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花米草

 乐山老杨 2010-11-12

互花米草

目录

基本信息
鉴别特征
原产地

基本信息

  
  

  

目前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学 名: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
  英文名:Smooth Cord-grass
  分类地位:禾本科Gramineae,米草属(与欧洲米草S. maritima (Curtis) Fern.杂交形成大米草)。

鉴别特征

  地下部分通常由短而细的须根和长而粗的地下茎(根状茎)组成。根系发达, 常密布于地下30 cm深的土层内, 有时可深达50–100 cm。植株茎秆坚韧、直立, 高可达1–3 m, 直径在1 cm以上。茎节具叶鞘, 叶腋有腋芽。叶互生, 呈长披针形, 长可达90 cm, 宽1.5–2 cm, 具盐腺, 根吸收的盐分大都由盐腺排出体外, 因而叶表面往往有白色粉状的盐霜出现。圆锥花序长20–45 cm, 具10–20个穗形总状花序, 有16–24个小穗, 小穗侧扁, 长约1 cm; 两性花; 子房平滑, 两柱头很长, 呈白色羽毛状; 雄蕊3个, 花药成熟时纵向开裂, 花粉黄色。种子通常8–12月成熟, 颖果长0.8–1.5 cm, 胚呈浅绿色或蜡黄色。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其繁殖体包括种子、根状茎与断落的植株。
  生物学特性:多年生草本,生于潮间带.植株耐盐耐淹,抗风浪.种子可随风浪传播.根系分布深达60cm的滩土中,单株一年内可繁殖几十甚至上百株.

原产地

  美国东南部海岸;在美国西部和欧洲海岸归化.
  中国分布现状:东部沿海盐沼(北至天津塘沽,南至广东珠海).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79年引入,曾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害草,表现在:(1)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2)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3)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4)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控制方法:除草剂能清除地表以上部分,但对于滩涂中的种子和根系效果较差。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实验室等单位建议采用“刈割+水位控制”的综合物理控制技术治理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内互花米草的快速蔓延。
  广东科研人员发现,,种植来自孟加拉国的无瓣海桑和我国的海桑,可以克制互花米草的生长,并且不会影响当地的生态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