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危机信息的整合传播研究·广东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刘阳怀 2010-10-30
危机信息的整合传播研究
2010-05-05 09:39:00 中国应急管理

  摘 要 :为提升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缓解因信息缺少导致的公众恐慌情绪,需要形成系统化、集束性、多层次、快反馈的危机信息传播模式。本文提出要基于受众差异,对危机信息的传播渠道选择和传播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提高危机信息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危机信息 危机管理 整合传播

  随着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不断发生。政府应急管理就是政府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进行的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过程,其目的是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的负面影响。传播技术的空前发达、政府治理水平的日渐提高、公众对知情权的重视,使得危机信息整合传播成为政府应急管理的重点。

  一、危机信息的整合传播的必要性分析

  危机信息是一个集合,该集合包括危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信息,也包括危机的预防、处理和恢复等阶段产生的信息。从信息来源来看,可以分为内生信息和外生信息。前者是指有关危机本身的信息,包括危机的征兆、爆发的标志和危机影响的数据信息等;后者就是危机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所形成的信息,包括各种法律法规、应急预案、调查报告、预警报告、命令通告、评估结果、总结报告等。

  政府作为公共突发事件的管理主体,必须承担危机信息传播的主导角色。

  从信息内容到传播渠道,政府必须进行统一的规划,整合各种传播力量,把合适的内容通过合适的渠道,及时、准确地传递给公众,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人们合理、科学的应对突发事件。

  危机信息的传播渠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人际关系、手机等多种方式。危机信息及时、准确的传播有利于危机的及时控制和减少小道消息的传播,避免公众的恐慌情绪。但目前来看,政府的危机信息传播渠道主要集中于电视、报纸和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内容也主要集中于事件的进展状态、救治情况或责任人的处理。

  从媒体渠道本身,各种渠道有不同的特点。对于受众而言,由于所处的地域、社会群体类型、危机应对素质等个体特征,其对危机信息的关注重点也有很大差异。危机信息的多样化和受众的需求差异,使得其对外传播过程中不能采取单一的渠道。所以,危机状态下,政府部门应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差异,对危机信息发布渠道进行必要的选择与整合,提高危机信息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危机信息的整合传播是以追求传通效果最大化为目标。基于危机信息的受众差异,采取有效的传播手段,形成信息系统化、集束性、多层次、快反馈的传播模式,达到快速、高效传播,提升政府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缓解因信息缺少导致的公众恐慌情绪。

  危机信息的整合传播包括传播渠道的整合和传播内容的整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