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的再认识

 3gzylon 2010-11-09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高考诗歌鉴赏题型的再认识

来源:中学语文资源网|www.ruiwen.com 点击数:1611 次 时间:2005-10-13 17:17:00 录入:bmc0918
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诗歌鉴赏部分的分值有增加。这一变化,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同时,在一些教学策略上我们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诗歌鉴赏在高考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规律:   第一,题型特点。2002年前均采用选择题,而且是单项逆选题。2002年开始则由考生对提供的作品自己作出鉴赏和评价。第二,选材集中典型。选择的诗歌一般为短小的较浅显的古代诗、词、曲。唐诗、宋诗、元曲都曾在高考中出现过,而唐诗选得更多。从1999年开始选材出现了新诗。第三,考查趋于综合,阅读要求提高。考查的角度从作品字句的理解分析、鉴赏,提高到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总体评价,而且由一首诗的内容、形式、表达技巧到与几首诗的比较综合,考查的角度从微观的分析理解到微观与宏观结合的综合性评价。由考一题到为两题,由古诗扩展到现代诗。从2002年开始,由标准化试题过渡到由考生对提供的作品从形象、语言、表达三个方面进行鉴赏。有时要求全面鉴赏;有时也可以就某方面作出要求;有时还要求结合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作出鉴赏和评价。   第四,分值比重加大。由1994年的三分到9分,现在达到10分(包括名句默写)。 第五,鉴赏题涉及的知识与能力范围包括词语的选择与意境分析;词语含义的把握与技巧的分析评价;作品重要句子的分析、赏析;作品思想感情的分析;修辞格的辨析与诗的意境的分析;作品的表达方式的辨析;作品的风格特色评价;作品与写作技巧的分析评价;作品结构特色的分析评价,等等。

一、诗歌鉴赏的认识

高考“诗歌鉴赏”题一直被学生视为高考的一道难题,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

诗歌被称为文学的极品,“文学之上乘”。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跳跃、以少蕴多,意境的深邃、形象的不确定性,的确让师生们普遍感到棘手,可以说,是吃了许多的“苦头”。

“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其价值极大,意义深远。它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是《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考试说明》的明确规定,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诗歌鉴赏可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 鉴赏诗歌,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能力。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想象能力是学生学习各科知识以及今后发展深造的基础,是创造的前提条件,是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的一种基本能力。诗歌中的想象丰富而大胆,李白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毛泽东诗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等,都能让人神思飞扬,浮想联翩。多读诗,多鉴赏这样的好诗,无疑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二、 有效地培养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高考“诗歌赏析”要求学生用通顺、流畅的语言概括表达自己对诗歌语言、形象、技巧等方面的看法,目前的高考全国卷、上海卷等均要求考生要用文字来表述,对诗歌赏析的考查已不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都采用文字作答的开式来考查。它要求学生不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要能把“壶里的汤圆儿”倒出来,心里琢磨好了的,嘴里要说得出来,笔下还要写得出来;读懂了,弄清楚了,还得写通顺了,且表达准确了,才可能得高分,得满分,与过去的客观试题相比较,这种主观试题有效地考查了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鉴赏诗歌”需要掌握一定的、必要的有关诗歌性质、特点、种类等方面的知识,没有必要鉴赏诗歌的知识,对诗歌根本不了解,或者了解得不深入,就谈不上鉴赏;学习了有关诗歌赏析的一些知识而不会灵活地运用,也是答不对问题、得不到高分的。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规定的时间里,对所给的诗歌在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上的特色予以正确的判断,或提出自己独特而合理的理解,即要求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地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

诗歌以丰富的情感反映生活。诗歌的语言凝练、含蓄,概括性强,讲求炼字、炼句。要鉴赏诗,就要读诗,要由浅入深地读,要细心地读,反复地读,还要带着点激情去读。要鉴赏,就要深入地体味诗歌深邃的意境,要由表及里分析诗歌间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的深刻的涵义。阅读,是鉴赏的基础,没有深入的、研究性的阅读,就根本谈不上鉴赏,没有鉴赏就谈不上答题,答好题。这个认真细致阅读鉴赏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地探索事物奥秘的能力的过程。

五、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褒善贬恶的能力。

人的是非观念并非生而有之,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谁是,谁非,什么是应该褒扬的,什么是应该抨击、摈弃的,学生,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未必都清楚、明白。他们的是非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不断变化的,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尤其是现代商品经济下,金钱论、“读书无用论”常泛滥成灾。让学生多读诗,多鉴赏诗,能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和灵,培养学生明辨是非、褒善贬恶的能力,其效果常常很显著、神奇。

