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君子重视的是“义”与“比”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1-05

【原文】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无适1也,无莫2也,义之於比3。”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什么所得的,也没有什么不得的,唯有人与人之间的最佳行事方式与人们之间的和同。”

【说明】这是继第九节之后孔子对“仁”者的又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大了,不是仅限于吃孬穿丑的问题,而是要求君子在追求“道”,修“道”,知“道”,好“仁”时,不要去希求什么别的物质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不要去追求名利什么的。用辨证法来看,无所得便无所失,有得便有失,得到的终归会失去,没有得到什么便不会有什么可失去的。得到了便兴高采烈,失去了便悲伤痛苦,人的一生就耗费在追求有所“得”上,想一想,确实也乏昧得很。而在追求“道”,修“道”,知“道”,好“仁”时,用人与人之间的最佳行事方式与人们之间相和同,踏踏实实做事,老老实实做人,便什么都有可能得到。因为人们在看到你的言行后,会要求你出来帮助众人,会要求你出来领导人民,你也就会拥有了一切。再说了,自己身边都是仁爱的人,那么自己缺少什么,都会得到帮助,也就会什么都拥有了。所以,君子重视的是“义”与“比”。

——————————————————

【注释】1.适:《书·多士》:“惟我事不贰适,惟尔王家我适。”《诗·邶风·北门》:“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诗·小雅·甫田》:“自古有年,今适南亩。或耘或籽,黍稷薿薿。”《诗·大雅·大明》:“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尚书大传》卷二:“古者,诸侯之于天子也,三年一贡士……一适谓之攸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郑玄注:“适,犹得也。”《汉书·武帝纪》:“古者诸侯贡士,一适谓之好德。”这里用为“得”之意。

2.莫:《诗·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云汉》:“圭璧既卒,宁莫我听。”《管子·形势》:“莫乐之则莫哀之,莫生之则莫死之。”《论语·子路》:“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国语·鲁语下》:“女知莫若妇,男知莫若夫。”韦昭注:“言处女之智不如妇,童男之智不如丈夫也。”这里用为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之意。

3.比:《易·比·辞》:“比,吉。”《书·伊训》:“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书·泰誓中》:“昵比罪人。”《书·召诰》:“比介于我有周御事,节性惟日其迈。”《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广韵·脂韵》:“比,和也。”这里用为相合、和同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