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氏易詁(下)-- 齐鲁周易网

 LM0318 2010-12-08

焦氏易詁卷六
行唐尚秉和節之撰


姤象後以施命誥四方解
虞翻翟玄王弼。皆以天下有風。風無不周。故天子法之。申命誥四方。豈知姤為夏至之卦。天子施命令多在歲首。周禮天官及秋官所謂正月之吉。縣法象於象魏。使萬民觀治。並宣布於四方。是也。不聞夏至。鄭玄王肅則又作誥四方。蓋以夏至微陰初生。姦慝潛匿。詰姦摘伏。端在此時。然觀周禮。詰姦之職多矣。於夏至无關也。似亦未協。案後漢魯恭傳。五月姤用事。經曰。后以施令注引亦作令。誥四方。言君以夏至之日施命令。止四方行者。章懷注云。復卦曰。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故夏至宜止行。據此。是魯恭及章懷皆以誥四方為禁止四方行旅。與易林二至之戒。家无凶禍說合。又與復象義通也。復象卽兼夏至言也。恭。東漢初人。疑其說近古。又漢書薛宣傳。至日休吏。由來已久。注。至日。冬夏至也。夫曰休吏。則不治事也。官吏不治事。則行旅可知。疑此俗仍周之舊也。
升南征吉解
虞氏謂二升五成离。為南。然經曰南征。則非指變後之离也。後來說者愈不協。茲以易林解之。則南為震象也。易林咸之升云。南與凶俱。升上坤。為凶。震南。故曰南與凶俱。又无妄之升云。三鶴南飛。升中爻震。為鶴。數三。又為南。故曰南飛。是易林明以震為南也。然猶可曰因卦詞也。乃小畜之謙云。南國虐亂。之師云。南至嘉國。既濟之蠱云。冠帶南行。睽之中孚云。南向陋室。損之豫云。南厯玉山。易林凡遇震卽曰南。初觀其詞。皆不知其所指。後思易升卦曰南征。明夷九三曰南狩。是易原以震為南也。又左傳。晉與楚戰。筮得復。繇曰。南國蹙。坤為國。震南。南行推陰。故南蹙。是春秋時說易。卽以震為南也。自東漢以來。解易誤者。由震南之象失傳也。余前謂易林字字步趨周易。易說易象。至東漢末而失傳。於是不能解易。遂亦不能解易林者。正謂此也。
升初六允升大吉及小象上合志解
允。說文引作?。進也。陰遇陽則通。故能隨陽進而上升。而大吉也。易林恒例。陽遇陰則吉。无妄初九之往吉。大畜九三之利有攸往。升九三之无所疑。皆是也。陰遇陽亦吉。如革六二之征吉。巽六四之有功。渙六四之元吉。升初六之大吉。皆是也。惟不當位者不盡吉。陰消陽者不與以吉。升初六雖不當位。然前臨二陽。二陽必上升。初升二得中。彖所謂柔以時升也。京氏曰。上下見木。內外俱順。故大吉也。至象曰上合志。自東漢以來皆不知上之所指。九家謂與二陽合志。略為得之。惟又謂陽升五。謂上為五。則又不協。惠氏士奇知其不安。則又以京氏八宮世應為合志。謂升世在四。應在初。上謂四也。信如是也。大畜之世應在二五。而大畜於九三曰上合志。不及二五也。小畜之世應在初四。而小畜於六四曰上合志。不及初也。則升之合志。不在世應亦明矣。其餘惠棟姚配中張惠言等。皆遵九家說。謂上謂五。以訛承訛。經義愈晦。則以易例不明也。小畜六四之上合志。以六四前承二陽也。大畜九三之上合志。以九三前臨二陰也。升初六之上合志。亦以初六前承二陽也。易以在前者為上。不專指上。亦不專指五也。王弼云。雖无其應。處升之初。與九二九三合志。俱升。較九家說尤適。而治漢易者不取之。則以門戶之見蔽之也。
升九三升虛邑
虛。祗馬訓為丘。餘皆訓為空虛。謂五虛无君。陽宜升五。按詩邶風。升彼虛矣。以望楚矣。毛傳。虛。漕虛也。鄭箋。蓋地有故墟。可登以望。然則虛卽墟也。故釋文云。或作墟。說文云。大丘也。又國語實沈之虛。禮記墟墓之間。竹書紀年遂曰殷墟。益足證虛墟同為一字。此虛邑之虛。自以從毛詩為最當。而訓為墟落或殷墟之墟也。舊多訓為空虛。以與坤虛象合。豈知坤為邑。虛亦坤象也。易林遇升卽曰登山。曰登高。亦不訓為空虛也。又易林噬嗑之屯云。破亡之虛。神所哀憂。此虛字義亦同墟。與虛邑同。亦取屯中爻坤象。然則升之虛。亦取象於坤明矣。
升六四王用享于岐山
此以易林本象與對象雜用之例推之。四體兌。對艮。故曰山。兌西。故曰岐山。六四震體。震為王。兌食。為享。在山下。故王享於岐山。荀爽謂二升五。五為王。下成艮。故曰山。皆曲說也。
困有言不信尚口乃窮解
此其義亦誤解者二千年矣。虞翻謂震為言。折入兌。故有言不信。尚口乃窮。荀爽謂陰從二升上。用否推。成兌。為有言。失中。為不信。張惠言謂乾為信。乾滅。故不信。惠棟同。毛奇齡謂。荀爽以否陽降成險。陰升為悅。善推易之法。虞氏以震折入兌為不信。則並以恒推易。尤為近代所罕識。夫以震變兌為不信。否陰升上失中為不信。乾體滅為不信。為是說者。恐自審亦心謂不愜洽矣。乃二千年來不能不用其說。且驚以為神奇者。則以易象失傳。无可如何也。茲證之易林。坤之离云。齊魯爭言。戰於龍門。离中爻巽齊兌魯。兌魯說見後。故曰齊魯。离二至五正覆兩兌口相背。相背幫爭言。龍門用對象坎。离二至五與困三至上同也。又中孚之巽云。一言不同。乖戾生訟。巽初至四亦正覆兩兌口相背。相背故生訟。巽初至四與困三至上亦同也。夫至於相爭相訟。則言之不信也決矣。故彖曰尚口乃窮。兌為口。口出言。反正皆口。故曰尚口。尚口則有言不信。不信則窮矣。此文王在獄中審視卦象。以陽皆得中。故曰亨。曰大人吉。又審視初至三正反兩兌口相背。三至上亦正反兩兌口相背。口能言。一言南。一言北。一言上。一言下。故終曰有言不信。後人每欲以此句與上大人吉連屬為義者。誤之遠矣。
困六三困于石據于蒺藜解
巽為石。見前。坎為蒺藜。六三下據坎。故曰蒺藜。上承巽。故曰困于石。自東漢以來。皆以兌伏艮為石。豈知巽卽為石也。然非易林。不能證明易以巽為石。並不知邵子巽石之象之本于易也。
困九五劓刖解
以易林言劓刖之例推之。則用對象也。困上兌。通艮。艮為鼻。今艮伏兌見。鼻象不見。則劓矣。三至五巽。巽通震。震為足。今震伏巽入。足形不見。則刖矣。而九五當兌巽之間。故上象劓。下象刖。虞翻不用旁通。以四動成艮震為說。非也。
井卦名解
井上坎。坎。窞也。而初至四又互大坎。則窞愈深而為井矣。雜卦云。井。通也。卽釋此義也。自大象失傳。於是井之義愈說愈晦矣。此不可不知也。
井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解
虞翻干寶王弼皆以禽為禽鳥。祗崔憬謂禽獲也。禽擒同字。後說易者如朱子。如來知德毛西河惠棟張惠言之屬。亦皆以禽鳥為訓。祗王夫之王引之謂古禽擒同字。禽者獲也。引之並謂。易凡言田有禽。田无禽。失前禽者。皆指獸言之。此禽字不當有異。按引之所說是也。舊井有禽鳥无禽鳥。有何義意。而各家就禽鳥穿鑿。說雖不同。而无當則一。以為焦氏易斷不如此。果於易林最後未濟之井獲其義。曰。天旱水涸。枯槁无澤。困於沙石。未有所獲。夫曰天旱。曰枯槁。則无水而泥矣。沙石者泥也。困於沙石。則井泥。不能食也。井原以取水。今无水而泥。故曰无獲。无獲卽无禽也。易林特為此爻解也。故象曰時舍。井而不能得水。則人必棄之矣。此與田有禽田无禽之義皆合也。然能知此者。在魏晉惟崔憬。在清惟二王。故夫二千年來。經說之多莫如易。經說之晦亦莫如易。
井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解羸其瓶附。
二至四兌。兌通艮。故曰谷。易林凡遇艮卽曰谷。其證也。巽為魚。二體巽。故曰鮒。巽對震。故曰射。自左氏震為射之象失傳。於是易之言射。自東漢以來皆不知射象何屬。豈知解上震。解上六曰射隼。卽謂震也。左氏復射之所本也。而易林用之尤多。又易林每遇震。則以為盆為尊為瓶。則甕之為震。无疑也。敝漏者。巽下斷也。易林大壯之萃云。空穿漏敝。又夬之姤云。山石朽敝。姤下巽。巽下虛。故朽敝。萃互巽。巽下斷。故漏敝。由易林推之。易敝漏之象。非巽莫屬矣。九二上无應與。鮒者小魚。谷者。幽隱之地。井谷射鮒。必无得矣。震甕原可汲井水。今為巽甕而无當。必敝漏矣。象曰无與。釋其故也。自東漢以來。祗知鮒象。其餘各象。皆未能知。故詁之皆誤。又彖曰。羸其瓶。亦以對象震為瓶。巽下虛為羸。羸。敗也。舊說以离為瓶。非也。
革九五虎變上六豹變解
此以易林旁通之例證之。虎豹之象。皆謂對象艮也。後獨來知德說與易林合。左傳史蘇云。震之离。亦离之震。卽此義也。
革彖傳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解
舊解此者。皆謂火炎上。澤潤下。為志不相得。若以泰既濟例之。此正相得也。舊說誤也。又彖傳曰。水火相息。亦正謂澤潤下火火上為相息。相息卽既濟也。與水火相逮。水火不相射同也。幾見易謂水火有相滅者乎。虞氏以火志上水志下詁不相得。失易旨矣。不相得之故。據易林晉之革云。邯鄲反言。以二至上正反兩兌相背。故曰反言。又履之革云。訛言妄語。轉相詿誤。亦以兩兌相背。故曰訛妄。夫曰反言。曰訛妄。則志不相得矣。坎為志。二至上互大坎。上下卦共之。故曰志不相得。不必如虞說。使四變陰成兩坎。然後為志也。此亦二千年之誤解。由易林而明也。
革九三革言三就九四改命吉皆用覆象
此以易林用覆之例推之。革中爻乾為言。兌為口為言。而二至四覆兌亦為言。就者至也。言上下往反。人皆以為宜革也。故曰有孚。巽為命。改命者。言四至上反巽為兌。故曰改命。卽湯武革命也。
革己日乃孚說
吳虞翻卽讀為戊己之己。至王弼乃讀為卒事之已。後王夫之又讀為辰巳之巳。然傳曰。己日乃孚。革而信之。則傳似亦讀為戊己之己。古人萬事皆麗於五行。信屬土。土居中央。說文。己。中宮也。洪範以思屬土。离納己。己土。故曰革而信。又爻詞獨六二曰己日乃革。二。离之正中也。又三至五乾。乾亦為信。故三五皆當位有應予。皆孚而吉。四不當位无應予。亦有孚而吉。則以信於己日也。卦信而後革也。己土為信。乾亦為信。故六爻皆吉。此可以定其讀也。
鼎象解
彖傳曰。鼎。象也。言卦之命名取卦象也。而二千年來說鼎象者无一能合。獨端木國瑚說能與易林例合。易林固視本象與對象相通也。故見巽鼎下卦。卽如見震。屯下震。為鼎足。震數又三。尤合。遇乾鼎下互。卽如遇坤。坤為鼎腹。通兌鼎上互。卽如遇艮。艮為鼎肩。遇离鼎上卦。卽如遇坎。坎為鼎耳。凡鼎之象。自下而上。无一不合。自旁通失傳。人不知鼎象全在屯。鄭玄以乾金兌澤中含水為說。信如是也。大過亦可象鼎。革亦可象鼎矣。大過乾金兌澤。亦中含水也。革下火巽木乾金兌澤。亦中含水也。乃易不以為象者。誠以大過與革。皆與鼎足鼎耳之象不合也。彖傳曰。鼎。象也。以无第二二卦可以為象也。此其義創於端木國瑚。而引而申之者杭辛齋也。惟杭氏尚不知易與易林視本象與對象往復相通之旨。其所駁舊說則是。所說鼎象亦是。至鼎象之何以在屯。則未明澈也。然端木氏之靜悟優矣。毛西河以巽股兩開為趾。尤非。
鼎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及象曰從貴解
