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趁年轻时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致

 杂货店伙计 2010-10-25


趁年轻时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致

 

  工作30年也忙碌了30年,说来惭愧,竟然没有培养出自己的闲情逸致来。随着年龄的日增,有时候感觉活得真是乏味甚至无聊。有一段时间我还忧心忡忡,不知道将来退了休的日子该如何打发?

  几年前,在儿子的鼓动下学会了上网聊天。后来又在网友的诱惑下,加入了博客行列。于是在工作之余,除了参加必需的应酬和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外,又做起了少年时曾经做过的“作家”梦,操起青年时曾经想写作品的(什么也没写成)笔杆子,在网上胡乱涂鸦,写些闲文杂章,开始自娱自乐。

  生活中有了这份闲情逸致,自然也就不再无聊、不再乏味了。

  闲情逸致,辞书上解释为悠闲的心情,安逸的情趣。细细想来,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一方面我们需要去创造、支配和扩充财富,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调养心情,舒展情怀。财富不充裕的生活会让人感到清苦难耐,而生活如果不以闲情逸致来调剂,也会没了色彩。

  在功利色彩浓烈的今天,人们有时候总是感觉活得很累,忙时累、闲着也累;手脚累,心灵更累。其缘由就在于我们老是顾忌旁人的毁誉,总要把自己的正事做得尽善尽美,总觉得应该为别人而活着。其实,人的骨子里并不缺乏奋争的精神,略显匮乏的或者说被别的东西所湮没了的反倒正是闲情逸致。

  能够有一份闲心来体会某种发自于性情的快乐也的确是不太容易的。即便是这样,我们能不能不把涉嫌功利主义的事情做得过于完美、过于纯粹,努力地在自己的心里预留出三两分荒地,以确保我们另外的贪欲居有其所呢?

  苏东坡说过这样一句话:“清风明月本无主人,闲者便是主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人类每一个成员准备的,人类社会所创造的很多东西也都是供人们来把玩和品味的。在自然造物和人类文化艺术面前,几乎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有机会去贴近它、享受它,人人都可以于此释放闲心、陶冶情操。闲情逸致并非谁的专利,它属于任何一个涉足其中的人,不论是乐此不疲的,还是走马观花的。

  现在每年都有几个黄金周,还有带薪休假和几十个双休日,每天也不再是八小时工作制了。如果我们不去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致,或者草率地放弃自己的闲情逸致,这绝对是对国家给予的休闲假日的一种浪费,也是对自然造物和人类文化艺术的一种浪费。

  当然,对闲情逸致过于上瘾或者着迷也会使人丧失志向,只有兼顾正事与闲事才是可取的。我们应该认真把握好正事与闲事的孰重孰轻。

  闲情逸致的存在,自有其符合逻辑的一面,我以为它绝对不会因为捎带着些许消极的因素而被人类所遗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