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天五事

 观心0817 2010-11-29
又作五事非法、五事妄语。印度部派佛教大众部之祖大天(梵 Maha^deva,年代约于佛入灭后百年)尝编作一偈,以宣扬其所提倡之五项教义(大四九·一五上):“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其时,上座部(或有部)持相反论点,而视其所倡之五事为非法,称为五事妄语、妄言、邪说、恶见等。五事即指:(一)余所诱,阿罗汉虽已无淫欲烦恼,然有漏失不净(遗精、便利、涕唾等)者,乃因恶魔憎嫉佛法,遂对修善者诱惑破坏所致。(二)无知,阿罗汉虽依无漏道而修,断尽三界之见思烦恼,然因无知有染污及不染污二种,阿罗汉仅断染污无知,尚未断尽不染污之无知,则尚有疑惑存在。(三)犹豫,疑有“随眠之疑”与“处非处之疑”二种,阿罗汉尚未断尽后者,则虽为独觉圣者,每每仍有其惑。(四)他令入,阿罗汉须依他人之记别,方知自己为罗汉,如舍利弗、目犍连等智慧、神通第一之人,亦须依佛陀之授记,始自知已解脱。(五)道因声故起,阿罗汉虽已有解脱之乐,然至诚唱念“苦哉”,圣道始可现起;此系因四圣谛之观苦、空、无常、无我等,即是圣道。此系大天对五事之阐释。由以上五事观点之歧异,遂导致其后上座部与大众部分裂之势。(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大毗婆沙论卷九十九、三论玄义)((参见:部派佛教)4814)p754
吕澄《印度佛学源流略讲》第二讲 (摘录)

依北传《异部宗轮论》所说,根本分裂是另外一次结集产生的,并说分裂的原因是由大天所说五事引起的,并把阿育王也牵扯进去,说的相当支离且有押的年代错误。阿育王是佛灭后二百年的人,南传说的这次分裂是佛灭百年左右的事,相差一百年。日本宇井在处理这一问题时依北方传说,因阿育王年代(佛灭二百年)不可改动,只好把佛灭年代推迟一百年。(中略)

(佛灭后四百年左右),南方兴起了一个案达罗族,十分强悍。国家所辖区域极广,有三十个城市,并有步兵十万,象兵一万。阿育王时代,它表面上臣属,实际是半独立的。阿育王死后,即摆脱孔雀王朝的羁绊,在南印大事发展。印度是何时进入封建制社会的,异说纷纭,一般认为是在笈多王朝。不过封建制的萌芽,据研究,是在案达罗王朝。因为它管辖的区域大,就实行分藩,分封爵土。另外,南印东西临海,对外贸易便利,因而商业十分发达。影响所及,促使农民向两极分化,再加上高利贷的盘剥,农民的地位越来越低,由第三等级降到了第四等级,相当于农奴地位(根据法典,农民属第三等级,玄奘在《西域记》中已明白记载农民为第四等级)。这些都是封建制的征候。案达罗原来也信奉婆罗门教,阿育王时代,曾派遣佛徒至此传教。其中一个叫大天,带的是《天使经》,到了东部的摩醯婆曼陀罗;另一个是大昙无德,带的是《大那罗陀迦叶本生经》(此经无汉译),到了西部的摩诃刺陀。两人带的经,内容都是讲因果、轮回的,适合新辟地区宣扬佛教的工具。两人这次的传法,也就导致后来的第三次分派──法藏部与案达派之争。

事情经过是这样︰大天到案达罗之后,成立了制多部(制多也译作支提,类似塔样的纪念物,有舍利的叫塔,无舍利的叫制多)。这一部派为什么取名制多,传说不一。有说是住处的山有很多制多,名制多山;有说是他提倡崇拜制多。看起来他们是以制多为崇拜中心的,认为崇拜制多就有功德。但是,是否崇拜有关罗汉的制多也有功德?对此法藏与案达派的看法就不一致。案达派认为,阿罗汉不如佛,有五大缺点︰(一)不净,(二)不染无知,(三)处非处疑,(四)但他使入不得自知,(五)道因声起。法藏派的看法是,阿罗汉与佛差不多,也是无漏。案达派先分裂为两部︰东山部,西山部。以后又分裂为王山部,义成部。总共有四派。

大昙无德的法藏派与大天的制多派之争也名上座部与大众部之争。大天为什么也是大众部呢?据当时派出传教的大德都系正统的上座部,大天自不例外。这里所指的大众,当是这次争论中又出现了多数派与少数派,案达属多数派,因而大天也就成了大众部,正如第二次分裂,化地与犊子之间,犊子是多数就曾被称为大众部一样。它们与第一次分裂和上座对立的大众部,不是一回事。这次分裂,围绕五事展开争论是可能的,因为在《论事》第一品首先提出的是补特伽罗有无的问题,接着第二品提出的就是大天的五事,可以为证。