自東漢至清。皆宗虞義。謂初應四。大壯震為趾。折入大過。鼎初至五大過。兌毀折。故曰折入大過。大過顛也。故鼎顛趾。後之說者小有異同。總不出此義。豈知鼎之象在屯。鼎之爻詞亦時時取象於屯。按易林乾之鼎云。弱足刖跟。鼎下巽。對震。震為足。震形滅。故曰刖足。又謙之鼎云。狗无前足。亦以震伏為无足。初二形艮。艮為狗。艮无下爻。形短。故曰无前足。神妙。夫足而曰刖曰无。則顛趾矣。顛。隕也。落也。易林每以巽為隕落。是其義也。鼎趾顛則鼎仆。故利出否。否者。惡也。坤為惡。震出。皆指對象也。巽為反兌。兌為妾。而巽伏震。震子。故曰得妾以其子。言遇巽卽遇震。仍用旁通。非如虞說。四動成震為子。祇演空象。不顧經義也。至象曰。利出否。以從貴也。乃謂初陰從二陽為從貴。貴不必五。凡陽皆可謂為貴。屯初九曰。以貴下賤。大得民也。初陽亦可謂貴。乃虞氏必使五變為陽。以實從貴之義。洵如虞說。六十四卦必皆變為既濟。而後能說也。有是理乎。又此爻之義。皆兼對象言。而以震伏為顛趾。遇巽卽遇震為得子。象尤明晰。乃仲翔竟不用旁通。以初應四大壯震為說。則以師傳中絕也。非易林。孰能正之。
鼎九二鼎有實我仇有疾不我能卽解
此以易林陰陽相遇為朋友。及陽遇陽則阻之例推之。至易解也。乾為實。二之前皆陽。陽遇陽則阻。故象曰慎所之。仇。匹也。詩君子好逑。匡衡引作好仇。是其證。謂五也。陰陽為仇匹。初至五大坎。坎為疾。不我能卽者。言二為三四所疾害。不能應五。故曰不我能卽。然二五究為正應。終得相應而吉也。乃虞仲翔解仇為讐敵。謂二據初。奪四之婦。故四為二仇。乃三動。四體坎。坎為疾。四之二歴險。故不我能卽。夫以二奪四婦。四為坎險所隔。不能報奪婦之仇。以能卽為尋仇。其說既可哂。而忘二陽五陰相應為相卽。詁亦疏甚矣。且何以解於利涉大川。虞凡遇大川。必以坎當之。此處坎險既能阻四。則彼之坎險不能利涉。亦已明矣。虞不啻自供其誤矣。而後之說易者多用虞說。又陽遇陽則阻之義。自東漢以來。知之者鮮。故詁慎所之三字。二千年來皆不知其所謂。殊可慨也。
鼎九三鼎耳革方雨虧悔說
此以易林用象例之。坎為耳。乃三爻為陽。坎形革。故曰鼎耳革。猶四爻之鼎折足也。四陰位。宜為陰爻成震。乃竟為陽。折入兌。震足毀。故曰鼎折足。乃折足之義。人多不知之。耳革之義則不知。多用虞翻說。使三變成兩坎。以取耳象。豈知三當位。胡可使之不正。且動成兩坎。耳方多矣。胡云革哉。至方雨虧悔。自來詁者尤不合。吳摯甫先生易說云。悔。晦也。證以易林復之鼎云。陰霧作匿。不見白日。不見白日。虧也。陰霧作匿。晦也。吳讀是也。卦互大坎。故曰曰匿。又按司馬相如子虛賦云。岑崟參差。日月蔽虧。枚乘七發云。覆虧丘陵。似皆義取蔽覆虧晦。然則方雨虧悔者。卽方雨晦冥也。易原用大坎也。
鼎初六震子說
易林遵說卦之義。凡但言子者。皆指震。无指艮坎者。察之易亦然。易凡言子者四。蒙九二云子克家。以互震也。蠱初六有子考无咎。鼎初六得妾以其子。子皆謂伏震。卽易林本象與對象相通之旨也。中孚九二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此子亦謂三至五之覆震也。若易林言小子乾。必專指艮。後察之易亦然。故易林之所有。无不本之易。非得孔氏嫡傳如孟喜者以為授受。胡能如斯。而施梁二家之徒黨。既妬孟喜之能陰陽。易本以道陰陽。以形其短。謂田生不絕於孟喜手中。並誣焦延壽之易為得隱士之說。若其傳不自孔門者。而劉向誤信之。班書照書之。豈知皆二家護短之詞哉。宋晁景迂常疑之。而不知皆二家之妬語。
震上六婚媾有言解
此其義亦二千年長夜矣。第一。不知婚媾之義。而以為姻婭。以為親戚。第二。不知有言為爭訟。及爭訟之象從何而來。第三。更不知婚媾何以有言。易象失傳之害如是。按易林姤之震云。二桃三口。三口者。上下震。二至四反震。震為口。共三口也。又隨之震云。驪姬讒嬉。譖我恭子。震二至四反震。與上震相背。故曰讒曰譖。又蠱之艮云。眾口嘈嘈。雖貴必危。艮初至五與震二至上同。亦兩震言相背。故曰眾口嘈嘈。凡此皆震為有言之的解也。婚媾有言者。震長中少三男俱備。无一女象。不能婚媾。又六爻无一爻有應與。尤不能婚媾。故聖人察其象。於最後繫之曰婚媾有言。言陰陽常相求。今三男俱求。故有言。有言者。相爭相訟也。先儒必欲與上文詞義相屬。所以難通也。
艮彖用中爻九三用中爻兼用對象說
彖云。行其庭。不見其人。中爻震。為人為行。坎隱伏。故不見。九三云厲熏心。坎為心。亦中爻象。來矣鮮云。坎錯离。故曰熏。則兼用對象也。易林每如此也。
艮彖傳用覆象
凡易象。同體者无不相往來反覆。革九四云改命吉。謂巽覆也。小畜大畜云輿脫輹。震為輹。卦皆旁通。艮為覆震。故曰脫輹。艮震同體。震為辰。故為時。時在震。故行。時在艮。震反。故不行。震動艮靜。隨時故不失。純以艮震反覆言。與巽之先庚後庚同也。虞氏以上九為靜。九三為動。互震為說。善矣。若以易林往來反覆之旨推之。義未盡也。
艮六五言有序解
王弼作序。虞作孚。序孚形近。故訛。然六五與六二皆陰。不相應與。彖傳云上下敵應。敵應卽不孚也。然易林晉之艮云。學靈三年。聖且聰明。則以艮三至上正反兩震言相對。下言如何出。上卽如言而反。故曰學靈。學靈者。學言語。謂下震孚於上震也。又中孚之艮云。噂噂囁囁。噂囁者。對語貌。似皆於有孚義近。誠以艮三至五之震言。與初至三之覆震體同也。故曰有孚。然則作孚者與易林合也。
漸初六有言解
易林屯之漸云。二人俱東。道路爭訟。賁之漸云。讒佞所言。語不成全。益之漸云。伯仲言留。叔子云去。易林之釋漸有言。可謂明晰矣。有言者。相爭相訟也。故一言留。一言去。否則為讒。左氏云敗言為讒。誠以震為言。震覆為艮。則言敗矣。又三四形兌。兌為言。與下震言相背。而上卦反兌。與下反震復相對。又初與四不相應。故言不一致而爭也。舊詁皆不得解。而虞氏尤非。
漸九三征不復三句解
此用覆也。震為夫為征為復。震覆。陽在上。故不復。震為孕育。易林晉之益云。胎卵不生。震為胎為生。坤殺。故不生。是以震為胎也。胎卽孕也。又震之觀亦云。胎卵不生。觀互艮。為反震。故曰不生。由是證漸之婦孕不育。亦以震為孕育。震覆坎破。故不育。易皆用覆也。坎為寇。三上下皆陰。附之者眾。故利禦寇。象曰順相保。坤為順。卽謂陰也。舊解不知覆象。以离大腹為孕。由易林證之。离虛不孕也。
漸九五婦三歲不孕
易林遇巽。卽以為漏敝。為枯。下虛故也。九五巽體下虛。故不孕。巽為婦。离數三。故婦三歲不孕。易林震之觀云。缺破不成。胎卵不生。觀上巽。正釋此也。
歸妹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解
震為筐。兌女。在下。故曰女承筐。震為竹為葦。中虛。故无實。又下无應。亦无實也。震为士。兑为。易林本左傳。每以震為殺為誅。故曰士刲羊。陰陽類為血。血者。天地之雜。今上六无應。离其類。故无血。又离虛。亦无血也。此爻曾見於左傳。服虔?謂上六變成离。离為戈兵。故曰刲。豈知震為殺。左氏有明文。又各家詁承字尤不協。
豐卦名解
离先天東。震後天東。同居一位。故曰豐。猶火天大有。水地比之義也。象曰。雷電皆至。卽皆至東方也。皆至。故豐。
豐卦用大象
豐上震。震旦。下离。离為日為午。皆光明象。乃二三四五上象皆黑闇。則以中爻互大坎也。坎為雲。虞氏謂日蔽雲中稱蔀。正謂下离日為大坎雲所蔽也。乃易象失傳。虞氏得其義。而不知大象坎。以噬嗑為穿鑿。甚无謂也。觀於彖言憂。二爻言蔀言志言疑言疾言孚。三爻言沛。四爻言蔀言幽不明。上爻言不覿言藏。皆坎象也。祗六五憂其隱章顯而有慶也。未來之時。仍黑闇也。則其用大坎也。復何疑哉。乃東漢人不知易用大象。至朱漢上始悟得之。來矣鮮始昌言之。而解豐卦則不用此義。則以嚇於大師皆不如此言也。豈知易林泰之豐云。龍蛇所聚。大水來處。滑滑沛沛。使我无賴。豐震龍巽蛇。坎為水。大坎故曰大水。曰滑滑沛沛。又大壯之豐云。遭离滿沸。河川決潰。亦謂大坎也。他若遇豐卽言病。言北言豕者尤多。皆指大坎。特東漢人不知耳。東漢人不知。後治漢易者遂皆不知。亦以卦變為說矣。豈知祗五爻來章可用卦變。未來則本象仍存。易固以本象為體也。後言卦變者直滅本象。則入魔矣。


焦氏易詁卷七
行唐尚秉和節之撰


旅卦名解
旅之命名。自來詁者皆於卦象不切。觀爻辭曰得資。曰喪童僕。得童僕。得資斧。古童僕亦財物之一。似皆以商旅販貿資財為說。易林本之。剝之旅云。三奇六耦。相隨俱市。王孫善賈。先得利寶。居止不安。大盜為咎。蓋卦一陰從一陽。二陰隨二陽。故曰三奇六耦。陰陽相隨。有若行旅。故曰旅。純以卦形命名。又易林晉之旅云。逐旅失羣。又履之旅云。願慕羣旅。又噬嗑之姤云。失儷後旅。皆以旅為行旅中之伴侶為說。深與一陰一陽耦行之義梧。後儒以火炎於上。去所止而不居。並以獲罪去邦羈旅於外釋卦名者。於卦象皆不切也。而易林逐旅之詁。尤酷肖卦形。
旅初六旅瑣瑣斯其所取災解
有以斯為語助者。陸績是也。有以斯為斯役卑賤者。王弼王應麟是也。又有本詩經。爾雅。釋言。斯。离也。說文。斤部。斯。析也。史記。張耳陳餘傳。有斯養卒。韋昭曰。析薪為斯。列子。黃帝篇。不知斯齊國幾千萬裏。張湛注。斯。离也。以离析訓斯者。嚴元照俞樾吳冀州是也。茲按易林履之旅云。願慕羣旅。不离其巢。不离其巢。正斯其所之反也。斯其所者。离其所也。卽离其巢之義也。又大畜之旅云。安其室盧。傳母何憂。安其室盧仍斯其所之反。又復之旅云。二人輦車。徙去其家。井沸釡鳴。不可以居。徙家正斯其所也。不可居卽取災也。蓋艮為巢為室盧為家。而艮以止為義。能艮止。故不离其巢。安其室家而吉。不能艮止。則徙去其家而凶。凶則災也。易林之解此語。可謂至明晰矣。由易林以證前解。陸績讀斯為語助。所亦為語助。於易象无根。王弼王應麟詁斯為卑斯賤役。於艮象合矣。而所字亦作為語助。於文理不適。正定王定柱常駁之矣。見翁注困學紀聞。獨最後之俞氏吳氏。與易林旨吻合。易林謂斯其所為离其所。是以三字為句也。俞氏亦謂斯其所句。並謂斯其所與下旅卽次對文。愚按。與三爻焚其次亦對文。吳謂斯其所句與上旅瑣瑣為韻。尤能還西漢以前之舊讀。皆不本易林而能與易林闇合。二千年之誤詁由斯而明。二千年之錯讀由斯而正。然非易林。孰能證俞吳二家之詁之當哉。
至斯之為賤役。易林每用之。渙之大畜云。卑斯內侍。既濟之坎云。更為斯吏。姤之需云。卑斯似鬼。皆以艮為斯役。然按韋昭注。斯養离析。義實一也。後來以斯為撕。或作廝。皆俗字。失古義。又斯為离析。至今土語仍用之。凡裂物皆曰斯。至市肆市布。亦曰斯若幹。而俗遂加手作撕。尤失古義。
旅九三以艮為火
