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课议课

 auto123 2010-11-28
观课议课

 

期中考试和运动会刚刚结束,按校本研训计划,学校即将开展赛课活动,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不仅要讲好一堂精品课,更要学会观课议课,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以有效教研促教师专业成长

一、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意味着什么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共同收集和感受课堂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

观课议课主要适用于日常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活动,学校是最适宜的场所,教师是其中的主体和主角。日常性、普遍性、一线老师参与,这既是观课议课的主要特点,又是它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1、观课与听课比较,“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包括一定的观察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在多种感官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眼睛的观察,除了语言和行动,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都将成为感受的对象。更重要的是,观课追求用心灵感受课堂,体悟课堂。

2、评课与议课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展开对话、促进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 “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地位和失语现状。

3、观课议课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认识教育观念、教学设计、教的行为、学的行为、学的效果之间的具体联系,从教师行为和学生行为的核心环节入手,反思教育观念,改进教学设计,追求更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专业素质整体发展。

4、议课的任务不是追求单一的权威的改进建议,而是讨论和揭示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议课的过程,是参与者不断拓宽视野,不断开阔思路的过程。在了解和认清更多教学选择以后,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更适合自己、更适合学生、更适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教学方式和行为。

5、观课议课强调以课堂为平台检视自己,反省自己,改进自己。课是平常的、普通的课,针对习以为常的行为,它追求对这些行为和背后的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它强调透过表面行为直抵内心的价值观念和教育假设,通过深度挖掘使隐性知识显性化,通过深度对话帮助教师认识教育假设,更新教育观念。

二、以怎样的心态来观课

1、带着“这位老师的课虽然已听过很多次,很熟悉,但今天这位老师一定有创新,一定有新的亮点值得学习。”的虚怀心态来到教室。

2、带着“我们是同行,我来分析他的课堂,能找出越多的亮点和值得商榷的地方,说明我也在提高。”的自促心态走进教室。

3、带着“我要重点分析这堂课的一方面,对这一方面我要重点关注。”的目标心态进入课堂。

三、议课,议些什么

1、议对教学观念的理解和在教学过程的渗透。 

1)议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落实课改要求的情况如何?如: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教师是否将自己定位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否关注学生,关注差异,关注情感态度等。

2)议授课教师对自己课堂评价是否符合实际,本课时是否进行了优化,效果如何。

2、议教与学的目标是否准确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情况。 

1)议授课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否准确。

2)议授课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落实的,效果怎样。

3、议重点、难点的确定与落实

1)议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

2)议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4、议课堂教学结构是否合理 

1)议该知识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教与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更好的方法。

2)议教学流程是否流畅,是否简洁。

3)议学生、教师的主体与主导是否体现分明。

4)议教与学的方法是否恰当。

5、议教学效果是否明显

1)议容量是否适中。主要看教与学是否有张有驰;知识呈现是否有密有疏。

2)议时量分配是否合理。主要看重点、难点的教学与教学高潮的呈现是否一致;各教学环节的时量与教学任务是否匹配;是否安排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

3)议反馈与矫正的实施是否有效  

主要看教师收集学生学习成效的反馈信息的意识是否强烈;教师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是否及时。矫正应尽量避免雷同,尽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处理教材,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打不同的比喻,举不同的例子,教学同一知识内容。真正实现反思教学的实际意义。

4)议学生参与情况。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学生答问和练习的正确率怎样;师生的情感体验是否愉悦、欢畅。比如,有的教师作公开课时,为了追求气氛和效果搭一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组织学生进行没有实质意义的“伪参与”,这样的课决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

6、议教学准备

1)议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当。主要看在当时当地条件下,是否充分运用了能够运用的教学手段,效果是否尽可能最好。

2)议对学生情况是否充分了解,对教材、中考考点是否准确。

7、议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  

1)议普通话是否流畅?有多少闲言碎语?语调是否抑扬顿挫。

2)议板书是否调理、工整,详略是否得当,后面的学生是否看得清楚。

3)议教态与着装是否大方、自然。

4)议使用教具、实验仪器、教学设备是否熟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