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奉化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与对策

 千岛花园 2010-10-29
  发展循环农业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领域的实践和体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突破农业资源瓶颈制约,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依托农业自身功能增长和产业延伸,大力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奉化循环农业发展的六种模式及成效

  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实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生产生活无害化。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循环农业的发展,在实践中初步探索出了六种发展模式,显现了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高。

   1、中小型畜牧场排泄治理沼气工程模式。我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省“811”农村环境治理工作,对全市生猪饲养500头以上畜牧场进行干湿、雨污两分离;猪粪搭棚堆放,通过有氧发酵后作有机肥;猪尿进沼气池,利用厌氧发酵工艺去除大部分有机物,COD去除达到80%以上,沼气用于生活、生产。目前,已有64个猪(牛)养殖场,建造沼气池4000立方米,沼气利用100多户。

   2、农业加工企业废弃物再利用。宁波莱盛农业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利用竹笋加工企业废弃物笋壳,通过青贮生产营养价值较高的牛饲料,饲养菜牛600多头;太清山、湖羊专业合作社利用“绿之健”中药加工的下级料饲养湖羊2000多头;奉化恒日炭业有限公司利用毛竹加工企业废弃料制作活性炭,年产活性炭5000吨;今日食品有限公司利用金枪鱼下脚料加工生产鱼粉,年产鱼粉1000多吨。

   3、食用菌开发模式。绿之健食用菌科技公司利用稻草秸杆、竹木屑等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生产金针菇,年产金针菇300吨;东鸿农庄奶牛场利用牛粪种植磨菇;市一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在尚田镇投资利用农业废弃物立体栽培食用菌建设项目。

   4、小区域循环模式。溪口镇新建村唐永定在承包山地种植花木、水蜜桃,饲养肉猪5000多头,在花木、水蜜桃基地挖沼液气池10多只,暂存沼液200多立方米,灌溉花木、桃子地,既节省了化肥使用成本,同时在干旱时还可防旱;莼湖鱼贝藻综合养殖基地已通过验收;西坞种植大户稻田养鳖除福寿螺,减轻福寿螺对水稻的危害;还有果园、竹园养鸡、鸭塘养鱼等养殖模式。

   5、农业循环技术推广应用。雷笋种植户利用鸭粪、龙糠覆盖雷竹,在冬季生产雷笋,亩收入达2万多元;水产养殖户利用牛粪、羊粪作水产养殖饲料;还有水蜜桃、草莓专用有机肥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江口蔺草地免耕直播水稻技术应用和裘村农芋专业合作社稻芋轮作等模式应用,既提高种植业效益,又改良土壤结构。

   6、农业功能综合开发。主要有:滕头村河中养鱼、河上种葡萄、果园花木种植基地综合开发观光农业,黄贤森林公园、萧王庙林家、溪口新建村桃园休闲观光,溪口三十六湾五针松、孙伟民花木盆景等农家乐观光。农业综合开发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显示出了勃勃生机。

   二、加快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随着我市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推进,特别是一些非农领域的企业家投资农业的热情日益高涨,为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要按照“无害化、低排放、零破坏、高效益、可持续以及环境美化”的思路,以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农业各产业协调发展,普及应用节约型农业新技术,利用农业废弃物发展新能源,加工有机肥料,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使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无害化,土地、物种等资源得到永续利用,促进我市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1、大力推广农业清洁化生产。首先以畜禽排泄物治理为突破口,推进畜牧业清洁化生产,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畜禽粪便和“三沼”综合利用打下扎实基础。其次以土壤测土配方技术推广为基础,实施肥药减量增效工程,围绕“测土、配方、配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提高化肥利用率,加大生物型、植物型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的推广应用,降低农药用量。三是以设施农业建设改造,推进土地、水资源集约化利用。

   2、培育三大类型循环农业经营主体。根据我市主导产业和农业加工企业现状,重点培育以下三大类型循环农业经营主体:一是培育有机化肥加工和“三沼”利用服务组织,通过政府扶持,促使有机肥加工企业市场化运行,收集分散的粪便沼渣来加工水蜜桃、草莓、竹笋专用有机肥或生物肥料饲料,在主导产业基地进行推广应用,促进沼气燃料利用开发和沼液、沼渣还地服务。二是培育利用秸杆、木屑等农业废弃物为主,开展食用菌主体栽培的经营主体。三是培育以利用农业加工企业废弃物笋壳、药渣、酒渣等,开展畜牧业养殖经营主体。

   3、探索区域循环农业发展新模式。重点选择一批有一定条件和规模的产业化经营组织、专业合作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通过以点带线、以线促片、连片成面,探索建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农牧结合、生物物种互利共生,农业多功能开发,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业文化底蕴浓厚的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生产体系。

   4、完善循环农业财政扶持政策。循环农业是一项集基础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性为一体的系统工程,应列为政府农村公共服务内容。对农业生产过程中严重污染环境和健康安全等突出问题的治理,对发展循环农业重大节点项目和重要技术的开发,财政要直接投资或给予资金补贴;对循环农业新技术推广,要给予一定资金补助,以充分调动农民自觉参与循环农业建设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健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公平公正、积极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之间多种特色产业相得益彰的协调发展格局。

   5、创新循环农业经营机制。按照“改变传统农民、引进新型主体、提升整体素质”的思路,采取“培育一批,扶持一批,吸引一批”的办法,多渠道培育新型职业经营主体,并引导其向企业化过渡;构建以专业大户为基础、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农业企业为龙头、其它社会力量为补充的现代农业经营结构,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循环项目。

   6、建立循环农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理顺各方面关系,建立以农业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协调机制,跳出单一的农业生产,自觉地寻求各种资源优化配置,树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或再生产”的循环发展模式,走低消耗、高增长、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充实调整现有农业主导产业规划,构建新一轮现代农业贸工农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循环农业发展格局。 信息来源:《宁波通讯》作者:奉化市委政研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