艮火之象。至東漢卽不知。祗邵子皇極經世以艮為火。為後儒所疑。乃邵子坤水之象。既與易合。易林合。九家合。則知其他亦皆有本。非自創也。後徴之易林。解之謙云。三火起明。雨滅其光。是以艮為火。艮納丙。數三。故曰三火。謙互艮。故雨滅其光。又大壯之遯云。火爛銷金。遯上乾。金。下艮。艮火。故銷金。他若坎之謙云。門燒屋燔。蹇之渙云。從風放火。皆以艮為火。而火爛銷金。三火起明。尤以艮為火之確證。以數定之。因由易林而求之易。旅九三云。旅焚其次。次者舍也。艮為舍為火。故焚其次。离火在上。非艮火。不能焚次也。巽初至四。正反兩兌口相背。兌為口舌。史巫皆以口舌為用者也。故曰用史巫。史巫既並稱。當然為祝史。左傳桓六年。祝史正詞。昭十八年。吾事鬼神而疾病。是祝史之罪也。周官大祝史四人。司巫史一人是也。乃荀爽以書勳之史當之。失易象矣。書勳之史。乃南狐之流。胡能與巫並列。後注家遵用不改。則以易象失傳。不知史巫皆取象於口舌也。茲證以易林。萃之巽云。眾口銷金。愆言不騐。巽正反三兌。故曰眾口。曰愆言。又大壯之巽云。犬吠非主。上下膠擾。巽二至四兌。伏艮。故曰犬吠。震為主。震伏。故曰非主。膠擾卽紛若也。又剝之巽云。三人俱行。一人言北。伯仲欲南。少叔不得。亦以巽正反兩兌口為說。凡此皆史巫紛若之義也。自易象失傳。荀爽卽不知此用覆象。故紛若之義。二千年來無一人能覺察者。非易林。孰能證明之。又孰肯信之。
巽九五无初有終先庚三日後庚三日解
此其義。余曾說之。載周易古筮考中。然仍按十干生尅之理為解。雖于初終之義有合。然以易林本象與對象往來返復之義證之。其无當與舊解等也。按易林夬之巽云。與神往來。長樂以安。震為帝為神。言巽與震常往來返復也。蓋震究為巽。巽之初原為震。終成巽。故曰无初。曰有終。震主庚。一爻當一日。先庚三日者。言巽之前三日為震也。今成巽。而巽之究仍為震。後庚三日者。言巽之後三日仍將復於震也。震巽相往來反復。故易林否之巽云。代伯受患。小畜之巽云。伯氏失利。伯者。震也。言此時震伏。巽暫代震受事也。說卦云。其究為躁卦。朱震云。巽三變成震。震三變成巽。震。躁卦也。正釋此也。後解此者。惟虞仲翔謂庚為震。與易林旨合。而後之人見聖人言庚。便於十干中討生活。鎚幽鑿險。刻剔玲瓏。豈知聖人言庚。祗以代震耳。並无其他深奧。至其義理。祗震巽相往復耳。尤顯近易解。其以幽深相鎚鑿者。則以易說失傳。不知本象與對象常往來反復之理也。
附先甲三日後甲三日解
此二句義。余亦曾說之。載古筮考中。今以易林推之。義極簡也。蠱者否之始。蠱通隨。隨者泰之始。否泰皆有乾。乾納甲。故以甲代乾。蠱為否始。而蠱之先為泰。泰下乾。為先甲三日。乃泰初升上成蠱。為反否之始一日。二升成漸為二日。三升成否為三日。至三日而否運終矣。先甲變為後甲矣。隨為泰始。隨之先為否。否上乾。為後甲三日。乃否上返初成隨。為返泰之始一日。五隨返成歸妹為二日。四隨返成泰為三日。至三日而泰運終矣。後甲復為先甲矣。始而終。終而始。循環不已。故彖傳曰。終則有始。天行也。後解此者。惟虞氏謂甲為乾。惟姚配中說始終得解。而解先庚後庚則非。
兌大象朋友講習解
凡易言小有言。聞言不信。有言不信。慎言語節飲食。鶴鳴子和及講習者。无不以正覆兩震或兩兌相對相對卽相背。為說。乃虞氏皆不用。獨解此曰兌兩口對為講習相對者。以二至四正覆兩兌口相對。非謂上兌下兌為相對。上兌下兌。口皆外向。如何對乎。虞此說似用覆象。與易林合。乃後儒釋者竟以上下兌為相對。後安陸李道平作集解篡疏。覺其不安。又以兌上陰開兩口為相對。則以易說失傳。東漢人耳聞覆象之例。不敢通用。偶用之。後儒卽不知所謂矣。惟虞謂兌二陽同類為朋。絕不知陰陽相遇為類為朋之義。故所詁又誤也。
渙利涉大川解
彖傳曰。乘木有功也。巽木。中爻震木。木在水上。故利涉。易凡言大川者。獨此似可以坎為大川也。然二居坤水之中。前臨二陰。陽遇陰遇通。故利涉。必以坎為大川。坎險坎陷。誰利涉乎。仍不如以坤為水之義長也。
節卦名解
水澤亦先後天同位。故曰節。節者。符節。以相合為用。言坎居西。兌亦居西。若合符節也。節者。信也。言凡事皆有一定制節。不容改變。故君子以制度數。天地以成四時。天地節者。天地信也。全以先後天同位取義也。虞翻以泰三之五艮止為節。失古義矣。
節初九九二爻詞解
吳冀州易說說此云。易以陽在前為塞。陰在前為通。初之不出。以九二在前。故曰知通塞。二則可出而不出。故有失時之凶。此發前人所未發。與易林大旨合若符契。節初九何以不宜出。陽在前為阻也。九二何以宜出。陰在前則通也。不宜出而靜。故无咎。宜出而不出。故失時。此與說大畜初二三三爻云。凡陽之行。遇陰則通。遇陽則阻。故初二皆不進而三利往也。初二何以不進。陽遇陽也。三何以利往。陽遇陰也。自東漢以來。以此旨解經者少。豈知此實全易之精髓。陰陽之樞機。學者試就其言求之全易。但玩卦象。不讀爻詞。而何爻吉。何爻凶。已瞭然在目矣。
中孚卦名解
杭氏曰。後天東南巽。卽先天兌位。故風澤曰中孚。孚者。交相孚也。
中孚豚魚解
自易象失傳。東漢人不知魚象。荀爽謂豚處艮山。魚止兌澤。皆不能確指其象。是其證。至虞翻知巽魚象。仍不知豚象。乃讀豚為遯。後儒非之者多矣。而至今仍不得其象。按易林賁之中孚云。騎豚逐羊。中孚震為騎。艮為豚。又師之旅云。豚彘不至。亦以艮為豚。艮止。故不到。艮少。故為豚。自艮豚之象失傳。於是虞黃以豚魚為遯魚。毛奇齡以豚魚為江豚。王引之謂為士庶禮品。遂以次穿鑿矣。
中孚利涉大川解
彖曰。乘木舟虛也。王肅曰。外實內虛。有似可乘虛木之舟。最為得之。有舟卽可利涉大川。乃虞翻不知坤水在中。九二臨之。陽遇陰則通之理。必以坎為大川。二變不成坎。須三再變始能成坎。坎象成而利涉不辨為何爻。豈知易凡言利涉者。皆確有所屬。如中孚之利涉。則指二也。二前臨坤水。陽遇陰則通也。所謂乘木也。與大畜之九三同也。中孚二至五。卽大畜三至上也。然非易林坤水之象。孰能正虞氏之誤哉。
中孚九二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解
此其義二千年長夜矣。則以不知覆象也。不知覆象。卽不知其子為誰。和聲從何而出。陰為何象。按易林晉之艮云。學靈三年。聖且聰明。學靈者。學語也。艮三至上。正反兩震言相對。下言如何出。上卽如言而返。故曰學靈。學靈卽和也。中孚二至五。亦正反兩震言相對。震為鶴。九家逸象震為鵠。項氏云。鵠鶴古通用。當作鶴。按呂覽。鵠乎其羞。注。讀如浩。大也。音正與鶴通。劉孝標辯命論龜鵠千秋。費昶搗衣詩。開韞舒龜鵠。皆鶴鵠通用之證。正字通謂為?[言為]字者。非也。吳草盧曰。黃鶴樓因黃鵠山而得名。亦鵠鶴通用之證。為鳴。為子。下震出聲。上震卽如聲而反。故曰和。子指三至五之覆震也。在陰者。仍用覆象。二至五正反兩震。卽兩艮。子指上之覆震。陰則指下之覆艮也。易林頤之中孚云。熊羆豺狼。在山陰陽。艮為山。納丙。丙南。故曰山陽。艮之反卽山北矣。山北曰陰。故又在山陰。而下之震鶴正當反艮。故曰鳴鶴在陰。言鶴鳴於山陰也。周易用覆之妙。匪夷所思。至東漢卽不知此義。見孟氏逸象以离為鶴也。而以訟之离當之。其誤一。不知陰象用反艮。而以訟之坎夜當之。其誤二。不知易无以艮坎為子之例。又不知子指覆震。而以二動成益。艮為子當之。其誤三。不知和為反震。而以益之震巽同聲相應解之。其誤四也。上亦失位。若再不能解。則將用節。豈有窮哉。
至於爵象。原屬大离。不必用訟离。兌爵為酒器。坎六四以震為樽。易林本之。凡遇震。卽以為酒樽酒杯。則爵亦震象也。以貞悔言之。下貞上悔。貞我悔彼。而正反兩震要皯。則爾我也。爾我同此器。則共之矣。
中孚六三或鼓或罷或泣或歌
此亦用覆也。震為鼓也。乃三至五震覆。則罷矣。震為歌笑。震覆則泣矣。而三當震與覆震之間。故其詞如此。舊解但謂不當位。故有此象者。義殊未盡也。與二爻用覆象詞也。
小過飛鳥遺之音不宜上宜下解
攷左傳昭五年明夷之謙曰。日之謙當鳥。日之謙卽离變艮。艮為鳥。故曰當鳥。若以离為鳥。卽离當离矣。有是理乎。故知杜注誤也。易林本之。恒之小過云。燕雀銜茅。是以艮為燕雀。又困之小過云。鳳有十子。亦以艮為鳳。又明夷之艮云。鴟鴞娶婦。又噬嗑之漸云。鸋鴂鴟鴞。皆以艮為鴟鴞。是艮之為鳥明矣。小過之飛鳥。亦謂艮也。音則謂震也。不宜上宜下者。上謂五。下謂二。五乘剛。屯六二日。六二之難。以乘剛也。柔乘剛不順。故傳曰上逆。二承陽勢順。故傳曰下順。又小過為正覆兩艮。上震為覆艮。以飛鳥言。首向下。故亦曰上逆也。自艮為黔喙。易林作黔啄。純指鳥。東漢人誤以為獸類。而艮鳥之象失傳。於是小過之飛鳥。左傳之當鳥。皆不知其屬艮而誤解矣。宋衷以卦二陽在內。四陰在外。象飛鳥。固誤。虞翻用卦變。謂飛鳥指晉离者。尤穿鑿。則以不知艮鳥之象也。又上下專指二五。不指三四。四為陽遇陰。則利往。豫九四。大壯九四。豐九四皆利。是其證也。三居艮終。蹇彖曰。其道窮。正與上逆下順之言相反。乃自來解者。往往涉及三四。不能分明。故經義愈晦也。然非易林艮鳥之象。孰能知小過及左傳之舊解皆誤哉。
小過六二過其祖遇其妣不及其君遇其臣說
悲哉易象之失傳也。象既失傳。故竭數千年學者之力而不能通其詞。此爻祖象。據易林。則謂艮也。易林乾之蠱云。彭祖九子。蠱上艮。艮為壽。故曰彭祖。又隨之節云。思吾皇祖。節上坎。為思。中爻艮。為祖。又大壯之渙云。亡其祖考。渙中爻艮。艮為祖。坎伏。故亡。又既濟之漸云。疆場有瓜。獻進皇祖。是易林以艮為祖也。後思易豫象云。以配祖考。豫下互艮。故曰祖考。易原以艮為祖也。妣象。據易林。則謂巽也。易林萃之渙云。公劉文母。渙上巽。巽母。互大离。故曰文母。又益之困云。二母不親。困互巽。巽為母。上兌。為反巽。故曰二母。兌先天數二。正反兩巽相背。故曰不親。又損之巽云。太姒文母。巽為母。互离為文。故曰文母。又訟之隨云。入門見母。隨艮為門。巽母。兌見。故曰見母。是易林顯以巽為母。後思蠱九二云。幹母之蠱。蠱下巽。是易原以巽為母也。過其祖遇其妣者。小過下艮。六二前承二陽。利往。故曰過其祖。言二過艮也。艮為祖也。中爻巽為妣。六二正當巽初。故曰遇其妣。妣卽母也。虞翻本禮記。以母死為妣。取中爻大過死為義。後儒不察而盲從之。豈知尚書曰。如喪考妣。夫母既死矣。尚何言喪。且又胡能遇之。況父考母妣。无死生之別。郭璞注爾雅。論之詳矣。禮記之言。不必拘也。至君與臣象。據易林。則以震為君。以艮為臣。夬之小過云。終不見君。小過震為君。互大坎。故不見。又夬之坎云。君臣擾憂。坎中爻艮震。震君艮臣。坎憂震動。故曰擾憂。又兌之艮云。臣圍其君。亦以艮為臣。震為君。蓋震為帝為王。故為君。艮為僮為僕。故為臣。臣與僕古不分。不及其君者。言震在上。二艮止而無應。故不及。二居艮中。故遇其臣。後思易蹇六二云。王臣蹇蹇。蹇下艮。以艮為臣。又遯九三云。畜臣妾吉。遯下艮。故曰臣妾。是易本以艮為臣。而自東漢以來。知乾君坤臣。不知震艮亦為君臣。故愈解愈晦也。
既濟九五東鄰西鄰解
自易象失傳。東漢人不知先天象。故解東鄰西鄰者。靡不錯誤。祗鄭玄崔憬能覺察离東坎西方合。以离為日。日出東。以坎為月。月生西為說。而不知先天象离坎本東西也。无庸以日月為解。按易林復之未濟云。東鄰西國。福喜同樂。是以上离為東鄰。下坎為西國。又履之訟云。受福西鄰。訟下坎。故曰西鄰。是不啻明解禴祭受福也。升之歸妹云。東鄰西家。謂歸妹中爻离坎也。易林之言离東坎西。可謂至明白矣。乃宋後之治漢易者。既知先天方位。猶申述東漢之誤解。是誠何心哉。
未濟六三利涉大川說
上既曰征凶。下又言利涉。義自違反。朱子疑利上有不字。吳摯父先生疑征為貞。二者必有一當。義始能通。經文既有缺誤。故此之大川遂不能解。此與无妄六二云。不耕獲。不菑畬。則利有攸往。上下語皆不能通。不能強說也。
既未濟上爻濡其首解
