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对血站的管理,消除营利冲动
网友“魏英杰”:当无偿献血制度遭遇具有公益性特征却又充满营利性冲动的采供血制度,整个机制陷入运转不灵几乎是不难预见的结果。倘若不严加监管,有些血站在利益的诱惑下,恐怕会摇身变成具有排他性的营利机构。
网友“海上星辰”:首先,要加强对血站的管理,惩治血站存在的问题,之前暴露的种种问题已严重伤害了献血者的感情,摧残了公众的信任感;其次,要不停改善医疗条件,给献血者创造安全信任的献血条件,让献血者献了爱心,献得安心。[阅读全文]
处理好采血机构的懈怠问题
网友“议论风生”:薪酬制度改革后,献血车工作人员积极性受挫,献血车被指姗姗来迟,早早收工。因为以前每采一袋血,工作人员都会得到奖励,现在取消了奖励,所以采血员工收入降低成为“血荒”推手。如果血液部门并不急患者之所急,热心市民愿意献血却无处可献,那么“血荒”持续出现,就一点都不奇怪。处理好采血机构的懈怠问题,是解决“血荒”危机的前提之一。
加大对献血行为的回报力度
网友“回家打豆豆”:一味地强调“人心”、“觉悟”、“奉献精神”,将献血人群单一的原因归咎于缺乏“道义”,“无偿献血的鼓励措施不能落实到位,已经献过血的人肯定会寒心,没献过血的人也会热情消减。
网友“海上星辰”:首先,如果对无偿献血者不能在物质上进行奖励,那么在精神上应当给予更多的肯定,鼓励更多的人加入献血队伍;其次,献血在短时间内对人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建议能与单位企业形成一定的条约合作,凭献血证能获得一两天的休息恢复,从而鼓励在职人员也能积极参加流动车库献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