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文言文阅读 3 句式和活用 板块(考题)精练

 鲤鱼山九龙门 2010-11-08

3  句式和活用

考 题 精 练

一、(2009·浙江)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宝绘堂记

()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儿戏害其国,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 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尤物不足以为     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           角:较量

D.以其所有            蓄:收藏

【解析】B项,语境中的意思是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去:离开,引申为消失

【答案】B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丰,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解析】D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与原文不一致。

【答案】D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

(2)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

【解析】(1)句中的重要词语(舍弃)()(2)句中的重要词语(担心)(),同时注意不吾予这一宾语前置句式的翻译。

【答案】(1)但是到了沉溺(书画)而不能舍弃(的地步),那么这祸害将难以说尽。

(2)别人拥有的(书画),只担心他们不肯给我啊。

【参考译文】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自身。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仪,学习《诗》、《书》,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3  句式和活用

板块 精 练P32

板块1 特殊句式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惟弈秋之为听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而良人未之知也         甚矣,汝之不惠

故燕王欲结于君         牛何之

乐夫天命复奚疑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A②③⑥⑧      B①③⑥⑦      C②④⑥      D①③

【解析】①②③⑥⑦都是宾语前置句,是主谓倒装句,⑤⑧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B

2、从句式角度看,和夫晋,何厌之有相同的一组是    (  )

申之以孝悌之义        是寡人之过也         

唯君图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A②⑥⑧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④⑥⑦

【解析】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④⑥⑦都是宾语前置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是判断句,是一般句式,⑤⑧都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D

3、从句式角度看,和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相同的一项是      (  )

A.舆薪之不见              B.求人可使报秦者

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解析】例句和D项都是判断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被动句。

【答案】D


4、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卿欲何言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              不然,籍何以至此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王来何操                  戍卒叫,函谷举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解析】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占领,被攻克。

【答案】D

5、从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夫子之谓也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解析】C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C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宋何罪之有

B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解析】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为标志。B项,第一句宾语前置,以为标志;第二句宾语前置,何恃恃何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无前置宾语;D句无前置宾语,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答案】A


7、从句式角度看,和教以慎于接物相同的一组是      (  )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此三者,吾遗恨也

而今安在哉               此世所以不传也

亦将有感于斯文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A①③⑤        B④⑦⑧       C②⑥⑦        D②③⑦

【解析】例句和②③⑦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是主谓倒装句,④⑥都是判断句,⑤⑧都是宾语前置句。

【答案】D

8、下列句子中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  )

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府吏见丁宁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见犯乃死,重负国

【解析】B见丁宁,动作涉及的对象;ACD三项的都表被动。

【答案】B

9、下列句子都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组是 (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解析】B项前一句为状语后置,后一句为判断句,均不是定语后置句。

【答案】B

10.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

A.见一老公而问之曰       B.遂持驹去

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以告管仲

【解析】D项,省略代词宾语:以告,以之告。

【答案】D

11.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父母唯其疾之忧   不患人之不己知  

游于赤壁之下   而君幸于赵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都不相同

【解析】①②都是宾语前置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是被动句。

答案A

 

                                                                

板块1 特殊句式

1、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弈秋之为听 /惟……是……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而良人未之知也         甚矣,汝之不惠

故燕王欲/        

乐夫天命复         王尝庄子好乐

A②③⑥⑧      B①③⑥⑦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⑥

【解析】选B ①②③⑥⑦都是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⑤⑧介词结构后置句

2、从句式角度看,和夫晋,相同的一组是    (  )

以孝悌之义        寡人之过         

唯君图之               微斯人,吾谁与归    

 遂率子孙荷担三夫     自书典所记,未之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处室

A⑥⑧      B      C①③④      D

【解析】选D夫晋,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④⑥⑦都是宾语前置句。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是判断句,是一般句式,⑤⑧都是定语后置句。

3、从句式角度看,和弈秋,通国之善弈者相同的一项是      (  )

A舆薪不见              B.求可使报秦

C.嬴闻如姬父      D.当立者公子扶苏

【解析】选D。例句和D项都是判断句。A项是宾语前置句,B项是定语后置句,C项是被动句。

4、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卿欲何言                    夺项王天下者,沛公