易林以坎為大首。坎為水。一陽陷四上二陰之中。而上六居坎之上。故曰濡其首。未濟上九亦曰濡其首。則用旁通也。虞翻以乾為首。說既濟上六尚可。說未濟上九遂不能通。則以旁通之說不明也。


焦氏易詁卷八
行唐尚秉和節之撰
重門擊柝解
九家專以艮為柝象。似不協。震為鳴為口為聲。形又宛然一柝也。艮為手為小木。手持小木擊之。則口出聲而鳴矣。柝之象固非震莫屬。艮方為擊也。然九家云從外示之艮。此最與易林用覆象旨合。
艮東北卦成終成始解
易林大壯之离云。丑寅不行。是艮居丑寅也。丑者一歲之終。故艮成終。寅者一歲之始。故艮成始。成始成終。故曰成言乎艮。
說卦帝神象解
帝出乎震。凡易林言帝者。无不屬震。至於神。則人不知其象。虞翻謂神卽易。韓康伯以八卦當之。謂八卦變化推遷。莫有使之然者。惠棟張惠言等皆用虞說。李道平謂卽乾坤。豈知仍謂震也。帝卽神。神卽帝也。易林蒙之節云。眾神集聚。節互震。震為神。坎眾。故曰眾神。夬之巽云。與神往來。言震究為巽。巽反為震。常相往來。故曰與神往來。又大有之觀云。神明所伏。言觀上巽。巽伏震。故曰神伏。又履之漸云。聖哲且神。漸坎為聖。离為哲。巽通震。故曰聖哲且神。又需之萃云。神使伸言。萃通大畜。大畜中爻震。震為神。震言。故曰神使伸言。凡此。皆以震為神之確證。蓋震之為卦。一陽復始。萬物由此出生。變化推移。有莫知其然而然者。无能形容。祗可謂之帝。謂之神也。
說言乎兌解
震言兌口。皆見於易。而易林每以兌為言。以震為口。蓋兌二動卽成震。震二動卽成兌。而言從口出。故二卦關於言語口舌之象。實不能分。故易林每混合用之。說言乎兌。實其所本。
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解
虞翻云。薄。入也。言陽入陰。陰牝陽也。故曰相薄。是以易林夬之坤云。歲暮花落。陽入陰室。坤十月卦。故歲暮花落。陽伏陰下。故曰陽入陰室。則陰牝陽也。又中孚之坤云。符左契右。相與合齒。夫合齒若符契。則陰陽交也。皆相薄之義也。薄卽戰。戰卽交也。蓋坤辟於亥。而乾原居亥位。至十月。乾消剝入坤。則不見矣。胡以不見。為陰所牝也。陰牝陽則交矣。故曰合齒。故曰入室。後人因坤上六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若陰陽實行戰爭而相傷者。由易林合齒之言釋之。實相交也。交卽戰也。坤彖曰。西北喪朋。乃終有慶。慶此也。
附坤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解
此爻不以辟卦解之。不能明也。龍者。陽也。何以至坤上六而戰。則以辟卦剝當戌。至亥消剝入坤。至上六而純陰。乃陽本居亥。陽伏陰下。陰牝陽。故易林曰。陽入陰室。相與合齒。陽求出。出震則復矣。仍辟卦。當其未出。乾元坤元。靜默感通。氤氳姤合。无以名之。強名曰龍戰而已。其血玄黃者。卽出震時天地所遺氤氳之氣也。震為玄黃。為出。六子之生以此也。此血非陰非陽。乃天地之雜也。然非卽易林陽入陰室相與合齒之言以求之。鮮不為聖人神化之筆所迷矣。
附文言陰凝於陽必戰為其嫌於无陽解
疑之與凝。自漢以來不能決。而嫌字之異讀尤多。鄭作謙。荀虞陸董作隒。九家作兼。少无字。以文理言。九家似順。清儒治漢易者各有所主。今以易林證之。夬之坤曰。陽入陰室。是陽為陰為凝也。卽陽為陰所牝也。陰牝陽。陽伏不見。有无陽之嫌。故稱龍以明之。明非无陽。特伏耳。伏必求出。出必戰。故易林中孚之坤云。乾坤利貞。乳生六子。利貞卽凝也。六子之生。凝之功也。夫子生則出震矣。又曰。長大成就。風言如母。夫不曰如父。而曰如母。曰風言。正釋嫌於无陽也。後儒謂王弼從俗本增无字。又有謂嫌於无陽與下稱龍句文不順者。豈知自西漢已然哉。
辟卦在周易前說
余向疑坤上六稱龍。文言釋此。謂陰凝於陽必戰。為其嫌於无陽。故稱龍。及說卦云。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夫若無辟卦坤居亥之說。則坤上六純陰耳。胡得言龍。乾獨居西北耳。胡得言陰陽相薄。是文孔心目中。皆有坤居亥之象也。又臨八月有凶。謂臨遯也。復七日反復。謂復姤也。左傳。晉與楚戰。筮得復。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是亦以復居正北也。辟於子也。是十二辟自古有也。余持是說既久。後見干寶周禮注引歸藏云。復子。臨丑。泰寅。大壯卯。夬辰。乾巳。媾午。遯未。否申。觀酉。剝戌。坤亥。正十二辟也。无惑乎易與左氏皆用之也。卽漢人注易。往往用辟卦而不明言。若其例為人所共知者。亦足以證其說之古矣。
後天方位已見於連山
文王演易。蓋多因襲舊義。而今无可攷。如坤上六不以辟卦解。卽不能通。是文王用辟卦也。乃干寶周禮注引連山云。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离。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與今說卦文多同。又朱漢上引歸藏易。有乾大亦。乾為天。為君。為父。為辟。為卿。為馬。為禾。又為血卦。可見說卦之文。皆自古相傳之易說。又以見後天方位不始於文王。古連山氏已有。然則周易之文。因襲於二易明矣。
坎為耳解
坎之為耳。古今說者極鎚鑿之能。无一有當。則以求之過深也。坎初云。入於坎窞。說文云。窞。坎內之坎也。又曰。旁入也。案耳空旁入。屈曲難通。正坎內之坎也。說文正釋坎為耳之義也。學者能卽說文坎窞之義求之。則坎為耳象。如繪出矣。茲再證之易林。同人之坎云。孔德如玉。出於幽谷。坎中爻震。為孔為玉為出。震在坎上。故曰出於幽谷。幽谷。卽坎窞也。卽耳象也。純以形言。並无他義。後儒謂北方主聰。故為耳。又有以坎屬腎。腎水衰則耳聾為說者。皆賢者失之過也。
震為長子說
說卦獨以震為長子。坎艮卽不言。易林本之。凡單言子者皆指震。若言艮。則小子少子也。反而求之易亦然。詳見首卷。此義至東漢卽失傳。虞翻往往以艮為子。又往往以震為子。恐與艮坎不分而必曰長子。皆不知此例之證也。
易林以震為尨說
前已為龍。此不應作龍審矣。虞翻干寶皆作駹。云蒼色。鄭作尨。云取日出色。案左傳閔二年。尨奇无常。又衣之尨服。注。尨。雜也。是鄭義與虞干義同。後儒多從之。案易林觀之頤云。尨降庭堅。頤上艮。艮為庭為堅。下震。震為尨為出。故曰尨降。又謙之頤。需之大畜。語同。是易林亦作尨。讀與鄭同。但取象則異。鄭作雜。此則訓為犬類。詩召贈。無使尨也吠。說文云。尨。多毛犬。案震巽相對。巽為寡髪。震當然為多毛。易林節之謙云。首髪如蓬。是以震為長髪也。故曰尨降。尨降庭堅。雖皆人名。此則象取多毛犬也。尨多而狀善吠。無一不與震象合。較以尨為蒼雜者。義似勝矣。艮為狗取其守。此則取多毛而善吠。義絕不複也。

九家逸象震為玉說
九家逸象震為玉。是以易林每遇震。卽言珠玉珪璋瑚璉。而玉或訛作王。釋文從之。豈知易林凡遇震言堯舜湯武者。皆本帝出乎震。以帝為象也。玉不訛也。
易林旉義
震為旉。虞作專靜之專。延叔堅作敷布。干寶以旉為花之通名。後儒各有所主。莫衷一是。案易林每遇巽。卽言花葉落去。以震伏也。又每遇震。卽曰桃李生華。是亦訓旉為華也。象形也。後儒多駁干說。豈知干說與焦氏同也。其作專作敷者。於卦象殊空泛不切。旉為花萼。則於震象恰合也。
易林由易推演之震象
說卦震為竹為葦。易林本此。凡遇震。卽言周言孔言管。坎六四以震為樽為簋為缶。易林遇震。卽以為酒杯為盈。明夷以震為箕。歸妹以震為筐。易林遇震。卽言蕢言筥言籩豆。凡竹器之屬皆象之。說卦言鳴。易林遇震。凡物之能鳴者皆屬之。中孚言鼓。豫卦言樂。易林遇震。凡一切樂器皆屬之。說卦言稼。易林遇震。凡一切黍稷菽豆禾麻之類皆屬之。說卦言蕃鮮。易林遇震。凡草萊之屬皆屬之。說卦言足言決躁。於是如鹿如兔如蝗蟲。凡以足見長而躁急者。易林皆屬之。又易林於國名。凡言晉者取震往也。言荊楚者取叢木也。陳者震出。亦取戰陳也。衛者震為警衛也。韓者幹也。亦取震木也。英蓼取草莽也。於姓氏言張者。震健也。蘇李者。震為草木也。言白者。本馵足的顙義也。然不能以此為增象。以皆由說卦推演而出。若坤水坤魚艮火巽石之類。方謂之增象。以其至東漢卽失傳。然不明其推演之象。讀易林卽不解其所謂也。

易林寡髪解
寡之於宣。字形本近。虞翻讀為宣。以白為義。並謂馬融讀寡之非。後儒多從之。按易林隨之豐云。身多禿癩。豐二至四巽。巽為寡髪。故曰禿。又復之坎云。髠刑受法。坎通离。离中爻巽。故曰髠。又蒙之漸云。鳥飛無翼。漸上巽。巽為毛羽為寡。故无翼。又需之否云。毛羽憔悴。否中爻巽。為毛羽為寡。故憔悴。夫曰禿曰髠曰无翼。皆以寡為義。不以白為義。又需之小畜云。紝績獨處。寡居无夫。是焦贛明明讀為寡也。乃易林節之井云。宣髪龍叔。各本皆作宣勞就力。祗宋本如此。是又明明讀為宣髪也。然易林全部觀之。凡遇巽。卽言禿言髠言落者。不可勝數。皆主寡言。而宣髪祗此一見。故吾深疑易林原作寡髪龍叔。後人改寡為宣。以就虞義。清惠棟得此。據為宣髪之確證。而不知易林言此者至多。皆以寡為義。无以宣為義者。又李道平謂寡於巽无取。豈知巽內虛。易林遇巽。不曰耗減寡薄。卽曰花葉落去。於風散之義取象最切。較宣義深遠矣。

易林离為乾卦說
鄭作幹。虞讀為乾濕之乾。案易林巽之艮云。使乾口來。艮中爻震。為口。互离。故曰乾口。又乾之訟云。喉焦唇乾。舌不能言。亦以互离為乾。是虞讀與焦同也。蓋以噬嗑九四乾胏九五乾肉為義也。

易林艮為黔啄說
馬鄭王肅皆讀為黔喙。皆以為豺狼之屬。山居之獸。按易林賁之否云。東風啟戶。黔啄翻舞。否互艮。故曰黔啄。互巽。故曰翻舞。無惟鳥稱啄。能翻舞空中。獸則不能。故易林遇艮卽言鷹隼鷂。蓋艮剛在上。為堅。故易與易林常以艮為角。鳥啄之堅與角同耳。若豺狼之喙。與堅義不合也。又獸屬黔喙者少。若中原之鳥。十九黔啄。故易林獨以鳥當之。由斯證喙為啄之訛字。在西漢時尚未訛也。後儒有覺其不安。兼鳥獸言者。亦誤也。且艮既為狗為鼠為虎為狐。此不宜重言獸也。此有確證。左傳昭五年明夷之謙云。日之謙當鳥。日之謙卽离變艮。變艮而云當鳥。則艮為鳥明矣。又小過云。飛鳥遺之音。亦以艮為鳥。自艮鳥之象失傳。後儒謂小過卦形象飛鳥。虞翻謂离為鳥。於是解易而誤。解左氏亦誤矣。

易林艮為拘解
前已為狗。當然義複。故虞氏作拘。按易林坤之艮云。入我邦郭。妻子係獲。係獲卽拘也。隨上六云。拘係之。上六伏艮。是易亦以艮為拘也。虞讀與焦同也。皆以易為本也。
易林艮堅多節解
易林凡遇艮。卽以為壽考。為仙道。為長生。為松喬。皆取象於堅。此以人為說也。若於木。節之萃云。千歲槐根。身多斧瘢。蓄謀互艮。千歲謂堅。斧瘢謂多節。是焦讀本有堅字也。乃釋文云。本无堅字。集解亦无。虞氏亦祗訓節。不及堅。是虞讀亦无堅字也。若易林則有也。
艮止用覆象說
舊謂陽在上故止者。非也。雜卦云。震起也。艮止也。此互文也。解最有味。蓋艮震同體。震為行故起。震反則不行而止矣。艮彖云。時行則行。謂震也。時止則止。謂震覆為艮也。易用覆象。莫明於止。莫妙於此。可互為注腳也。自覆象失傳。真詁遂晦。
