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心”为魂,构建学校特色文化

 玉阳山人LZK 2015-10-20
“育心”为魂,构建学校特色文化
2011-09-09

    祝长水

    ——专访华阳中学校长祝长水

    ◆背离教育本质和生命成长规律的应试教育,必然走向衰亡◆教育的诉求不仅是升学,还有学生身体、能力、心理、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六心”育人,培养“育心型教师”,体现了现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创造性

    2011年9月6日,华阳中学建校10周年前两天,北京,在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全国300多所高中参加的“全国普通高中特色学校专项课题推进会”上,作为中国西部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学校(共八所学校发言),华阳中学校长祝长水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育心”为魂,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的发言。

    ——华阳中学“育心为魂,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的理念和实践都非常好。

    ——华阳中学的特色办学在学校内部的结构调整,要素重组等方面特别突出。育人目标、课程开发、教师队伍建设、专家聘请等方面都有聚焦,进行了很好的探索。

    ——华阳中学通过“育心教育”的研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推动了学校的内涵发展。

    十年前,华阳中学还是一所年轻的高规格新型重点中学,2001年建校,2002年即成为成都市示范高中,2005年成为四川示范高中,2009年成为全国首批102所素质教育特色示范高中实验学校之一。

    十年,华阳中学从落实“人本关爱”教育思想出发,全力构建人本教育的“育心”文化,发掘、培育和释放了生命成长的本质力量,趟出了一条力行素质教育的“育心文化”特色学校建设新路。

    为进一步发掘“育心文化特色”建设中蕴藏的素质教育力量,华西都市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华阳中学校长祝长水。

    A

    发掘学生潜能从心理入手

    记者:素质教育的路径很多,华阳中学为什么要从“育心”入手?

    祝长水:怎样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全面改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怎样充分发挥华中作为省级示范性高中和全省高中课改样本校的示范、引领作用?基于这些决定学校前景问题的持续追问,我们日渐清晰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场关乎师生思想观念、行为习惯、行为方式的全面变革,意味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向特色学校的学校文

    化再生和重建。

    记者:“育心”这个词似乎有些生僻,有政策根据吗?

    祝长水:华阳中学提出“育心”,并非独出心裁。《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我们认为,“个性形成”和“自主发展”的关键,是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解决和心理潜能的有效开发,前提则是建立、落实“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在学习适应性、学习耐挫力、情绪适应性、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信心、自我监控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校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每个生命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从开发心理潜能入手,发掘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就能唤醒、激发、孕育生命成长的本质力量,肩负起奠基生命终身发展的教育使命。背离教育本质和生命成长规律的应试教育,必然走向衰亡。

    B

    让大多数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记者:华阳中学的“育心”怎样和学校的人本教育理念结合呢?

    祝长水:教育的诉求不仅是升学,还有学生身体、能力、心理、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发展。只求表面的分数,必然舍弃人的发展和教育的根本。必须依靠人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开启学生的美好未来,赢得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力量。华阳中学能够在短短十年崛起,一个根本原因是不折不扣地实施“人本关爱”教育思想,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把提高人的生命价值、发展人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充分尊重学生人格、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关注学生当下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发展状态,理解和适度宽容学生,合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记者: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育心”文化是人本关爱教育思想的切入点?

    祝长水:事实上也是这样。为让“人本关爱”教育思想落地生根,我们选择以心理健康教育为

    突破口和切入点。这不仅因为时代急剧变革,处于向成人过渡期的中学生存在许多心理问题或心理烦恼,呈现出过渡性、社会性、封闭性、动荡性等心理特征。还因为学生学习不仅是接受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也是培育个性、形成健康心理的过程。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其他素质的基础,学生学习除掌握必备的科学文化知识、发展以思维为核心的各种能力外,还必须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C

    从“心育”向“育心”转变

    记者:能谈谈华阳中学在这方面的历程和做法吗?

    祝长水:聚焦心理潜能开发,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我们经历了从培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到创建“育心文化”特色学校三个阶段:办学初期从心理健康教育入手探索实践人本教育,着力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课堂为主阵地进行心理专题训练,展开个别和团体心理辅导。随后进入心理教育阶段,探索“心育”与德育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育”的实践路径,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力和品质,逐渐

    形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特色。2009年后进入建设“育心”文化阶段,从学校内涵发展的实际出发,以人本教育思想为基本依据开展《人本教育的“育心”文化研究》,掀起了一场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

    建设“育心”文化,就是借助“人本教育”理论,在学校管理、新课程改革、学校德育、课堂教学、师生活动、校园环境等方面,体现以“育心”为核心取向,培育师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和谐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可持续

    发展。

    2009年以来,我们全面展开的“育心”文化课题研究,涵盖管理育心、育德育心、教学育心等11个子课题,涉及学校管理、学校德育、课堂教学、校园环境、课程改革、校本教研、教师发展等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着眼于灵魂塑造、潜能开发、素质发展,全面发展“育心”文化,我们初步实现了从“知本”向“人本”、从“心育”向“育心”的转变,使学校教育找到了回归和兑现全面发展人、培养人的“人本教育”行进路线和力量源泉。

    D

    文化建构“育心型教师”

    记者:“育心”文化建设对教师有什么样的特别要求?

    祝长水:随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全面展开,我们感到,培养一支“育心为魂”的“育心型教师”队伍,是升华学校“人本关爱”教育实践的现实需要。由此,我们把“育心型教师”文化建构提上了议事日程。

    “育心型教师”是以敬业、爱生、乐业为基础,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书育人,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独特的教育思想、个性化教育教学性格的现代教师,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一是尽心,对教育教学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二是爱心,终极关怀每个学生,不仅要助力学生考得高分,更要全面发展其综合素质,开发其发展潜能。三是懂心,懂得学生

    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心理潜能。四是“童心”,学会“换位思考”,注意以学生的视角看待他们成长中的问题,而不是以成年人的思维和价值取向取代学生的心理倾向。五是知心,就是心心相印、以心换心,能根据学生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及时化解其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六是育心,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状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育健康心理、塑造高尚品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心理素质。

    “六心”育人,培养“育心型教师”,不仅顺应了“人本关爱”素质教育的实践需要,也充分体现了现代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创造性,代表了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