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探究的方式进行单元整体教学

 王语雷悦读馆 2014-10-27
 

教材分析

 

翰林版是我国台湾的教材版本,《有情天地》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共有三篇课文,《如果我当了爸爸》《给你一个惊喜》《两只手套》其中第一篇是诗歌,后两篇是记叙文。

 

本单元都是围绕着“有情天地”这一专题来展开的。《如果我当了爸爸》讲的是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想象自己当了爸爸后,会为自己的孩子做些什么。表达了把自己的快乐童年传承给下一代的想法。《给你一个惊喜》是说狮子达立生病后,一头漂亮的金发全都掉光了。他的好朋友为了安慰他,给他带来的惊喜。《两只手套》中好心大男孩的两只手套,竟然帮助松鼠夫妇一家人度过严寒的冬天。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真情的存在,会让学生受到很多启发。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别人情感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学习如何感受身边的爱,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正因为这些故事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所以本单元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符合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认知能力。

 

本单元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三篇课文讲述的都是孩子们感兴趣的故事。比如《如果我当了爸爸》中,小作者写出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又想象自己当了爸爸后也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们现在正处于想象力特别丰富的年龄阶段,本篇课文给了一个很好的范例。《给你一个惊喜》重的达立,就是一个活脱脱的小孩子形象,变丑后不愿意见朋友了,但是朋友们想尽办法安慰达立,最后达立终于和大家一起快乐的玩耍了。《两只手套》更是吸引人了,每只手套都像一个寒冬里的暖炉,散发出的真情,温暖了松鼠的身体,也温暖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2.三篇课文篇幅简短,语言易懂。第一篇课文用诗歌来展现亲情的美好,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还可以拓展开来,回忆自己的亲人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后两篇记叙文是根据故事的发展,作者把两个感人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3.本单元课文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真情。有人间的亲情,也有动物之间的亲情情,还有人与动物之间的友情和动物之间的友情。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因为至纯至真,而感动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了爱,也学习去表达爱。

 

预习·理解模块

 

金沙沙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够抓住中心句或是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解决学生疑难问题。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质疑并解答。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谈话导入,说出课题,对文章初步感知。

 

2.检测生字识记,交流疑难词语

 

通过学生填写的预习单,归纳出难读、难懂的字词。首先检测生字,纠正字音,然后理解词语。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以词解词、说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等方法理解词语。

 

3.概括文章大意,初步感知内容

 

学生活动:根据填写的预习单,汇报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感受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的爱,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4.提出质疑并解答,深入理解内容

 

学生活动:细读课文,在整体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交流,相互解答,先解决掉简单的问题。

 

教师指导:辅助学生梳理、提炼疑难问题,通过全班交流、深入讨论来解决。

 

5.总结

 

学生活动:谈本节课的感受。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在学会享受爱的同时,学会分享爱,献出爱,升华“有情天地”的主题。

 

三、教学实录

 

【片段一】交流疑难词语

 

师:读准字音是我们学习课文的基础,下面老师要对大家的预习进行一个小小的检测,看看你是不是都会读了。(课件出示生字)

 

(生自由练习)

 

生开火车读(共五人)

 

师:课前看了大家填的预习单,发现大家难读难写的都集中在这些词上。(课件出示)

 

(生自由练读)

 

(同桌互读)

 

(指名读)

 

师:有要修正的地方么?

 

生:最后一个词要读一mú一样。

 

生:读一mú一样。

 

(生齐读)

 

师:下面是词义的理解,谁能说说“无奇不有”的意思?

 

生:(没人举手)

 

师:这个词有难度了。那我们先来找找这个词语,在文中的什么位置。

 

生:“我希望他发现动物的世界无奇不有”。

 

生: 就是什么稀奇的事物都有。

 

师:把它放在文章里理解,带着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再读这一节。

 

(生齐读)

 

师:听大家朗读真是一种享受。看下一个词语“盘古”。

 

生:盘古是一个名字,他把天用锤子砸开的。

 

师:盘古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人物,很久以前,天和地是混在一起的,他用大斧子把天劈开了,这就是开天辟地。

 

师:请帅气的小伙子读读这一节。

 

(男生读)

 

师:非常棒,我觉得你们长大后每个人也能成为合格的爸爸。“喷发”什么意思,谁知道?

