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冷吹风~~ 2010-11-21

第二单元: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认识对称、平移和旋转。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

2、通过观摩,操作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4、结合图案的欣赏与设计的过程,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变换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知识技能目标: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左右)方向、竖直(上、下)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道理。

四、重难点、关键:

重点: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难点:空间知觉的建立与培养。

第一课时 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用具

剪纸艺术作品,绘画颜料,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

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

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

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

 

 


             1                              2

在图案中,添加彩色(或其他比较明显的颜色)颜色。

3)把白纸沿原来的折痕对折,并用力按一按,使这个图案印到白纸的另一边上。(如图2

整个过程,要让全体学生看得清清楚楚,然后把它贴在黑板上。说说这图案有什么特点?(沿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是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认识对称图形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

2、学生动手操作。

(1)    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

(2)    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

(3)    告诉学生,这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

3、认识对称轴。

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

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

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

5、看一看,说一说。

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

1)课本第13页的上半部分内容。

除琴外,其他都是对称图形,因为琴把上4个把儿不对称。所以不能算是对称图形。

2)判断并分析。

出示图形:

 

判断:两幅图形都不是对称图形。

原因:沿中间(这里不存在对称轴)对折,左右两边图形不能完全重合。

通过这一练习,排除一种错误认识:左右两边图形一样,就是对称图形。

三、课堂活动

1、课文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在这样交流中,能进一步感受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

2、课文第14野“试一试”的第123题。

这一题的学习任务是要使学生加深体验对称图形的特征。要求做到:

1)这三项学习任务要让学生独立完成;

2)在活动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第2题,发现学生中有没有独立的创意和想象力。

3)把好的创意和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向全班推荐,并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评价。

 

四、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

课本第14页“试一试”的第4题。

2、选用作业。

五、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6  8  H  M     

六、板书设计

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

对称轴: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练习课

练习目标

1、通过画图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摆一摆”“找一找”等练习,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教学重点

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

点子图,方格纸等。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课文第15页“练一练”的第1题。

   出示题中文字。

   1)先让学生找一找,这里的哪些字是对称的。是对称的字,在它的下面打个“√”。

   2)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找的,并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完整不完整。

3)汇报结果。

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看看学生能不能发现其区别,即对称轴的位置不同或对称轴的数目不同。明白有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

2、请学生说一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体会,主要是抓住两点。

1)沿着对称轴对折。

2)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完全重合。

二、专项练习

1、课文第15页“练一练”的第23题。

2题:

1个图。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然后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2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纵向的对称图形(左右对称)。

3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横向的对称图形(上下对称)。

3题:

让学生照课文摆一摆,也可以参照课文图形,自己设计新颖的,简单的图形。

2、课文第16页的第45题。

4题:

第一个图形像一座桥或椅子。

第二个图形像飞机。

第三个图形像火箭。

5题:

1)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2)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与画法。

3)教师指导,并说明要点。

4)针对错误图形,进行分析。

3、课文第16页“你知道吗?”。

1)让学生根据课文图形,判断哪些树木是对称图形。

2)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什么?

三、作业设计

1、给对称图形打“√”。

 

 


2、找一找哪些字是对称的。

I LOVE MY MOTHER!

3、画出下图的对称图形。

 

 

 

 

 

 

 

 

 

 

 

 

 

 

 

 

 

 

 

 

 

 

 

 

 

 

 

 

 

 

 

 

 

 

 

 

 

 

 

 

 

 

 

 

 

 

 

 

 

 

 

 

 

 

 

 

 

 

 

 

 

 

 

 

 

 

 

 

 

 

 

 

 

 

 

 

 

 

 

 

 

 

 

 

 

 

 

 

 

 

 

 

 

 

 

 

 

 

 

四、板书设计

练习课

(略)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镜子中的数学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

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镜面对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镜面对称的一些特征。

教具准备

镜子、一些文字、图形、时钟等。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

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

问题:“这是什么原因?”(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

“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

2、揭示课题。

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

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

二、组织活动

1、教师示范。

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

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

4)让学生试一试。

2、试一试。

第(1)题:

(1)    让学生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

(2)    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3)    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

(4)    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

第(2)题: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小镜子,按本题图示的情境,把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纸片在镜面前摆一摆,并认真观察,对比镜面中的图形和桌子上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第(3)题:

(1)    观察课文插图。(机灵狗的判断对吗?)

