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如何听课评课1

 goodqq 2010-10-13

校长如何听课评课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芦咏莉

案例分析:《线段、射线、直线》
1)课堂导入
初中一年级,第一个重点是比较三线的特征。所谓特征是指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是一个很抽象的过程,要求用科学的概念去概括生活中的东西。科学的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是普遍的,而生活中的经验是说不清楚的。要求学生从现象中归纳出规律,这是思维的深刻性。第二个重点是三线的表示方法。所有科学的概念都是用所学的东西来表达新学的、未知的知识。所以线的特征一定要是用点来表示的,否则学生是无法理解的。有的学生能表达出特征,但是不是数学的科学的概念。每个人在学习新知识前已经有了经验,教学就是把主观的经验判断转化为科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而且他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掌握类似的知识。
听课怎么做记录?导入是247秒,出示一些生活的图片,通过抽象,问学生:这是一组生活中的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图形?然后,老师再从这些数学图形中,抽象出构成数学图形的要素:点、线、面、体。数学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数学的特级教师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思维方式。
引出课题:我们首先来看线段
2)引出特征
老师问线段有哪些特征呢?两端都有一个点——这是生活中的语言。老师是怎么处理的?老师直接告诉学生这就是端点。如果是我,我会追问:那么,在数学我们称这两点叫什么呢?不是我告诉答案,是让学生自己思考,也可以从书上找答案。然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这就是端点。如果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有心的孩子可能会记一下,没心的孩子可能就过去了。
当学生答不出来的时候,老师又是怎么处理的?老师反问学生线段能延伸吗?”“线段能量长短吗?老师为什么不问粗细、长度?老师是为了完成特征表,所以才追问了那两个问题,但是实际上这两个问题是假问题,问题中已经蕴含了答案。所以这样的问题得出的表是没有意义的。点、线、面三个特征比较的纬度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从这三个方面来比较?学生并不知道,他们也没有这种感觉。老师画好了轮廓,让学生来填,他们会,但是如果没有框架,他们就不会了。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能拿高分,但是没有诺贝尔奖的原因。我们都是高级打工仔,能解决问题,但是发现不了问题,发现不了有价值的问题。这就是创造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区别。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有价值。这就是我们提倡提出问题一定要有问题意识,不是让学生做判断,而是激发思维。所以,这个老师的追问是很失败的。
3)实践再创
课堂导入:老师很明确的告诉学生: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这点很重要。特级教师在课堂上不是让学生掌握全部的知识,但是特们一定会告诉老师哪些知识以后还会用到的。
生活里有哪些线?”——直线、线段、射线。为什么老师的回答就这三种?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老师问什么,他们几乎都能回答出标准答案。现在孩子如果预习,都会去买教参,所以课堂上他们的思维就局限了。第二个孩子还回答说有曲线。很多老师指导生活中也有曲线,但是由于教学能力不够,无法驾驭,所以他们就干脆选择不讲,让学生不回答。这堂课指导的张毅老师就告诉她:最难的东西都是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的,曲线也是由一段一段的直线构成的。很多知识,如果我们知道他的历史发展,我们知道其中的道理,那么,孩子门就能更好地理解。有一个老师在知道了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后,就改变了自己的教学策略。他制作了卡片,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小组讨论,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门捷列夫研究的不同阶段。在最后的比较中,孩子们就知道了周期表中的意义,并很清楚地记住了。所以学生是老师教傻的,不是老师不知道,是害怕无法驾驭课堂,所以干脆选择了不教。
画出你们印象中的直线、线段、射线是怎样的?画不是目的,活动中的问题才是目的。说明为什么你认为这是直线、线段、射线?”“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出特征。特级教师会把学生的答案转化成可利用的资源。线段比直线、射线长吗?这样的问题就不同于线段能无限延伸吗?,这样的追问就让学生从显性特征走向了隐性特征的挖掘。
这两节课的差别:第一节课11分钟的时候老师的重点已经讲完了,剩下的时间老师全部在做练习。但是第二次课堂中,4分钟时学生还在画线段,最后重点都没有讲完。孩子的不同问题资源,最调整老师的智慧。每个孩子看问题的视角不一样,所以每一节课都可能是完全不同的课,这样的课就会是完全不同的课。为什么老师有倦怠?每堂课都是一样的,闭着眼睛都能把教案背下来。
张毅老师每年带一个高中的数学实验班,每次都是从高一开始接。因为他的数学课上,学生自己上。他把问题列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操作。这些老师都特别重视概念教学。
看课堂上老师发言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出课堂的教学效果。从这一点上,我们也可以反思我们的孩子面对镜头的状态。
一个孩子如果能说明白了,就证明自己真的明白了。只有想清楚了,才能讲清楚。在北京的育英学校,有一个老师讲化学很棒。他先给孩子讲一遍,然后再让孩子上台讲一遍。在孩子讲的过程中,再指出孩子的缺陷。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孩子就会了。

