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建设情况介绍(图)--上海市水利学会

 LM0318 2010-11-24
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建设情况介绍(图)
  唐山曹妃甸工业区建设情况介绍
  一、对曹妃甸优势的认识
  ***充分认识曹妃甸自然资源优势,是搞好曹妃甸工程建设的基础***
  曹妃甸毗邻京津冀城市群,陆上距离:北京220km,天津120km,秦皇岛170km,唐山市中心80km
  2、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方向
  (1)规划范围:总面积383km2,陆域300km2,水域83km2。
   (2)功能定位:以建设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区为统揽,逐步把曹妃甸建成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
   (3)产业发展方向: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及两个市场,逐步建立以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四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
  3、曹妃甸陆上交通情况
  (1)高速公路:与京沈、唐津、唐港、沿海高速连成网络,顺畅的交通体系为曹妃甸构筑了经济、便捷的通道,沟通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联系,将整个“三北”地区纳入腹地。 曹妃甸建设:唐曹高速(约62km),滦曹高速(约50km),青林一级公路(约50km)。
  (2)铁路:京山、京秦、大秦等国铁干线东西贯通,唐遵、卑水、汉南、滦港4条国铁支线南北相连;迁曹铁路连接大秦线与曹妃甸港,沿海铁路连接各大港口。 曹妃甸建设:迁曹铁路(约80km)。
  4、天然资源:前有国宝级深水岸线,后有丰富浅滩资源
  曹妃甸深槽距离岸线仅500m,水深30m,连接渤海湾深槽主通道,可建设25~30万吨级泊位。 后方约400km2的浅滩是围海造地的优良资源。
  5、港口原址水深及宽敞程度
  1)位于渤海湾,甸头水深25~30m,风浪大,设置25~30万吨级开敞式码头泊位。
  2)10万吨级以下泊位设置于开挖形成的内港池,开挖土方作为围海造地的原材料,内港池受到有效掩护,风浪小,当地回淤量小,为优良港池。
  二、曹妃甸工业区规划概况
  1、曹妃甸工业区总体规划概况(2004~2020年)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关于加快唐山港、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和钢铁基地建设的要求,立足京津冀、背靠“三北”(华北、西北、东北)、面向世界,充分发挥地理区位、深水大港、资源组合和产业后发的优势,组织实施“依港促工、重化立城、港城互动”战略,构筑现代港口物流、钢铁、石化和装备制造等 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用地、环保六大基础支撑体系,把曹妃甸建成现代工业先行区、腹地发展龙头带动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新区、与国际市场接轨高开放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
  利用深水岸线资源优势,发展原油、铁矿石、LNG等大宗原材料转运功能,弥补环渤海中部地区大型专业化深水转运码头的不足,满足腹地产业发展需求;作为国家第三煤运通道或大秦线分流的主要入海口,承担“北煤南运”的重要任务。利用甸头深槽建设20万吨级以上码头,西侧利用二龙沟和浅滩形成一、二港池,东侧借助老龙沟辐射水域形成三港池及制造工业岸线。 甸头区域形成深水码头岸线,布置干散货、原油码头。一港池内主要发展5-10万吨级泊位,布置钢铁泊位、通用、煤炭及其它散货码头。二港池安排4万吨级以下泊位,主要布置液体化工品泊位。三港池以适应2万吨级以下运输船舶为主,主要用于修造船及重型装备制造工业岸线。
  2、运量预测
  根据唐山港临港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大型项目建设意向,预测2010年、2020年曹妃甸港区总吞吐量分别为1.43亿吨和3.00亿吨。
  三、曹妃甸工业区建设历程
  1、建设过程 1)大量的前期研究工作(80年代末~2000年)
  2)通岛路及东扩、西扩工程(2003~2006年)
  3)矿石码头港区(2004~2005年)
  4)首钢搬迁造地及建设(2005~至今)
  5)工业区、港区总体规划(2005~2007年)
  6)煤码头港区(2005~至今)