(2)    猜猜现在是几时?

(3)    实例验证:取一时钟,将其调至7时正,时钟背对学生举起,取一面镜子,对准钟面。镜子自然朝向学生,让学生观察,比较课文里的钟面图形,后将时钟反转,让学生看清钟面时间是7时。

(4)    分析:镜面对称现象的特征。

(5)    练一练:教师将时间调到3时正,让学生从镜子里观察,想现在是几时?然后反转来验证。

三、巩固练习

1、课内外作业。(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1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2题:

(1)    让学生按题目要求试一试。

(2)    把镜子所放的位置画出来。

(3)    说一说,这条线是什么。

2、实践活动。

(1)    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    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四、作业设计

1、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再画出另一半。

 

 

 

 


2、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画“√”。

 

 

 


                                         

五、板书设计

镜子中的数学

《猴子捞月》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正个图形。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平移和旋转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中常见的现象。

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

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平移后的图形。

教具准备

细绳、扣子、方格纸,风车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

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

二、讲授新课

1、看一看。

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这是平移现象)

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旋转现象)

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2、说一说。

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

让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2)学生说一说。

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

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

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

3、做一做。

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

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

取学具(细绳、纽扣),细绳约45分米长;细绳一端系着纽扣,一端抓在手上;手腕使劲,使纽扣做旋转运动。明确这个运动是旋转运动。

3)教师指导学生,做平移运动。

取一物体摆放在桌面(如笔盒等);将问题向左、向右、向上、向下(包括斜向运动)移动。明确这些运动都是平移运动。

4、试一试。

1)出示图形。(课本20页图)

2)提出问题:向什么方向平移?平移了几格?(向下平移1格)

3)你是怎么知道的?(整个图形比原来图形低1格;图形的底边比原来的底边底1格;三角形的顶点所在的位置比原来的位置底1格等。)

4)指导学生以三角形中的某一点(如顶点)为标准,观察它的平移方向和位置,然后判断结果。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或体会,观察一个图形的平移过程,只需观察图形上任意一点的平移过程。

三、指导看书

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

2、完成课本第20页“试一试“中的填空。

3、有不理解的,提出问题,教师个别指导。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2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

2)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2、小黑板作业。

五、作业设计

1、判断下面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

 

 

 

 

 


五、板书设计

平移和旋转

平移:

旋转: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

2、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并在游戏过程中增长知识,出智慧。

教学重点

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

方格纸、挂图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一说。

出示:

1                     2

 

 

 

 

 

 

 

 

 

 

 

 

 

 

 

 

 

 

 

 

 

 

 

 

 

 

 

 

 

 

 

 

 

 

 

 

 

 

 

 

 

 

 

 

 

 

 

 

 

 

 

 

 

 

 

 

 

 

 

 

 

 

 

 

 

 

 

 

 

 

 

 

 

 

 

 

 

 

 

 

 

 

 

 

 

 

 

 

 

 

 

 

 

 

 

 

 

 

 

 

 

 

 

 

 

 

 

 

要求:

1)分别说一说“向(   )平移(  )格;

2)你是怎样观察的?

2、找一找,画一画。

出示:

 

 

 

 

 

 

 

 

 

 

 

 

 

 

 

 

 

 

 

 

 

 

 

 

 

 

 

 

 

 

 

 

 

 

 

 

 

 

 

 

 

 

 

 

 

 

 

 

 

 

 

 

 

 

 

 

 

 

 

 

 

 

 

 

 

 

 

 

 

 

 

 

 

 

 

 

 

 

 

 

 

 

 

 

 

 

 

 

 

 

 

 

 

 

 

 

 

 

 

 

 

 

 

 

 

 

 

 

 

 

 

 

 

 

 

 

 

 

 

 

 

 

 

 

 

 

 

 

 

 

 

 

 

 

 

 

 

 

 

 

 

 

 

 

 

 

 

 

 

 

 

 

 

 

 

 

 

 

 

 

 

 

 

 

 

 

 

 

 

 

 

 

 

 

 

