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好教育‖孙光友‖蹲下身子,教育就会有高度

 大美文化 2022-11-25 发布于湖南

蹲下身子,教育就会有高度

文/孙光友

 ——《让教育与美好相遇》之美好教育的人性美解读一

站得高,看得远,应该没人怀疑,可这是看风景,看大千世界。若是看人,看心灵世界,站高了,也许就什么都看不到了。 

有经验的老师总会告诉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这也是美好教育一个最基本的理念。

蹲下,一个小小的动作,经意也好,不经意也好,对于教育的意义,都不可小看。蹲下去的是老师的身子,升上来的是教育的高度。

当然,把“蹲下身子”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赋予的肯定不是动作的意义,而是指教育的一种态度,是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尊重。一个没有或者缺少尊重的教育,是不可能指向美好的。

有了尊重,才有平等。一个居高临下的教师,只会给学生带来压力和窒息感,这会严重降低学生的生存质量。在一种缺氧状态下,教育还能鲜活吗?一个平等的氛围,空间就不同,空气就不同,人的感受和舒适程度就不同,教育就会是另一个样子。美好教育要寻找的感受,第一就是舒适感,然后才追求快乐感、美感、幸福感。舒适感主要是对环境的感受,尤其是人际环境。师生平等关系的打造,是教育民权、教育民主化建设的核心。

有了尊重,才有理解。当老师平等对待学生的时候,就能站在学生的位置,从学生的视角,思考和看待问题,也就会明白学生,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当师生处于对等位置的时候,学生也更容易产生换位思考,也就会明白老师,为什么是那样,而不是这样。老师理解学生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角度;学生理解老师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效度。

有了尊重,才有信任。有了平等、理解做基础,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就自然建立起来了。有了信任做基础,师生之间的沟通就自然畅通了。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沟通的过程。一个建立在尊重、平等、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沟通,无疑是有效沟通。有效沟通,意味着教育就是有效的。一个有效的教育,才有可能向美好教育靠近。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您的教鞭下有瓦特,您的冷眼里有牛顿,您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话警醒我们:千万要尊重学生,否则天才就会被我们扼杀。

公 众 号 主 人

 孙光友,岳阳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湖南理工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报刊社蒲公英评论特约评论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教育杂志专栏作者,美好教育理念倡导者。出版诗集1部、专著1部、合著1部。

    用花开一瞬的时间相遇,让山水绵长的时光相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