案达罗王朝国势日张,灭了康缚王朝,就迁入中印,企图统一全印度。随着该王朝力量的扩展,佛教各派不同的说法,也随之流传到北方,主要是在摩偷罗一带,如对制多的崇拜、大天五事争论等,都在这儿流行。法显、玄奘先后去印,都接触到了这些情况。《异部宗轮论》是有部部派的书,认为最初分裂与大天五事有关,大概即从这些情况去设想的。
 
 
关于大天五事
转自希尔伯列克所著的《史念原始佛法》

十二、摩诃提婆
 
  公元前251年左右,阿育王促请大批传教师分赴各地宏法。其中有一名大众部的摩诃提婆(或译「大天」),他是太子摩哂陀出家的三位尊证之一,前往印度的摩酰沙案达罗(简称案达罗)一带宏传佛法,这是大众部分出制多山部的开始,以大天为始祖,后世称为案达罗派或大天派。
  制多山部的住众后来因为「大天五事」,又分出制多山部、西山部和北山部三部,即分别在近世发现的阿玛拉瓦提佛塔一带的山区东、西、北部。
  大天五事造成大众部内部的严重分裂是公认的事实。虽然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大天之后百年,但一般均传说五事是大天的主张。他认为(1)阿罗汉仍有可能遗漏精液,(2)还未断尽不污染的无知,(3)未断尽处非处的疑惑,(4)要依他人的记别才知道自己已证阿罗汉,(5)至诚唱念「苦哉」能起圣道。他将五事编成偈诵,自认为同于世尊所说。此举不但被保守的上座长老判为「五事妄言」,即使在创新的大众部里也引起诤论。有部的论师更批评他是在为自己的情况提出辩护,并讨好多数未证果的学众。但是大天哗众取宠的论调还是不乏许多随声附和者。
  「大天五事」是贬低阿罗汉素质的言论,也是轻视声闻僧的心态萌芽。对照当时佛塔崇拜风气的兴起,新兴塔寺供养群众的不断增加,本生故事的不断传出,对佛陀的怀念之情愈发强烈,犹如佛陀的本生重现人间一般,让群众有如面对世尊,倍觉亲切。这些以塔寺为中心的热情群众,以本生故事中真挚动人的故事情节做为学习佛陀的典范;而对于谨遵圣道,远离五欲红尘,栖身山间林下的宁静声闻僧,反而认为他们太保守、太自利、太枯燥、太刻板而缺乏入世的热忱。由于塔寺供养并不限于大众部,因此这样的观念多少也渗入了上座部。这种以佛陀的本生故事为基础,刻意跳过声闻行,直接要效法佛陀本生的思想,使得原始教义与教团组织都逐渐发生了变化。分裂后的制多山部即是塔寺崇拜者的名称,西山部则是拥有阿玛拉瓦提大塔的部派,案达罗的大众部亦热衷于佛塔的供养。这些以大众部为主亦有部份上座部参与,包括出家人与广大在家人的新兴团体,逐渐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到了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终于在南印度案达罗与阿盘堤一带掀起了大乘运动,传出了新的教义。
  大乘经典中每以直探佛陀本生做为修行模范,刻意贬抑阿罗汉,轻视声闻僧;甚至有在家人「喝斥阿罗汉」的傲慢记述…等。这些似乎可以从「大天五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略见其端倪。
  「大天五事」自古以来即被判为「五事妄言」,但公元1990年代,大乘法师的著述中,仍然有人同情他的言论。五事为何归属妄言?对于未证阿罗汉果的有学众或许还难以具体了解,但是只要具有正见,于佛、法、僧已得不坏净者,应该可以试着就佛、法、僧的尊贵特质加以思惟判断。世尊所说的正法律,一向就是「即身观察缘自觉知」的实践之学,「大天五事」的偈诵已经偏离了法次法向,又误导众人犯下了轻贱僧宝(阿罗汉)的错误。
 
  【引用及参考数据】
  1.杂阿含经
  2.般若思想(娓山雄一等,法尔出版社,1989)
  3.印度的佛教(水野弘元等,法尔出版社,1988)
  4.世界佛教通史(释圣严,东初出版社,1985,三版)

本文转自【佛教在线 - 佛法论坛】,原文地址:http://bbs./viewthread.php?tid=15307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