 

 

 

 

 

 

 

 

 

 

 

 

 

 

 

 

 

 

 

 

 

 

 

 

 

 

 

 

 

 

 

 

 

 

 

 

 

 

1)观察图示,收集信息。

2)说一说这幅图的“四面八方”。

通过学生回答,复习“四面八方”知识。即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二、游戏活动

1、猜猜我在哪儿。

1)出示挂图:

 

 

 

 

 

 

 

 

 

 

 

 

 

 

 

 

 

 

 

 

 

 

 

 

 

 

 

 

 

 

 

 

 

 

 

 

 

 

 

出发点

 

 

 

 

 

 

 

 

 

 

 

 

 

 

 

 

 

 

 

 

 

 

 

 

 

 

 

 

 

 

 

 

 

 

 

 

 

 

 

 

 

 

 

 

 

 

 

 

 

 

 

 

 

 

 

 

 

 

 

 

 

 

 

 

 

 

 

 

 

 

 

 

 

 

 

 

 

 

 

2)游戏方法。

说一说: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

移一移:根据以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移动棋子。

步骤要求:

1)确定方向;

2)数方格;

3)画标示符号。

3)游戏活动。

让学生2人一组,开始游戏。

要求做到:说一说移一移猜一猜。

2、猫抓老鼠。

“猫抓老鼠”数学游戏涉及的知识虽然不多,但游戏结果的不确定性,反而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里。游戏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游戏也能增长知识,出智慧。

游戏“猫抓老鼠”活动过程:

1)分组。一般2人一组或4人一组。

2)学具准备。一组一个棋盘,2个棋子(猫和鼠),一枚硬币。

3)游戏规则。

两个轮流投掷硬币,分别移动棋子。如果硬币正面朝上,棋子可以平移一格或二格;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

4)学生开始游戏活动,教师巡视指导,或参与活动。

游戏结束,让学生结合游戏结果说一说,猫究竟有没有必胜的策略。

三、选用作业

小黑板上的作业。

四、作业设计

1、“五星级”对应的练习。

2、口算书对应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练习课

1、猜猜我在哪儿。

2、猫抓老鼠。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2、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具准备

直尺、彩笔、课文放大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观察图案的特征?

如:某商品的商标图案,三星级酒店的标志等。

通过学生观察发现:

1)图案的特征:每个图案都是由几个相同的图形组合成的。

2)图案的制作:只有画图案中的一个图形,然后把这个图形进行复制(或重复印制)。

这时,学生的回答可能不会说出图案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出,但是只要说的有道理,教师都应该给以鼓励。

二、揭示课题

1、这些美丽的图案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由很简单的图形构成的。那么,这些图案是怎么制作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

2、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三、讲授新课

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荆花图案。

1)欣赏:这个图案漂亮吗?它有什么特征?(漂亮,它是有5片相同的“花瓣”图案构成的。

想知道它是如何得到的吗?

2)制作过程:先出示1个“花瓣”;然后加一个“花瓣”在第1个的位置,通过旋转到第2个位置上;依次类推得到第345个“花瓣”。

3)提出问题:观察整个图案,想一想,它是怎样得到的?(引导学生结合刚才的演示过程进行分析。)

学生不难得出是由其中的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

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

1)观察图案,找出图案的特征。

2)想一想:是哪个图形经过怎样运动得到的?

3、出示课本上下面的两幅图案。

提出问题:观察这两幅图案,想一想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学生:第一幅图案是由其中的一个风筝平移得到的,第二幅图案是由其中的一枝花经过旋转得到的。

4、找出对称图形。

1)打开课本,观察4幅图案;

2)说一说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并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涂颜色)

3)展示学生作品。

4)提出问题:上面哪幅图案是对称的?(第234幅图案都是对称的)

四、课堂活动

1、画一画。

1)课本第24页的“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

2)第24页的“继续画下去”。

2、展示作品。

选取由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并加以评点。

五、巩固练习

1、课本第25页“练一练”中的第12题。

2、实践活动。

3、课本第26页“做一做”。

六、作业设计

1、画出下图的对称图形。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通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绘制一幅图案。

 

七、板书设计

欣赏与设计

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荆花图案。

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

 

教学后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