易林兌為剛魯說
易林凡遇兌則曰魯。坤之离云。齊魯爭言。离中爻兌巽。巽齊兌魯。通易林凡數十用。无作鹵者。又鹽鹵之地。皆湖澤之舊陂。或近湖澤者始生鹽鹵。皆因濕潤。非因剛堅。書洪範。潤下作鹹。疏云。水性本甘。久浸其地。變而為鹹。是其證。又左傳襄三十五年。楚子木使表淳鹵。注。淳鹵。埆薄之地。淳者。漬也。沃也。夫必漬而後鹹鹵。剛保能鹹鹵。又案漢官儀。天子出入後衛甲楯曰鹵簿。高帝紀。毋得掠鹵。皆以威猛強暴取義。又莊子則陽篇。昔予為禾耕而鹵莽之。則其實亦鹵莽而報。注。鹵莽。麁粗也。又釋名。地不生物曰鹵。若依莊子釋名為訓。剛鹵二字方可連屬。剛者。堅也勁也。鹵者。粗也。剛鹵者。謂土地磽确。粗疏而不柔和也。易林之訓。蓋與莊子釋名同也。然不作鹵而作魯者。鹵魯古通用。史記游俠傳鹵公孺。漢書作魯公孺。是其證。虞翻訓鹵為鹹。不誤也。但以訓剛鹵之鹵亦為鹹。則誤矣。後人不察。作為定詁。今以史記漢書證易林。由易林證易。知剛鹵之鹵。確訓為粗鹵。而不訓為鹹。若訓鹹。則易林不作魯矣。至於說文以西方鹹地訓鹵。殆亦因說卦兌西而誤。不然。西方鹹地不如東方多也明矣。禹貢云。海濱廣斥。史記釋之云。海濱廣潟。厥田斥鹵。是其證也。
易林兌為羔解
上已為羊。此不應複。虞作羔是也。但虞謂羔仍與羊無別。訓為女使。其義甚澀。治虞易者謂鄭作陽。與養通。謂養无家女。行賃炊爨。賤於妾。虞訓女使。正與鄭合。若然。謂羔為養之訛字則可。趕訓羔為斯養。則義不能通也。茲易林晉之臨云。羔羊皮弁。是以兌為羔也。羔者小羊。兌少。故為羔。虞訓為女使。非也。艮為手復為指。兌為羊復為羔。與艮指同耳。疑與羊无別者非也。
易林以艮為貴
易林履之節云。安上宜官。一日九遷。節互艮。艮陽在上而貴。故曰宜官。又豫之艮云。厄窮上通。與堯相逢。登升大麓。國无凶人。厄窮者坎。上通者艮。陽在上。故曰上通。互震為帝。故曰堯。艮山為大麓。震為登為升。亦以艮為貴也。後思易蠱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賁六五云。束帛戔戔。賁於丘園。大畜上九何天之衛。剝上九君子得輿。皆艮象。皆有在上而貴之象。是易本以艮為貴。故易林本之。
易林以震為姬為旗與左氏同
左傳僖十五年。晉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睽。卽震變离也。乃曰。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脫其輹。火焚其旗。自服虔?杜預。不知姬與旗之象。而誤釋。茲易林賁之復云。姬伯出走。震為伯為走。易林以震為周。姬者周姓。故震亦為姬。亦猶巽為齊。亦為姜也。為嬴敗姬者。兌西。嬴西方國。震為姬。震變离形毀。故曰敗姬。火焚旗者。震為旗。震變离。故火焚旗。易林豫之中孚云。干旄旌旗。他若師之隨。履之解。亦皆以震為旗。是其證也。總左傳所用之象。為東漢人所不知者。易林無不用之。此又易象至東漢失傳之證也。又車說其輹者。孔疏引子夏傳云。輹。車下伏兔。今謂之車屐。案震為車為履。屐與履同。然則輹亦震象也。車脫其輹者。言震變离。震象毀。故脫輹。孔疏知為車屐。而不言其為震象。則以賈服杜諸儒皆不言而不敢決也。豈知大壯九四云。壯於大輿之輹。卽以震為輿為輹。輹在車下。正震履也。
焦氏易詁卷九
行唐尚秉和節之撰
由易林尋得東漢失傳之象共四十三一乾南坤北目得此象。而天尊地卑天地定位等詞始能解。東漢人不知此象。故以卦變為解。然東漢人深疑其有此象。管輅云。吾不解古之聖人何以位乾於西北。坤於西南。夫乾元資始統天。何由有別位也。是疑乾在南也。而訖无如何。豈知左傳大有之乾。卽离變乾。而曰敬如君所。所者。位也。古人敬离位如乾位也。是左傳卽以乾為南也。又晉與楚戰。筮遇復。云。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元者首也。乾為首為王。乾若不居南。自北射南。祗中离目可矣。如何能射中王首哉。管輅徒知乾位西北。不知春秋時卽以乾為南。卽西漢末仍以乾為南。太玄云。南北定位。是以南北代天地也。仍以乾為南也。說卦明言後天方位者。恐人生疑。管輅卽其一人。至先天方位。為法象所固有。在春秋時人人皆知。故无須明言。況天地水火雷風山澤。一再對舉之。无異於明言哉。然至東漢末竟失傳。故雖神於易若管輅。亦祗心疑其如是。而不敢定其如是也。
二离東坎西
自得此象。而既濟九五爻詞始能解。東漢人亦疑其必离東坎西方合。而不敢竟言以日東月西當之。用心良苦。而不知离坎之象本如此也。
三艮西北兌東南震東北巽西南
自得此象。而山澤通氣雷風相薄如能解。而東漢人不知。故祗以同氣同聲為解。
四乾日兌月
自得此象。乾三終日乾乾之終日。及大畜日閑輿衛之日。始得解。恒彖傳。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始知日月指互兌互乾。他若小畜上九歸妹六五中孚六四之月幾望。及离卦蠱卦彖傳之言月。始知其皆指兌。舊解皆曲說也。
五离星震辰
自得离星象。豐六二之見斗。九三之見沬。始知斗沬之取象於离。自得震辰象。艮彖之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始知時之為震。蓋艮震相反覆而體則同。故艮亦為時。時卽辰也。此與左傳艮為言。以艮為覆震同也。又按漢上易引虞翻云。离艮為星。是离星之象。虞氏亦知。而解豐不用。何哉。
六坤水艮火
自得坤水象。凡易言利涉大川者皆可解。自得艮火象。旅九三之旅焚其次始得解。旅火在外。炎上不能焚次也。坤水之象。除易林用之外。九家易獨知之。九家又以乾為南。故吾謂九家必西漢易師。
七坎土巽石
坎土之象。在易祗震九四云震遂泥。九四互坎。坎為泥。於為土之義較近。蓋坎為塞而中實。自然土象。故易林用之。邵子本之。至巽石之象。易困六三曰。困於石。據於蒺藜。蒺藜者下坎。石則自東漢以來皆用伏艮。向疑其於六三无涉。今得巽石之象。於是困於石三字始得真解。
八乾山乾河
自得乾山象。同人九三升其高陵始得解。自得乾河象。同人利涉大川始得解。而乾河之象。亦九家知之。
九坤魚兌華
自得此象。剝六五貫魚始得解。大過九五枯楊生華亦得解。知舊說皆誤也。
十震神震南震父震公震翁同
自得震神象。始知繫詞所謂神。說卦所謂神。皆謂震。自得震南象。始知易明夷九三明夷於南。及升卦詞之甫征吉。左傳之南國蹙。皆指震為南。自得震父震公象。始知蠱之幹父。解及小過上卦之公之皆指震。余初解易林復之巽。有伯仲欲南之語。以為巽通震。震上升為南。又閱惠氏易說。說允升云。進升向南。故曰南征。亦以上進為南。方喜余說之不孤。後知易林卽以震為南。然後悟前說之皆非。易象失傳之難於索解如此。詳皆見前。
十一艮壽艮貴艮鳥
自得艮壽象。知堅多節確有堅字。自得艮貴象。知蠱上九。剝上九。賁與大畜上九爻詞。皆指艮貴也。自得艮鳥象。小過之飛鳥。說卦之黔喙。左氏日之謙當鳥。始俱得解。
十二坎為大首為肉
自得大首象。而明夷九三既濟上六爻詞皆可解。自得肉象。而噬嗑三四五爻詞皆可解。而知舊解之皆誤也。
十三巽母艮臣艮祖
自得此三象。小過六二爻詞始能解。自東漢迄今。治易者不啻千百。震君之象。知之者已少。至巽母艮臣艮祖三象。知者尤少。故竭羣儒之力不能通此爻。不能通而強說。於是以初六為祖而穿鑿矣。虞氏其尤也。及易林揭出此象。詳卷三。遂迎刃而解。又甚易也。
十四震射震孕
自得射象。解上六爻詞井九二爻詞之言射。及左氏之射其元。始知射皆指震。自得孕象。始知漸九三九五婦孕之皆指震。
十五震姬震旗
自得此象。左傳為嬴敗姬。火焚其旗。姬與旗之象始能解。而知杜注之不當。凡易林云姬姜者。皆謂震巽也。震為周。故為姬。猶之以巽為齊。亦為姜也。初讀易林。皆不知姬與旗之所指。後由左氏證易林。由易林證左氏。始確知其象。覺杜注孔疏之空泛無根。
十六巽敝巽落
自得此象。井卦之甕敝漏。鼎初六之鼎顛趾。始得解。
十七震車震輹
自得此象。小畜九三大畜九二之輿脫輹。大壯九四之輿輹。始皆得解。
十八艮角巽羸
自易林以艮為角。始知晉姤上九之角。大壯九三之角。皆以陽在上而取象。虞氏祗以乾首為說。豈知陽在下。易无言角者。易林所本也。自得巽羸象。始知姤初之羸豕。井卦之羸瓶。皆指巽。大壯九三之羸角。則以上卦之伏巽。
十九震飛震翼
易林每以震為飛為翼。因是推之。易泰六四之翩翩。小過飛鳥之飛。皆以震也。
右四十三象。於易林之多年矣。而訖不知其所謂。後由各書推易林。由易林推易。反覆推勘。勞精弊神者數年。始通易林之詞。始得此四十三象。而經義始通。誤解如黜。鉤深索隱。厥維艱哉。然失傳而未尋得者尚不知有幾也。至以巽為齊。以兌為魯。以艮為宋。說文。以木架屋曰宋。正艮象也。為燕。取東北。為魏魏闕。艮象。以坎為鄭。坎為平。鄭者。說文。地町町然平也。以兌為秦。以震為朝鮮為趙說文。趨也。為韓等。以及人名。地名。鳥獸蟲魚名。蠻夷名。脫口而出。若不經意。然无不與卦象密合。不惟見其用象之能。且證其小學之精。然皆由說卦推演之象。而非失傳之象。
易林於兌巽二象用經多用說卦少
說卦。巽為長女。兌為少女。乃易林遇兌則謂為老婦。旅之大壯云。獨夫老婦。獨夫謂震。老婦則兌也。需之剝云。老婦无夫。剝通夬。夬上兌。故曰老婦。又觀之睽云。老女无夫。亦以兌為老女。是與說卦反也。至遇巽。則謂之少。同人之渙云。少齊在門。渙上巽。故曰少齊。齊卽姜也。左傳晉人謂之少齊是也。又革之復觀之屯皆曰少姬。亦皆以伏巽為少。是皆用大過象也。大過以巽為女妻。兌為老婦也。東漢人不知。詁皆誤。而虞以二應上。以五應初。尤顛倒錯亂。至易林以巽為長女。兌為少女。偶有之。甚少也。
易林詁類字
易林賁之否云。各樂其類。咸得生處。是以否陰陽相應與分類也。由易林推之。易頤六二象云。六二征凶。行失類也。謂三四五皆陰。故曰失類。故曰征凶。由是推文言曰。各從其類。未离其類。坤傳曰。乃與類行。繫辭云。方以類聚。皆以陰陽相遇為類。非如常詁。以陰與陰陽與陽為類也。端木國瑚以對卦為類卦。真深於易詁者也。
易林朋友之確詁
易林不見朋字。疑其有所諱。疑其家諱。而友字則數十見。兌象云。君子以朋友講習。是易於朋友不分也。但易林詁朋友。不與荀虞同。大有之同人云。可以享老。樂我嘉友。謂同人二陰與五陽為友也。解之坎云。失時无友。坎中爻艮。艮為時。坎失。故曰失時。五陽二亦陽。六爻无相應者。故曰无友。又无妄之噬嗑云。戴喜抱子。與利為友。噬嗑下震。震通巽。巽為利。故與為友。是又以陽遇陰為友也。無以同性為友者。與類同也。蓋易之道如電然。同性則相違。異性則相感。相感者類也。朋友也。陽遇陽。陰遇陰。則相敵相讎。而不相友。革彖云。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艮彖云。上下敵應。是也。全易大旨。畢於斯矣。乃自東漢以來。幾兩千年。皆以同性為朋。設无易林。誰復知朋友之定詁哉。
