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他急症院外急救

 普化散人 2010-12-02
运动伤的急救

在进行球类、摔跤、田径、击剑、举重、马术等练习、比赛中受伤称为运动伤。随着我国蓬勃的体育事业发展,比赛日益增多,随之肥伤者也屡见不鲜。

一、主因

从受伤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1.技术伤:常见尚未掌握运动项技巧,基本功不扎实,如伸指断球,伸单臂截球等而受伤。多见于中小学生,偶见职业运动员。

2.场地不佳:如运动场地不平整,沙坑不松软,包括工具不牢固等,致使运动者受伤。

3.误伤:常见未掌握运动项目的原则、方法,在攻守中受伤者不少,疲劳过度也可增加伤害。

4.犯规伤人:有的运动员为了阻止对方进球取胜,不顾规则而有意地横行直撞致对方受伤。

5.有意伤人:也偶见极少数运动员不顾职业道德,专门针对方的尖子运动员,千方百计致使其受伤,以削弱对方的力量。这种现象多在比赛中出现。虽是个别现象,可是最缺乏道德,不讲文明的表现,应受到惩罚和痛斥。

6.无人监护:在初学者、中小学生,难度较大的运动,无人监护者也易受伤。

二、运动种类和常见损伤

1.跳高、跳远、撑竿跳:踝关节、足跟、膝关节、前臂、肩部损伤或骨折。

2.投掷项目:肩、肘肌肉或韧带伤,肱骨、尺桡骨、常指关节损伤或骨折。

3.赛跑:大腿、跟腱、膝关节、胫、腓骨损伤或骨折,膝部滑囊炎,足部腱鞘炎。

4.球类:膝踝关节、半月板、跟腱损伤,小腿骨折,头部、胸部挫伤,上肢挫伤,创伤性骨关节炎(足球踝),大腿内收肌损伤。

5.赛车:软组织损伤,骨关节脱位或骨折,严重者车毁人亡。

6.摔跤:项、颈、胸、肩损伤,肌肉牵拉伤,关节损伤,皮肤挫伤。

7.马术:跌摔伤,马跑碰撞伤,马踩伤,甚者出现骨折,关节脱臼,颅脑损伤。

8.举重:提铃翻腕肘时,腕关节、肱骨内上踝易受伤。

三、急救原则

运动伤有轻有重,急救者首要问题是抢救生命。如心跳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性气胸、休克、内脏脱出等都是优先抢救的急症。

四、判断与急救

1.运动中有各式各样的伤情,首先确定其部位、性质、全身症状及并发症,才能做到正确急救。

2.呼吸停止者,伤者平卧,头颈后仰(颈后垫衣物)口对口呼吸、加压给氧。

3.心脏骤信者,胸外按压心脏(见第三章第四节)。

4.颅脑受伤,伤者平卧,安静保暖,给氧。

5.胸部伤,开放性气胸要用消毒纱布或干净手巾堵塞伤口,肋骨骨折应固定。

6.腹部伤,内脏脱出应用消毒纱布或干净布、棉手巾覆盖。

7.出血时用手压、止血带等止血(见第四章第一节)。

8.骨折时要外固定(见第四章第三节)。

9.较重的软组织损伤,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理创伤,无菌包扎防止感染。

10.闭合伤者要注意有否骨折、出血、关节脱臼,并给予及时处理。

11.外敷,局部红肿、疼痛时应行冷敷,痛减后改为热敷,以促进水肿吸收。也可用手导引。

12.可用活血化瘀中药外敷,如乳香3~10克、没药3~10克、川乌3~9克、草乌1.5~4克,分别用酒剂或散剂,敷贴患处。有消炎、退肿、止痛和生肌之功。

五、预防

1.教育:首要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体育道德,防止动作粗野。运动前要适当炼身,加强运动前准备和按摩。

2.学习:掌握好参加项目的基本功、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培养应变能力。平时加强肌肉柔韧性锻炼。

3.观察:检查运动器械质量有否问题,学习掌握运动器械的方法和技术。不违章操练,合理使用器械。

4.检查:了解运动场是否平坦,不能过硬,过滑,沙坑是否松软,有否坑凹、碎砖瓦块等影响安全的障碍物,场地不平坦,常是足部受作的重要原因。

5.保护:根据自己体质情况,注意使用护膝、护腰、护腿、护手腕等护具。禁止动作过猛,急转身时防止膝关节受伤。

6.技巧:比赛中要勇敢果断,用技巧,打技术,减少与对方身体接触碰撞,球赛要避免不必要的盘带,断球手指不要过度伸张,以防挫伤。当上臂急剧外展、外旋时是肩关节受伤的重要原因。
 
中暑的急救

一、主因

人的体温维持在37℃左右为正常。当高气温、高湿度通风不良,致使环境气温过高时,使体内大量失水、失盐、积聚大量余热,并出现机体代谢紊乱现象称为中暑。体弱多病,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和患有心脏、肾、肝疾病等是发病的诱因。