 

生:我从电视上经常看见火山喷发的节目。

 

师:课文中喷发这个词也是和火山联系在一起的。“奇景”这个词也有不少同学提问。

 

生:(很多孩子举手)我知道,就是很奇怪的景象。

 

师: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方法,通过组词来解词,奇可以组成奇特,景可以说    是景象,奇特的景象这个解释也可以。

 

(女生读本小节)

 

师:用老师教给的小方法,看下边的词语也能理解了吗?

 

生:“熟透”是庄稼成熟了。

 

生:苹果和桃子都熟了

 

生:应该是熟过头了。

 

师:在文中哪里出现的?

 

生:文中第三自然段,他两眼哭得又红又肿,像两个熟透的桃子。

 

生:熟透的桃子就是红红的,他眼睛红红的,是为了形容达立的眼睛非常红。

 

师:“顿时”。

 

生:停顿了一下。

 

师:有不同理解么?可以找到原句。

 

生:这时达立感动得眼眶充满泪水。这次,他终于跑了出去,迎接朋友带给他的惊喜,和他们快快乐乐地玩球。是立刻马上的意思。

 

生:眼眶,就是眼睛的意思。

 

生:是眼睛周围的框。

 

师:流眼泪的时候,泪从哪里流出来?

 

生:眼眶。

 

【片段二】概括文章大意,初步感知内容

 

师:字词的障碍都扫清了,下面再走进文章去感受一下。请拿出预习汇报单,看看文章都写了什么。

 

生:第一课《如果我当了爸爸》讲了如果我当了爸爸,我会怎么做。

 

生:我当了爸爸会对孩子怎么样。

 

师:第二课。

 

生:写了一个美男子的故事。

 

师:写了美男子的什么故事,把句子说清楚。

 

生:达立头发掉光了,朋友也把头发剃光了。

 

生:写了团结友爱的故事。

 

生:朋友们要给达立一个惊喜。

 

师:什么样的惊喜?谁能把这句话说完整,用完整的话概括。

 

生:达立因为生病头发掉光了,朋友们为了安慰他,把头发都剃光了。

 

师:第三课写了什么?

 

生:写了小男孩喜欢小松鼠。

 

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生:小男孩献出了自己的爱。

 

师:小男孩怎样献出了自己的爱?他有什么样的行动?

 

生:小男孩对松鼠的保护。他助人为乐。

 

师:这个词用得很棒,男孩用什么行动保护松鼠?

 

生:献出手套。

 

生:他看见松鼠爸爸在外边受冻,又把第二只手套送给松鼠,救了松鼠一家。

 

【片段三】提出质疑并解答,深入理解内容

 

师: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了一个个爱的故事。接下来到了开动脑筋的时候了。

 

我爱提问:小组内交流不懂的问题,互相解答。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生:(学生小组活动,讨论问题)

 

师:(教师巡视,表扬积极讨论的孩子。)

 

师:看大家讨论的那么热烈,肯定解决了很多问题,现在把没讨论出的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

 

生:为什么男孩没把手套要回来,还把另一只手套给了松鼠?

 

生:我觉得那个小男孩特别有爱心。

 

生:小男孩善良,特别喜欢松鼠。

 

生:小男孩知道把手套要回来,爸爸还是没有地方躲。

 

师:你对他的回答满意吗?

 

(生点头)

 

生:男孩为什么能听懂小松鼠的话?

 

师:(笑了)这个问题也很有意思。

 

生:因为这是童话故事,用了拟人的写法。

 

师:(教师点点头,竖起大拇指)回答得真棒。

 

生:题目为什么叫《给你一个惊喜》?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越来越好了,谁知道?

 

生:为了他的朋友开心。

 

师: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生:告诉大家要写什么。

 

师:我们读文章前都会先读题目,题目会吸引我们,让我们对文章感兴趣。

 

生:达立的朋友为什么都剃成光头了?

