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网是学生暑假主要消遣 小心孩子“网络中暑”

 穿心飞跃 2010-11-01
上网是学生暑假主要消遣 小心孩子“网络中暑”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

过完今天,中考将正式结束,接下来是美妙的暑假时间。如何让学生过一个安全、愉快的暑假成为了家长、老师最关心的问题。据记者了解,随着电脑和网络的日益 普及,如何防止孩子在暑假沉迷网络成了问题的核心。日前,记者在江门主要中小学随机询问了约20名学生暑假的计划,结果大部分回答都是 “上网啦”,而其中网络游戏、上网冲浪则是他们最主要的消遣方式。江门景贤中学初二一的陈同学告诉记者,平时他也会上网聊天、玩游戏,但碍于功课,只能点 到即止,“到了暑期,将有更多时间上网,家长也会网开一面。”在接受询问的学生当中,绝大多数表达了类似观点。
对于暑假上网,不少受访的家长却表示,适当放松无可厚非,但“担心沉迷网络”。家住胜利路的王女士表示,自己的孩子今年秋天就要上初三了,前段时间给他配了一部电脑供学习所用,但她和丈夫还是有点担心,“毕竟网络上有太多信息,孩子的自制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有限。”

记者了解到,暑假期间孩子白天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我管理的状态。为了防止孩子接触一些不良信息,大部分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名参加一些培训班,学习课外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对孩子的上网时间作出一定的限制。但即便是这样,还是有不少孩子很轻易就能接触到网络和电脑游戏。

家长:与孩子一起策划暑假生活

让孩子学会计划假期生活,或许能帮助他们远离网络。开平港口中学初一年级班主任曾老师介绍,“暑假生活,计划很重要,除了关注孩子学业成绩,家长更应该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她建议,暑期前,家长不妨与孩子商量策划如何度过,如学一样本领,做一次远行等。

针对目前很多家长纷纷将孩子送进补习班的做法,曾老师认为,假期不是孩子补习的黄金时间,应该给孩子一些喘息的空间,尊重孩子的喜好。最好能根据孩子爱好兴趣特长的发展与培养,引导很重要,即便是玩电脑,也应该是在对电脑知识的增进中展开,这样做也能防止缺乏自制能力的孩子在暑假期间沉迷网络。

“暑假期间,家长最好能根据孩子的特点与孩子共同商定学习、生活的计划。孩子年龄段不同,暑假过的内容也不同,不能千篇一律。”曾老师表示。

政府:严防网吧接待未成年人

除了家长的配合外,为防止学生在暑假沉迷网络,江门有关部门未雨绸缪。近日,江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举行了市区网吧整治情况通报大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在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有关部门的配合下,今年上半年,市区网吧的整治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暑假期间,针对网吧整治、严防网吧接待未成年人的活动仍将继续。

江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何强华介绍,今年以来,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采取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网络实时监控与现场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市区各网吧进行监控,执法人员对日常巡查时间和实时监控重点时段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加大非工作时间突击检查的力度,把中午和傍晚放学后的时间以及周末、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作为重点实时监控时段,这些措施在暑假期间仍将继续。

据统计,今年以来,执法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2384人次,检查网吧624家次,对 11家违规经营的网吧作出行政处罚,其中行政警告4家,罚款7家,并有4家网吧被采取了清场整顿的强制措施。网吧经营行为也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今年以来接到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投诉24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6.7%,特别是从6月份截止到现在仅接到1宗投诉,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义务监督员明查暗访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11月开始,市文广新局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建立了149人组成的网吧社会义务监督队伍,同时联合教育部门,成立了由114名教师组成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队伍,建立执法、学校、家长三方管理机制和互动机制,逐步形成了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09年6月,江门市再次对网吧义务监督员队伍进行扩充,目前“五老”义务监督员已发展到160多名,在网吧管理工作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据悉,今年以来,执法大队共接到来自义务监督员关于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投诉共7宗, 其中查实3宗,均得到了及时、高效的处理。“作为社会监督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义务监督员,要像打游击一样,抓住孩子们去网吧的时间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提高效率。”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谢兆恩表示,加强沉迷于网络的未成年人的思想教育工作,是全体网吧义务监督员应该做好的事情。

此外,网吧整治作为江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五大整治”之一,年3月初,市区70多家网吧业主联合签订了《守法经营承诺书》,作出了守法经营、加强自律等14条承诺。目前,市区所有网吧基本落实了规范管理基础性工作,设置了统一规范的“未成年人禁入”等警示标志,这也能更有效地防止未成年学生在暑假期间光顾网吧。

-80后的暑假 没有互联网 我们也快乐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有不少70后、80后都缅怀起了自己的暑假,可谓感慨万分。

初为人父的罗志华告诉记者,他前段时间看了一条新闻,说的是幼儿园为庆祝“六一”儿童节,专门举办了一场经典的游戏展会,邀请家长带着自己的小朋友参加,结果却发现现在的孩子已经没多少会玩父辈们儿时常玩的游戏,只能站在一边看,倒是已成人父的家长们在场上玩得不亦乐乎、大呼过瘾。这让80后的罗志华感慨不已,“虽然我们那时候的暑假没有网络,也没有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但我们在暑假当中体会到的乐趣怕是现在的孩子们永远都没法感受到的了。”

重忆捉鱼摸虾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1981年出生的罗志华出生在农村,小学和中学都是在乡下的学校度过的。对于他来说,童年暑假印象最深的就是到小河里抓鱼、摸虾等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罗志华告诉记者,每年的暑假一到,他和伙伴就会整天泡在河里,捉鱼、摸虾,每次都玩得尽兴而归,“抓鱼也是要讲究团队合作的,有的负责排水,有的负责筑堤,有的负责抓鱼,最后在大家一起瓜分顺利果实。”

“在抓鱼摸虾之余,我们也少不了到河里游泳,有时候玩得太晚回家,自然会挨家长的责骂。”罗志华说,“当然,为了躲避家长的责骂,与家长展开追逐战那是很常见的事情。”罗志华认为,虽然那时候的暑假没有互联网、电脑游戏等,但也无碍暑假成为小伙伴们最为向往的假期,“那种天真无邪的快乐我到现在都还能想起。”

回首捉迷藏永远的“警察”抓“小偷”

相对于在农村生活的孩子,在城市成长的孩子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少了很多。那时候也没有各种各样的游戏机和漫画书,也没有互联网,小伙伴中要是谁有能玩超级玛丽的游戏机,绝对是大伙羡慕的对象。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暑假生活单调无趣,而捉迷藏游戏绝对是暑假的亮点之一。

1982年出生的许华生告诉记者,这个游戏一般都是暑假的晚上进行的。参加人数不限,地点一般在小区院子里。玩游戏的时候,首先用“石头剪子布”选出一个人当“警察”。这位警察要把头面向一面墙,数到50或100,然后开始寻找那些躲起来的伙伴。躲藏地点是事先规定好的,超过指定躲藏的界线就算犯规。当时小区里的路灯都不多,在一些较暗的地方找人只能借助天上淡淡的月光或星光。更有意思的是,男孩玩这个游戏时,“警察”看到你躲在哪里还不算完,还必须用手拍到你的身体。所以经常会看到两个小男孩在院子里疯跑。当然,如果“警察”实在找不到人或追不上对手,也可以选择放弃,但获胜的“小偷”却可以得到不参加下次选“警察”的豁免权,这也让一些跑步特别出色的小伙伴成为常胜将军,成为小伙伴崇拜的对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