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新传》读书笔记(7):无黄州,不东坡

 人生佳茗 2023-04-26 发布于云南
《苏东坡新传》第六章黄州五年85页,阅读时间3小时左右。讲述了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五年中发生的事件。记读书笔记1500余字。

1.苏轼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是一个佐理该州兵役事务的小官,然而“不得签书公事”,所以只是一个空衔而已。对一个满腹经世致用的儒者来说,这是极大的污辱和打击。

2.苏轼的好友文同病故,无盘缠运送灵柩回蜀,苏轼被贬途中抚慰文同之子,失意人对痛苦人,饱经忧患的心情令人叹息。

3.苏轼被贬途中,经过春风岭,见清溪回绕、梅花夹岸,想到此生还能出牢笼、赏美景,作诗:“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苏轼的乐观和豁达,体现在生命的每一瞬间。

4.苏轼初到黄州,没有朋友,四处闲逛,看似坦然自若,“心困万缘空,身安一床足。” 但其实当时的苏轼只有四十五岁,正是一生中的黄金年华,却被放逐到这个文化落后的江城蛮瘴之地来,每天三餐一宿,余无一事可为。而时间恰如大江之水,涛涛东流,不舍昼夜,不啻是对自己生命的存在肆意无情的摧残,这种打击,落在热爱生命、满怀抱负的苏轼身上,必然构成最无助的压迫和痛苦。

5.苏轼栖身临皋亭,门外风景极美,曾写信于友人说:“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如今这个时代却未必如此了,大部分风景区都是要门票的。如苏轼生在现代,且身在冤诬贬谪中,也许不可能有这样的心情吧?

6.知识分子为实现理想而生活,他们可以不在乎现实世界中的得失荣辱,不在乎物质生活的贫乏,但却无法忍受被现实社会排斥废弃的命运。苏轼虽遭贬谪,却不改儒者的责任之心,满怀济世之心。坚持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自由,这是苏轼道德勇气之所在,亦是其性格中坚忍不拔的一面。与一个过度世俗化的人不同,他不追求利禄,不在意世俗的荣辱,只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念和精神自由。

7.初到黄州的苏轼,渐喜不为人识。却又有“寂寞沙洲冷”的孤单寂寞。劫后余生,渐渐被政治权力所抛弃、无力实现政治理想的苏轼,内心有很深的孤独和凄凉。

8.在朋友马梦得的帮助下,苏轼在黄州城东得50亩地,用于耕种,因白乐天做忠州刺史时有《东坡种花二首》,苏轼向来爱乐天,黄州忠州都是贬谪之地,且都在城东,所以苏轼给这片地方命名为东坡,自称东坡居士。

9.东坡躬耕田野,旱涝不保,却力耕不受众目怜,王夫人夫唱妇随,会医治牛病。一家人虽困顿不堪,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自问若我遇上这样的丈夫,未必能如此安之若素,无怨无悔。惭愧惭愧。

10.元丰五年,雪堂建成,当时正值下雪天,东坡在四壁绘上雪景,命名为东坡雪堂。雪堂招待了很多旧友文人。后得朋友做官途中来探望他,见他居所狭小,又为他造了三间新屋“南堂”,从此有了书斋、丹室和客房。苏轼和杜甫,虽都失意,但苏轼生在盛世,杜甫生于乱世,两人的境遇还是不同,苏轼的生活明显要好得多。

11.东坡游赤壁,写下千古名篇《赤壁怀古》《赤壁赋》。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

12.苏轼到沙湖看田归来遇雨,做《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句“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慰籍后人千年。

13.黄州五年,是东坡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很多著名的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创作的,包括他的书法《寒食帖》。人须经历忧患,才能成熟。诗狱的锻炼、黄州的贬谪,在苏轼的人生历程中,非常关键。可以说,没有黄州的五年,便没有豁达洒脱的苏东坡。

14.本章读到的苏词很多,分享两首:



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注,

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