 

生:因为想让达立开心。

 

生:想跟达立一起出去玩。让达立快乐。

 

生:想安慰达立。

 

生:松鼠爸爸为什么不再建一个房子呢?

 

生:(摇头)

 

师:在文中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读书)

 

师:谁明白了?

 

生:松鼠妈妈快要生孩子了,没时间建一个家了。

 

生:因为松鼠都是住树洞。

 

师: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生:因为大自然有很多东西。

 

生:因为大自然有很多奇怪的东西。

 

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最大的“书”》,那本书指的就是。

 

生:(没等老师说完)大自然。

 

师:文章告诉我们自然里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学习。前几天我们刚学过的《奇怪的大石头》,也让我们知道大自然非常奇妙。所以说大自然……

 

生:(抢着回答)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片段四】谈感受,总结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问题的眼睛和一个善于思考的小脑袋。最后,说一说读完这三篇文章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心里的感受是,无论到了什么时候都要帮助别人。

 

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师:是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生:我们要珍惜爱。

 

生:我的感受是要助人为乐,爱护小动物。

 

生:我最深的感受是,要把爱传递给每个人。

 

师:这个句子说的真美。

 

生:我觉得文中送手套的大男孩特别有爱心,我们要向他学习。

 

师:没错,爱是相互的。老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对待亲人、朋友,还是其他需要我们帮助的陌生人,我们都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让我们的社会真正变成 “有情天地”。

 

四、课后反思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解力,不管是对于词语还是文章内容,所以整堂课老师就是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理解内容部分的设计也是想把课堂放手给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小组内相互解答,再把疑难问题梳理出来全班讨论。这样,整个质疑、解疑的过程都是学生在积极参与,而不是老师又问又答。在小组内的探究、合作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能力培养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有些孩子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孩子们还小,总会围绕着词语或某一方面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来提问,甚至有个别孩子问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开始我有些束手无策,慢慢地我引导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从自己没有读懂,有困惑的地方去提问,但是辅助他们对想提出的问题进行提炼这方面还做的不够,自己的引导也存在很大的不足。第二,有些孩子在解答其他同学疑问时,仅凭自己主观想法。这时,我需要做的不是替孩子们解答,而是引导他们结合课文内容来解答问题,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能够深入到文中去读再说出自己的看法。学会在文中找证据来解决,不要只是凭空谈论自己的想法。并且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不断相互补充,完善答案。

 

领悟·表达模块

 

——重在领悟

 

石秀红

 

一、教学目标

 

1.赏析语言的重复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2.初步学习动词的准确运用。

 

二、教学设计

 

1.导入

 

学生活动:回顾题目,交流主要内容。

 

教师指导:问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出了谁对谁的关爱。

 

2.欣赏语言,探究表达

 

学生活动:找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小组交流,读句子,说感受。

 

教师指导:出示要求,指导学生找出文章中角色所说的话。预设句子。把重复的词语去掉,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感受语言的重复对于表情达意的作用;有动词的句子,换一个动词,引导学生体会准确运用的好处。

 

3.总结

 

学生活动: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指导:总结为了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爱,可以运用方法。

 

三、教学实录

 

片段一导入

 

师:回顾一下这一单元有哪几篇文章?

 

生齐读课题:《如果我当了爸爸》

 

            《给你一个惊喜》

 

 《两只手套》

 

师:通过读课文,这三篇文章都是围绕什么来写的?

 

生:爱

 

(师板书)

 

师:你们能看出来老师写“爱”时特别用心。

 

师:这几篇文章分别写了谁对谁的“爱”?

 

生:第一篇写了爸爸对孩子的爱。

 

生:第三篇是男孩对松鼠一家的爱,还有松鼠爸爸对松鼠妈妈的爱。

 

生:还有小动物之间的爱。

 

师:看来短短的三篇文章传达了不同角色的爱。

 

师:谁对谁的爱最令你最感动?

