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张卫萍(2010.11.25)
摘 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如何应对新课改?如何发展教师的专业化素质?本文拟从教师专业化的认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内容、途径及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等诸方面加以论述。 关键词:教师专业化 内容 途径 要求 一、何为教师专业化 1.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其实,教师这种职业并不是人人都可胜任的。教师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等诸方面的素质,才符合从教的整体要求。
2.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普通的文化知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知识三方面,教师的专业技能是指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专业态度也可称为专业道德、专业精神或专业情意。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容 1.教师应适应新课改人性化的教育发展趋势,应拥有丰富的专业道德(即德性首先,教师应具有厚重的德性、丰富的人性。德性,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人的教师,德性的本质是丰富的人性。如果离开了人性而单独强调德性,人就成了仅有躯壳没有人味、没有血肉、没有感情的道德标本。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本,这就带着对人性的尊重、对学生的关爱,走进了学校、走进了课堂、走进了学生、走进了教师的生命历程。教师应首先教学生做人,怎样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他本身必须是一个有崇高道德的人。教师应充满丰富的情感和人性的色彩,使课堂充满着激情和诗意,从而发挥着以崇高的品德塑造人的榜样示范作用。2.教师应具备亲近社会、施利他人的素质。这种亲近社会的素质就是用向善的心态看待社会,教育学生如何适应社会、建设社会、亲近社会、有利社会,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否定社会、抱怨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价值观从单一性走向多元化,这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价值观冲突。在价值冲突中,教师必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宣传社会的积极主流思想,尽量减少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3.教师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具备做人的思想底色。哲学是使人聪明的学说,它可为各个学科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教师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同时,还应具备辩证的思维。在对待具体问题时就能一分为二,能用现代哲学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新课改的种种现象,正确应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4.为适应时代的发展,教师还应把自己放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考察,从多方面、多层次的提升自己的理念和素质,以发挥自己的潜质,而这也正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意义所在。5.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越精深,讲课时越能高屋,深入浅出的传播知识,引导学生增长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知识水平。6.为适应新时期改革专业化发展的要求,教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新时期改进形势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它包括:(1)开发课程资源意识的能力,包括课程资源的选择(如教材不仅指课本,也包括音像制品及其他可利用的资源)、课程参与、重构、研究、创新、开发、评价、积累的意识等等。(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包括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创造并使用信息,发挥信息效益、加强信息协作、增强信息免疫能力等等。(3)改变教学方法的能力,教学过程应稳中有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前提,能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与探究学习,并能驾驭课堂,应对教学突发事变的能力。(4)具有教学机智,富有幽默感,能熟练发挥语言(特别是肢体语言)功能的能力,具有极高的语言素养,善于反思、总结,并能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7.在新时期我们要用传统的师范教育的培养方向,体现教学工作的专业化。师范教育中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离,使师范生在课堂上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秩序,对课堂含义及学生状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学校教育工作,而且也影响了科普工作,导致了很多科普工作者不去研究“知识的传播”,使科普工作处在“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中。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育机构由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转向对专业态度、专业技能、专业价值和专业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训练。一是注重创新性,改革现有教师教育类课程,课程体系从单一学科纵深发展型向完整型、综合型和系统型课程结构的方向发展。二是注重实践性。强化实践性课程和教育实践的环节,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重视实习教师反思性判断力的培养,突出教师“反思性实践者”的角色,发现和解决教育中的相关问题,改变教师形象,突出专业化特色。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一)教师应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现代社会的发展,新时期进行教育的改革,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衡量当今教师是否优秀的关键因素之一。新时期改进倡导科学发展观即全面的、可持续发展教学观念,不仅要求教师要具有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更应具备专业化发展的探索欲望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的主体精神,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质,更离不开教师的教研意识,而研究性学习正是一种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有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能使教师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走进教学,可极大地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以实现教师潜能的开发,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教学事件和现象的再思考,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对话,而不断的教学反思则会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及水平的发展。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课中(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这与那种传统的教学回顾与总结截然不同。课前反思是预设,预先设想教学设计中可能会出现的现象,具有前瞻性;课中反思是对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的调控,是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教学设计仅仅是设计,而教学实施应根据课堂现状作最佳化的调整,具有现实性;课后反思主要反思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总结得失,具有批判性,可提高教师的思维品质和教研水平。教学反思不仅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可促进教师理 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普通文化知识、学科专门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外,还包括更高层次的主体知识和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在知识更新的步伐加快、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在新时期改革的现在,教材、学生、教学过程都充满着变数,这必然要求教师应有与时俱进的思想,及时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汲取各个方面的文化知识,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以适应新时期的需求,以适应新时期新课提的改进与实施。 此外,教师还应参与教本课程的开发,这不仅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更可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合作,以培养教师的集体主义和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已成为新时期新课提改革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方式之一。 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 (一)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教师应具有敏感的忧患意识。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也在发生着变化。教师应在这种变化中把握时机,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忧患意识,防止心态疲劳,追求创新;同时应具有强烈的沟通与合作意识,时代呼唤合作,呼唤沟通,这包括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以创造性进行科学教育。 (二)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时期是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应把学习作为一种是生活方式,要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学习不仅能提升智慧,更能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读书学习的过程就是吸收、成长的过程。不读书则会影响到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提高,影响到知识水平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影响到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及与学生的沟通,只有学习,才能增强的自身的文化底蕴,才能学会抢抓教学的有效资源,从而确立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教育教学的资源观。 (三)学以致用的价值取向 教师应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在实践中学会选择。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使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合理运用,并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时机、途径和方法,以至提升自己的教研意识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学勇 新课程教学法[M]2004.3 2.张 莉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J].思想政治课教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