吾属今之虏矣              不然,籍何以至此

或脱身以逃,不能远近    岳阳楼之大观

大王来何操                  戍卒叫,函谷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B①④⑦/②③/⑤⑥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D①④⑦/②⑥/③⑤⑧

【解析】选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占领,被攻克。

5、从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古之人不余欺             B夫子之谓

C.臣诚恐而负赵       D.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否定副词/未、莫、不、弗+代词(之、余、我等)+动词

【解析】选CC项是被动句,其他三项都是宾语前置句。

6、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

A句读不知不解…… 宋何罪之有?(都是动词宾语前置)

B夫晋,何厌? 而往?(①是动词宾主前置②是介词宾主前置

C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庄子好乐,有诸?

D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臣实不才,又敢怨

【解析】选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为标志。B项,第一句宾语前置,以为标志;第二句宾语前置,何恃恃何/AB都是属于宾语前置句。)/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无前置宾语(是状语后置);D句无前置宾语(“安知”是怎么知道的意思),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7、从句式角度看,和/[接物]相同的一组是      (  )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王尝庄子好乐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此三,吾遗恨

而今在哉               世所以不传

亦将有感于斯文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

A①③⑤        B④⑦⑧       C②⑥⑦        D②③⑦

【解析】选D。例句和②③⑦都是介词结构后置句。是主谓倒装句,④⑥都是判断句,⑤⑧都是宾语前置句。

8、下列句子中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  )

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府吏见丁宁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D见犯乃死,重负国

【解析】选B B见丁宁,动作涉及的对象;ACD三项的都表被动。

9、下列句子都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组是 (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B以事,合契若神   所以遣将守关,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C.大阉之乱,缙绅能不易其志……  人马烧溺死甚众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腾蛟起凤,孟学士词宗

【解析】选BB项前一句为状语后置,后一句为判断句,均不是定语后置句。

10.下列句中省略宾语的一句是   (  )

A.见一老公而问之       B.遂持驹

C.齐桓公出猎             D.明日朝,告管仲

【解析】选D项。省略代词宾语:以告,以告。

介词宾语省略,还有动词宾语省略。

                          

板块2词类活用

1.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成语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例句:晋函陵

而遇     崩瓦解     避短     披坚执

蛇     而飞     锦还乡     丰衣

A②③⑧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⑥⑦

【解析】例句和①⑥⑦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名词作状语,③④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⑤⑧是使动用法。

【答案】D

2.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亡国家相随属     大国之威以修敬

B、乐,与人乐乐,孰乐    左右欲相如

C、是以君子庖厨也    刺寡人之过者

D、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我尝闻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解析】B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第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第二个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C项第一个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第二个是名词作状语;D项第一个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第二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答案】B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未可明诏大号以天下之梅也  ②五十者可以帛矣

B①宁许以秦曲   ②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

C①怒发冲冠   济而设版焉

D①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琴书以消忧

【解析】D项第一个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第二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两个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两个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两个都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D

4.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故其后之曰褒禅              B.今王乐于此

C.赵王之子孙者,其有在乎      D.保民而,莫之能御也

【解析】C项为动词活用为名词,继承人。其余三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答案】C

5.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例句:五亩之宅,之以桑

辞楼下殿,来于秦          至赵矣

买五人之脰而            臣请璧归赵

八州而同列              得其尤绝者

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      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A①③⑥        B③⑥⑦        C②④⑦        D⑤⑦⑧

【解析】例句中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⑥⑦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①②⑧都是名词作状语,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

6.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例句:吞二周而诸侯

礼而归之           北救赵而西       衣冠,窥镜

至尊而制六合       沛公欲关中         项伯杀人,臣

于其身也,则师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

A       B①⑤⑥       C③⑤⑧       D④⑦⑧

【解析】例句中的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①②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④⑤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A

7.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秦伯说,与郑人

③非能也,而绝江河                     ④赢粮而

范增数项王                      项伯乃驰之沛公军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其根本        去今之而葬

余自齐安行适临汝

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⑨          B/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⑨/②③⑤⑧/④⑥⑦          D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解析】①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③⑤⑧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④⑥⑨是名词作状语。

答案D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吾妻之我者,私我也     B.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

C.秋九月,晋侯赵盾酒      D其食,美其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析】C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即招请赵盾来喝酒,,使动用法,使……饮酒。