 

生自由说。

 

师: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感动。

 

【片段二】欣赏语言,探究表达

 

师:作者如何把这种爱表达出来的?

 

师:(课件出示)爱是有声的,也是无声的。我说:“孩子,老师爱你。”这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

 

生:有声的。

 

师:妈妈累了,我给妈妈倒杯水。这是有声的还是无声的?

 

生:无声的。

 

师:爱的表达有不同的形式。我们去文中找找那些是有声的表达?

 

(课件出示)方法提示:1.画出文中角色说的话。

 

 2.读一读。

 

3.体会一下,写的怎么样?为什么这样写?

 

学生读要求,开始活动。

 

师:看着你们投入地朗读,真想让你们展示一下。

 

师: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来读一读?

 

生读找到的句子。

 

师:这是朋友们四次对达立的邀请。

 

(课件出示)选其中的一句练一练,一会儿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自己选择的一句。(共四人)

 

师:先来看这四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句话都有两个感叹号。

 

师:作者为什么用两次感叹号,连续用两次感叹号,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想让达立去玩。

 

生:朋友们非常想让达立去玩。

 

师:试着读读改后的这句话。

 

(课件出示)

 

“达立!我们一起去捉鱼!”

 

“达立,我们一起去捉鱼。”

 

师:有什么变化吗?

 

生:没有加感叹号。

 

生:第一句有感叹号,第二句感叹号换成了句号。

 

生:第二句没有第一句强烈。

 

生:用了感叹号表达出小朋友们非常想让达立出去玩。

 

生:女生先读,男生再读。

 

师:(评价)同学们读的有了真情。

 

师:朋友们不仅邀请他去钓鱼,还邀请他去做别的事情。

 

师:谁想来读一读,站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师:(评价)不脱长腔,读的干脆一些会更好。再试一时。

 

学生读。

 

师:除了刚刚的发现,还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一起”重复使用。

 

师:这样写好不好,为什么这样写呢?

 

生:好,因为可以说明朋友们没有忘记达立。

 

师:朋友们永远在一起,不管达立变成什么样,永不分开的那种关爱,全班再来读一读这四句话。

 

学生读。

 

师:(评价)这次读又往进了一小步。

 

师:除了这篇文章里,还有哪篇文章里有词语的重复,找到的请举手,

 

生:《如果我当了爸爸》一课中的句子。“我希望……我希望……”

 

师: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觉得父亲想满足孩子,他爱自己的孩子。

 

师:还有哪里出现了重复的词语?

 

生: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有重复的句子。

 

师:这样的首尾呼应,让诗歌更加完整。

 

生:“我要和他一起去探险,”从这里到“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我要……我要……我要……出现了三次。

 

师:三次重复出现“我要……”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爸爸对孩子的一种关心,一种爱,

 

师:老师拿出其中的一小节来,谁愿意读一读?

 

(屏幕出示)

 

我要带他去自然科学博物馆,

 

先看恐龙巨大的骨架,

 

再看火山喷发的奇景。

 

我希望他发现

 

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生读诗歌。

 

师:看看你能不能也说一说这样的话:

 

(屏幕出示)

 

我要带他去动物园,

 

先看(                       

 

再看(                       

 

我希望他发现,

 

动物园是 (                  

 

生:先看长颈鹿的脖子,再看凶猛的大狮子,动物园是可以学习的地方。

 

师:刚才在交流的过程中,用重复的句子可以把自己的爱表达出来,

 

再看看这个句子

 

(课件出示)

 

松鼠爸爸说:“里面挤不下,我在外面帮他们挡风雪。”谁来读一读?

 

哪个词用得好?让你感受到松鼠爸爸的那份爱。

 

生读句子。

 

师:每个字的发音很清晰。

 

生:我觉得“挡”字用得好。

 

师:还有哪个字和挡意思一样?

 

生:遮、盖、封

 

师:能不能把这个字换掉,换成遮?哪个更好?好在哪?

