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www.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各自概括一方面的病理本质。然而病理本质的各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着的,即寒热病性、邪正相争不能离开表里病位而存在,反之也没有可以离开寒热虚实等病性而独立存在的表证或里证。因此,用八纲来分析、判断、归类证候,并不是彼此孤立、绝对对立、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间可有兼夹、错杂,可有中间状态,并随病变发展而不断变化。临床辨证时,不仅要注意八纲基本证候的识别,更应把握八纲证候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将八纲联系起来对病情作综合性的分析考察,才能对证候有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 八纲证候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可归纳为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真假、证候转化四个方面。 【证候相兼】 广义的证候相兼,是指各种证候的相兼存在。本处所指为狭义的证候相兼,即指在疾病某一阶段,其病位无论是在表、在里,但病情性质上没有寒与热、虚与实相反的证候存在。 表里、寒热、虚实各自是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疾病某一方面的本质,故不能互相之间概括、替代,而临床上的证候,又不可能只涉及到病位或病因病性的某一方面。因而在辨证时,论病位之在表在里,必然要区分其寒热虚实性质,论病性之属寒属热,必然要辨别病位在表或在里、系邪盛或正虚;论病情之虚实,必察其病位之表里、病性之寒热。 八纲辨证在临床上常见的相兼证候有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寒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其临床表现一般是有关纲领证候的相加。按理尚应有表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寒证、表里虚热证。但所谓表虚,除卫表不固证(卫阳不固,偏于虚寒)外,以往常是将表证有汗出者,称之为"表虚",表证无汗者,称之为表实。其实表证的有无汗出,只是在外邪的作用下,毛窍的闭与未闭、邪正相争的不同反应而已,毛窍未闭、肤表疏松而有汗出,不等于疾病的本质属虚。所以,表虚寒证、表虚热证、表里虚寒证、表里虚热证,实际上是阳气虚衰所致的里虚寒证,阴液亏少所致的里虚热证等。 "证候相兼",是从表里病位、寒热病性、虚实病性等不同角度,对病情进行综合辨别。 【证候错杂】 证候错杂是指疾病某一阶段的证候,不仅表现为表里同时受病,而且呈现寒、热、虚、实的性质相反,因而证候显得相互矛盾、错杂。 八纲中表里寒热虚实的错杂关系,表现为表里同病、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临床辨证应对其进行综合考察。证候间的错杂组合关系有四种情况:第一类是表里同病而寒热虚实性质并无矛盾,如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等;第二类是表里同病,且寒热性质相同,但虚实性质相反的证候,如表实寒里虚寒证、表实热里虚热证;第三类是表里同病,且虚实性质相同,但寒热性质相反的证候,有表实寒里实热证,即"寒包火"证;第四类是表里同病,且寒与热、虚与实的性质均相反的证候,除可有表实寒里虚热证外,其余组合临床极少见到。 此外,由于里证的范围极广,故虽为里证,也可有脏腑病位之别,可表现为寒热虚实证候的错杂。因此,临床上的证候是极其错综复杂的。 证候的错杂,势必给辨证与治疗带来困难,因此临床应当认真辨析。同时应认识错杂的证候中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反映着疾病的本质,因而不可忽略。临床辨证当辨析表里病位的缓急,寒热虚实病性的主次,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 【证候真假】 【证候转化】 八纲中相互对立的证候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相互转化。证候转化,大多是指一种证候转化为对立的另一种证候,本质与现象均已变换,因此它与证候的相兼、错杂、真假等概念皆不相同。但应看到,在证候转化这种质变之前,往往有一个量变的过程,因而在真正的转化之先,又是可以呈现出相兼、夹杂之类证候关系的。
本文来自:中医五绝网(http://www.),详细请参考:http://www./zyzy/jcll/zyjd/200703/4183.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