听课的方法
在听课中,首先各位要能够迅速地引出结构来,对于具体内容,用自己能懂的符号简单记录。而且,我还会记录时间。我们听课不是听老师的每一句话,而是整个的结构,然后是下面的关系,旁边有批注。所以最后的本子是乱的。

案例分析:《耳朵上的绿星星》
1)课堂导入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朋友,小松鼠”“小松鼠很害羞,大家跟他打个招呼
2)识字教学
是一种,下定义了,很好”“后鼻音很准确。老师这样说有没有意义?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就包括音形义。所以表扬孩子读的好,就要说出准在哪里,而且把教学的重点提示给所有的孩子。二年级除了对字的把握,还要求教会孩子会说话。因此老师表扬是一种,下定义了
所以我们说老师要提高内功,首先就在对教学目标的把握。第二个,耳朵要好。问题是你预设的,但学生的回答是生成的,从生成的回答中能提出你进行下一步教学的要素。这就要求老师的耳朵特别好,做出反映式的倾听,告诉孩子我听到了什么。这在沟通时是特别重要的。我听到你……”。第三个,还要说出来。听完后要迅速组织语言说出去。所以教师要抓住各种机会锻炼自己的反映能力。
老师种花,奖励大家一朵大红花,与老师语言上的表扬,两种表扬方式有什么不同呢?种花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让孩子们有兴趣,得到情感的满足和肯定,因此是情感性的激励手段。而语言上的表扬是语文学习方面的、知识性的。所以上课有一类评价与学习无关,另一类引起学生对知识重点的关注。那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用哪种表扬多?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我们的表扬要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把评价变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二年级的孩子长时间学习会不会累,这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所以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情感性的表扬应该占多大的分量?鼓励有很多种方式,要根据情境来调整。
评价要有针对性,那什么是针对性?直接指向回答,听出回答中的个性价值,这戏都是挑战教师的专业能力。当我们的言语表扬具体时,教学与评价是合而为一的。
重点学校的老师在教学中能很快捕捉到学习的方法和教学的重点,敏锐地观察出孩子的回答涉及了哪些问题。这种学习可以迁移到别的情境下,所以这样的孩子就会举一反三。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是什么呢?哪方面的素质?教学目标的把握。一定要知道我教的内容到底包含了哪些重要的教学元素和目标,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吃透了,能分解出来,这就是关键。
面对孩子生成的回答,老师脑子里一定不要有框框。很多老师不能面对生成问题的很大原因,就是有了假设和可能。思维一定要有弹性。所以老师的生活要丰富。疼了,可能哭,也可能不哭!如果哭了,应该怎么回应?不哭,又该怎么回应?我们的行为中有太多的唯一答案。
在管理中要有流动,否则就没有需求,没有危机感。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在贩毒和走私集团中体现地最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他们的危机感极强,是不稳定的。教师的职业是最稳定最安全的,所以危机感极差,尤其是重点学校,老师没有往上奔的愿望。所以校长不要教给老师单一的黑白,要让老师在对立中看到统一,这是生活的智慧。
3)课文讲解
包含了老师的泛读,与学生的分享,以及学生的阅读。
这是这节课的三个环节,那各位给多少分?你为什么给?各小组讨论
每个学校都希望自己的教育在全国产生影响,那在这个时候,学校是否有考虑自己的接待能力?做管理者要思考这个问题。
在实验二小,我们要求课前2分钟(38+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爱好、兴趣,或者说自己读过的散文,等等。下面的学生要回应,可以提问等。大家可以算一算,每学期每人有7次表现的机会。小学6年,12个学期,那就是80次。练完,就会很自如了,而且这个练习有反应,有回馈。这也是为什么张毅老师从高一开始带班,到最后就不管了。在美国,除了孩子的入学成绩,还要看孩子的领导力,看学生有没有组织、群体规划、说服别人的能力。中国的领导人和外国的领导人在答记者问时的表现很不一样,就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开始训练了。在美国是不建议孩子早上学的,因为年龄小,就不可能有领导力。
素质教育是一个累加的过程,天才不是一天就能诞生的。素质教育跟时间是一个变量,必须持之以恒。在今天,我们认为一个人成功需要什么样的品质,那么在每节课上我们都要培养孩子的这种品质。