答案C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孔子郯子、苌弘……  此唯心自用

B.孔夫子不下问  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

C己而人,俗之同  而江浙之梅皆

D.孜孜焉进修  故狂夫之言

【解析】A:意动,以……为师;B:前者释为……为耻,意动;后者释为羞耻;C:前者释为缺点、毛病;后者释为生病、病态;D: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释为这,是故是因此、因为这的意思。

答案A

板块2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类型

一、活用作动词

1、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作动词

2、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1)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名词、数词的意动用法

二、活用作名词

形容词、动词活用作名词

三、活用作状语

名词活用作状语

动词活用作状语

四、为动用法

                            

1.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成语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词语原来的词性、意义;联系上下文。翻译:原义+相关动词、名词

军队 /驻扎                                  军队/驻扎

例句:晋/(名—动)/函陵

(名—动)而遇  不+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日期→约定

像……一样(名—状语)崩瓦(名—状语)  /+动词 /像……一样

(形—名)(形—名)   /+形容词→形容活用作名词/长→长处,优点

披坚(形—名)(形—名)  /+形容词→形容活用作名词/锐利→锐利的武器

打草(动—使动用法)蛇     动词,惊动→“惊动”是“蛇” →

(名—动)而飞    +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翅膀→翅膀

(名—动)/还乡     +名→“衣”活用作动词→与“衣”相关的动作“穿”

丰衣(形—使动用法)  形容词+名词→使动用法

A②③⑧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⑥⑦

【解析】选D。例句和①⑥⑦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名词作状语,③④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⑤⑧是使动用法。

2.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然亡国(形—使动用法)相随属 / (形—动)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B、独(名—动),与人乐乐,孰乐  / 左右(名—动)相如

C、是以君子(形—动)庖厨 /  (名—状)寡人之过者

D、卒使上官大夫(形—动)屈原/于顷襄王  /我尝闻(形—意动用法)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解析】选B B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第一个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第二个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C项第一个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第二个是名词作状语;D项第一个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第二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未可明诏大号以(名—动)天下之梅  ②五十者可以(名—动)

B①宁许以(动—使动)秦曲   ②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动—使动)

C①怒发   (名—状)夕设版

D沛公旦日(动—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  (形—意动)琴书以消忧

【解析】选D D项第一个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第二个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A项两个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两个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C项两个都是名词作状语。//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未可:不能。明诏:公开宣告。诏,皇帝颁发的文告、命令,这里用为动词。大号:大声号召。以:以之,用它来,介词,其后省略了宾语。绳:木匠用的墨线,此处用为动词,意为“约束”“衡量”。也:表示判断的语气词。/绳之以法/木匠用的墨线,后指绳子→捆束→约束,限制 

4.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以故其后(名—动)曰褒禅              B.今王(名—动)于此

C.赵王之子孙者,(动—名)有在   D保民而(名—动),莫之能御也

【解析】选C C项为动词活用为名词,继承人。其余三项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5.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例句:五亩之宅,(名—动)之以桑

辞楼下殿,(名—状)来于秦          (名—状)至赵矣

买五人之脰而(名—动)            臣请(形—使动)璧归赵

(名—使动)八州而同列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名—动)

以事秦之心(名—动)天下之奇才     君子博学而(名—状)参省乎己

A①③⑥        B③⑥⑦        C②④⑦        D⑤⑦⑧

【解析】例句中的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⑥⑦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①②⑧都是名词作状语,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名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B

6.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例句:吞二周而(动—使动)诸侯

(动—使动)礼而归之   北救赵而西(动—使动)       

(名—动)衣冠,窥镜     (名—动)至尊而制六合     

 沛公欲(名—动)关中         项伯杀人,臣(动—使动)

于其身也,则(形—意动)师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名—状)

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③⑤⑧       D④⑦⑧

【解析】选A。例句中的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①②⑥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③④⑤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作状语。

7.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今媪(形—使动)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秦伯说,与郑人(名—动)

非能(名—动)也,而绝江河       赢粮而(名—状)

范增数(名—动)项王           项伯乃(名—状)驰之沛公军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形—使动)其根本  去今之(名—动)而葬焉

