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与黄州四种文化发祥地

 小竹123 2010-10-29

饶学刚:苏东坡与黄州四种文化发祥地

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www.hubei.gov.cn2010年10月27日来源:


  一


  何谓“文化”?除“文治教化”和考古学用语如“仰韶文化”的含义外,文化,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文化,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书本知识;广义的文化,指人们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一般人常常特指精神财富。对此,英国学者泰勒有更具体的界定:“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人种学而言,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与习惯。”(《原始文化》, 商务印书馆,1958)本文中所涉及的种种文化含义就是侧重指此而言的,但也并未排除东坡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之意。
  何谓“发祥地”?原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后指民族、文化等的发源地,即某种民族、文化诞生(发端、起源、开始)的地方。黄州神奇的山水风月、风俗习惯、古迹仙居、宗教信仰、农耕劳作铸就了苏东坡,苏东坡所造就的“东坡贬谪文化”、“东坡文化”、“黄州赤壁文化”、“东坡养生文化”等诸多文化都是诞生(发端、起源、开始)于黄州的,其中涉及到社会、民生、人权、道德、法律、哲学、宗教、民俗、艺术、美学等等方面。黄州成为东坡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生驿站,东坡成为黄州历史文化文明的一面光辉旗帜,成为北宋文艺黄州高峰的首席攀登者。


  二


  黄州,古称齐安,处在一个特殊地理位置上。它地处鄂东,北屏大别山,南带扬子江,是融周文化、楚文化、巴文化和吴文化为一体的、历史积淀深厚的多元文化结合体。战国时,楚宣王灭邾,徙其君于黄地。西汉初,巴郡、南郡蛮反,被汉王朝平定,一部被徙往鄂东,是为西阳蛮、五水蛮。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国,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国,黄州正好地处楚头吴尾。于中原地区而言,黄州自然属于“穷乡僻壤”([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的落寞地区。“楚头吴尾”、“穷乡僻壤”和“五水蛮”“作乱”的黄州,就自然地成为世袭流放文臣的地区,成为东坡谪居、修炼、写作、创造文化的佳绝处,就是说,黄州这种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成就了千年英雄苏东坡,造就了泽被后世的东坡文化。


  三


  贬谪与贬谪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重要的社会现象。它既高度概括了封建时代成王败寇的社会政治本质,又深刻揭示了封建士大夫的人生忧患意识流程,尤其是从庙堂到江湖的地位转变的生命流程。苏东坡首贬黄州,是一场政治和生命、心灵的磨难与碰撞,悲愁痛苦,刻骨铭心。两者磨合,必然构成一种贬谪文化机体,产生一种神奇奥秘的东坡贬谪文化。它不同于屈原的行吟文化,不同于陶潜的桃源文化,亦不同于周敦颐的濂溪文化,而是属于“三维观照、时空交错”的、涵盖着全面而完美的民族文化,即东坡以躬耕、游览、修炼结合的生活方式,儒、佛、道思想融会的思维方式,忠君、爱国、忧民统一的行为方式,去体验政治痛苦,感悟生命真谛,昂扬悲剧精神,重塑壮丽人生(雪港《东坡贬居黄州功业考》,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9),简言之曰“东坡黄州贬谪文化现象”,突出表现于他远离朝廷,与“表”“状”绝缘,“悲歌为黎元”,人称“黄冈翁”(孔凡礼《三苏年谱》第43页,北京古籍出版社,2004)。这正是东坡黄州贬谪文化的典型表现。既然东坡贬谪文化始于黄州,那末,黄州就自然地成为东坡贬谪文化的发祥地。