  7)原油码头港区(2006~至今)
  8)冀东油田人工岛(2005~至今)
  9)华润电厂(2006~至今)
  10)综合服务区、装备制造基地、加工区、滨海休闲区、钢铁产业区等围海造地项目(2007年~至今)
  11)其他(迁曹铁路、唐曹高速、绿化、电力通讯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
  曹妃甸工业区建设的四个阶段
  1、1980年~2000年:前期研究阶段,汇集全国知名权威的科研院所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模型试验、现场勘察等工作,取得了曹妃甸具备建设大型深水港区的自然条件的科学结论。
  2、2001~2004年:起步阶段,以通岛路建设为标志,实现了陆岛连接。
  3、2004 ~ 2005年:全面建设阶段,以首钢搬迁至曹妃甸为契机,加快矿石码头建设,实现开港通航,北方大港初现雏形。
  4、2005~2007年:全面科学发展阶段,四大支柱产业“大码头、大钢铁、大电力、大石化”均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围海造地先行快速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设。
  四、曹妃甸工程简介
  1、已建及在建工程情况
  截止2007年11月,曹妃甸完成造地约57km2,总吹填方量近2.8亿m3,在建项目造地约约40km2,总吹填量2.0亿m3。
  2、未雨绸缪,技术领先,在曹妃甸地区首次引入袋装砂结构
  曹妃甸通路工程:2003年2月开工建设,2004年8月建成通车,连接曹妃甸岛与后方陆域,总长18.5km,双向6车道沥青砼路面。
  2002年伊始,袋装砂筑堤技术应用于北方冰冻地区的基础性研究,并首次应用于曹妃甸通路路基工程,开创了袋装砂结构在渤海湾地区应用的成功先例,解决了袋装砂结构的抗冰、砂源问题,将工程造价由3.6亿元降低到1.8亿元,工期由2.5年缩短为1年,促进了工程的成功实施,路基贯通后,使汽车开上曹妃甸的梦想成为现实。 该工程是集中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优势力量,开展设计施工总承包,在激烈市场竞争取得胜利的成功典范。袋装砂筑堤技术的成功运用,为后续围堤吹填、围海造地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拓展北方市场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开创了良好的新局面。
  3、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和先进工艺技术进行大规模围海造地
  ***钢铁围海造地及其它围海造地工程***
  根据调查研究,选用了当今世界上最现代化、功率大、效率高的大型绞吸船,最大达3500m3/h,采用直接吹填的工艺,会战曹妃甸,集中了全国约50%的绞吸能力,就年最大吹填量和造地面积而言,在国内外围海造地工程史上是一个创举。
  钢铁造地公司项目
  首钢搬迁至曹妃甸项目需造地31km2,2004年2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20km2,吹填砂量近9000万m3。
  4、开拓创新,建设人工岛,为多采石油作贡献
  2005年,冀东油田委托有关科研单位开展滩海路岛工程建设的大量前期研究工作,在滩海稳定性研究、石油钻机动荷载作用下的吹填砂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数字滩海建设、滩海路岛建设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西线进海路及1号人工岛于2006年6月开工建设,2007年6月底竣工验收,成为石油系统最大、最具规模效应的海上平台,实现了采油、集疏、集中处理、资源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的综合效益,将成为一道靓丽的海上风景线,得到了中石油领导的好评,将成为中石油滩海采油的成功经验予以推广。
  目前,正在开展人工岛规划及建设方案的设计工作,冀东油田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冀东油田项目:规划建设15个人工岛,在建2个,其余正在进行研究设计工作。
  5、开创了在吹填砂地基上建设重载铁路的成功实例
  迁曹铁路为一级重载铁路(2万吨大列),直接建设在吹填砂路基上,为国内首创。针对吹填粉土、粉砂地基的特点,结合现场试验,采用无填料振冲法+真空降水法、高真空击密法等专利技术进行地基处理,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节省投资。
[来源:上海航道院 2008年04月03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