朋友之詁既定。全易之朋友可得言矣。案朋字始見於坤彖之西南得朋。東北喪朋。虞翻以月生明于庚。至丁上弦兌納丁。兌二陽同類為朋。讒馬荀以陰遇陰為朋之非。豈知陰與陰固不為朋。陽與陽尤不為朋。與馬荀之陰與陰為朋同也。其他朋解。皆以兌朋為搪塞。絕不知陰陽互為朋友之義。坤正伏皆无兌象。胡以月生明至兌丁為穿鑿。只大言嚇人耳。於經義毫未得解也。
案泰九二。朋亡。得尚於中行。言陽往居五也。復彖云。朋來无咎。言陽復也。損益之十朋。亦謂陽也。蹇九五之大蹇朋來。解九四之朋至斯孚。亦謂陽入陰。是陰以陽為朋也。豫九四云。大有得。无疑朋盍簪。言陽往居四。得羣陰為助而聚合也。咸九四之朋從爾思。言初六應九四也。是陽以陰為朋也。至友義。損六三云。一人行則得其友。言泰三往上得二陰為友。是陽以陰為友也。兌象云。君子以朋友講習。似又以一陰遇二陽為友也。
全易之朋友既明。坤彖之得朋喪朋。可得而解矣。蓋陰陽常相求。而坤逆行。自西而南。由剝觀厯否遯姤。陽日增。故曰得朋。彖傳曰。乃與類行。謂逆行而得其類也。頤六二行失類。是其證。類謂陽也。自東而北。由夬大壯厯泰臨復。陽遞滅。故曰喪朋。夫朋既喪矣。而傳反曰終有慶者。何也。終謂亥。謂坤自東而北。至亥而終也。坤行至亥。陽喪盡矣。乃乾本居亥。純陰與純陽相遇。陰陽合居。天地合德。萬物資始。六子由此出生。坤上六曰。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文言曰。陰凝於陽必戰。易林曰。陽入陰室。相與合齒。又曰。乾坤利貞。乳生六子。有慶者。慶此也。文孔皆目視消息卦而為之辭 也。此用消息。杭辛齋常言之。特杭必謂陰以陽為朋。陽以陰為友。徴之全易。實不盡然。又謂有慶乃坤行至兌。兌有慶也。豈知有慶乃兌九四一爻之象。非兌全旨。此等尖巧之詁。實得虞氏之秘傳。而非易之真諦也。故不敢盡從其說。彖曰行曰終。則非以西南東北相對為義。而以自西而南自東而北流行為義。故至亥而終有慶。謂陽。言坤行至亥。純陰與純陽相遇。天地合德。故有慶。乃虞氏謂。過西北。月又將出庚生明。為有慶。就如虞說。乾盈甲。乃有慶耳。出庚。胡足言慶。
由易林推焦氏習韓詩
易林噬嗑之漸云。鸋鴂鴟鴞。治成遇災。周公勤勞。綏德安家。毛傳。鴟鴞。鸋鴂也。陸機云。似黃雀而小。幽州人謂之鸋鴂。則非惡鳥也。韓詩。鴟鴞所以愛其子者。適以害之。說周公鴟鴞詩意也。依韓詩意。則以鴞為梟。說文所謂不孝鳥。陸機所謂其子長大。還食其母也。故曰愛子適以害之。按詩大雅瞻卬云。有梟有鴟。毛傳。梟鴟。惡聲鳥。魯頌翩彼飛鴞。毛傳亦訓為惡聲鳥。巴蜀異物志。鵬鴞又名訓狐。一作梟。是鴞卽梟。然毛傳不訓鴟鴞詩之鴞為梟者。以周公不宜以梟喻所親也。韓則不然。易林云治成遇災。正母被子害之意。故知焦習韓詩。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說
凡說易。以前後能通為貴。雷風為同聲。山澤為同氣。漢儒无異說也。至當也。然震與巽。艮與兌。皆陰陽相對之卦。而聲氣相同。同則通矣。文言所謂旁通也。乃東漢人於此則能解。至易遇巽卽言震。遇兌卽言艮。如大過九二九五。鼎初六。履彖之類。則不能解。易林。字字步趨周易者也。於是後人亦不能解易林。又異性者始同聲氣。同性者絕不同聲氣。由是推易之所謂類。所謂朋友。義皆如此也。頤六二象云。行失類也。謂三四五皆陰。陰遇陰。故失類。復彖云。朋來无咎。陰以陽為朋。至為明白矣。乃自東漢以來。皆以陰遇陰陽與陽為類為朋。豈知與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義同也。卽所謂各從其類。亦謂陰從陽陽求陰為類也。姚配中詁失類。顯謂陰遇陰為類。非。
先天天弗違後天奉天時說
先天者。天地自然之法象也。天尊地卑。而盈天地之間皆物。物无不有陰陽。无不有牝牡。相對待於兩大之間。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致。故曰先天而天弗違。而先天八卦方位。則專闡明此弗違之理者也。乃乾坤一動則坎离矣。坎离一動則震兌矣。坎离震兌為四時。四時錯行。日月代明。陰陽往來。流行不息。時而少則少。時而壯則壯。老則老。死則死。來往循環。雖天地不能違其例。何況於人。故曰後天而奉天時。而後天八卦方位。則專申明此宜奉天時之故者也。乾坤二象。先天也。摩而為八。盪而為六十四。後天也。乾坤定。卑高陳。貴賤位。先天也。變化見。剛柔斷。吉凶生。後天也。易无思也。无為也。寂然不動。先天也。感而遂通。後天也。天命之謂性。銜天也。率性之謂道。後天也。喜怒哀樂之未發。先天也。發而皆中節。後天也。孔子曰性相近。先天也。習相遠。後天也。孟子曰性善。先天也。荀子曰性惡。後天也。大學曰明德。先天也。明明德。後天也。道家釋家以後天為可畏。必欲盡棄其後天。以返於先天。不奉天時者也。儒家知先天之可貴。修而明之。率而行之。至否泰剝復之屬於後天者。乃天道之自然。陰陽之定理。不惟不畏而避之。且居而安之。則以易本如此。天且弗違也。此悟儒之所以與二氏異也。先天也。後天也。一而二。二而一者也。瞬息卽先天。瞬息卽後天。合之固不能。分之亦不可。此本難以跡象求。然舍邵子之稱天圖後天圖。則不能得其彷彿矣。只有易。卽有先天。有後天。伏羲與文王不異也。文王與伏羲无二也。奈之何欲分屬乎。奈之何有先天之學之名。欲專屬之邵子乎。使邵子而祗明先天也。邵子為不知易者也。反之。謂易有後天无先天者。其於易亦可知矣。東漢人處易象失傳之後。不知先天象。然管輅深疑其有先天。謂後天方位為不合。輅真神於易哉。使易而无先天方位也。則後天乾坤所處真不合矣。以祗得易之半也。輅之言曰。乾統天。豈容有別位也。又曰。易之道。水火而已。彼夫先天象。乾上坤下。水火在中。正與輅言合也。史謂輅輕視何晏鄧颺鍾毓諸人。為不知易。並謂晏說易美而多偽。由是觀之。輅之於易。東漢人不惟遜其學。能喻其言者蓋亦寡也。嗚呼。古之人不知先天象。疑其有而苦求之。乃後之人既已知之。謂為妄而排擯之。則其意固不在於經學之是非。而在黨爭之勝敗。易曰。有孚失是。夫至於失是而不惜也。尚何言學乎。
否泰反其類解
陰陽遇為類。否上乾下坤。泰上坤下乾。又泰極而否。否極而泰。反復无窮。故曰反其類。言在泰則乾與坤為類。在否則坤與乾為類。乾坤上下。當相反復也。此與文言不离其類。自來說者皆模糊影響。不詁其所以然。則誤以陰與陰為類之蔽也。
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解
乾陽上升。坤陰下降。天者陽。地者陰。本乎天者親上。言凡為陽者必上升。如乾二升坤五是也。本乎地者親下。言凡屬陰者必下降。如坤五下居乾二是也。親上者由下而上。故下少上老。此大過所以以巽為女妻。以兌為老婦也。親下者由上而下。故上少下老。此頤對大過。所由以艮為士夫。以震為老夫也。而皆為易林之所本。又上升者順。下降者逆。易林謂乾順行。坤逆行。亦本此也。乃學者於親上親下之旨多知之。至乾順坤逆則知之者鮮。順行者下少上老。敢行上少下老。則知之者尤鮮。後惟俞樾說震起艮止云。陽始於下而極於上。故震起艮止。說兌見巽伏云。陰始於上而極於下。故兌見巽伏。又云。冬至之日。一陽自地而升。夏至之日。陰自天而降。此陽升陰降之定理也。案陽升陰降。卽乾順坤逆。卽親上親下也。俞氏自謂發前人所未發。豈知東漢人誠不知。若西漢焦氏則知之悉也。然俞氏之易貫。所獲多矣。惟俞氏仍不能以此理推及於大過也。何哉。
猶未离其類故稱血焉
此其義。自來說者皆不能明。則以不知類字之確詁也。類說見前。未离其類者。言陰陽相遇方為類。既為類。卽相合而不能相离。故凝而為血。血者。坎也。坎得乾之中爻而居坤中。陰牝陽。乾流坤。合而不分。故又曰天地之雜。說文。雜者。合也。言此血非乾非坤。亦乾亦坤。震之生由於血。血之凝由於類。設离其類而為純陽純陰也。則出震无由矣。
雜卦言先天象
雜卦之語。有不以先後天卦位萬不能解者。如大畜時也。凡卦皆有時義。豈祗大畜。後儒強說。如何通說。時者。時而先天。則居戌亥。時而後天。則乾居戌亥。故曰時。而天山則為遯。遯則退也。以退詁卦名則可。然卦名從卦象生。卦象乾健艮止。胡有退義。退者。言天山先後天皆退居戌亥也。戌亥數无。幽潛無用之地。後漢杜林傳。上下相遯。遯者隱也。同退隱於西北也。又曰。困相遇也。夫兌坎胡有遇義。說者謂為剛柔相遇。凡卦有陰陽爻者皆可以此為說。其不當可知。相遇者。言兌坎先後天相遇於西方也。又如節止也。中孚信也。皆於卦象無關。亦謂水澤同止於西。如符節之合。風澤同居東南。不失信也。又如大有眾也。同人親也。夫一陰五陽之卦多矣。胡以獨此謂之眾。謂之親。則以天火同居於南。同居故親。猶水地比於北也。同居勢眾。猶地水之謂師也。
易林釋八月有凶
以八月為遯者。鄭康成虞翻也。以八月為否者。荀爽蜀才也。以八月為觀者。禇仲都也。茲以易林決之。則鄭虞說合也。易林恒之臨云。神之在丑。逆破為咎。不利西南。商人休止。臨震為神。月卦值丑。而衝丑者未也。故曰逆破。早不利西南。申與未雖皆在西南。然既曰神之在丑。則害丑者未。而非申明矣。酉觀更無涉也。鄭虞說與易林合也。先儒避丑未衝之說。而以遯子弑父。否臣弑君為凶。若然。自姤至剝皆陰消陽。皆凶也。胡獨八月。又先儒數八月。往往糾纏建子建丑建寅為說。豈知此自言爻數。與七日來復同。復以一爻為一日。六爻畢。來復則七日矣。臨以一爻為一月。月卦始子。復丑臨為二月。至未遯則八月矣。此泛言爻數消息循環之理。陽爻六。陰爻六。正與十二月律呂相合。故謂之月卦。與某帝王建某辰為正者无涉也。
文言乾道乃革解
後儒解此者。謂乾二上變為革。然此與九四何涉。又有以乾坤交成否泰為說者。其無理與二上變同。夫乾道至四而革者。因乾貞子午。陽盡午中。而四正值午。言陽道至此終。而陰始用事也。仍消息卦之理也。先儒避丑未衝之說。故說八月有凶。永不能通。避納甲之說。故解此句亦永不能合。豈知乾甲坤乙。震庚离己。經並未諱言也。
易對象意義
乾坤坎离頤大過中孚小過八卦。正覆不變。而聖人卽使之相對。此示人以本象對象常相通也。文言曰。旁通情也。情者感也。言陰陽常相感而不能相离。繫辭云。齊大小者存乎卦。言本卦陽少。對象必多。惟陰亦然。又曰。鉤深索隱。言顯於此者必伏於彼。故既濟其顯。尚須察其隱。全易之辭。如此者甚多。而漢儒察見者少。此易林之所以獨異也。
易覆象意義
除上列八列外。餘五十六象。正為一卦。覆為一卦。而實一體。故祗二十八卦。聖人必使此一正一覆相次者。卽示人以覆象也。乃漢儒於易用覆之語。察見者尤少。此易林之所以獨異也。
易大象意義
困傳云。剛掩也。言剛皆為陰爻所掩也。故井彖云。往來井井。言往來皆坎窞也。並大坎言也。又上經終坎离。先之以頤大過。頤离。大過坎。下經之中孚小過亦然。乃漢人於易卦爻辭用大象者。概未察見。此易林之所以獨異也。
易重水火
管輅曰。易之道。水火而已。由輅言推之。坎中爻互艮震。离中爻互兌巽。山澤通氣。雷風相薄。皆在坎离之中。且坎中爻互离。示水中有火也。离中爻互坎。示火中有水也。此易所由以水火終也。