余自齐安(名—状)行适临汝

A①⑦/②③⑥/④⑤⑧⑨          B/②⑤⑧/③④⑥⑦⑨

C①⑨/②③⑤⑧/④⑥⑦          D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解析】选D①⑦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③⑤⑧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④⑥⑨是名词作状语。//今媪尊长君之位(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尊贵)其继有在乎(动词用作名词,继承人,后嗣者)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

A.吾妻之(形—意)我者,私我也  

B.邑人(形—意)之,稍稍宾客其父

C.秋九月,晋侯(动—使动)赵盾酒   

D(形—意)其食,美其服……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解析】选C C饮赵盾酒使()赵盾饮酒,即招请赵盾来喝酒,,使动用法,使……饮酒。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孔子(以……为师)郯子、苌弘……    此唯心自用耳

B.孔夫子不下问      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

C.是己而非人,俗之同      而江浙之梅皆 

D.孜孜焉进修        故狂夫之言

【解析】选A A:意动,以……为师;B:前者释为……为耻,意动;后者释为羞耻;C:前者释为缺点、毛病;后者释为生病、病态D:前者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后者释为这,是故是因此、因为这的意思。

                                        

板块3综合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少倜傥,好奇节,而内行笃修,负经世之略,常欲赫然著功烈而不可强以仕。年十七,举乡试。

先是,高攀龙、顾宪成讲学东林,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及天启初,逆阉魏忠贤得政,叨秽者争出门,而目东林诸君子为党。由是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次第死厂狱,祸及亲党。而奇逢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

方是时,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经略蓟、辽,奇逢之友茅元仪在幕府。奇逢密上书承宗,承宗以军事疏请入见。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而世以此益高奇逢之义。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承宗欲疏请职方起赞军事,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其后畿内盗贼数骇,容城危困,乃携家入易州五公山,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入国朝,以国子祭酒征,有司敦,卒固辞。移居新安,既而渡河,止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遂率子弟躬耕。四方来学愿留,亦授田使耕,所居遂成聚。

奇逢讲学,以象山、阳明为宗。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其治身务自刻砥,执亲之丧,率兄弟庐墓侧凡六年。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其与人无町畦,虽武夫悍卒、工商隶圉、野夫牧竖,必以诚意接之。用此名在天下,而人无忌嫉者。方杨、左在难,众皆为奇逢危,而忠贤左右皆近畿人,夙重奇逢质行,无不为之地者。鼎革后,诸公必欲强起奇逢。平凉胡廷佐曰:人各有志,彼自乐处隐就闲,何故必令吾侪一辙乎?居夏峰二十有五年卒,年九十有二。河南北学者岁时奉祀百泉书院,天下无知与不知,皆称曰夏峰先生。

赞曰:征君论学之书甚具,其质行学者谱焉,兹故不论,而独著其荦荦大者。(有删改)

【注】 台垣:指御史。职方:官名。庸行:日常行事。无町畦:不摆架子。鼎革:指明亡清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    起:出仕

B.有司敦,卒固辞                趣:赶快

C.其治身务自刻砥                  刻砥:刻苦磨炼

D.无不为之地者                  阴:暗中

【解析】选B,此处应理解为催促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孙奇逢/刚直,有节操受人敬重的一组是  (  )

A①奇逢倾身为之,诸公卒赖以归骨 ②门生亲故从而相保者数百家

B①使元仪先之,奇逢亦不应也 ②海内士大夫立名义者多附焉。

C①及晚年,乃更和通朱子之说 ②水部郎马光裕奉以夏峰田庐

D①台垣及巡抚交荐,屡征不起 ②奇逢为教条,部署守御,而弦歌不辍

【解析】B项第二句说的是人们追随高攀龙、顾宪成两人;C项第一句说的是孙奇逢的治学情况;D项第二句说的是孙奇逢制定条规,部署防守,并对人们进行教化。

【答案】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孙奇逢注重内在品质的修养,常想凭借卓越的治世方略建立显赫的功业,但又不愿勉强出仕。明灭亡后,他拒绝了清廷的征召。

B.魏忠贤把持朝政之时,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而把东林诸君子看做是结党营私的人,对他们加以打击,杨涟、左光斗等人都惨遭杀身之祸。