  四


  苏东坡谪居黄州,道法自然,躬耕东坡,是对人生凄苦的挣扎和超越,是追慕陶潜退隐田园的理想生路。他种稻,种菜,植树,绿化,酿酒,进行了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造,产生了重新燃烧生命的神奇效应,一举而成为“耕田夫”、“齐安民”,“东坡居士”。东坡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淡然、潇洒、自信:“归去来,谁不遣君归,觉从前皆非今是”,“我今忘我兼忘世”,“神仙知在何处?富贵非吾志”(《哨遍?为米折腰》)。这不仅表明着劳动创造了东坡维持生计的物质财富,而且重塑了东坡“前非”“今是”的人生观、世界观、艺术观,造就了一种高品位的超越时空意义的“东坡文化”,即把极其深厚的历史意味、人生意味和文化意味投注给了黄州,给了神州,甚至给了全世界。有人将东坡父子甚至先世的身世、成就、影响归入“东坡文化”,近乎泛学。“东坡文化”不等于“苏氏文化”,也不等于“苏轼文化”。“东坡文化”是在东坡谪居黄州后产生的,有所特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东坡后半生仕宦文化加贬谪文化的升华续篇,正好体现了东坡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才能与习惯”的完美程度,比“苏轼文化”更厚重,更真实,更富有人性。既然东坡地在黄州,东坡躬耕在黄州,东坡文化始铸于黄州,那末,黄州自然地就成为东坡文化的发祥地。


  五


  苏东坡“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渔樵杂处。”(《与李端叔书》)“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谢量移汝州表》)足迹遍布鄂东大地、大江南北、黄州诸胜,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如画江山,把大自然当作贬谪生命的源泉,并与之展开继往开来的对话。
  东坡神游赤壁,面对江南西山吴王孙权之行宫,联想“三国周郎赤壁”之战事,发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悲叹。他的自然生命、艺术生命与赤壁的清风明月、历史陈迹产生了共鸣,在不知不觉的大彻大悟中,他迎来了人生的又一个黎明——“东方之既白”(《赤壁赋》)。震撼世界的“赤壁”二赋和《赤壁怀古》词的丰碑,岿然耸立在凌空的赤壁之上。自此,黄州赤壁成为东坡文艺乃至中国宋代文艺的珠峰象征,亦成为世人追慕英雄、抚慰心灵的仙境圣地。古今慕名追寻黄州赤壁和东坡而来访的国家领导、文化名人、国外贤达络绎不绝。在欧美,在前苏联,尤其在日本,在韩国,每逢东坡赤壁游的壬戌之秋,人们便把汉江上某地当作黄州赤壁,摹拟东坡赤壁游,吟诗作画,亲身体验《赤壁赋》的艺术意境。在越南,在新加坡,在东南亚,东坡赤壁词赋等贬谪文学倍受青睐,常常成为华侨的思乡曲。
  这就是东坡铸就的名闻天下的“黄州赤壁文化”。就是说,古今中外文人,把对赤壁战事和东坡人生的感悟,都倾注在黄州赤壁及其二赋一词上;因而黄州自然地成为黄州赤壁文化的发祥地。


  六


  苏东坡贬居黄州,面临诗案余悸、贫病交加、家门凋落的重围。东坡经受和领略痛苦的同时,也在经受和领略生命的存在。有着顽强生存意识的东坡,不得不把道家“人命至重”作为切身要义来抓。除了“躬耕渔樵”、“放浪山水”而养炼身心外,再就是“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答秦太虚书》),保全性命,以待东山再起。
  东坡登上黄州土地,就开始构建自己的养生文化系统工程。一是内丹术,即行气派方术,它包括静功、斋居。通过调动、开发人体潜能而达到自我调摄、自我保健之目的。二是外丹术,即服食派方术,它包括食丹、俭饍、药疗。通过增强、保护人的机体而达到身心全适、延年益寿之目的。东坡首次推出了著名的戒“忿躁、阴险、贪欲”的“中夜闭息内观法”及其代表著述《养生诀上张安道》;首次提出了著名的“治身当除情去欲”,节欲保精的房中养生术及其代表著述《记张公规论去欲》;首次实行了著名的入天庆观,谢客四十九日,燕坐面壁服气养生法及其代表著述《养生说》;首次阐述了著名的“三养论”,即“安分以养福,宽胃以养气,省费以养财”,节俭延寿之术及其代表著述《节饮食说》;首次公开了“一以是治之,无不愈”,治伤寒秘方“圣散子”及其代表著述《圣散子叙》。
  总之,东坡在黄州,首次创建了全面、完整、系统、科学的东坡养生文化新体系,即熔养炼身体、调剂心理、坚定精神信仰于一炉的综合性的养生模式,因而黄州就成为东坡养生文化的发祥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