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德义《论语解读·先进第十一·25》...

 zcm1944 2010-11-13
 【原文】

  11.25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①。”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②,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③。”

  【注释】

  ① 夫人:那个人,夫:代词。 ② 社稷(jì):社,土神。稷,谷神。后“社稷”成为国家政权的像征。这里指季氏封邑的政权机构。 ③ 佞(nìng):花言巧语,狡辩。

  【语译】

  子路推荐子羔去做费地的长官。孔子说:“这简直是害人子弟。”子路说:“那个地方有百姓可以管理有社稷可以祭祀,何必一定要读书才能学习做官呢?”孔子说:“所以呀,我讨厌巧语强辩的人。”

  【解读】

  本章记载孔子对子路巧言以辩的批评。

  子路担任季氏家臣,向季氏推荐子羔任费邑的行政长官,因子羔比子路还要小21岁,孔子认为他学业不精通,处事不灵活,有些不善权变,且“愚直”,不具备出任的条件,所以孔子说子路这样做是“误人子弟”。子路不仅不认错,还强词夺理,尤其令孔子恼火的是,他强词所夺之理并非完全错误,只是以偏概全,这里涉及孔门“为学”概念的内涵,孔子认为“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夏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等等,不一而足。孔门“为学”的重要内容即是“修德”,生活俭朴,尊敬贤者,孝顺父母,侍奉君王,言而有信,均是“为学”的内容。孔子的“为学”观包含两个内容,一是修德,一是修文,二者有先后,但不可偏废。子路正是用孔子“为学”观的一部分回敬孔子,以偏概全,似是而非,所以令孔子十分恼火,骂他利口巧辩。

  同样的故事,在《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亦有记载,郑国的子皮想让年轻无知的尹何担任邑宰,郑大夫子产及时给予了制止,为方便阅读,抄录如下: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有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