二、主症

1.前兆:患者大汗、口渴、头晕、耳鸣、恶心、心慌、四肢无力、疲惫、精神不集中、动作不协调,这是发生中暑的前兆。

2.轻度中暑:除有以上症状外,病人面色潮红或苍白,胸闷,皮肤灼热,体温38.5℃以上。

3.重度中暑:患者谵妄、痉挛、昏迷、皮干无汗、体温在40℃以上或出现休克。

三、急救

1.速离高温现场到阴凉处。

2.松开衣服,吹风,凉水洗澡。

3.喝淡盐水、饮料、绿豆汤等。

4.口服人丹、十滴水,太阳穴擦清凉油。

除上述措施外,还可用以上办法。

1.使患者平卧,头、腋下、大腿根等部,用冷水、冰水或用白酒擦身,并吹风。

2.用手导引人中(见图57)、合谷(见图46)、十宣(见图70)等穴位。

3.及时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当肛温降至38℃左右时,应停降温,以防虚脱。

4.有条件者静脉滴注5%葡萄糖盐水1000ml,肌肉注射氯丙嗪25mg。

四、预防

1.夏季露天劳动时尽量安排在早晚,延长中午休息,并戴草帽,开领卷袖劳动。

2.充分供应凉开水、饮料,并加少量盐,以补充体内盐分。

3.禁过度劳累,保证充足休息睡眠,室内应有良好通风。

4.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增加抵抗力,减少中暑诱发因素。准备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备用。
 
破伤风的急救

一、主因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过伤口侵入人体后,产生毒素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和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是种特异性传染病。

二、判断

1.有外伤史,曾有过创伤感染史,哪怕是一点点小创口或创口已愈合,以及分娩、流产、手术、接产等消毒不严等都可致病。

2.初期病人张口困难、不安、头痛、头晕、疲惫。甚者肌肉强直性痉挛、牙关紧闭、呈苦笑面容,颈、躯干、下肢后侧肌群痉挛,出现腰部上挺,颈项上弓者称“角弓反张”现象。重者遇声、光、响动等刺激时,发生吞咽困难,窒息等。也可发生肌肉撕裂,关节脱臼,骨折和舌咬伤。

3.患者潜伏期超过10天以上,起病又慢,每天发作3次左右,及时治疗预后良好。若潜伏期未过7天,在3天内,痉挛发作频繁,多项症状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三、急救

1.病人住的室内要安静,温暖,避声、光、风等响动。专人看护,防跌碰伤。

2.深创口周围先用1~2万单位破伤风抗毒素(理想的是肌肉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单位)封闭注射后,再将伤口内的泥土异物、坏死组织、碎骨彻底清理,不缝合,敞开创口。并用3%双氧水或1:1000高锰酸力争上游溶液反复冲洗。

3.立即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3万国际单位,新生儿注射500国际单位(注射前应做过敏试验)。越早注射越能中和游率的破伤风杆菌的外毒素。

4.速转送医院或呼救医护人员前来对症治疗。

四、预防

1.防止一切大小的创伤。由于破伤风杆菌(厌氧性芽胞杆菌)广存于人畜粪便、尘土和环境中,它不能侵入正常皮肤和粘膜,只能在机体有创伤时侵入机体。伤口愈深其越易感染而发病。

2.最可靠的预防破伤风发病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小儿用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注射,可保证5~10年不得此病。破伤风症状凶猛,死亡率高,必须及时。
 
自缢者的急救

自缢者又称上吊,指自杀者利用套在颈部的绳索加上自身的重量,使绳索压迫颈部的重要器官,阻断血流,很快发生昏迷,窒息而死亡。也会刺激迷走神经发生反射性心跳停止。

1.发现自缢者,立即抱起病人双腿向上托,减轻绳索对颈部的压迫,并唤他人来剪断绳索。

2.使自缢者仰卧位,松解衣扣,检查心跳呼吸是否存在。哪两者都停止,应口对口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见第三章),直至恢复自主呼吸心跳。

3.导引或针刺人中(见图57)、十宣(见图70)、命门(见图65)、关元(见图51)等穴位。

4.重者立即送医院。

5.自缢者的衣物、绳索等物品应妥善保存,以血有关部门验证
晕动症的急救

乘车或乘船者发生晕车或晕船时称为晕动症。轻者仅感头晕、恶心。重者头晕目眩、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血压下降并虚脱。

