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握德育与心育的联系,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w2666 2010-10-23

把握德育与心育的联系 

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罗格小学:黄宾

 

摘要:

针对当前社会存在着对教育种种不同看法,特别是对学生成绩的要求趋于分数化的片面理解,出现了许多急功近利的做法:就是对学生的评价完全从分数的高低做为标准。这样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阻力,有必要对学生一生的教育进行长远的分析和研究,正本清源。明确小学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并由此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德育、心育教育,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学生。

关键词德育、心育、责任感、学习潜能

正文:

从人的一生的教育来看,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在学生所接受的小学、中学、大学所受的教育中,如果让学生回忆一下,“学校教育到底给我们学生留下了什么?”,可能所学的各学科的系统知识已经说不清楚,而具体知识以外的东西,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品、性格、健康心理、好学向上的精神的,应该就是--责任。这些所剩的东西就是德育的效果。因此,我们认识到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德育概括为以下几方面:那就是要把以“诚信”为核心的为人之德的教育、以“责任”为核心的为事之德的教育、以“爱国”为核心的为民之德的教育、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生存道德教育,作为对青少年学生最基本的德育要求。下面我着重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责任心。

一、更新观念、提升理念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中,每位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是从更深层次理解“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理念。教师还要深刻认识到:每一个人不可能都成功,但是不可缺少责任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可以说是关系到学生将来的命运,决定着学生的人生。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很负责任,非常认真,就磨练了意志,具备了克服困难的毅力,做事情就容易成功。特别是做德育工作的各个班主任教师,要结合德育教育的实际,把呼唤责任心,培养责任感,与班主任工作有机结合,并能以次作为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把它作为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来进行。对学生进行信念、习惯和性格的培养工作。全面开展了的旨在: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的将是一种性格。这样的德育播种活动。使教师们时刻铭记:一种性格关系到一个人的命运,学生具有了责任心的性格,就会收获一个金色的人生。德育工作要着眼学生明天和未来,要以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眼光的认识德育工作。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德育教育观念,才能做好德育教育工作。从而为教师中树立了新型的人才观和育人观。

二、德育要与心育有机结合,才能挖掘学生潜能

要培养学生做“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在德育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从学生学习、生活和为人处世的点滴细节着手:从学生的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入手。做人:以真诚待人,诚实守信、认真负责、自信自强;做事:要遵守规则,讲究效率、友善合作;学习要: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学用结合、总结反思。从这三大方面的各项指标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去。这样就能从细小的环节去做。让学生坚持每天做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事;坚持每天做对自己生活负责的事。凡是做事前都想想:这样做事对自己或他人负责吗?经过有计划和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开展,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德育工作历来与心理教育工作有一定的联系的,两者间关系处理得好就能起相辅相成的作用。因此,在抓德育工作的同时,还结合学校与当地处环境与社区环境的实际,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如:自信心不够强,学习知识兴趣不够浓和与人交往能力比较差的实际。在教学实际中,开展班级小学生心理辅导知识咨询和心理健康讲座,加强学生心理的引导和辅导。引导学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同时结合家长学校的教育工作和社区教育的大环境,把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社区范围内的德育和心育资源,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发展。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

构建德育与心育网络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思想道德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小学阶段的思想教育是关键时期。而德育教育的最佳方式是: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的效果最显著。在实际德育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社区卫生部门的资源,进行资源的互补和整合,加强学校和家长、社区的联系。构筑:“校--区”三位一体的德育与心育网络。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和辅导工作。帮助家长充分认识,心理教育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使家长们认识到:

1、孩子的成人比成功重要;

2、孩子的成长比成绩重要;

3、孩子的经历比名次重要;

4、让孩子明确付出比给予重要;

5、与孩子对话比对抗重要;

6、激励孩子比指责孩子重要。

在社会环境中,构建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心理教育平台,让社区、家长参与到思想教育与心理教育活动中来,关注、理解和支持学校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工作,加强与学校、教师的沟通和联系,协助学校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支持和帮助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这样的互动的德育心育教育平台,为学生成长创设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创新激励方式,挖掘学生潜能

在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的实践时,要挖掘一切有利学生成长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素。还要调动学生主体的主动性。鼓励和促进学生们健康成长。要求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活动中,都让学生从三句话改变自己:

1、太好了!(改变心情就改变了世界);

2、我能行!(改变了态度就改变了命运);

3、我思考!(改变了头脑就改变了人生)。

从三方面改变人的心理的状态,引导和调整学生自我的心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构建良好的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桥梁。使学校、教师和家长形成培养学生成长的合力。学校和教师,积极用正面的教育,用榜样和先进的实例,鼓励和鞭策学生。用:我真棒!我要学!我思考!来鞭策自己,谱写自己美丽的人生。通过德育与心理的有机结合,就能极大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挖掘出学生学习的潜能,为学好各科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转变评价反馈方式,促进学习的能动性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改变以往对学生的评价都是以分数和等级制方式,虽然分数只是反应成绩的一个指标,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要充分利用评价标准促进教学。教师要更新评价标准,引用素质评价标准。就是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品质、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进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方式的运用,能较好的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大胆地对学生各科学习成绩进行了自我督促的反馈研究。并融入学生德育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的培养教学研究中去。让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挖掘学生学习上的潜能。要求老师首先:从学生作业和试卷的评价入手,改变以往家长替学生学习签名负责的习惯,改为学生为自己学习自我负责签名。采取学生作业和行为的自我签名方式,培养学生从学习上对自己负责的态度。使学生从小养成对自己学习负责的态度和习惯。采取对自己学习负责的签名方法,从主观转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习转化成自我成长和自我负责的需要。如:我经过一学年的实践和研究,所教的六(3)的学生,从整体上克服了学生对自己学习不负责任的状态,学习态度和思想端正。不认真完成作业的人少了,作业认真、整齐的人多了。学习勤奋、刻苦的主动性强了。把过去的“要我学”转化成了现在的“我为我学习负责、我为我将来负责”而努力学。这是对学校的心育研究起到了促进、拓展和延伸的作用。并能把责任心德育教育拓展开来。进而挖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挖掘了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提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可持续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责任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只要在德育与心育教学工作中,充分挖掘教育教学的资源,把责任心与良好的心理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呼唤责任心培养责任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