为 ( 他 们 ) 详 细 地 介 绍了 自 己 所 听 到 的 事 。 ( “ 具 言 ” 与 “ 所 闻 ” 各 1 分 , 其 中 “ 所 闻 ” 译 成 “ 知 道 的 ”或 “ 见 闻 的 ”都得 1 分 )
11 、 (2 分 ) 热 情 好 客 ; 他 们 害 怕 世 人 来 破 坏 他 们 与 世 隔 绝 的 和 平 安 宁 的 生 活 ( 意 合 即可 〕
12、(4分) 表 达 了 作 者 对 和 平 ( 没 有 战 乱 ) 的 向 往 , 对 平 等 和 谐 自 足 的 幸 福 生活的 追求 。 意 合 即 可 。 〔 “ 和 平”与“ 平 等 和 谐 自 足 ” 两 点 每 点 各 2 分 )

(二九)成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
A.属余作文以记之 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
7.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宠辱偕忘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9.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6. A(A中“以”是“来”的意思,其它都是“因为”的意思。)
7. D(D中“与”不是古今异义,其它都是古今异义。)
8. A(A中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1)译文: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翻译通顺得1分,互文手法0.5分,落实“以”的意思得0.5分。)(2)译文: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翻译通顺得1分,落实“微”“斯”得0.5分,倒装句翻译正确得0.5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