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立福博士“有效教学”课型设计要求

 昵称1333170 2010-11-16

韩立福博士“有效教学”课型设计要求

 

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问题拓展课和传统的预习课、新授课、复习课对应相比既有类似之处,又有其本质不同。

1.问题生成课(结构预习课)

提出问题是人们发明创造的重要源泉,对学生来说, 生成问题是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一个重要前提。陶行知早在《每事问》一诗中就写道:“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 ”。问题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深度预习,完成评价问题单。问题的生成可由教师生成,可由学生生成,也可以在师生的互动活动中随机生成,但它的最高境界是由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小组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学生自己生成的问题。学生生成问题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和学生进入一个多元对话的状态,在教师的引导和扶助下,学生预设的问题不断得以解决。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敏捷的能力,不但备《课标》教材,也要备与课文相关延伸的知识与拓展的内容,以及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学生差异、人本社会等。学生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交流,是在相互启发、共同探究之中的多向参与式预习。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验、感悟,从而形成一定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释和推测,知识信息量几倍、几十倍地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便一发而不可收。

2.问题解决课

问题解决课这一环节唱主角的是学生,它是生生、师生、组内、组间互动的过程。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只是其中平等的一员。但教师导演的角色并没有改变,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要给中、差生表现的机会,根据课堂的不定变化,灵活地做好调整。问题训练大于20分钟,问题指导应在5-8分钟左右。

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领到问题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学生个体或小组内的最佳解决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其他组的同学既分享了不同的成果,又受到了来自不同角度的启发。通过各组间对不同问题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一般一组能完成三个问题,现在全班加起来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十几种。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与质量都在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有些学生有了创造性精彩的发言,往往随之能够得到全班同学的掌声鼓励。由此形成的自主学习而又愉悦的课堂环境,使改革拥有了持久的生命活力。

3.问题拓展课

拓展包括复习、训练、记忆、评价,目的在于巩固与提高,应用与创新,是对解决问题的发展和升华。通过学生的读、划、写、记、练,进一步检查落实学习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和学习能力强的要结成“捆绑式”学习共同体,同时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在原基础上得到了提高,不自觉地把知识进行梳理并形成能力,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无论是被帮的学生,还是帮助别人的学生,思维都非常活跃。

在课堂中拓展并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拓展、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进行多层面和多维度拓展,以突破时空限制的适当的知识延伸,丰富学生感知信息和思维层次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文本拓展时,一是要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高低,基础的好坏,成绩的优劣,思维的活跃与迟钝等诸多因素充分考虑这次拓展对多少学生是有意义和效果的;二是要考虑到效率的高低,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几个学生有价值和效率,那么这样的拓展应该是不成功的,不能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如果教师能够以此为方向,那么我们的拓展就是务实的拓展,我们的学生就是真实的学生,努力实现拓展教学的扎实、有效、无痕的目标。

三种课型实际上是三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方式,完全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作出灵活设计。一节课既可以单纯的上成是“问题生成课(结构预习课)”、“问题解决课”或是“问题拓展课”,也可以是一节课上的三个不同的教学环节,可以随教学任务的大小随意组合。但是无论上成是什么课型,都不是随意而为之,而是经过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对学情的准确把握来确定的,为此要求教师要进行结构性备课,围绕教学的方方面面做出精心准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