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工作方法—PDCA循环工作法
PDCA循环管理程序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W.E.Dening)于50年代初提出的,80年代由欧美国家引进.广泛应用于国内企业质量管理中的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分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总结(action)四个阶段,由于其具有普遍的使用价值,因此也同样适用于学校管理。
第1步P—Plan :计划:计划是科学工作方法的第一步。无论你做什么,首先要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可以是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也可以是日计划,也可以针对某件工作制定具体的计划。计划是你的工作目标,如何制定好计划,比如:目标是什么,为达到目标要采取什么行动,做什么?
第2步 D— DO :行动:有了计划就应该依据计划立即行动,光有计划而不付诸行动,等于空想。
第3步 C—CHECK :检查:依据计划行动起来后,就要把行动的结果与计划进行比较,检查结果与计划之间是否有偏差,分析、查找原因。
第4步 A— ACTION :修正:查找出原因,如果是行动偏离计划,就要修正自己的行动,如果是计划偏离了实际,就要修正计划,返回到第一步,重复上述四个步骤,直到你完成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我自己的想法:每个人的职位是不一样的,做的工作也不一样,根据这个需要有时可以做一些更改.
我觉得管理水平的提高关键在第三步和第四步,通过不断的思考,你会发现工作中许多步骤可以改进,这样慢慢的你对工作的认知会越来越高。
学校扁平化管理探究
学校的规模有大、小之分,管理者要按规模大小科学合理确定学校的运行机制,使"人、财、物、时、空、信"等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以实现管理的优化。学校管理有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企业管理,但企业管理的很多做法对学校管理有很大的借鉴作用。我校的运行机制由以前的层级管理逐步过渡到扁平化管理,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现有47个教学班,高一年级16个班,高二年级17个班,高三年级14个班。按常规,我们设立了教代会、总支、行政、工会、团委、年级组等机构,并提出"校级干部宏观管理,中层干部包干管理,年级组、班主任、任课老师一线管理,教辅后勤人员协同管理,学生组织自我管理"五位一体的层级管理模式。但我们发现年级组、班主任这一层面管理弱化。以往年级组长只做一些协助总务处收缴学生书学费、造教师部分津补贴表格之类的事;在分工方面,年级组长管教学,副组长管德育;班主任会、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会一个月也难得开一次。这种状况造成年级组无责无权,工作积极性不高;教研、集体备课等流于形式;班主任埋怨学校不重视德育工作,对少数学生扰乱教学秩序、违纪违规的行为意见很大。怎么办?我们又不能象某些重点中学那样以年级组为单位乱收费以调动老师积极性,而备课组长和班主任的工作一定要强化。实践证明,很多办得好的学校在教学这条线主要抓备课组长,在教育这条线主要抓班主任。 2005年高考,我校在上清华等名校及600分以上学生方面卓有成效,但在上一类线及本科线方面有所滑坡,有10%的学生没有上本科线。从宏观层面来讲,每个月两次校长办公会及两次行政会应该说对学校工作安排是符合学校实际的,我们自我感觉良好。后来局领导来我校调研,老师们说学校制定的很多制度、方案大多不错,就是落实不够。这一意见使我们反思以往"五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漏洞,随即提出"低重心运行,近距离服务,高效率工作"的管理思想,要求各项工作最终要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身上;要贴近师生,走进寝室、教室、食堂及办公室等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为他们服务;各项工作要在调研的基础上拿出最优方案,力求高效率。 在一次行政会上,我对"低、进、高"的管理思想进行解释,但很多人认为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这迫使我进一步探究。在一次上网学习的过程中我通过搜索"低重心运行"关键词,一下子进入到扁平化管理的网页,我如获至宝,对扁平化管理加以学习和研究。 二、何谓扁平化管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很多跨国公司在全球有很多分公司,如何有效管理这些公司,在过去层级管理的基础上,在不增加新的管理层级的基础上对原有管理层扁平化,即丰富中间层管理者的职权,使每个层级之间的距离缩短,使管理模型由"金字塔"形变成"橄榄球"形。 在扁平化管理理论的支撑下,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使学校各方面的潜力得以挖掘,学校充满活力、和谐。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三个副校长一人分管一个年级的工作,既抓教学又抓德育,避免了过去教育教学两张皮,且相互指责的现象。 2、其他校级干部和中层干部在哪个年级就分管本年级那条线的工作,协助副校长做好工作,并指导年级组的工作。 3、年级组设正、副组长,组长全面负责本组日常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改变了过去副组长只管德育,组长又不抓德育的尴尬局面。 4、年级正副组长、各年级支部书记直接参加学校党政工团联席会议,直接向中层以上领导干部汇报交流工作。 5、每周二上午由各年级分管领导组织本年级班主任开会,称为“班主任工作周周谈”,由过去的“月谈”变成“周谈”。 6、每周三上午由各年级分管领导组织本年级备课组长开会,称为“备课组长周周谈”,由过去的“月谈”变成“周谈”。 7、每周一上午"校长办公会"或"党政工团联席会"后由学校党政办公室将各处(年级组)的工作安排印制给每位教职工,以便实施并监督完成各项工作。 8、学校党总支安排党代表到各班,协助指导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收获与展望
按扁平化管理模式运行以来,各个年级按照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三个年级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和兄弟学校比较全面提升,赢得了较好的社会声誉。 高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打好基础,发现弱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优治跛。针对高一年级年轻教师比较多的特点,由学校总支、工会、教工团支部、教务处、政教处联合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高二年级实行月考制度,并成立“提高班”与“基础班”,让学生全面发展、均衡发展。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高二年级班主任和备课组长到黄石二中、新洲一中、孝感高中、黄冈中学等名校交流。高三年级开办“尖子生班”,冲击清华、北大名校,并成立高三年级学生会分会。高三年级长期与武汉一中、武汉三中、黄陂一中、江夏一中等学校进行常规教学与复习备考的交流,在制卷、阅卷、评卷方面进行合作,取得较好效果。
总之,各年级组组长不再是收钱发钱的办事员,而是本年级的决策参与者和行动指挥落实者,形象地讲,他就是这个年级的“一校之长”。常规工作常抓不懈,重大问题由分管校长带到校长办公会定夺。中层干部由过去的管事变成现在的管人,具体事由年级组长安排,中层干部起指导和监督作用。我们相继制定了《汉阳一中班主任工作量化管理方案》、《汉阳一中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量化管理方案》,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班主任和备课组长的工作,使学校的各项工作要求通过他们直接传递和要求到每一位学生和老师身上。这些做法是对“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之类过份强调个人作用观点的挑战,今天我们强调的是团队的作用,我们的很多信息来源于年级组,我们的很多决策的初步方案由年级组先拿出来,比如各个年级的教学质量奖方案、高三年级的高考奖励方案等,这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学校的理念,这也是培养后备干部,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有效形式。
管理有法,但无定法。随着形势的变化,我们将进一步改进我们的管理模式,下一步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要求制定《汉阳一中章程》,编印《汉阳一中校本管理制度汇编》,进一步整合学校优势资源,提升学校文化品味,走“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之路,争创全国千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