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先进篇(22)没学问就去从政最终沦落为佞臣

 歌柏安妮 2016-03-08


原文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释


(1)使,《说文》:“使,伶也。”即摆布,命令。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是命令。本章指派遣。


(2)宰,《周礼·目录》:“宰者,官也。”《说文》:“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即有才能的罪人在屋下管理事务以赎罪。会意。从宀(mián),从辛。“宀”表屋子。辛,奴隶,罪人。本义是充当家奴的罪人。本章指古代官吏的通称。


(3)贼,《说文》:“贼,败也。”即残毁财物。会意。小篆字形,从戈,则声。从戈,刀毁贝。本义是残害、伤害。本章指害、残害。


(4)社,《说文》:“社,地主也。从示土。《春秋传》曰:共工之子句龙为社神。《周礼》: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即代表土地之主,土地之神。字形采用“示、土”会义。《春秋传》上说:“共工的儿子句龙是土地神。”周礼规定:每二十五户人家立一个祭拜土地神的社坛,并在各个社坛上当地土土地所适宜生长的树木。社,指的是土地神的祭坛。


(5)稷,《说文》:“稷,齌(jì)也。五谷之长。”即荠黍。五谷之首。形声。从禾,畟(cè)声。表示与农作物有关。本义是稷谷。稷,指的是谷神的祭坛。


(6)读,《说文》:“读,诵书也。”即朗诵诗书经文。形声。从言,卖声。本义是读书。


(7)书,《说文》:“书,箸也。”即把文字刻划或写画在竹简上。箸(著)即显明。合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形声。从聿,者声。聿( yù),即笔。隶书省“者”成“曰”。本义是书写,记录,记载。


(8)恶,(è)《说文》:“恶,过也。”即罪过。清段玉裁注:“过也。人有过曰恶。有过而人憎之亦曰恶。”本章读作(wù),讨厌,憎恶。


(9)佞,《说文》:“佞,巧谄高材也。”会意。从女,信省。本义是用花言巧语谄媚。本章指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



译文


子路安排子羔做费地的县宰。孔子说:“你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子路说:“在管理百姓和社稷的这些事情上,就是做学问,何必要先读书呢?做好管理百姓和社稷的事情,然后可以再做学问呀!”孔子说:“就是这个原因,我厌恶那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



解读


一个人去从政,去做官,什么条件才是第一位的?从历史的经验来说,当然是读书,要有学问。宋高宗有一句话:“宰相须用读书人”。一个真正能读书的人,懂得历史的经验教训,明白学问之道,也能够起到表帅作用。历史上的大政治家,像范仲淹这样的人,都是饱读圣贤书的人。子夏说:“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仕,就是出来从政的人,必须要把自己的学问基础打好。如果不是这样,在为政的过程中,仅靠着一边工作一边学习,那就会把臣民和百姓当成了试验品。本章所谈的就是学问和实践的问题,实践固然重要,必须要以学问为基础。为政的要先有学问,再去为政,再从实践中增加新学问、获取新知识。当今时代,人们对“学问”的理解出现了很大偏差,并不清楚真正的学问就是圣贤之道,都在圣贤的典籍中。没有圣贤之道的引领,再丰富的人生经验,也不能使为政者的格局和气度放大。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路当时给季氏家做家臣。因季氏势力大,属地也很大。子羔,就是孔子的弟子高柴,就是前面所说的“柴也鲁”的那个高柴。高柴看似愚蠢,是因为心有仁慈。费,鲁国的费邑,当时属于季氏所有。宰,是古代官吏的统称,这里指费邑的地方官,相当于后来的县长。子路使子羔为费宰。意思是,子路安排子羔做费地的县宰。孔子一贯主张“学而优则仕”,学问优秀的人方能安排去做官。子羔的学问还没有成熟,如果在这个时候安排他去做官,无疑是害了他。所以孔子说:贼夫人之子。贼,害。夫,相当于“那”。人之子,指的是子羔。意思是,你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在当时的鲁国,有不少做官的人,是没有多少学问的。子路这样做了,招来孔子的痛骂,他还觉得不服气,于是开始辩解。为学,做学问。在这里,子路在辩解一个问题,不仅仅是读书才是做学问,经验阅历也是做学问。


实际上,对于“学”和“为官”的先后顺序,典籍中有明确的说法。《韩诗外传》:哀公问于子夏曰:“必学然后可以安国保民乎?”子夏曰:“不学而能安国保民者,未之有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意思是,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也难怪孔子痛骂子路。相对于其他弟子来说,子路算是没有学问的。所以,子路说: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民人,民指百姓,人指士大夫,这里的“民人”指的就是百姓。社稷。社,土地神的祭坛。稷,谷神的祭坛。何,为何。必,一定、必须。读书,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读书概念。读,诵读,相当于今天的读书。书,书写、记录。子路的辩解说,在管理百姓和社稷的这些事情上,就是做学问,何必要先读书呢?然后为学,做好管理百姓和社稷的事情,然后可以再做学问呀!子路并不敢也不能否认孔子说的学问之道,他把学问没有做好的为政者,认为可以后读书。


子曰:是故恶夫佞者。是,指示代词,此,“这个”的意思。故,缘故、原因。是故,就是这个原因,也就是为政者先做事然后再做学问。恶,讨厌,憎恶。夫,那。佞者,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这句话的直译是:就是这个原因,我厌恶那用花言巧语谄媚的人。后人多认为是孔子厌恶子路的意思,认为子路实在孔子面前强词夺理。实际上,孔子在这里厌恶“佞者”。在上一张谈到“具臣”,本章谈的就是在官场上只会花言巧语、谄媚他人的“佞臣”。这些佞臣是怎么打造出来的?首先是没有足够的学问就去从政的人,其次是从政以后再伪装做学问的人。这种人没有真才实学,在官场上混,只能变成靠嘴皮子和脸色谄媚别人的,哪有时间考虑百姓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