 

生:用“遮”很别扭。

 

生:如果用“封”,小松鼠会透不过气来。

 

生:怕孩子着凉。

 

生:用“盖”就觉得没有情感在里面。

 

生:“封”字感受不到爸爸主动去关爱的感觉。

 

师:松鼠爸爸用心在爱孩子,父亲的责任、担当,从“挡“这个字可以感受到。动词的准确运用可以更好的表达父亲无声的爱。

 

(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组长带领大家找一找本单元的文章里,有没有运用的特别准确的动词。

 

(小组合作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师:找到这个词,想象作者最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没关系,证明我们还能往前走一步。

 

生:松鼠爸爸也想钻进手套,可是里面太挤了。

 

“挤”我能感受到,手套里面确实很满,松鼠爸爸没有地方了。

 

生:“盖”字用在这里,说明松鼠爸爸不想连累孩子,“盖”并不温暖,但是孩子比较脆弱,松鼠爸爸在外面只能用尾巴保暖。

 

生:迎着风雪,“迎”这个动词也用得很准确,感受到了雪天的寒冷直接落在松鼠爸爸的身体上了。也能感受到父亲为了爱护亲人,不怕冷的精神。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发现啊。

 

【片段三】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我想用重复的语言表达我的爱。

 

生:有的动词不是随便乱用的。

 

师:我们这节课欣赏重复的语言和词语,来感受爱的表达;也从动词中体会到无声的爱。

 

课后作业:看看《掌声》这篇文章里,有没有重复的语言和准确的动词?

 

屏幕出示:不管是有声的语言,还是无声的动作,只要让读者感受到你所表达的爱,就是一篇好文章。

 

师:希望你们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四、课后反思

 

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一直想实现用课文教语文。也是秉承着这样的思想来设计本次的教学活动。刚刚拿到教材的时候,觉得文章相比较我们现在用的人教版教材来说,内容比较简单,似乎更适合于二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那么我是不是可以给我校的二年级学生的现有水平进行设计呢。但是总觉得翰林版之所以这样编排肯定有自己的道理,符合台湾学生的认知特点的。经过了解知道台湾的小学也是六年制的,这么看来,学生的年龄和我们学校的三年级孩子是一样的。那么再来思考,这样貌似简单的文章,我能从三年级的角度设计些什么呢?再去细读文本,明确了一点,内容上学生不难理解,那么就从表达上抓住适合我们学校三年级学生应掌握的训练点。我一直在思考,我用这三篇文章教给孩子们掌握什么样的语文学习能力。慢慢发现,当你真正把文本读进去的时候,自己才能跳出文本来进行思考,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已有认知水平,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活动。

 

在这节领悟·表达模块里,学生要领悟作者的表达,也要进行自己的初步表达。我从欣赏语言的角度入手,先带领学生去观察作者的表达。在角色语言的重复中,引导学生感受到这样写的好处,能更深刻、更准确地表达出角色的情感。然后再推及到本单元的其他文章里,找到这样重复出现的词语,进行体会。先是老师引导着找句子,再放手给学生自己找句子,进行探究。给了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在交流中进行的思维碰撞,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在动词的准确运用的环节,我是结合了学生平时的写作来设计的。孩子们在写作时,经常会犯用错词这样的错误,就不能准确的表达情感。而且最容易混淆意思的就是近义词的用法,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换词比较,让学生在文本中有了体会,才能在意识里产生有意注意,如何去把握准确的运用。

 

反思自己的不足,这节课中学生的初步表达并不流畅,是我没有帮学生打开思维。比如在学生自己编写诗句的环节,其实还可以放开让学生自由说,想要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哪些地方,我举的例子,当时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编写的扶手,但这恰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或者我还可以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父亲带着自己做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事情,这些事情你会不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做,等等。有了材料的积累,有了情感的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才会真实。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知道作者表达了什么情感的基础之上,去探究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情感的。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如何表达自己的爱,有了自己的认识。而作为老师的我,也经历了一个探究的过程,探究不同的文章,三年级的孩子应该从中学会什么,掌握什么能力。甚至在想,如果给我一组适合五六年级阅读的文章,我又能在里面提取出哪些培养三年级学生掌握的语文能力呢?这些问题,需要学习,需要实践,继续努力。

