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怪的“中立”

 minwei60 2010-11-05
奇怪的“中立”
周英杰
 
        《礼记·中庸》上说:“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事实上,在国家将亡的乱世,不仅会有所谓的“妖孽”出现,还会发生一些令正常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怪现象。
        别的朝代因为久远,这里暂且不论。就说离我们比较近的晚清吧。从1840年到1911年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在短短七十年左右的时间里,这个末世发生的怪事就委实不能算少。难怪清末有人要写一部刺世之作---《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其实,“怪现状”也好,“怪现象”也罢,大体上都是指一些从正常人的角度怎么也看不明白、怎么也想不通、根本不合乎正常的逻辑的事情。唯其超过一般的逻辑常识,所以才显得“奇怪”。
        比如,在1894年夏天爆发的那场著名的甲午战争期间,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的局外“中立”,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个案。
        众所周知,整个甲午战争期间在海上直接与日本的联合舰队接战的,是清朝的洋务派们按照世界一流的海军强国标准组建起来的北洋海军。但实际上,当时的清王朝拥有的海军力量绝不仅仅只有北洋海军一家,而是还有另外的两家,这就是停泊于江浙一带的南洋水师和广东海面上的广东水师。
        根据中国近代海军史专家姜鸣等先生的研究成果,南洋水师是1875年由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沈葆祯受命筹建的。经过19年的苦心经营,到甲午战争爆发前夕的1894年,南洋水师拥有的战舰数量已经颇为壮观,其实力仅次于北洋海军。而广东水师虽然实力不及南洋和北洋两支海军力量,但也还是有几只舰船的。
        然而,就是这样两支清王朝自己的海军力量,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除了广东水师的“广甲”、“广丙”、“广乙”三舰此前因为到北洋海军参与演练,而赶上了几次大的海战之外,整个南洋水师则一直在南方的军港里游弋,未曾派出一舰一人参战。
        自然,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当时,即使这些舰队全部出动,恐怕也未必一定能在海上战胜后起的海军强国日本。但是,正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倘若这些舰队将其力量全部投入,帮助北洋海军牵制日本的联合舰队,也未必一定不能改观整个的海上战局。至少,可以改变北洋海军一家独立作战的僵局,增加些人多势众的心理因素吧。
        然而,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却并没有积极参战,而是做起了事实上的“中立者”,任凭北洋海军独斗日本的强大舰队。比这种“中立”更为荒唐的是,当1895年的春天北洋海军在威海卫投降后,日本联合舰队当即捕获了包括广东水师的“广丙”在内的10艘舰船,并将其全部划入了日本的舰队编制。这时,“广丙”舰的主事者竟然以“广丙”不是北洋海军舰船,只属于广东水师,而此次战役与广东方面无涉为理由,要求日本方面能够归还“广丙”。
        这就不免让人弄不明白了:“广丙”舰固然不属于北洋海军的舰船,但是,“广丙”舰难道不是大清朝的战舰吗?日本是与清国宣战的,广东难道是“化外之境”吗?日本又岂能因为这个荒唐的理由而把已经吃到嘴里的肥肉吐出来啊?此事一出,国际社会“闻者莫不笑之”,大家实在弄不清楚这泱泱的“天朝大国”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
        当时的“洋人”们当然是无法理解清朝内部的特殊国情的。事实上,日本表面上虽然是在与整个中国作战,但其实在整个甲午战争期间,除了李鸿章的淮军和北洋海军以及其他少量的地方军队参加了陆上和海上战斗之外,并未有内陆各省的军队赶往东北、山东战场支援。不仅如此,一些封疆大吏甚至私下里有“看李鸿章笑话”的阴暗心理,希望能够借日本人的手,打压一下李鸿章强劲的政治势头,以除却一个有力的政敌。倘若从这个“中国特色”的角度看问题,则南洋水师、广东水师的“坐山观虎斗”,实在也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这其中还是存在着一种奇怪的逻辑的。
        从发生在甲午战争期间的这一系列怪事身上,完全可以看出当时的清王朝上下早已经是一盘散沙,连最起码的一点凝聚力也是没有的。在这样的局势下,一场本该在国与国之间展开的战争,就演变成了日本一国与李鸿章一人之间的战争。“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鸿章一人战耳。”(引自梁启超的《李鸿章传》)。
        以一人而战一国,纵然李鸿章生长出三头六臂来,也是不可能挽回整个战局的。我们的老大中国又怎么能不输掉这场事关整个国家命运的重要战争呢?
        读史至此,我们也许只能唏嘘不已,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