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渔歌子》课堂实录及评析 (转载)-一大刚水-搜狐博客

 昵称4530545 2010-11-25

一、课前谈话

师:(自我介绍)谁能像我刚才介绍的那样来介绍自己?

生:我叫“会凯”。“会”表示四会,“凯”表示……不要问我,我不想让别人听清楚。(生很小声,支支吾吾地,说得不是很清楚)

师:“会”——四会,多好啊!让人感觉你一定很聪明,为什么“凯”字,不要让别人听清楚呢?

生犹豫了。

师:为什么这样讲呢?我觉得这个“凯”字有个很好的词“凯旋”,我想,如果我是你老师,看到你这个名字,会希望你每件事情认真地去做,一定会“凯旋而归”的,好吗?

生:好。

师:还有哪位同学把自己的名字介绍给大家?

生:我的名字叫鹏万里,我爸爸希望我鹏程万里。(生说得很小声,没有自信。)

师:再把这个词说一遍好吗?

生:我爸爸希望我鹏程万里。

师:所以你应该很自豪地告诉大家,你叫……

生接:鹏万里。

师:再自豪些!

生非常自豪地说:鹏万里。

师:多好的名字啊!来给他掌声。还有谁要向大家介绍自己?

生:我叫常胜,常胜表示常常胜利。

师:所以你每节课都应该怎么做?

生:应该认真。

师补充:还要举手发言,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才能够做“常胜将军”。对不对?

生点头示意。还有很多学生举手想说。

师:还有想说的,那我们换种方式吧,我们来说说自己的“小名”,(生不理解),“小名”,就是爸爸妈妈最亲热的时候会怎么叫你?

生情不自禁地在自己位置上说出自己的小名。

师:对啊,我爸爸叫我的时候,可不是叫我“官正华”,他说“小华子,小华子,过来一下……”(生开心地笑)多亲热啊!你爸爸妈妈叫你的时候,怎么叫啊?

生:我叫曹会玲,我妈妈经常叫我“啊玲”。

师:都叫“啊”加上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啊”什么的,让人感觉特别亲切。还有谁想说?

生:我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啊德”,另一个叫“小伙儿”。

师:你最喜欢别人叫你哪个名字?

生:小伙儿。

师:为什么?

生:因为“小伙儿”,让人听起来感觉这个孩子很可爱。

师:恩,我也觉得你很可爱。特别是你发言的样子,让大家觉得你更可爱。

二、了解作者,揭示课题。

师:刚才我们聊了一些和名字有关系的话题,那么下面老师写一个名字,大家猜一猜你了解他吗?(师板书:张志和)

生齐读两次。

师:你们了解他吗?

生不了解。

师:不了解没关系。我们先来猜一猜这个名字是谁帮他取的?

生猜:我觉得是他爸爸取的。

师:他说话说得很好,我觉——得——是他爸爸取的。可惜你猜错了。

生:是他自己取的。

师:很有创意,可是还是错的。

生:是他叔叔取的。

师:完全错了。我告诉大家是皇帝起的,张志和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并写了一份折子给皇帝唐肃宗,唐肃宗看了,觉得这个小伙子太有才了,就封他做了官,并赐他一个名字“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他的原名叫“张龟龄”(师板书:张龟龄,生笑)。

师:有人在笑。猜猜爸爸为什么给他取名叫“张龟龄”。

生:能像乌龟那样比较温和。

师:同学们,张志和是我国著名的一位词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叫——《渔歌子》。(师板书:渔歌子)

师:要想读好这个题目,可不容易,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词?以前接触过吗?

生:以前我们接触过宋词。宋词在宋朝时比较流行,它不仅可以读,而且还可以唱。

师:就像我们现在的歌词比较接近。

请生读,生读渔歌子,把子读作轻声。

师:他读得不对,所以读题目是有学问的,词在古代是懂音律的人写的曲子,再用文人谱成的,是最早的词的组成。为了记住每一首词,于是给每一个固定的曲子取一个固定的名字,叫“词牌名”。当我们读渔歌子的时候,子不能读轻声,因为他是词牌名,谁会读了?