 

领悟·表达模块

 

——重在表达

 

李 丽

 

一、教学目标

 

1.承接上个模块的学习,在理解文章作者表达的基础上,学习运用准确的词语把句子说详细、说生动。

 

2.初步练习写一个片段,表达自己的情感,尽量写具体。

 

二、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这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三个模块。通过前面两个模块的学习,学生已理解了本组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方法。谈话式的导入,再一次明确单元主题,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既对上节课有所承接,又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写出被爱的幸福和爱人的快乐”就是本课的目标之一。

 

2.理解词语,学会应用。挑选“又红又肿”、“又大又厚”、“大把大把”、“一模一样”、“不声不响”这样描写事物状态的词重点体会。理解是应用的基础,而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境里,是最简单的方法。同时这样做,也加深了学生对句子如何写得生动详细的印象,明确了“具体”的标准。应用的环节是要运用这几个词说比较完整的话。在检测学生是否正确理解词语的同时,也逐步引导他们把句子说得更加具体,为下面的片断练习做准备。

 

3.段落比较,体会具体。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词到句再到段,逐步深入进行训练。有文中两段文字的比较,也有来自学生平时习作的内容。之所以做这样的设计,目的是拉近学生与习作的距离,取自学生习作的东西,可能更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两段文字,一为详细生动,一为粗略简单,给学生直观上的认识,明确“具体”的写法,习得写具体的方法,也就是既要把该写的内容写完整,又要把事物的样子写详细。

 

4.习作练习与展示。这节课的最终目标,是指向写作的。紧扣单元主题“有情天地”,写身边的“情”。为了打开学生的思路,设置了与父母之间、与朋友之间、与宠物之间这三个情境。期望学生以此为突破口,发散自己的思维,联系生活实际,把感受过的“情”激活。学生们有了前面三个环节做铺垫,对于写法应该有了一个初步的体会和想法,只要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种“情”表达清楚,那么这节课的目标也就得以实现了。

 

三、课堂实录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上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知道了作者用重复的语言、准确的动词表达了自己对爱的感受。被爱是幸福的,爱人也是快乐的。这种快乐和幸福是怎样写出来的?课文中给了我们很多鲜活的例子。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学一学。

 

理解词语,学会应用

 

课件:学一学

 

不幸的是,自从达立生了一场大病之后,那一头金发开始大把大把地掉。

 

他两眼哭得又红又肿,像两个熟透的桃子。

 

忽然,他踩到一个柔软的东西,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又大又厚的手套。

 

忽然,松鼠爸爸听见一阵脚步声,一个大男孩停在他面前,男孩带着一只一模一样的手套。

 

师:老师为什么把这几个词变成红色?

 

生:要读出感情。

 

师:那为什么要读出感情呢?

 

生:它们都是描写东西的样子。

 

师:说的真精彩!

 

生:又红又肿就是说 眼睛像个桃子一样……

 

师:能够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哭得伤心。

 

师:这个词用在这好不好?

 

生:好。

 

师:又大又厚、一模一样,你能说个句子吗?

 

生:我发现两个一模一样的人。

 

师:你发现了吗(师课件出示句子)

 

一模一样:

 

这对双胞胎长得一模一样,让人分不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师出示词语

 

 不声不响:

 

师:这个词怎么理解?

 

师:我们一起找找,看这个词在文中的哪里?

 

生读。

 

师:说说你的理解,是什么意思?

 

生:声音很轻,不是,是根本就没有声音。

 

师:理解这个词,你会更好地运用它。

 

生:奶奶正在睡觉,我不声不响的地走过去了。

 

生:他不理我,我只好不声不响地走了。

 

生:我和弟弟玩捉迷藏,我看见他,于是不声不响地走过去,找到了他。

 

师:老师也有一个句子。

 

公交车上,他不声不响地站起来,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奶奶。

 

师: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同学太厉害了,你们都像一个个小作家。像这样详细描写事物的样子,就叫做把句子写具体。

 

段落比较,体会具体

 

老师现在给大家看两段话:

 

(一)松鼠爸爸说:“谢谢你的手套。”

 

“为什么要谢谢我的手套呢?”大男孩问。

 

“因为我的五个宝宝和他们的妈妈正躲在里面呢!要不然,他们全都会冻死的。”

 

大男孩问:“你怎么不进去呢?”