焦氏易詁卷十
行唐尚秉和節之撰

震武人象以下皆續行摭拾易林之象。
履六三。巽初六。皆言武人。虞翻以乾健為象。毛奇齡以巽躁為象。自來無確詁。按易林大畜之中孚云。武王不豫。中孚震為王。又為武。又臨之旅云。篤生武王。旅通節。震為王。又為武。按國語。重耳筮。遇貞屯悔豫。皆有震象。曰車有震武。故震為武為人。履六三之武人。以伏震也。巽初六之武人。以初至四正反伏震。正為進反則退。故曰。進退利武人之貞。言正反皆震。進退皆利也。且易獨於履六三之陰爻曰武人。則非指乾明甚。至於巽為進退不果。以巽順為義。毛氏所用象尤非。
艮為斯析
詩陳風。斧以斯之。毛傳。斯。析也。易林賁之遯云。析薪熾酒。以遯艮為析也。自得此象。旅初六之斯其所。始知斯為艮象。斯者。析也。離也。詳卷七。
震瓶
易林復之豫云。挈瓶之使。不為憂懼。豫艮手為挈。震為瓶。故曰挈瓶。又損之剝云。毀罌傷瓶。震為罌瓶。剝上艮震覆。故毀傷。自得此象。始知井彖之羸瓶。指伏震。與甕同。
未濟用半象
易林謙之鼎云。狗無前足。鼎初二形艮。艮為狗。艮无初爻。故无前足。用半象也。又渙之未濟云。三虎上山。謂三半艮也。由是推未濟彖曰小狐。艮為狐。半艮形矮。故曰小狐。艮為尾。尾短。故似濡於水。又九四曰。震用伐鬼方。四五形震。故曰震。曰伐。曰三年。皆半象。
婦喪其茀解
既濟六二。婦喪其茀。茀。馬融謂為首飾。干寶作馬髴。鄭玄作車蔽。子夏傳虞翻作髴。董遇作髢。凡易如此等字。皆從卦象生。无无因而至者。而既濟正互皆无此象。以半象攷之。則作髪飾者合。二三形巽。巽寡髪。胡喪茀。虞以坎玄雲為象。非也。
高宗伐鬼方
二三形巽。為高。三四形震。震為王為宗為伐。坎為鬼。故曰高宗伐鬼方。
繻有衣袽
繻襦同。易林復之益云。襦燒袴燔。益下震。為襦。上巽。為袴。艮火。故燔燒。是以震為襦也。既濟三四形震。為襦。故曰襦有。四五形巽。巽為敝為絮。袽。敗絮也。言有襦而衣敗絮。故下曰戒也。戒之故。以四上下皆陽。故象曰有所疑。
以上既濟數象。與家人之嘻嘻嗃嗃。困之困於石據於蒺藜。解之負且乘。皆由本爻視上下爻取象。皆半象也。
飛鳥遺之音
小過飛鳥遺之音。遺字自來無的解。由卦象失傳故也。今既得其象。艮震皆為鳥。而震為音。下艮為覆震。震口向下。若遺音於人者。遺者送也。易之用覆。有非目視其象而不能得其意者。此也。
漸鴻小過飛鳥對象說
易林以艮震皆為鴻為鳥。小過下艮上震。故彖與初上爻皆言飛鳥。漸卦下艮上巽。艮為鴻。巽通震。震亦為鴻。故六爻皆言鴻。杭辛齋謂卦有半對者。如雷澤歸妹上震對巽。成風澤中孚。故兩卦皆曰月幾望。以此例小過漸。亦上卦震巽對易也。故兩卦皆言鳥。本象與對象不分。觀此益明。
离九三用旁通兼用覆
离對坎。坎中爻艮震。震為鼓為缶為歌。故曰鼓缶而歌。艮為壽。故曰大耋。震為樂。震之反則嗟也。言三至五震覆也。舊解用象多誤。
大畜六四童牛之牿說
或作告。或作梏。或作角。漢儒與漢儒卽聚訟。故至今不決。若以易林釋之。則陸續作角者是也。易林乾之屯云。蒼龍單獨。與石相觸。折其兩角。屯互坤。數二。互艮。為角。故曰兩角。坎為折也。大畜上艮。艮為童。坤為牛。乃坤上變剛。則牛之童者已角矣。是易亦以艮上剛為角也。四為艮初而柔。故曰童牛之角。言角初生而柔。柔當位有應。故吉。
大畜何天之衢說
鄭康成詁何為荷。云艮為手。手上。肩也。乾為首。首肩之間。荷物處也。虞翻何妥則以何為當。王弼以為語辭。而宋儒竟從之。今以易林決之。王弼掃象演空理。固誤。虞何以何為當。仍誤。鄭讀何為荷。與噬嗑何校滅耳。詩何蓑何笠同。詁確定矣。故清儒治漢易者皆從之。惟康成詁何字是。而取象則非。從无一人能知之。按易林鼎之萃云。聚跖荷兵。咸之萃云。擁兵荷糧。是焦氏皆以艮為何。又同人之无妄云。負牛上山。需之屯云。恃強負力。皆以艮為負也。又艮彖云艮其背。易卽以艮為背也。為背為負。故曰荷也。乃康成不知此象。以艮為手。手上肩。乾為首。首肩之間。詁何字。迂曲甚矣。故夫卦象失傳。雖象在目前而不能覩也。又何天之衢者。形容畜極忽通之意。而不能泥其詞。凡易詞如此者。十蓋八九也。如泥其詞。謂衢如何荷。而訓為語辭。則天又何有衢哉。
震為輹之確證
孔疏引子夏傳。以輹為車屐。由是知輹為震象。推之易與左氏皆合。說已詳前矣。茲按釋名云。輹似人屐。在軸上。仍以輹為車屐也。震為車為履。則震之為輹益明矣。
坤魚象郭璞獨知
郭璞洞林筮避亂。遇明夷。曰。桑梓之邦。其為魚乎。明夷震為桑梓。坤為邦為魚也。故曰為魚。又漢上易引郭璞洞林云。筮得豫之小過。曰。五月晦日。羣魚來入州城寺舍。是亦以坤為魚也。坤之艮。艮為城舍。故魚入州城寺舍。原注以乙未為魚。坤貞未也。乃朱漢上不知坤魚象。謂原注為非。而以小過巽為魚。巽固為魚。而此則用坤魚也。漢上不知此象也。
震巽為小父母
朱漢上曰。乾坤為大父母。故能生八卦。姤復為小父母。故能生六十四卦。是以震巽為父母。與易林合。然朱漢上知姤復為父母。而不知姤復為父母之故。由於震巽。故於蠱之父母。小過之妣。皆不得其象。
先天象乾南坤北之荀注
胡渭謂唐以前无言先天象乾。曾於首卷證其不然矣。茲按荀爽注陰陽之義配日月云。乾舍於离。配日而居。坤舍於坎。配月而居。是乾南坤北。荀氏已一再言之。注同人亦云。與管輅之乾无別位同也。
黃梨洲等謂易无先天象。恃說卦未明言為護符。豈知离南坎北。說卦祗明言六卦方位耳。坤兌皆未言也。而何以治漢易者皆以坤為西南。兌為西。是何據耶。梨洲則曰。由卦爻推得。後天卦位可由卦爻推得。先天卦位獨不可由卦爻推得耶。既濟九五言東西。正离坎方位也。胡又不推乎。真王氏所謂无理取鬧也。
惠棟於荀此注。謂荀用鬼易。而以乾歸合离。坤歸合坎為解。夫乾坤歸魂為大有比。荀注所言乃同人師。同人師為离坎歸魂。非乾坤歸魂。荀曰舍离舍坎。則乾坤正居离坎之位也。非离坎居乾坤之位也。惠氏非不知其說之顛倒冀昆侖其詞。以愚初學而滅其證。故不得不釋之。
由易林推得雜卦意義
凡卦之相反者。義必反。如巽為寡髪。易林見震則以為多髪多羽翰。艮為鼻。易林遇兌則以為劓。震為足。易林遇巽則以為刖。艮為山。艮覆則山崩。艮為山陽。艮覆則為山陰。由易林推之。易卦爻辭如此者不可勝數。而其義甚隱。彖象傳只渾言大義。而未明言。因之後儒於對象。偶識之而不能盡。若覆象。則十未察及一二也。聖人蓋已慮及此。故又於最後之雜卦明申其義。
雜卦曰。乾剛坤柔。离上坎下。小過過也。中孚信也。信則无過。過則不信矣。大過顛也。頤養正也。顛則失養。養則不隕矣。皆言本象對象相反之義也。曰比樂。反之則憂。曰臨與。反之則求。曰屯不失其居。言陽當位也。乃屯反則雜而不當位。曰震起。震反則止。曰損衰始。損反則盛始。曰大畜時。反之則災而不時。曰萃聚。反之則不聚。曰謙輕。輕者不足也。乃謙反則自足而怡矣。曰噬嗑食。食者實也。頤中有物也。乃噬嗑反則空而為色矣。曰兌見。反之則伏。曰隨无故。故者事也。反之則有事。曰剝爛。反之則不爛。曰晉晝。反之則夜而光滅。誅者滅也。曰井通。反之則不通。曰咸速。反之則不速而久。曰渙离。离。去也。反之則不去而止。曰解緩。反之則不舒緩而急難。曰睽外。反之則內。曰大壯則止。反之則不止而退。曰革去故。反之則取新。曰豐多。反之則寡。凡此皆言正象覆象相反之義也。故於否泰明揭其義。曰反其類也。
韓康伯解雜卦曰。或以同根類。或以異相明。以異相明是也。以同相類无有也。後來知德知其言反象。至卦反則義亦反之意。來氏毫未察知。故詁經多誤。如以坎為孕。較虞氏以离為孚勝矣。乃漸三尚可。漸五遂不合。雜卦之言易象。正如此。反如彼。可謂活潑飛舞。示人讀易當作如是觀。作如是解也。又以示文王所以必使此四對象相次。二十八正覆象相次者。卽具有此意。故於序卦之外。离其舊序。俾義愈明。不然。人或疑蒙與需。此與小畜有涉也。自雜卦之義不明。於是易之言反象者。遂不解矣。
十翼解易由淺及深
愚嘗卽十翼攷之。是否為孔子所作。則不敢知。然為一人之文。无疑也。其釋經由淺及深。漸次而進。文言釋乾坤。六十四卦之本也。至彖傳則釋上下卦往來上下之義。教初學識本象矣。象傳則言及中爻。教人識互象也。繫傳初言剛柔動靜。次言錯綜變化。无義不備。无象不包。然皆昆侖言之。至說卦。遂明言八卦方位矣。方位者。易之本。乾鑿度所謂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定也。先天而天弗違也。又為易之用。乾鑿度所謂及其散布用事。四時迭終。五行更廢也。後天而奉天時也。方位不明。易不能通。至對象。較互象又進矣。互象有形可察。對象則伏於虛。无形可據。明言之。俾人知象之顯於此者。尚有隱於彼雜卦明申其義。互象漢魏人皆知。對象則不盡知。覆象則知者益少。果不出聖人之所略焉。
易所演皆公例公理
凡易之所言。皆天地間之公例公理。為萬物萬事所不能逃。先儒謂其專言天道。或專言人事者。皆不知天道。不如人事者也。天道與人事。无二理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如執其辭。將一句不能通。
易辭皆從象生
凡易辭无不從象生。如捨象不求。而只演空理。則聖人之立言。无乃太怪奇乎。且如睽六三上九。小過六二等詞。如不從象生。直謂之發狂可也。尚何聖之足云。是誣聖也。故夫王弼反古。避難就易。去實蹈虛。以諛媚後學。真易之罪人也。
凡象用於此而合。用於彼而不合。必誤。如以离為斧是也。又象用於此而合。於彼不合。所取必誤。誤而不求其故。須再三變而始得其象者。皆曲說也。二千年易解之晦。由此也。茲有一證。述之如下。
易之牛象
离彖离為牝牛。說卦坤為牛。左傳云純离為牛。此半象之本也。乃人於睽六三年之牛。革初九之牛。旅上九之牛。除遵用虞氏誤解。不取左氏外。餘皆知此以离為牛。詁甚得也。乃於无妄六三之牛。大畜六四之牛。遯六二之牛。皆知以坤為牛。不誤也。而皆不得解者何也。所取誤也。明之如下。
无望六三或繫之牛行人之得解
六三巽體。巽為繩。故曰繫。坤為牛。乃坤下剛成震。震為行為人。則牛之繫者已行矣。故曰行人之得。此雖以坤為牛。因坤形滅。故牛亦亡。其措詞之妙。有非凝目注視卦象而不能喻者。徒捃拾舊解无益也。大畜六四之牛。解已見前。
遯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解
坤為黃為牛。乃坤上而剛。則牛之革也。此艮之所以為膚也。艮為手。故曰執。艮為守為拘。故莫能脫。
以上牛象。倏有倏無。若隱若見。於卦象恰合。胡用強變成坤。以取象哉。坤為牛。乃坤之震。則牛之繫者已行矣。无妄。坤之艮。則牛之童者已角矣。大畜。坤之艮。則牛而成革矣。遯卦。此雖非焦義。乃由焦用象推測。其神妙如此也。
明夷六五易林箕子之確詁