请四、五位学生读,生读渔歌子(zǐ),生齐读。

三、诵读词文,初感词义。

师:拿出课文,大声朗读《渔歌子》,一直读到自己认为字正腔圆为止。

生自由读,师巡视,个别指导。

请三位学生读,师指正音。

师:读了几遍下来,你觉得诗和词有什么不同吗?

生:诗的后面都是一样的,而词的后面有些长些,有些短写。

师:你的意思是说,诗每句字的字数相同,而词有长有短。有人根据词的这个特点,给它取了名字叫“长短句”。

生齐声朗读这首词。

四、词中赏画,品味意境。

师:张志和这个词人是非常了不起的,它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大画家,人们都说他的词总藏着美丽的画,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称他为唐朝最有成就的画家。他的词中有画,画中有词。看看你能发现张志和在这首词中画了什么?把它找出来,圈出来。

生默读课文,找、圈,师巡视。

师:请你说,他的词中画了什么,他说的同时,你们赶快看看,他找到的,你们发现了吗?

生1:白鹭

生2:桃花、鳜鱼、蓑衣

生3:山、水、风、雨、箬笠

师:找到了9种,你们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

师:9种景物按顺序数一数,西塞山……

生接:白鹭飞,鳜鱼……

师: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框,谁能把这9种景物工整地写到框里,使人看上去像一幅画。比如说:鳜鱼是游在水里的,所以我把它写在画面的最下方,如果在这个位置画蓑衣、箬笠该怎么画?(师指图的右下方)

生:箬笠画在蓑衣上,因为箬笠是戴在头上的,蓑衣是穿在身上的。

师:“笠”是生字,该怎么写?(请生上台写)

请两位同学合作把它补充完整,其他同学把它写在课文的最后面。(师巡视,发现学生优点)

师:他很聪明,他在想:斜风细雨该写在哪个位置呢?该怎么写呢?注意写字的姿势,有的同学背挺得很直,看上去看精神。

生写完后,检查自己的字是否写的对。

师请刚才那位上台写错别字的同学上台改正。

师生共同校对。

师:你觉得张宇同学写的“斜风细雨”,写得怎样?

                                 斜

                             风

                         细

                     雨

生:很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风吹过来,雨就会斜过来。

师:老师也觉得他这四个字写得特别好,所以老师在他的字的旁边打颗“☆”。

师:但是这个“鹭”字,也是一个生字?“鹭”字怎么写,才能写得漂亮?这个字有个诀窍,上面的“路”字要写得小一些,宽一些,下面的“鸟”字要写得窄一些,长一些。看看你的同桌,如果你觉得他的字写得好,给他打颗星,如果他写得很有创意,像“斜风细雨”那样,也给他打颗星。

同桌互评。

师:同学们,一起看黑板的这幅图,看着看着,就成了一幅画,就成了一首词——《渔歌子》,我们一起看着板书诵读一下。

生看板书齐背诵。

师:大家刚才读得拖腔拉调的,一点都不美,再来一次好吗?

生齐答:好。

生有感情地朗读,明显进步了很多。

师:看看图中景物,谁能猜得到作者图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可以看九种景物中的一种。

生:秋天,因为桃花开在秋天。

师:对吗?

生:不对,桃花开在春天。

师:桃花开在春天,别人“一叶知秋”,我们可以“一花知春”。

生:西塞山前白鹭飞,春天的时候才能看到白鹭飞,白鹭是候鸟,秋天的时候,会往南方飞。

师:这个我还不知道呢,我得去查查资料。最后一位谁来?

生:斜风细雨,春天时有。

师:对呀,春天的时候有毛毛细雨。

师:张志和这首词描绘的是春天的景物,他这首词不仅有景物,还有声音呢!老师还能闻到春的气息呢!你们能闻得到吗?到词中去读一读,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自由读,感受。

师:请你现在就闭上眼睛,静静地想象,此时,你就是悠然自得的张志和,会有一个怎样美妙的世界展现在你的眼前呢?

