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气功反应与偏差

 华夏董氏大全 2010-11-21
谈气功反应与偏差
  作者:王寅  文章来源:王寅   


本文简介: 谈气功反应与偏差

        一、正确区分反应与偏差
        在练功中及练功以后,会产生许多感觉,出现各种反应,凡能自行控制和消除,或练完功以后自然消除,或在短期内能消除者,这些不是练功偏差,而是练功的正常反应。由于有些练功者没有弄清,把两者混淆起来,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练功者不论选择何种功法,都会有反应。反应的症状和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和错综复杂的。因此,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出现的一系列反应症状,是关系到练功者能否坚持锻炼的一个问题。对反应症状没有认识,误以为是练功偏差,就会影响练功者的信心,甚至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笔者认为,练功反应,是指练功者在练功的整个过程中,机体不断调节和适应时所发生的各种不同的反应症状,此与练功者的体质、性别、年龄、功法、练功程度、病情、情志变化、经络敏感程度等的不同,而所发生反应症状也不同,症状的轻与重、症状出现的时间也不同。


        二、练气功反应
        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反应不一,下面以几种常见情况进行说明:
        1.身体疲劳与酸痛。在练功初期,由于坐、站,功后感到下肢与肩胛部酸痛和乏力等。可能由于该部放松不够,肌肉紧张,或盘坐、站立时间长,身体没有活动之故,故开始练功时必须使全身肌肉各部放松,作些有关准备活动。但不要练功的时间过长,可逐渐增长时间。
        2.呼吸短促,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这是由于呼吸不适,用力过强,腹式呼吸不适,及姿势不准确之故。因此初练时必须先从自然呼吸开始,姿势也要自然放松。
        3.心跳加快,呼吸不畅,烦燥不安,不能入静。这是由于练功过于紧张,或停闭时间过长,呼吸用力过强,或者精神不愉快所引起的。可以暂停练功,休息片刻,待心情安定下来再练。
        4.有人在练功时肌肉发痒,肌肉跳动,杂念纷纷,思想不易集中。这些可以不必介意,继续练一个时期,此种现象就会自然消失。
        5.有人在练功后,有的病灶反而疼痛加重。这是气冲病灶。遇此情况,应予忍耐,经过一个时期,不仅不再痛,病情反会大有好转。
        6.有人练功后有饥饿多食,发生胃酸过多,是由于饱食后进行练功所致。所以练功必须在饭后一小时后进行。
        7.练功时间,如发现感觉臀部沉重,肩有压力,都是练功成效的象征。如发现有冷、热、轻、重、痛、痒、湿、滑等多种现象,不要害怕,坚持练功,即可消除,不可因此停止。
        8.练功的时候,有的人不由自主地发生身体摇动现象。如摇动后身体舒适,症状减轻,就是好现象。
        9.练侧卧式如发现大便次数多者,应当变换姿势,并将意守丹田改为意守大趾。
        10.练功中发生幻视、幻听的时候,思想不可放弃丹田,要精神稳定,不可恐惧多疑,否则导致弊害。
        11.遇到一般感冒的时候,不要停止练功。多喝些开水,继续练功可以治愈。严重感冒再配合服药。
        12.妇女在月经期间,也可练功。可能出现月经比平时多,这样可减少练功时间,把意守丹田改为意守心部。如月经再多时,可停止练功。如月经提前,也别害怕,过几个月就会好的。
        13.妇女因是胸式呼吸,练功用腹式呼吸,开始可能产生一些不适。如两胁痛,容易疲劳等,可把意守丹田改为意守心窝处,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

        14.练功中发生头痛、头晕、头沉等现象。这是由于练功急于求成,呼吸用力,或在练功时生气,感情冲动,心情不安,恐惧所致。一定要轻松自然,逐渐锻炼,有一个过程;心情不好要停练。
        15.练功时口腔唾液增多,不可以吐出,要咽下去,能助消化。
        16.当练到一定时期,有的人会发生四肢或躯干乱动的现象。如果动的轻微,时间不长,自己可以随时控制者,这对身体有益,可以不必介意;但如果动摇的过甚,时间过长,影响食欲,精神疲惫,不能自行控制者,是属于偏差,应暂时停一段时间练功。


        三、练气功何谓偏差?
        笔者认为:凡是由于练功,机体出现异常现象,或者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痛苦,有损身心健康,自己又不能控制和消除,而影响正常生活、工作,在短期内不能缓解者,称为练气功偏差。
        一般情况,在练功中不能下结论是否出了偏差(除了大动不止),大部分在练功以后按上述情况来衡量较为合适。
        假如练功真的出现偏差,首先要有正确认识。它与体育锻炼后出现肌肉酸痛,甚至有些损伤,例如过度运动引起肌肉牵伤,以及用药的不良反应,以至过敏性休克一样,只要认识了,加以预防,练功是完全可以减少发生或不发生偏差的。
 

