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

 昵称4467661 2010-12-03

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

——也谈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双鸭山市第一中学 丛丽荣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并掌握知识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就是通过师生、生生的多边互动,通过相互的沟通理解、信任,不断生成、不断构建的,它实际是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必须构建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发展素质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摒弃师道尊严,提倡师生平等,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一、走进学生心灵,用真诚碰撞真诚。

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与学生的交往应该是真诚的,发自内心的。教师应明确地认识到,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授”与“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你与我的平等关系。高中阶段的学生比较敏感,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建立起密切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觉到你的存在。在课堂上,你是学习的引导者,那么就不要一味地强调教师“教”的权威,而应突出学生“学”的主体性。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中,你是贴心的朋友,可以倾吐心声,能够排忧解难。教师应学会主动地关爱学生,为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

我尊奉的一句教育名言是:喜欢学生,也让学生喜欢你,这很重要。作为教育者,对学生无论大小,都要给予必要的理解,做学生的朋友,用真诚的关爱关注每一个人的成长。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人类社会中的唯一杰作,教师只有民主、平等、科学地对待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才能自由地和谐地主动地发展,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有可能。

记得去年高三时,我班有个后转来的学生,因为出过车祸而落下了功课,课上听不懂,每次发问,都很幼稚,我特纳闷,刚刚讲过的,怎么能不会呢?心里不是很高兴,但态度还是蛮和蔼的,也就很真诚的讲解和指导。每次下课他都会很认真的提一些问题,我一直很耐心。或许是他的执着打动了我,我还是主动和他聊了起来,然后我知道了他的故事。我庆幸,我一直善待他;我内疚,我曾经怀疑他。现在反思,应该是一份真诚和耐心挽救了师生双方。现在,他顺利地考入了理想的大学,发展的也不错。

在今天,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是一个能影响他人、指导学生领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不再只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是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与学生一起交流的合作者;不再只是知道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并付诸实践的研究者。所以我们必须遵循人际互动原则,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感和成功感,在尊重与理解中完成教育过程。

这样一来,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也就高了,我们必须完成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教师素质的提升与转变,而这种提升与转变应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为指导,以未来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未来发展为前提,探讨新型师生关系的内容和形式,因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更新观念,经常与学生沟通,达到互相交流、理解,那么,新型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会迸发出强劲的教育力量,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高,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合作的师生关系也就指日可待。

记得2006届毕业班,我的课代表是一位有才气又很傲气的男孩,有那么一点恃才傲物。说实话,我很欣赏他。但是,如果不改,以他的个性,将来一定会碰壁。于是,我就引导他,暗示他,并且在高考结束后推荐几本书给他。现在,他在大学里做导员助理,又备考研究生,还经常与我交流读书体会。我当然很欣慰。

 

二、讲究用语艺术,用赞美培养赞美。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是一种艺术,同样一句话,换一个说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同样也是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教师的某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所以教师用语必须遵循激励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让课堂在师生平等、民主的对话中进行。学会赞美,也就掌握了培养天才的诀窍。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当教师不理解或不重视学生的创造性行为时,学生就会与教师处于一种“隔阂”状态。相反,如果一个教师毫不吝啬,随时赞美,能“蹲下身子”和学生一起去感受生活,做学生的朋友,甚至不耻下问,做学生的学生,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这样才能创造性地把学生带入知识的殿堂。

这里有一个感人的小故事。记得是2005年教师节前后,女儿回来告诉我一件事:妈妈,你知道吗,今天我们给雷老师献花,祝老师教师节快乐,我们一起说,‘雷老师,我们爱你!’老师怎么说?我猜说,我也爱你们。女儿说:不对。雷老师说的是‘我更爱你们。’我们感觉可幸福了。听罢,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一字之差,便传递给学生无尽的赞美与爱意。那么学生在接受赞美的同时,是不是也学会了赞美;在感受爱的同时,是不是也学会了爱。这样的教育是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呢?                                 

我们都知道,有位了不起的父亲,把他双耳全聋的女儿培养成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留美博士;他就是赏识教育法创始人——周弘。他运用鼓励与赏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这样的事实,足以震撼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它作为中介要素影响着学生自主创新性学习,它能成为学习的动力,也能成为学习的障碍。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的学习更具有安全感和积极性、参与性,来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价值,更易于充分体现个性与才能,为实现自主创新性的学习,提供必须具备的前提与基础。

 

三、遵循宽容原则,用尊重交换尊重。

宽容是更高层次的爱,它要求教师有博大的胸怀、平和的心态、真诚的爱心。而传统教学中,我们过分强调师道尊严,教师追求的是统一性,思维统一,答案统一,标准一致,这些做法显然已经落伍。今天的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用宽容的笑容允许并接纳学生的错误,同时学会在适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手段引导他们走向正确。

特级教师于永正有一句话是,我最喜欢发言错的学生。他认为,错了才能引出正确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嘛。我们就是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并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知道怎样的思路是正确的,怎样才能靠近正确。

题答错了,找出正确思路,下次就对了;事做错了挖掘错误原因,下次就不再错了。没有挫折,怎么可能走向成功?没有宽容,怎能体现爱心?

学生犯错误后,我很少疾言厉色的批评他,我会了解情况,耐心开导,适时点拨。我曾经这样告诉我的学生,错了不要紧,成长的过程有错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把情况想清楚、说清楚,要让别人理解你,要保证下次不犯类似的错误。到现在,同学们在一起说起过去,都会很感慨地说:其实,丛老师真不是一个很凶的人,可咱们都挺服她!

宽容不是迁就,宽容是发自心底的一分尊重。教师特别要做到公正无私,不偏爱,才能最大程度的获得学生的尊重。新课标提出:“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不能“偏心眼”,不能偏爱某一个或某一部分学生,更不能歧视差生。不能因为谁的家长怎么怎么样,就给他开绿灯,这样既影响学生的发展,也影响你的威信。

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要尊重以下五种学生: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他们需要一分偏爱和关注;尊重学生成绩不良的学生,他们需要一分鼓励和期待;尊重被孤立、被拒绝的学生,他们需要一分真诚和友谊;尊重有过错的学生,他们需要一分宽容和机会;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他们需要一分鼓励和指点。面对这一群体,更需要你蹲下身子,学会倾听,用你的自信换回他的自信,用你的爱心换回他的爱心,用你的尊重换回他的尊重。

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现象:Love()拆开了是四个英文词---Listen(倾听)、Oblige(感恩)、Value(尊重)、 Excuse(宽容)的字头。 其实,爱很简单。我们都能做到:倾听学生的故事,尊重学生的人格,包容学生的错误,感恩学生的热爱。

尊重学生,还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有时因为不了解情况,有时因为情绪不稳,有时因为身体不适,都有过对学生并不正确的批评而引发的某种隔阂,这时,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已的情绪,放下架子,主动认错,妥善地解决矛盾,消除隔阂,赢得学生的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教育学生:人无完人,知错就改才是做人的根本。在认错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和发展自已的人格品质,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

   

作为教育,应追求平等和谐,因为人受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个体生命自由和谐的发展。我们不能对课堂上的收获作狭隘的理解,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也应该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除了应该具备渊博的知识外,还必须有“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的精神,最终实现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追求的境界——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