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治理事物的另一方面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0-30

【原文】子曰:“攻1乎异23,斯害4也己。”

【译文】孔子又说:“治理、加工不同的事物的另一方面,是胜过、超过一切的。”

【说明】自第十三节子贡问什么是君子后,孔子作了四个回答。即君子应首先作施政演说,然君子应该思虑周密而严谨,不要随便与别人的意见相合同,再就是君子要学习更要思考,光思考而不学习是危险的;本节则是讲君子应该对不同的思想、事物加以治理、加工,才是胜过、超过一切。这一连串对君子的论述,都是从统治者、领导人的角度来讲的。实际上本节也是对十五节讲话的补充,学习了,要思考;思考了,就要对所思考的东西加以治理和加工,尤其是对不同的思想和事物的另一方面加以加工和治理,这样思考的东西才会更成熟,评判是非曲直才有标准。而更成熟的思想才能胜过和超过一切。这几节实际上就是讲做人的重点,做人要“本立而道生”,本未立,道何由生?本立,道则能生。当然,孔子以君子的条件来要求同学们,似乎有点过高,但这些学生来学什么?难道不是为了做好一个人吗?

——————————————————

【注释】1.攻:《书·召诰》:“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诗·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大雅·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周礼·考工记序》:“凡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广韵·冬韵》:“攻,治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攴部》:“攻,《考工记》‘攻木’、‘攻皮’、‘攻金’,注曰:‘攻犹治也’。此引伸之义。”这里用为治理、加工之意。

2.异:《书·尧典》:“异哉!试可乃已。”《易·睽·象》:君子以同而异。”《论语·学而》:“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礼记·乐记》:“礼者为异。”《礼记·王制》:“事为异别。”这里用为不同之意。

3.端:《管子·宙合》:“百吏皆失其端,则烦乱以亡其国家矣。”《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这里用为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之意。

4.害:《易·大有·初九》:“无交,害;匪咎,艰则无咎。”《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诗·小雅·蓼莪》:“民莫不穀,我独何害。”《诗·小雅·四月》:“民莫不穀,我独何害?”《韩非子·饬令》:“其能,胜其害,轻其任。”《史记·酷吏列传》:“极知禹无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司马贞索隐引苏林云:“言若无比也。”这里用为胜过、超过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