再创课观赏和分析:
1)导入
书是我们的好朋友,我很高兴看到大家已经交了这么多朋友。今天我们继续交朋友。各位老师觉得前后两个哪个更好?
第一次的设计中用小松鼠导入,第二次没有。那有小松鼠就表示相关吗?老师用图片的方式呈现小松鼠,用打招呼的方式引入,这跟课文有关系吗?没有关系。
跟课文的相关是什么?不是简单地抽取主人公。《劳动的开端》是为了说明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还是反映那个年代的背景?这就跟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关。所以相关不能特别肤浅,是假相关。
第二次的设计中没有相关,那为什么好?教语文不是为了教课文。
2)识字教学
1
、复习读书
这个故事大家已经读过了,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再读一遍,复习复习,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自己的
大家看看没有老师指导下的学生原生态读书的情景。当学生在读书时,老师又在做什么?那么大家反思,老师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好?
2
、同桌互查
故事中的生字有问题吗?”“请同桌两个小朋友相互指认,看认不认识。
同样地,看看学生们的状态,学生是在投入,还是在开小差?再看看老师在做什么。
不错,有的小朋友增大了难度,打乱了顺序在指认,有的小朋友还组词,老师这样说有没有意义?当老师把孩子放了之后,没有收,就没有老师的导向作用。很多时候老师在走动,就是对学生的状态进行观察。同时,这又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介绍,告诉孩子怎么去学习。
3
、重点字
说明你们已经有能力可以自己学习课文中的生字了。”“那你发现自己或同伴在哪里有困难?
学生自己归纳出比较难的生字:贺,编,滋
如果还有困难,一会在读课文时借助上面的拼音,或者请教身边的同学。这段话有没有意义?方法的提示。如果不会,你应该怎么办。
到此,这是两节课的识字教学,大家喜欢哪一个?为什么?第一节课全班齐读后,老师重点讲解了三个字萤、滋、疼,并种花作为奖励;第二节课先复习课文,同桌互查,总结出重点字贺、编、滋
3)理解课文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给我们讲一讲呢?”“在你的眼里,这只小松鼠到底是一只怎样小松鼠,从哪些地方你会有感受?”“勾一勾,批一批,可以用文字批注。老师又在教方法。
大家再观察学生,观察老师。老师给了学生四分钟。追求实效的课不是在于热闹,老师们也可以想一想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小松鼠过生日,为什么不吃生日蛋糕呢?当学生突然问这样的问题时,表明什么?学生的自我经验融入学习中,学生真的在思考。现在的孩子们已经在揣摩老师的意图,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了。
找到你眼里的小松鼠是怎样的吗?”“都找到了,那现在分成四人一小组。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要先给大家看自己勾的地方,然后说自己眼里的小松鼠是怎么样的,再读一读。看、说、读,现在开始。
现在课已经上了一大半了,再看看学生的状态。
学生分享:我认为小松鼠是很爱护花草的小松鼠……”我觉得他应该……,可是他宁可……,也不……,所以他是……小学二年级的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很流利。
一个语言有障碍的孩子,在下面有800人听课时敢于发言,为什么?我们在调查这些不回答的孩子时,他们说没话说,或者不敢说,怕说错了。这个老师给出4分钟的时间,自己勾画,所以学生肯定有话可讲了。第二个四分钟,小组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修正和支持,所以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会有助于孩子克服自己畏惧的心理。
在文字上并没有体现很多花,但是学生在读书时图文共用,这就是小组中交流出来的。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成人是有区别的。
在解答一个孩子的问题时,老师专门请了一个学生,为什么非要请这个孩子呢?老师的游走是很重要的。我过生日也要把自己打扮得帅一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就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孩子的生成是不知道的,但是老师可以控制。老师要记住学生中有多少种答案,先请谁上来,后请谁上来,老师要心中有数。所以,课堂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设计走,这是技巧。
所以什么时候能进行分层次教学?站在讲台上讲时能进行分层次教学吗?老师不讲话时就可以。当学生在勾画的时候,你可以迅速走到好和差的学生身边,提醒好的学生深层次思考,帮助差的学生理解等等。但这要求老师对课本要有很好的把握。或者,老师还可以要求好的学生去帮助差的。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任务,把自己解放出来,这就是分层次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长时间自主学习,还是自己独讲,这就是区别。
分层教学中会有很多的生成,怎样提炼,都是教师应该做的。