 

松鼠爸爸说:“里面挤不下,我在外面帮他们挡风雪。”

 

(二)松鼠爸爸谢了大男孩。男孩奇怪为什么松鼠爸爸不进去,原来,手套里面太挤了,松鼠爸爸进不去。

 

师:找一个同学给我们读读。

 

生读原文。

 

师:老师把它改了改,谁来读读?

 

生读改过的文字。

 

师:上面有三个字看见了吗?

 

生:比一比。

 

师: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

 

生:左边很全,右边有点缺。

 

生:他怎么谢的没写,感觉空荡荡的。

 

生:右边没感情,左边有感情。

 

师:如果让你写,你会选择哪种?

 

生:左边。

 

师:老师把我们班叶扬同学的作文也改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左边是叶扬同学写的,右边是我改写的。自己读读右边写的,说说你的想法。

 

课件出示:

 

(一)姐姐有时也对我挺好。奶奶给我们俩每人一支雪糕。姐姐的大,我的小。姐姐发现了,把大的给了我,自己吃那块小的。

 

(二)姐姐有时对我也挺好的。有一次,奶奶给我们俩每人一支雪糕。姐姐的那块大,我的小。姐姐发现了,立刻把她的那块换给了我,自言自语地说:“妹妹比我小,我得让着她。孔融还知道让梨呢。”我吃着那块又大又甜的雪糕,心里美滋滋的,想:“还是姐姐疼我,我以后再也不跟她闹矛盾了。”

 

生读,讨论。

 

师:发表你的看法。

 

生:叶扬写的不具体,老师写的具体。

 

师:“具体”表现在哪?

 

生:老师用了一些具体的词。

 

师:有的写得具体,有的空荡荡,怎样让你的文章写得更具体呢?

 

生:加入这些描写样子的词。

 

师:这是一点,还有别的吗?

 

生:把该写的写全,比如对话。

 

师:该写的要写全,还要学会运用恰当的词语。

 

习作练习与展示

 

师:练习写写吧.

 

课件出示:

 

你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过什么让你感动的事?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如果你的朋友遇到困难了,你会用什么方式关心他?

 

你养过小动物吗?你平时都怎么照顾它?

 

师:小贴士

 

联系前面的学习内容,可以用上重复的词语,运用准确的动词,努力写得具体一点。

 

写一小段文字,把你最想表达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像第一篇课文一样,写一段小诗歌。

 

师:明白老师的要求了吗?

 

生:明白。

 

师:给大家十分钟的时间。

 

生练习写作

 

10分钟后找三名学生读文,让学生互相评价。

 

师:认真倾听是对他人最好的尊重,让我们认真听,抒发你最真实的感受。

 

生习作展示。

 

师:要想写好作文,我们不但可以用重复的句子,好听的动词,而且要学着把故事写具体。我相信同学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成为一个个的小作家,下课。

 

附部分学生作品:

 

如果我长大了

 

刘福浩

 

如果我长大了,

 

我要跑遍整个世界,

 

帮奶奶买来她最喜爱的和田玉坠。

 

 

如果我长大了,

 

我要请神仙给我几颗长生不老药,

 

让家人吃下。

 

 

如果我长大了,

 

我要陪伴我的家人,

 

直到永远……

 

 

 

如果我当了老师

 

孙乐婷

 

如果我当了老师,

 

我要给孩子们一个独立空间,

 

让他们在快乐中生活,

 

无忧无虑地长大。

 

 

如果我当了老师,

 

学生犯了错误,

 

我会教他应该怎样做,

 

让他自己改正错误。

 

 

如果我当了老师,

 

学生之间哪一个打了架,

 

