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告自己谋反的宰相

 YOYO-73 2010-11-24

 

告自己谋反的宰相
耿希继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两大权臣明争暗斗
     明珠没有什么显赫的家族背景,全凭自己的聪明干练获得了皇帝的重用,他在议撤三藩、统一台湾、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都扮演了相当关键的角色。为了培植势力,明珠使用各种手段,提拔和网罗党羽,把持朝政,收受贿赂。对于那些不肯依附自己的人则设置阴谋,加以陷害。
     不过朝廷并不只是明珠的天下。另一位康熙同样倚重的大臣索额图也做着与明珠几乎一样的事情。索额图的出身比明珠高贵得多,他父亲是大清国开国勋臣,康熙初期四大辅政之首索尼,他的侄女又是皇太子的生母。索额图很早就是康熙帝的亲信,在策划擒拿鳌拜、清除鳌拜势力时立下了战功,又曾以大清国重臣的身份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是当朝大臣中最重要的实力派,身边也聚集了一帮党羽。
这两大权臣为了争夺权力,彼此之间渐渐变得势不两立起来。康熙对此并非全无所知,但这正是他要的结果。作为一个皇帝,他不可能让手下的势力集团一党独大,威胁到他的地位,保持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但事情在两党争夺太子人选时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时的皇太子胤礽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也是索额图的外孙,表现不太好,惹康熙皇帝生气。明珠便趁机大肆攻击皇太子,希望能够把他撤下来,将来让自己的外甥,康熙皇帝的长子胤褆继承皇位。索额图自然极力反对。

 

 

宰相因贪污入狱
      明珠与索额图之间关于太子人选的斗争,让康熙很生气。他可以容忍他们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却无法容忍他们动摇国本。在当时,康熙对太子还是颇为看重的,因此首先拿攻击太子的明珠开刀,指使一名御史弹劾明珠贪污。
      只弹劾明珠贪污,是有原因的。因为明珠当时党羽已成,如果直接弹劾他结党营私、动摇国本,那么必然会牵扯到明珠的党羽,而那些党羽为了自保,也必然会想方设法保住明珠。这样一来,康熙就很难办了,而只弹劾明珠一人,不牵扯到他人,那么明珠的党羽也就不会出头了,社会也就不会发生大的骚乱。
      结果,明珠以“贪污受贿”的罪名被捕入狱,等待他的将是身首异处,家破人亡。但是明珠能够绕过前进路途上的急流暗礁,从负责皇帝出巡时车驾仪仗的小官,到内务府总管、尚书、大学士,一步一步最后入主内阁,其政治智慧绝不一般。这时,他想到了一个能够救自己的人,就是他的政敌索额图。

 

 

干脆告自己谋反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政治对手“救”自己一命呢?明珠要把事情搞大!他让一个名为索党实际却是明党的官员上书弹劾自己结党营私、图谋造反。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因为贪污只是死罪,谋反却要诛九族,明珠是不是昏头了?
     其实这是一步深谙政治奥妙的险棋。索党以为这是一个可以一举消灭明党的机会,纷纷附和上书攻击明珠。可是康熙皇帝此时却犯了难:谋反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必然会牵扯到明党其他人身上。人多势众的明党人为了保住自己,必然要下死力保住明珠,这样一来就不是明珠一个人在面对康熙,而是整个明党与皇帝对抗。
     另一方面,在索额图和明珠两党相争的关键时刻,如果再处罚明珠,那就证明索党获胜了,必然造成索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这是康熙无法接受的结果。所以他必须保住明珠,保住明党与索党的力量平衡。
之后的事情果然如明珠所料。明珠一党为了保住自己纷纷上书为其辩护,康熙迫于形势,不得不对明珠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只免去了明珠的大学士之位,不久又让他担任内大臣,依旧留在身边,在这个职位上明珠一干就是20年,直到去世。
皇帝的权力平衡游戏
      在一个政治集团,只能有一个一号人物和许多三号人物,绝不能在中间有一个二号人物。对于上者来说,维持权力平衡非常重要,不能让一种势力独大,而对于下者来说,敌对势力的存在同样也很重要,因为有了敌对势力,自己才有存在的价值,明珠深谙此中的奥妙。
而他的对手索额图却不懂这一点,明珠下台后,自以为胜利的索额图,后来因为与太子勾结,被康熙逮捕死在了狱中。
当我们仕途不顺利的时候,不妨学学明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