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彩心理咨询案例--《两个争夺爱的人》

 歆子丹 2010-11-02
精彩心理咨询案例--《两个争夺爱的人》 (2010-11-02 06:30:24)

   作者:韦志中

 

刘太太,年龄是28岁,某单位会计,大专学历,从小生长在干部家庭,父亲脾气不好,对自己也很好,就是很少体会到父亲对自己的关心,和母亲的关系好一些,总体来讲还是不错的,没有遭受什么挫折很苦难。刘先生,年龄是28岁,政府公务员,本科学历。两个人结婚4年,没有孩子,自己两个人住在一起,没有和双方父母住。

 

刘太太先来咨询,诉说自己和先生结婚4年,从来没有感到幸福过,结婚几个月自己就生病了,花了不少钱,到处去看,弄的我现在还老是怀疑自己有病,经常到医院去检查,而先生一听说我要去医院就很反感,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有一次他陪我到上海去看病,医生说如果这个病不能及时处理好,可能会影响以后的生育问题。中午我们在黄浦江桥上他对我说:‘先说好,你如果不能生育,我就和你离婚的。那种狠心的表情让我今天都没有办法原谅他。现在他经常头痛,我前几天刚和他一起去看医生,诊断是神经衰弱,我心里觉得就该这样,我病的时候你对我是怎样的,现在你也有病了吧!我就是要刺激他………..

 

刘先生第三次咨询才和妻子一起来的,最初是不愿意来咨询的,甚至是不允许妻子来咨询的,在他的观念里没有什么人能帮自己,自由自己才是最可以信任的。在心理医生和刘太太的一些咨询起到一些变化让他发现以后,他开始了解,最后来到咨询中心的。小时侯在农村长大,家里面不富裕,到城里读书以后非常努力,不想再过被人看不起的日子,一定要实现自己的一些理想。他老是说我爱拿她和别人比,其实也有点是这样的,我觉得命运对自己真的很不公平,如果我不出生在农村,如果我能读更好的大学,如果她没有病,如果……

 

在对刘先生和刘太太这对夫妻咨询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一个很深的感觉,“如果自身没有爱的能力,就非常需要爱,而不能给予就很难得到,经过努力不能得到就会攻击,最后导致恶性循环”。

刘太太在成长经历中虽然很顺利,但没有在心理层面上满足爱的需求,而这种需要又是人必须要满足的,在她成年以后,就会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去索取,那就是他的伴侣。她说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婚姻,在她的潜意识里是把自己的丈夫当成两个人的,一个是他的父亲,能够给予她父亲的爱,而不需要回报。一个人是她的丈夫,能够给她浪漫的感觉和无微不至的关心。第二个角色是丈夫原本应该有的,这里没有什么问题,但第一个角色显然不是丈夫应该担当的,他会在这样的压力和无奈下反抗,最后采取“手段”。

 

这样的问题在许多的婚姻中都存在,但这对夫妻显然更具有典型性,不光太太没有爱,先生也是一个经历了一些严重创伤的人,他的自卑和抱怨说明什么,走进婚姻,他需要爱和关怀,可经历的都是过去的重现。对于他来说,也是很残酷的,但他得不到理解和安慰。

导致最后两个“没有爱的能量”的人,用互相攻击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需要。《两个争夺爱的人》,需要我们现在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