我会教他怎样和别人相处。

 

 

如果我当了老师,

 

我会把时间用来让他们自己思考

 

怎么想办法学字、做题,

 

让他们爱上学习。

 

 

如果我当了老师,

 

我要让学生们轻松快乐,

 

就像我的老师那样。

 

 

如果我当了妈妈

 

高渝俐

 

如果我当了妈妈,

 

我会把全家打扮得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就像我的妈妈一样。

 

 

如果我当了妈妈,

 

我会给我的宝宝讲动听的故事,哄她睡觉

 

就像我的妈妈一样。

 

 

如果我当了妈妈,

 

我要带我的宝宝四处游玩,看山看水

 

就像我的妈妈一样。

 

 

如果我当了妈妈,

 

我要让孩子健康美丽,

 

也愿天下所有的妈妈,

 

都健康美丽!

 

贪吃的小白

 

徐英轩

 

小白是一只小狗,全身毛绒绒的,特别可爱。

 

妈妈养了一群小鸡。一天,我抓了一把大米去喂鸡。小白看见了,就冲过来,对我“汪、汪……”地叫起来。我笑了,对它说:“小白,我知道你的意思,是不是看见小鸡有东西吃,你也想吃?”小白又叫了两声,好像在说:“对呀对呀,还是小主人了解我!”

 

我把妈妈给我的零花钱取出来,买了点肉和火腿,让妈妈煮好,给了小白。我的天哪,小白一下子扑上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不到十分钟,吃了个一干二净。你看,这就是我的贪吃的小白!

 

我的小狗

 

徐世雄

 

我有一只可爱活泼的小狗。有一天,我想去找小狗玩,却发现小狗不知道为什么死掉了。我伤心地哭了起来。我想,小狗死了,我一定要把它埋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我能看到的地方!我流着泪,在小花园里找了一个地方,把它放了进去。而且,几乎每天都回去那个地方看看。后来,爸爸看我这么伤心,又给我买了一只小狗。这只小狗也非常可爱。可是,我还是会时时想起我原来的那只小狗。

 

四、课后反思

 

对于刚刚开始接触写作文两个月的三年级孩子来讲,“写”会给他们带来或多或少的压力。所以,平时的写作文活动中,我总是在想,刚刚开始呢,别着急要求他们能写多好,能写出什么思想来,先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再说,激发和保护孩子们写的兴趣才是现阶段最重要的。这一次承接的,恰恰是口语交际和写作模块。最开始的想法,就是本着“放轻松”的原则,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氛围,想起多少就说多少,能说清楚多少就先说清楚多少。从课堂上孩子们的反应来看,他们理解到了“怎样写得具体”的部分方法,虽然表达得没有那么清晰。“空荡荡的”,就是他们最鲜明的感受;“没有写出那个东西的样子”,就是他们的判断;“把该写的都写出来”、“用上准确的词语”,就是他们的提炼。这些东西,都是他们独立思考的成果,非常珍贵。

 

值得庆幸的是,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的。在前面两个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的情绪已经被调动了起来,我只需要顺水推舟,加以牵引,过渡到孩子们的生活本体上去就可以了。至于写法的指导和运用,我想,这只一个必须的过程,但却不一定非要循规蹈矩,只要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写出了真实的情感,方法,可以逐渐沉淀下来,最终内化为他们自己的技能,就可以了。记得《红楼梦》中,林黛玉对那位爱诗成魔,一心一意要学作诗的香菱说:“作诗,不过就是起承转合,平仄虚实相对。”可是紧接着的后面那一句可就说的很有意思了:“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也就是说,只要写出了自己想表达的真情实感,方法,不应该成为我们的束缚。从最后孩子们呈现的习作来看,大部分同学表达出了自己真实的情感,甚至有几篇动人之作。

 

课后,李玉贵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认为孩子们对于别人的作文都看得很厉害,可到了自己写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所以,建议课前先让学生们写一篇,学完这节课后,再让他们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我觉得,这也恰恰解决了修改难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何进行有效的修改指导,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