常言道,“知书达理”,一个通情达理、心胸豁达的人,一般没少读哲学方面的书籍,没少读富有哲理的诗歌。“怀古诗”凭吊古代的人和事,对人表达缅怀之情,对事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充满人情味;“战争诗”和“思乡诗”,大多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或地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借景抒情、咏物言志”的诗多表现作者不愿意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诗歌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尤其是大气磅礴的豪放派诗歌,能让人胸襟开阔,气量大增,热爱生活,珍分惜秒,有利于身心健康。读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让人更加热爱生活,豁达大度,与世无争。读李白的《将进酒》,让学生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信心百倍,高扬生命的风帆,乘风破浪,不断进取。



二、明确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构建知识网络

鉴赏常用知识有那些,如何对考纲进行细化和诠释、术语、细化、诠释

1、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小说来说是“人物形象”,对散文和诗歌来说就是意境,对戏剧来说就是戏剧人物所反映的戏剧冲突。其中,对叙事诗歌来说,“人”“事”就是形象;对于抒情诗来说,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对于写景状物的诗歌来说,诗歌中的“景”“物”就是诗歌的形象。

2、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现手法: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文艺表现方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⑶、篇章结构(板书):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3、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

思想内容

⑴、 书写个人际遇、遣怀即兴的内容。

主要的表达程式和用语有以下:

咏物言志、即事感怀抒怀、羁旅客心、伤春惜春、自伤迟暮、游子思归的乡愁、闺怨树奇、爱情诗;

⑵、抒写国家兴衰和百姓疾苦、边塞征战、怀古咏史抒怀、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作

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包括两个层面内容:

①态度:同情、褒赞、激赏;贬斥、厌恶、冷漠 ②倾向性:人民性、封建性、民主性、专制性

历史性: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这个过程及其重要,它起着为整个鉴赏过程定向的作用。否则,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会有老虎吃天,无从下手的感觉。



三、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方法

近十年来高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盘点

1994年是元稹的《菊花》; 1995年是李清照的《如梦令》; 1996年是一首咏史言志的元曲; 1997年是以比较阅读形式出现的刘禹锡的《望洞庭》和雍陶的《题君山》; 1998年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 1999年是考查的是杜甫的《漫成一首》; 2000年高考题是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2001年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2002年高考考查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2002年高考考查的是王维的《过香积寺》;2004年高考考查的是宋祁的《木兰花》;2005年高考考查的是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我们结合近年来的高考题就古诗词鉴赏命题形式与解题方法作一介绍,以期对迎考师生有所帮助。

一、 诗歌意象意境的鉴赏

命题角度: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怎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4、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或: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方法点拨】 诗中意象是熔铸诗人思想感情的事物,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待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答题步骤是:①找出描写诗歌形象的词语。②概括形象特点。⑧理解形象中寄予作者的情感。回答时应包括三个要点: (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分析诗歌意境要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幽静,或萧瑟,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凄清,或雄浑壮丽,或沉郁忧愁,或和谐静谧,或开阔苍凉,或高远辽阔等等。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表达技巧的鉴赏

  命题角度:这首诗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或: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答案备选词语: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映衬(正衬、反衬)、象征、联想、想象、用典、对比(对照)、动静结合、白描、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等。

  【方法点拨】   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从诗歌的艺术构思人手。答题时应该包括(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好处。

三、语言特色鉴赏

  命题角度: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方法点拨】  应该从语言的风格或特点来解答。一般从下列词语中选择答案--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等。分析语言特色,首先必须理解一些术语。如\\\\\\\"清新\\\\\\\"、\\\\\\\"绚丽\\\\\\\"、\\\\\\\"明快\\\\\\\"、

  \\\\\\\"含蓄\\\\\\\"、\\\\\\\"简洁\\\\\\\"等。再熟悉一些著名诗人的语言特色,如陶渊明的平淡、李商隐的绚丽、白居易的明快、杜牧绝句的含蓄、贾岛的简洁等,了解这些对解题不无帮助。

四、炼词炼句鉴赏

  命题角度:赏析诗眼,分析诗中某个字、词的表达效果,欣赏其中写得最妙的一联,剖析整首诗中最震撼人心的诗句。重点考试词类是动词、形容词、数词、色彩词、象声词和叠词等。

  【方法点拨】 诗歌的字、词、名句具有形象、凝炼、含蓄的特点,鉴赏时应注意其深层含义。对典故性字词,要挖掘典故之本义,探寻作者之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对描写性字词,要分析对塑造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对动作性字词,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对名句,要从情感、意境、形象、哲理、语言等审美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要注意情、景、理的统一。鉴赏常用语如:a、用语工整,形象地勾画出……的画面。b、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意隽永,极富艺术感染力。c、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的意境,生动形象,极富美感。d、写出了……的过程或生动情景,使诗歌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为深切。e、叠字叠词还增加了诗的音律美。

一言以蔽之,“读诗使人明理”。诗歌,是文学的的精华,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与概括。读诗,是一种美的享受,它能让人的情感得以升华,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让人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诗歌的艺术魅力绝不会因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沧桑而黯淡下去。中国,是诗的国度。不仅为了明天的高考,我们要调整心态,重识“诗歌鉴赏”这个考点,不断培养、提升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