一、急救

1.平卧休息,闭目事凝视车(船)内一固定物体。减少头部晃动。

2.病人处地空气要新鲜。

3.用手导人中(见图57)、内关(见图41)、合谷(见图46)、足三里(见图40)等穴。

4.涂清凉油于太阳穴(图74)或人中穴,口服10粒人丹或口服2~3ml十滴水。

太阳穴

图74

5.重者可口服晕海宁(乘晕宁)50mg,3次/日;或苯海拉明25mg,3次/日;或异丙嗪25mg,3次/日;或灭吐灵(胃复安)10mg,3次/日。

二、预防

1.抗晕锻炼,如练滚轮、坐轮椅、走浪桥、荡秋千等。

2.乘车、船前要充足睡眠,途中不能过饥过饱。

3.尽量坐在车颠簸较轻,空气流通处。

4.旅途中凝视车外或车(船)前30分钟,口服晕海宁50mg,或用3×3cm大小的伤湿止痛膏或卫生胶布贴在肚脐上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5.有晕车般史者乘车(船)前30分钟,口服晕海宁50mg,或用3×3cm大小的伤湿止痛膏或卫生胶布贴在肝脐上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醉酒的急救

酒中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它是中枢神经的抑制剂,过量即引起中毒(酒醉)。人对酒精的耐受量不同,因而中毒量也各一。一般情况下,成人馀50度白酒80~100ml时即可引起中毒,1次超饮400~500ml以上即有致命危险。

一、主症

1.兴奋期:眼充血,面白或红,精神愉快,言语增多,粗鲁无礼或安静入睡。

2.共济失调期:动作笨掘,行动不稳,语无伦次,含糊不清。

3.昏迷期:昏睡,面白或红,皮冷,呼吸慢而有鼾声,心跳加快,体温、血压下降,呕吐,大小便失禁等。可因呼吸和循环受抑制而造成死亡。

二、急救

1.停止饮酒,安静休息,保暖,饮浓茶或咖啡。

2.用手或筷子刺激咽部,引发呕吐,以使酒精吐出。

3.及时吸氧。

4.昏迷者可肌肉注射安纳咖,每次0.25g~0.5g;或纳络酮静脉注射0.4mg。40分钟后可重复,效果良好。

5.防休克、感染。
小便时晕倒的急救

人在夜间或清晨起床排尿时突然晕倒在地,称排尿性晕厥。

一、主因

1.因体位突然变换或排尿时用力过大。

2.膀胱突然排空,腹内压骤然降低。

3.反射性引起血压下降,大脑暂时缺血。

4.植物神经失调,老年人多见。

二、主症

1.多在排尿中或末尾发生,发病前有头晕、眼花、无力等。

2.意识突然丧失1~2分钟,并同时晕倒,易发生外伤。自然苏醒者不留后遗症。

三、急救

1.预防为主,有此病史者应有人扶持。

2.如有头晕眼花时,就地平躺,头放低。

3.保暖,防感冒、冻伤。

4.心动过缓时,皮下注射阿托品。

四、预防

1.平时到医院细查原因,并治疗。

2.睡眠中起床排尿时,动作要缓慢,不要突然起立。

3.排尿时不要过急过快,更不要有力过大。最好蹲位或用便器侧卧位排尿,可防摔碰伤。

4.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可口服谷维素10~20mg/次,3次/日,连服数日。
眩晕的急救

眩晕是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放置漂浮或摇动的一处运动错觉。

一、主因和主症

1.美尼尔氏病:反复发作,患者睁眼时,自觉周围景物旋转,闭眼又沉得自己转动,常伴有耳聋、耳鸣、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眼球震颤。

2.链霉素中毒:用药后常有中等度发作,最易出现神经性耳聋,四肢、口角易发麻,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3.脑动脉硬化:多见于中老年人,头晕、眼花、多梦、失眠、记忆力减退、血脂增高。

4.急进型高血压:多见于中青年,舒张压多17kPa(130mmHg),乏力、口渴、多尿、头晕、头痛、血尿、视网膜出血、心力衰竭或高血压脑病。

5.椎底动脉供血不足:见于颈椎骨刺等,多为发作性,如头痛、恶心、呕吐、双耳鸣、耳聋、眼球震颤、脑缺血,发作数分钟或数小时,多则24小时,后遗不舒服感觉。

6.晕动症:乘坐飞机、车船时发生的眩晕。

二、急救

1.眩晕发作时,立即卧床安静休息,松开患者的衣服纽扣、腰带。可口服安定5mg,3次/日。

2.不要摇动患者的头部,以免眩晕加重。可在患者头部放冰袋或冷水毛巾。原因不明者请医生来治疗
烫伤的急救

烫伤分三度:

Ⅰ度:皮起红斑,火辣辣刺痛。

Ⅱ度:患处起水泡。

Ⅲ度:伤处皮肤、肌肉坏死剥落。

无论那种烫伤都需要急救处理。

1.如为手肢烫伤,可泡在冷水中镇痛,或用冷毛巾覆盖。

2.不要刺破水泡,防止感染。

3.发生休克时应按休克急救(见第五章第六节)。

4.严重者送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