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风俗习惯面前的人人平等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0-30

【原文】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2其疾3之,忧。”

【译文】孟武伯来问关于如何能继承先人之志的问题,孔子回答说:“你的父母只是因为其憎恶,值得忧虑。”

【说明】同样是问“孝”,孔子的回答却不一样(包括以下七、八两节),为什么呢?问的人不一样。孟懿子问,是作父母的问,孟武伯的问,是当儿子的问,这是其一。第二,孟武伯之所以问“孝”,乃是看到他的父亲的所作所为,心中有了疑惑,才来问孔子关于如何能继承先人之志的问题。而孔子的回答却很巧妙,你的父母亲因为憎恶“齐之以礼”,憎恶平等,他总认为自己肩负重任,因此不能与平民百姓讲平等,他的这种特权思想,才是真正值得忧虑的。那么,孟武伯的父亲既然如此,孟武伯还要继不继承父辈呢?这就很值得忧虑了。遵守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是每一个社会人都应该做到的;因为只有人人平等,社会才能进步。这种“齐之以礼”的思想,是孔子对当时封建奴隶制的强烈反抗,也是代表了社会要求进步的心声。

——————————————————

【注释】1.孟武伯:即孟懿子的儿子,名彘(zhi志),“武”是他的谥号。

2.唯:《左传》:“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国语·晋语》:“唯无德也。”这里用为以,因为之意。

3.疾:《易·复·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书·君陈》:“尔无忿疾于顽。”《论语·述而》:“子之所慎:齐,战,疾。”《荀子·大略》:“生而有疾恶焉。”《诗·桧风·隰有苌楚序》:“隰有苌楚,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淫恣,而思无情欲者也。”《字汇·疒部》:“疾,恶也。”徐灏《说文解字注笺·疒部》:“疾,又为疾恶之义。”这里用为憎恶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