       (一)练功中出现偏差的原因
        1.紧张:精神及躯体没有完全放松而有所紧张,以及怕练功出现偏差而造成紧张等。
        2.过度与急躁:呼吸过度深长,以及急于求成。把呼吸加深加长等,过度或急于意守、盲目用意念引导,通过大小周天出现的某些反应:过度加长练功时间,急于把功练好或把病治好;过度强调某种姿势及架式急于发放外气。总之,做任何事都不能过度(吃饭过度还会有不良反应)及急躁,练气功更是如此。
        3.没有很好地掌握气功的方法及原理,对气功书中的一些描写没有理解,或者没有及时找有关气功师加以指导。
        4.练功环境、空气不好,或突然受到惊吓刺激。
        5.经络敏感的人(练的效果很快,也容易出偏差)及神经质(神经衰弱、神经系统不稳定)的人,最容易出偏差。
        6.练功与其它锻炼一样需要准备活动,不要生了气练,思想安定下来,排除二便,饭后不要马上练;又与其它锻炼一样需要整理活动(注意做好收功)。如果不注意上述二点,也容易出偏差。
        7.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体质,神经类型,病情,选择自己所练的功法。否则也容易出现偏差。
        8.用意念引导气运行路线不对头或不求循序渐进及自然安适,思想上追求新异感,或把大动作为目标等。
        9.意念太过或不及,守窍的意守太紧,则易造成气不能循经络自然运行,而凝聚于头顶、胸背、腰腹或四肢等部位,出现局部的胀、闷、重、痛,甚或呕吐、肢肿等不适。


        ( 二)练功偏差的临床表现
        练功偏差的临床表现五花八门,可概括为精神和躯体两方面:
        1.精神方面
表现情志和精神方面的改变。例如,烦燥不安、焦虑、忧郁、易怒、悲伤、哭或笑,行动失控、幻想、幻听、幻视、幻景、强迫观念、失眠等。
        2.躯体方面
(1)头部出现头痛、头晕、头重、头轻、头胀、头昏、头痒、头部有气感、头自动等。
(2)胸背部出现胸憋闷,心慌气短,呼吸不畅,胸部气滞,两肋胀痛,呼吸紊乱,胸背疼痛、胀沉、跳动、气串感、痒等。
(3)腹腰部、阴部出现便秘、腹泻、腹痛、腹胀、食欲不振,肠鸣、腰痛、腰沉重、腰腹部气串感、丹田炽热、遗精等。
(4)四肢出现大动或小动,四肢无力,两腿胀痛。


        (三)练功偏差的诊断
        1.凡是由于练功引起的痛苦,不能自己控制而短期内又不能消除,而排除其它原因所致者,均考虑练功出现偏差。
        2.练功者经络敏感或神经质出现上述现象更应考虑。


        (四)练功偏差的治疗
        1.一旦出现偏差,应暂时停止练功,而后找出偏差的原因,针对原因纠正,或请教气功师帮助纠偏。
        2.应做好事先预防,熟悉出偏的原因,掌握好练功的基本要素,并不断请教气功师。
        3.常见出偏原因及防治。
        (1)头部出偏差常见原因及防治:意守过重或意守部位偏高,应先放弃意守,或把意守部位放低。因呼吸用力憋气者,应改为自然呼吸,或任其自然。
丹田无气感就强行以意引气,治督脉闯三关(尾闾、夹脊、玉枕)时,造成升至头部不下者形成冲头,练功到一定程度,丹田部位气感(发热、胀、肠鸣等)充足以后,再微微用意顺其自然引。
        (2)胸、背、腰、腹、会阴部出偏常见原因及防治:因呼吸用力或意守强度过大所致胸闷、气短、呼吸不畅,应改为自然呼吸,顺其自然及停止意守,或改为似守非守。
        因含胸过度或故意挺胸耸肩,应改为全身自然放松。
        因腹式呼吸或闭气过长引起腹胀、胸闷,应改为自然呼吸,不要做停闭呼吸,或做自我揉腹功。
        心跳、心慌,由于闭气过长,默念字过多,挺胸和弯腰过度,或练功过长而疲劳,呼吸太用力,都能引起心跳、心慌,应纠正姿势,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3)四肢出偏的原因及防治:多因功前追求外动,或对外功进行不同形式的暗示诱导所致。应消除恐惧心理,做放松功,放松思想及全身,同时试练站式下按式:十指用力张开伸直,意念集中到手指,摇动手腕,抖动手指,或施行拍打法。
        (4)精神出偏原因及防治:多因功中受惊,或刻意追求功中奇异影象。作功时宜选安静的场所,以防惊功。如已惊动,可停功数日,待精神紧张状态消除后再练。在练功时,有时会出现大动不止的情况,影响身心健康,严重者可造成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
        其治疗方法是,练功者沿垂直方向向下大动时,即用双手高举于百会穴之上,两手中指在头顶接触,两掌迅速作搓动;沿垂直方向向上大动时,则用两手中指在小腹前接触,对准两涌泉穴连线的中点,两掌迅速作放松搓动;左右旋转大动时,双手在胸前合掌搓动。
        如果大动后,由于精神紧张,练功者对这样简单的动作已难以完成,此时可请气功师可以发放外气点穴。或者用手指从其后枕部开始向下沿脊柱旁肌肉群慢慢、轻轻地划动,直到尾骨,这样可以使自发动者的动作幅度明显变小,动作频率明显减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