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价值取向不同,人生道路也就不一样了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1-06

【原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译文】孔子说:“与君子谈话可以告诉他人际之间的最佳行为方式,与小人谈话可以告诉他利益的问题。”

【说明】孔子的这个思想一直流传到现代,君子谈义,小人谈利,都被社会公认。然而,其中却有了些误解,也就是对“义”有了误解。《水浒传》一百零八条好汉,个个讲义气,义薄云天,然而这一百零八个人,个个都是君子吗?否。所以不能单纯地、片面地理解“义”的内在意义。用现代的话说,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是他懂得人际之间可以寻求到一种最佳的行为方式,他即按照这种最佳的行为方式行事,这就称为“君子风度”。所谓“义正辞严”、“义不容辞”、“义无反顾”等,就是形容这种君子的。如义不容辞,意思就是最佳行为方式不必推辞;义无反顾就是说行为于最佳行为方式而勇往直前而不必犹豫;义正辞严则是行为方式正确而言辞严厉,见义勇为就是见到最佳行为方式便勇敢地去作为,见义忘利则是见到最佳行为方式便忘掉了利益。小人之所以称为小人,是在于小人的眼界很窄,看问题很浅,他想不到这世界上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东西,这种人想得最多的是自己,我如何如何,我怎样怎样,很少想到别人。这种人在生活中,事事都要思考一下划得来划不来,对他认为划不来的事他是坚决不肯干的,即使这件事目前看来是划不来,但肯定日后是大有好处的,他也不肯干。他只凭他几十年的人生经验以及他学到的一点点知识来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而不是用大众的、人民的标准来评判事物,这也就导致了他只能成为一个小人而不能成为一个君子。所以,君子谈义,小人谈利,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价值取向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要树立根本,本立而道生,价值取向不同,人生道路也就不一样了。

——————————————————

【注释】喻:《礼记·文王世子》:“教之以利,而喻诸德者也。”《广雅》:“喻,告也。”这里用为告诉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