(播放音乐)师范读《渔歌子》。

师:同学们感觉到了吗?谁来说说?

生:我看到了西塞山白鹭飞,还有在水里游的鳜鱼。

师:他看到了作者词中所描绘的景物,还有谁看到更多的?

生:我看到了丁丁冬冬的流水,看到了蹦蹦跳跳的鳜鱼,看到了毛毛细雨,还看到了一群白鹭在天上飞;我听到了流水的声音是哗哗啦啦的,鳜鱼蹦蹦跳跳的声音是“扑通扑通”的,我听到了下雨的声音是“沙沙”的,还听到了鸟叫的声音是“叽叽喳喳”的。

师:她的耳朵特别特别的灵,给我们展现了流水的声音,斜风细雨的声音,还听到了鸟的叫声。还有谁看到不同景物的?

生:我还看到了一位胡子白花花的老爷爷在钓鱼。

师:是啊,这位不想回家在这钓鱼的老爷爷被他看到了,这就是作者描绘的渔歌子,还有很多同学看到了很多,还想说,没关系,把你看到的通过读表达出来,让白鹭飞得更高,让鳜鱼跳得更欢腾。

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

生1:(读得很有感情)

师:我看到了一条欢腾的自由自在的鳜鱼。(师板画鱼),可是这位白花花的老人到底须归,不须归呢?谁再来。

生2:(读得很有感情,特别是“不须归”得的特别好)

师:好一个不须归的老人哪!你再来读读。

重点指导“斜风细雨不——须——归”。

生一齐有感情地朗读,但读的很大声。

师:有个小小技巧,声音小点,声音太大了,会把白鹭、鳜鱼吓跑了哦!

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比先前进步了许多。

五、走近山水,贴近词人。

师:这么美的景色,你们想回家吗?

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想。

师:你们真是张志和的知音哪,张志和自称“烟波钓徒”,他就喜欢水调的生活,于是他深情地写下了《渔歌子》,可是他的哥哥张松龄,很担心他在外留连往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这首词也是强调渔歌子的词牌,谁愿意来读读?

出示: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一生读,读得很有感情。

师:第一次读得这么好,真好。会读,只是一种本事,读懂了,才了不起。哥哥在叫弟弟干吗?

生:哥哥在叫弟弟回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它写道:狂风浪起且须还。

师:一个字。

生:还。

师:是啊,哥哥叫弟弟快些回来,那我来当哥哥,你们来当弟弟张志和,看看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的问题?

师:贤弟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齐答: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狂风浪起且须还?

生: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且须还?

生:不须归。

师:为何不归?为何不归?

生1:因为风景太美了。

师:是啊,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舍得回来呢?

生2:也是风景太美了。

生3:我觉得是那边风景太美了,让张志和觉得留连忘返。

师:好一个留连忘返,张志和厌倦了朝廷的争斗,留恋于山水之间,据他的好朋友颜真卿曾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能钓到鱼吗?(生不会)鳜鱼会上钩吗?(生:不会)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了很多很多,他钓到了什么?

生1:他钓到了美丽的风景。

生2:他钓到了那些很美很美的景象,他喜欢那些景象,不喜欢战争。

师:不是战争,他是不喜欢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喜欢现在……?

生: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你说他钓着了什么?

生:美丽的风景。

师:还有……?

生:自由自在的生活。

师:你的手举得高高的,把最后一个发言权给你。

生:他钓着了桃花芬芳的香味,让他芬芳扑鼻……

师接:让他的生活芬芳扑鼻。你真是一位富有诗意的人哪,这就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

出示:心志平和  生齐读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新词,让我们记住这位了不起的词人,了不起的画家——

生接:张志和

师:让我们记住这首流传千古的词——

生接:渔歌子。

下课,结束。

[课堂板书]

     渔歌子

张志和

                白 鹭

西  塞   山

                                                    斜

流  水                  细

鳜 鱼               雨

桃  花                    箬笠

                               蓑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