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弘扬民族文化 创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 - 普陀教育网刊

 lirenhua 2010-11-02
 
弘扬民族文化 创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学校
普陀区回民小学 董 群


  我校是有着70多年办学历史的普陀区唯一一所少数民族小学。本着“以人为本,为各民族学生和谐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以“一个指向、两种策略、三个结合”为目的。力图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手段,弘扬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构建民族团结教育特色,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一、一个指向——培养走向未来的“回民人”
  早在五十年代,曾任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理事长、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会长的首任校长马仁斌就指出“民族学校要办出民族特色”。“爱国、勤奋、文明、健康”是回民小学的八字校风。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办学历史、科学分析办学现状的基础上,“和谐发展,快乐成长”的办学思想。
  我们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学校发展规划相结合,从思想建构、行为落实、评价引领三个方面保证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入开展。先后建立了“民族教育制度”、“少数民族学生奖励制度”、“教师民族常识培训制度”,开展了“爱心、责任心、事业心”的师德师风活动,形成了“联建、联动、联心”的长效机制。几年来,教师在培训和实践中,掌握了比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民族知识和民族理论,并在目标认同的过程中激发了为民族教育事业献身的热情。
  二、两种策略——广域建设,特色开发
  我校始终坚持“儿童为本、道德为先、队建为基、实践体验为途径”的德育工作理念,以传承民族精神为立足点,打造我校民族教育品牌特色。
  1、广域建设
  学校将民族文化教育的内容贯穿到学校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体验节庆文化,培育民族情感”节庆活动,如:传统节日元旦、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开斋节,让队员了解节日由来、节日风俗、节日活动、节日诗歌、节日故事等。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队员了解民风民俗,确立“一班一民族、一班一民俗”的研究主题,让学生增强民族大团结的情感,加深对各民族民俗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学校还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校民族文化教育之中。
  如我校以“粽叶飘香 书签传情”为主题,开展庆端午活动,队员们利用粽叶的形状、纹路、颜色,做出一张张美丽精致的书签。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内含。
  我们还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小伙伴心手相连,通过互通书信、爱心捐款、赠送书籍等各种方式,奉献爱心。参与 “两岸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与台湾少数民族小伙伴手拉手,孩子们用文化架起友谊的桥梁,在学习与娱乐中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共同祝愿祖国早日和平统一,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2、特色开发
  我们在挖掘学校特色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校一品——民族游戏项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健康有益的民族游戏活动中,学习民族文化。
  结合传统佳节元旦,在“民族游戏欢乐园”活动中,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游戏来庆祝新年。从收集民族游戏、学习民族文化、制作民族美食,到黑板报、主题班会、玩游戏,再到游戏的评选、推广、展演,整个过程凝结了全校师生的智慧和汗水。一年级表演了汉族传统游戏“钻山洞”、“丢木砖”,高年级队员则展示了力量、技巧、合作的高难度游戏,如“打木球、“叼羊”、“押加”等等。学生们自己组织策划、制作道具、收集资料、准备游戏。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认识,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充分展现了学生朝气蓬勃、敢于创新的精神风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三个结合——与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学生需求相结合。
  1、自编校本课程与深化民族团结教育结合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校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积极进行教育资源的整合,努力丰富校本课程,积极开发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编写了《民族常识读本》校本课程,参与了拓展型教材民族专题的编写。让民族文化的精髓融入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道德等各个方面。学校专门开设每周一节的民族常识课,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民族知识的渗透。学校在市级规划课题《基于民族精神教育的民族游戏课程开发与研究》引领下,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民族游戏相结合,对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进行提炼、创编,并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年级特点,详细制订了各年段的民族游戏活动的课程实施和评价标准,精心设计各年段的民族游戏活动,设计了民族游戏活动方案,形成了20个民族游戏的校本课程。通过民族系列校本课程的开设,使每位学生更深入地学习民族知识,了解56个民族的风俗人情,感受祖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2、坚持学科渗透与拓展民族团结教育结合
  学校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积极探索学科与民族文化的整合新途径,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依据市教委规定的课程开设要求,结合民族学校的特点,我们每学期安排四课时,由专职教师按照校本教材有计划地执教,并注意将民族文化知识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之中。如:英语课口语交际课训练,让小学生以讲解员、导游员的身份介绍56个民族,促进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创意课设计民族饰品、制作民族饰物,寓民族文化教育于学生的想象创造之中;美术课画民族画、剪贴民族作品,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民族工艺品;唱游课唱民族歌、跳民族舞、学民族乐器,通过歌舞绘画,寓民族文化教育于学生的求真尚美之中;我们还将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武术操编排到体育课教学之中,寓民族文化教育于学生的强身健体之中。通过学科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把弘扬民族文化纳入德育的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
  3、满足学生需求与强化民族团结教育结合
  我校将社团活动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开设了“琅琅诵读”、“智慧快餐”、“口语交际”、“创意制作”、“机器人”、“民族游戏大家乐”、“京剧表演”、“国际象棋”等项目。通过自然班、组合班和校级精品社团这三种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自主选择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在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过程中,学生们对中华各民族民族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组成了民族文化探究小组。同学们从“寻找背景资料”到“确认题目、拟定方案”直至“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探究报告”。整个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们始终处在一个和谐、合作的学习氛围之中。他们走出课堂与教师访谈,请教父母,上网收集资料,进图书馆查阅材料,到社会做调查研究……,写出了《依山傍水的村寨——民族建筑》、《傣家竹楼之探》、《灿烂的民族文化——回族常识的探究》等数篇文章,学习了苗族的服饰、回族的饮食、傣族的歌舞等相关的知识,并对“四大发明”与现代发展做对比进行探索,并写出了研究报告,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今后,我们将不断追求,不断突破,在特色中树立形象,让民族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