两节课的对比分析:
第一节导入中用找朋友,时间2分,第二节课根据读书,时间30秒。多长时间是适宜的?关键在于目的。第一个是为了放松,第二个是为了回到语文教学的本质。
重点识字环节,第一节课全班齐读后,老师重点讲解了三个字萤、滋、疼,并种花作为奖励;第二节课先复习课文,同桌互查,总结出重点字贺、编、滋。两节课的生字一样吗?哪节课更好?字的发展规律与识字的规律是不一样的。老师总结的字并不一定是学生真正不熟悉的。第二节课的生字真正来源于学生。这就是老师教的那么辛苦,但是成绩不高,因为老师教的不是学生学习中真的困难。
老师的知识是结构,左腿是本体知识,是关于教什么,是学科本位的知识,右腿是条件性知识,是关于怎么教,就是回答教育学、心理学、管理方面的东西,反映出来就是学生。所以第一步是看是否把这节课融会贯通了,是否清楚每节课的目标。教一遍不会,教两遍不会,如果教到一百遍还是不会,这就不是学生笨了。

导入
主题:一定与课文内容相关吗?
时间:多长时间是适宜的?
目的:
教学重点从哪里来?
课文讲解落在哪里?

两节课的对比
学生的学习状态如何?尤其是快结束时学生的参与和状态如何?
教师的教学状态如何?如果用一个形容词形容,你会用哪个?
第一节课:情感外露、故作姿态、眉飞色舞、忙;
第二节课:沉着、自然、从容、真实;
,丢失了心,没有思考,老师与学生抢镜头;但是第二节课中老师很气定神闲,一切尽在掌握中,是一个真正的组织者,表演者是学生。
学生的学习时间?
第二节课中,学生共同参与的时间更多。这就是一种教学策略。当全班汇报时,22分钟里有10分钟是学生自己思考的。
学生学习的行为及效果?
第二节课有学生提问,自己思考。
教师教学的行为?
当老师的表现能力没有那么强时,我们也可以让这个老师做一个好老师。只要他教孩子的是他需要的。

所以听课要听结构,听时间的分配,然后才是教师和学生的表现。这些都是形式,核心是通过这节课,看这节课的理念,看这节课反映出老师什么样的理念:以老师为主,还是学生为主?是生生探讨还是师生探讨?这样我们在给老师评分时,我们能说出为什么不好!这跟理念挂钩,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评课也是一门艺术,要用协商的口吻,体现尊重。协商意味着上课的老师有发言权,协商意味着可以有追问,让老师自己反思,这样才能让老师与你对话,你才能了解老师的真实想法。而且你要听,并且肯定他的积极想法。所以协商的第一个方式是追问,然后是建议,带出你对这个问题的评价和观点。第二,要特别尊重上课老师的感受。所以我通常会在开篇评课前允许老师阐述自己的设想,过程中允许老师解释,结束之后我也会问老师的感受。骨子里是在说明我在对事不对人,并且我在感谢这个老师愿意作为靶子,让我们的研讨活动顺利进行。第三,评课时不要求全,不要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高明。评价强调的是被评价者最大程度的接受你的评价结果,否则评价就是没有效果的,也不能帮助人。所以要把握好这个度。

教育和发展永远是在时间变量基础上的累积变量,所以要有明确的方法,3年一周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