C.孙奇逢为人正直,不惧奸邪,曾上书朝廷弹劾魏忠贤;同时,他又诚心待人,即使是对地位卑微之人也一定诚心相待,由此天下闻名。

D.文章表现了孙奇逢不畏权势的品格和明亡后拒不出仕的节操,寄寓着作者深厚的民

族感情;选材上,作者舍其末枝,著其大节,使文章详略分明。

【解析】孙奇逢只是上书孙承宗,由孙承宗上书朝廷。

【答案】C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忠贤大惧,绕御床而泣。以严旨遏承宗于中途。

 (2)人无贤愚,苟问学,必开以性之所近,使自力于庸行。

【解析】(1)译为阻止”“截留译为

(2)译为不管”“无论译为如果必开以性之所近是介词结构后置句。

【答案】(1)魏忠贤很害怕,绕着御床哭泣。皇帝用圣旨把孙承宗截留在了半路上。

(2)无论是贤能的人还是愚笨的人,如果来求学,孙奇逢必定用人性的相近来启发他,使其努力做好日常之事。

【参考译文】孙奇逢字启泰,号钟元。年少时豪放洒脱,喜欢奇特的节操,同时又加强内在品质的修养,身负治世之方略,常常想要建立显赫的功业,而又不愿勉强自己出来做官。十七岁时,孙奇逢即乡试中举。

在这之前,高攀龙、顾宪成在东林讲学,海内有名声与道义的士大夫大多追随他们。到了天启初年,弄权作恶的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贪官污吏争相巴结他,做他的门下走狗,而把东林诸君子看做是结党营私的人。由此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顺昌、缪昌期等人先后死在东厂监狱,祸事连累到亲人朋友。孙奇逢尽力设法救助,死难诸公最终有赖于他,遗体才得以寻回。

这时候,孙承宗以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的身份负责蓟、辽两地的军事事务,孙奇逢的朋友茅元仪在孙承宗的幕府。孙奇逢暗中给孙承宗写信,孙承宗以军事的名义上书请求进京见驾。魏忠贤很害怕,绕着御床哭泣。皇帝用圣旨把孙承宗截留在了半路上,而世人由于这个事情更加认为孙奇逢节操高尚。御史和巡抚交相推荐屡次征聘,但孙奇逢都不出仕,孙承宗想上书请求用职方的官位来起用孙奇逢辅佐军事,并让茅元仪先出来做官,孙奇逢也不答应。后来京城管辖的地区多次被盗贼骚扰,容城危困,孙奇逢就带着全家进入易州五公山隐居,他的门生和亲戚故旧跟着来保护他的有几百家。孙奇逢制定条规,部署防守,同时又不停地对人们进行教化。到了清朝,官府用国子祭酒的官职来征召他,有关部门催促他,最后他还是坚决推辞。后来他搬家到新安,后又渡过黄河,留住在苏门百泉。水部郎马光裕把夏峰田庐送给他,(孙奇逢)就亲自率领子弟耕种。各地来求学、愿意留下来的人,也给他们田地耕种,他所居住的地方逐渐成为了村落。

孙奇逢讲学,以陆九渊、王守仁的学说为宗旨。到了晚年,他更是融会贯通了朱熹的学说。他修身一定刻苦磨炼,守父母的丧期时,率领兄弟在墓旁建草庐居住达六年。无论是贤能的人还是愚笨的人,如果来求学,他必定用人性的相近来启发他,使其努力做好日常之事。他对人从来不摆架子,即使是兵卒、工人、商人、农夫、牧童,他也一定会诚心对待。因此他天下闻名,却没有谁嫉妒他。当时杨涟、左光斗正遭受打击,大家都为孙奇逢感到危急,而魏忠贤身边的人都是京师附近的人,向来敬重孙奇逢的品质德行,没有不暗中为他留下余地的。明亡清立后,各位名士都想硬要孙奇逢出来做些事情。平凉的胡廷佐说:人各有志,他自己乐于享受隐居闲散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他和我们这些人一样呢?他在夏峰居住了二十五年后去世了,享年九十二岁。黄河两岸的学者逢年过节就在百泉书院祭奠孙奇逢,天下无论是了解还是不了解他的人,都称他为夏峰先生。

赞说:孙奇逢先生论学的书很详细,他的品质操行求学的人都记载了,所以这里就不再讲了,而只记述了他那些主要的方面。

                                              

A①②B①②C①②D①②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