易林雖以震為箕。為箕子。本明夷彖傳也。至六五箕子之明夷。自西漢以來無作紂臣解者。蜀趙賓讀箕子為荄茲。荄茲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云。言根荄方滋茂也。見孟喜傳。蓋古文原如此。而班固非易家。不知其為確詁。反摭拾梁邱施二家毀謗孟喜之詞。謂孟喜喜為名之。後賓死。因不肯仞云云。若讀箕子為荄茲。為趙賓創解且大誤者。豈知劉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與賓讀同也。向所據皆中古文。非依賓讀。可見賓讀之為舊詁。非所自創。更可見孟喜傳嘲譏孟喜之語之為誣詞。宋晁景迂嘗再四不平。欲為孟喜辨誣。而不能求得其故。至惠定宇始昌言之。惠氏真善於讀史者也。至東漢馬融。始詁六五之箕子亦為殷太師。豈知彖傳所言之箕子。與六五所言之箕子。在當時字必不同。蜀才箕作其。是其證。卽王弼亦讀子為茲。與趙賓同。後人以其音近混同之耳。設六五之箕子卽為殷之箕子。彖傳萬不能引以解易。六十四卦彖傳之辭。有一例如是者乎。可覆按也。凡彖傳皆自出新義。無有引爻詞以解彖者。是皆因卦象失傳。故駭怪荄滋之讀。豈知明夷六五。震體也。震為生。故曰滋。震為萌芽。故曰荄。請還以易林明之。
易林升之中孚云。百草嘉卉。萌芽將出。以震為萌芽也。小畜之睽云。芽蘖生達。陽昌於外。震為芽蘖。睽通蹇。陽居五。故曰生達。故曰陽昌於外。夫所謂芽蘖。卽荄也。生達。卽滋也。明夷互震。陽在下。不得昌於外。故曰荄滋之明夷。言根荄芽蘖。正當坎冬。不得生達。故明夷也。又坎之解云。寒露所淩。漸至堅冰。草木瘡瘍。華葉落亡。解下坎。為寒露為堅冰。震為草木。陽在下。故瘡瘍。瘡瘍卽明夷。草木瘡瘍。華葉落亡。卽荄滋明夷也。解與明夷二至上同。說解卽說明夷。與賓詁同也。紛紜之聚訟可以解矣。惠定宇於此爻厯史。辨之綦詳。有功先儒。嘉惠後學。惟不知震為萌芽為胎為孕。故不知荄滋之象。乃讀荄滋為亥子。易明言天干則有之。言十二辰則未見也。
賁初九六二皆用半象
賁下离。离下震上艮。故初九曰趾。曰舍車而徒。徒。徒步行也。趾與徒皆震象。六二曰賁其須。艮為須也。易林同人之否云。係於虎須。否巽為係。艮為虎為須。又蹇之旅云。棘掛我須。亦以旅艮為須。賁其須與賁其趾對文。治虞易者詁須為待。非也。易皆用半象也。
豫九四朋盍簪象
京作撍。子夏傳作簪。云疾也。鄭云速也。馬作臧。荀作宗。虞作戠。云聚會也。獨侯果訓為括髪之簪。清之毛奇齡惠士奇惠棟孫星衍錢大蚚焦循王引之翁元圻等。各有所主。大抵皆駁侯果之說。惟毛奇齡翁元圻用侯說。謂簪為冠簪。所以括髪固冠。
其駁侯說者。謂古祗有笄。無有簪。簪之名至漢始有。儀禮士喪禮。簪衣於裳。鄭注云。簪。連也。儀禮仍漢世之書。不足據也。簪於冠無涉也。繁徵博引。以炫其博。豈知六經何者非漢儒所傳。而能謂六經皆漢世書乎。況簪之與笄。名異而實同。在周則多稱曰笄。在漢則多稱曰簪。說文。笄。簪也。簪。無首笄也。鄭注士冠禮云。笄。今之簪。其為一物甚明。而惠棟必謂漢時始有簪名。豈知儀禮外。李斯諫逐客書云。宛珠之簪。韓非子。周主亡玉簪。其不始於漢甚明。又後儒見漢人訓簪為連為聚。必謂與笄異物。以駁侯說。豈知釋名云。笄。係也。所以繫冠。使不墮也。係之與連。有以異乎。笄貫紐武。注。冠鼻。使與髪連。係冠不墜。簪之用猶是也。漢之時冠式或與周小異。其固冠之法則不異也。後儒徒執簪哀於裳之鄭注。訓簪為連。豈知連衣於裳之必有物乎。物卽簪也。又簪衣于裳者。乃死者之衣裳。非復者招魂。之衣裳。死者之衣裳上下殊。故以簪連之。復者持以招魂。今必謂簪為連衣裳之物。更不可用以括冠髪。有是理乎。況易如此等字。無不從象生。後儒訓此字。動至千言。然從無有返本歸根。求之卦象者。故愈說愈晦也。
按易林恒之咸云。簪短帶長。咸互巽。為帶為長。艮為簪也。兌折。故簪短。又復之節語同。節三至五互艮。亦以艮為簪。豫九四艮以一陽統率羣陰。若簪之穿物。故曰盍簪。陽以陰為朋。震為髪。言羣朋附四。若簪之括冠髪也。故曰朋盍簪。此有一確注。杜詩云。盍簪喧櫪馬。艮為小木為簪。言羣馬之缰共係於橫木之上。故曰盍簪。能解杜詩。則朋盍簪三字之形容如繪出矣。又艮為小木。古士庶之家嘗以桑為笄。見儀禮。以蓍為簪。見韓詩外傳。以荊為釵。見列女傳。故艮為簪。自艮簪震髪之象失傳。於是此語之神妙都不解。而為无味之聚訟。又杜詩蔡注解此句云朋友讌會。可謂大誤。題為杜位宅守歲。時子美尚未官京師。故在從弟家守歲。曰四十明朝過。則除夕也。曰列炬散林鴉。則深夜也。以唐時風俗。豈有此時會朋友哉。而王應麟謂杜詩注詳博。但不知詩用侯果注。亦未察知蔡注大誤之所在。以此歎解人千古難索。
艮邦
漢魏人但知坤為邦國。於是卦無坤象者。遂不能解。茲按易林師之賁云。惠我邦國。乾之艮云。寇賊大至。入我邦國。皆以艮為邦。以是推坎蹇漸中孚彖傳皆曰邦。皆以正互艮為邦。非以坤為邦。
剝以艮為牀解
易林姤之遯云。展轉空牀。以遯艮為牀也。旅之同人云。牀傾簀折。同人通師。師二至四艮覆。故曰牀頭。自得此象。始知剝初六六二六四之牀之皆以艮。易原以剝為大艮也。舊解統以巽為牀。解巽卦尚可。解剝卦遂不合矣。
革小人革面
虞翻謂面指四。非也。伏艮為面也。易林遯之蒙云。雲過吾面。蒙坎為雲。艮為面也。又泰之觀云。无面有頭。亦以艮為面。革上六艮伏。故曰革面。面者。向也。史記項羽本紀。馬童面之是也。
震六二貝象
舊解皆以离為貝。茲按易林剝之蒙云。齎貝贖狸。蒙艮為手為貝。故曰齎貝。又謙之蠱。訟之大畜。皆曰喪貝。亦皆以艮為貝。蓋艮剛在上。亦可為貝。震六二艮體。故曰貝。坎失。故曰喪貝。
震髪艮須
易林節之謙云。伯去我東。首髪如蓬。以震為髪也。訟之需云。引髯牽須。需通晉。晉艮為髯須為手。故曰牽須。以艮為須也。蓋震為生。髪向上生。故震為髪。而震反為艮。須髯皆向下生。故艮為須。其取象皆以卦形。
自得震髪象。始知既濟九二之喪髴。從子夏傳。謂半震也。震為髪。髴者髪飾。二四又形巽。巽寡髪。故喪髴。又自得艮須象。始知賁六二之賁其須。為須髯之須。與上賁其趾對文。虞氏訓須為待。固非。惠士奇謂須當為斑。尤非。毛西河惠棟本說文。謂須為面毛。得解矣。而皆不知須究為何象。於是毛西河以口上頤下為說。易焉有如此取象者哉。賁上艮為須。下离為文。而二為离中。言下离文上艮也。故象曰。與上興也。上謂上卦艮。諸儒謂指六五或指上九言者。皆非也。
震翰象
易林坤之謙云。脩其翰翼。大壯之震云。晨風文翰。皆以震為翰也。自得此象。賁六四之白馬翰如。始知翰為羽翰之翰。言馬行迅速。其形容似之。馬荀作高。鄭作白。清儒作幹。皆失翰如形容之妙。
又自得此象。中孚上九之翰音登于天。人知翰音之為巽鷄。而不知翰音之用伏。中孚上巽伏震。震為音為翰。故曰翰音。虞氏謂翰為高音。指互震。非。
坤雲
易林困之泰云。陰雲四方。日在中央。以泰上坤為雲也。又未濟之升云。雲興蔽日。亦以升上坤為雲。自得此象。始知小畜小過之密雲。皆以重陰。而非取象於坎。故曰不雨。不雨之故。皆以下有艮火也。
艮鴻震鴻
易林師之萃云。鴻雁啞啞。以水為家。以艮為鴻雁也。臨之師云。鴻鵠失珠。以震為鴻也。自得此象。漸之六鴻遂能解。漸下艮為鴻。上巽通震。震亦為鴻。故六爻皆言鴻。此見巽卽言震。亦猶解上六見震卽言巽高墉。也。易原視本象與對象不分也。自此象失傳。後儒以互离為鴻。互离不能及六爻也。
艮鳥震鳥易林履之咸云。鳥升鵲舉。以咸下艮為鳥也。蠱之解云。鳥返故巢。以解上震為鳥也。自得此象。始知小過上下卦皆有鳥象。故彖與上初稱飛鳥。舊解皆誤。
震為商旅
易林恒之臨云。商人休止。又旅林云。不利旅客。以震為商旅也。震為行。故為商旅。因思復象云。商旅不行。以震為商旅也。坤閉。故不行。舊說非。
离枯
自得此象。大過枯楊。离科上槁。皆得解。詳卷四。統易林凡言枯者。不啻數十。無以乾老為枯者。虞翻用象誤也。
巽隙
易林剝之中孚云。隙大牆壞。以巽為隙也。自得此象。井九二甕敝漏之義愈明。詳卷六。
震鶴
自得此象。中孚正覆震。於是和字始能解。正覆艮。於是陰字始知為山陰。覆艮。詳見前。
震舟中孚舟得確象
舊解皆本繫辭。以渙為舟。豈知刳木為舟。指渙之互震也。剡木為楫。指渙之上巽也。非以重卦渙為舟也。解繫辭而誤。於是中孚之乘木舟虛。遂不知舟象之何屬。按易林大有之謙云。方船備水。謙上坤為方。互震為船。自得此象。於是中孚之舟虛遂能解。
震船之象。自來人不知。杭辛齋謂。日本學易者有意象。以震為船。若中國無此象者。豈知易林有且多。至東漢失之耳。又意象以离為鏡。杭亦稱之。豈知易林恒之未濟云。蔽鏡無光。以离為鏡。又升之賁云。日鏡不明。亦以賁下离為鏡。
艮隼
易林无妄之中孚云。有兩赤鷂。從五隼噪。兩鷂謂兌震。五隼謂巽艮也。兌數二。巽數五也。是以艮為隼也。因思解上六。射隼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艮隼覆。故獲也。唐黃賀說小過云。鳥墮雲間。亦以艮鳥覆為墮。墮卽獲矣。
巽蟲
左氏云。三虫為蠱。蠱者。壞也。壞之故。以蠱多。多之故。以風止山下也。易林每以巽為蠱。本之左氏也。
資斧之確象
易林漸之臨云。斧斤卽折。臨兌為斧。兌毀。故折。又節之萃云。千歲槐根。身多斧瘢。萃中爻艮。艮多節。故曰瘢。兌斧。故曰斧瘢。統易林凡十數用。皆以兌為斧。無以离為斧者。蓋兌為剛魯。為附決。為毀折。斧者決物之器。亦折物之器。故為斧。虞翻以离為斧說旅九四之得斧。尚可通。說巽上九之喪斧。遂不合。於是虞翻命三變离毀。以詁喪字。其為曲解。尚足辨乎。旅九四之得斧。以互兌也。巽上九之喪斧。以兌覆也。易林萃之訟云。亡錐失斧。訟兌覆。故失斧。正注此也。凡象反者。義必反。雜卦所釋。至明白也。此亦二千年之誤象。由易林而明也。至資為齊。舊解甚詳。茲略。
艮為豚豕
易林師之旅云。空槽住猪。豚彘不到。旅下艮為猪豚。艮止故不到。又頤之遯云。豶豕童牛。遯下艮。艮為豕。是易林顯以艮為豚豕。與坎同也。自得此象。凡易之言豕。除睽上九用伏坎外。餘大畜六五之豶豕。謂艮為豕也。艮少。故曰豶豕。姤初六羸豕孚躑躅。艮為豕。初二半艮。足短。易林謙之鼎云。狗无前足。鼎初二半艮。故足短。又體巽。故曰羸豕。中孚彖曰豚魚吉。亦以互艮為豚。蓋艮為虎為狐。故亦為豚豕。不必再三變成坎也。
艮邑
易林无妄之益云。東之樂邑。益下震。為東為樂。艮為邑也。又需之离云。中留北邑。离中爻伏艮。為邑也。自得此象。无妄行人之得。邑人之災。始知人謂震。邑謂艮。蓋艮為居為止為室廬。故為邑。又艮為火。故曰焚。舊說取象皆誤。
震翼震羽
易林同人之坎云。鼓其羽翼。飛上喬木。坎中爻震。為鼓為飛為羽翼。又坤之謙云。修其翰翼。亦以謙中爻震為羽翼。自得此象。始知漸上九之羽之指伏震。明夷初九之飛翼象似指明夷之六四。六四應初。且震體也。而未必為离。离在地下。尚何言飛。然舊解俱如此。今既得震飛震翼象。心有所疑。故指出以俟知者。
坤為薪
易林屯之坤云。採薪得麟。以坤為薪也。剝之坤云。荻芝俱死。亦以坤為荻薪。荻卽茅茹也。自得此象。否泰初爻之拔茅茹。始知其為坤象。拔茅茹卽採薪也。泰用旁通。詳卷三。
坎鬼
虞翻但知坤為鬼。豈知坎為隱伏。亦鬼象也。既濟九三曰鬼方。未濟九四曰鬼方。皆以互坎也。而虞氏必以為坤象。誤之遠矣。易林姤之需云。卑斯似鬼。以需坎為鬼。是其證。
震簋
易林坤之隨云。衣裳簋簋。以隨震為簋也。自得此象。始知坎六四之簋。損彖之二簋。皆謂震。而漢魏人皆不知。
震袂
易林坤之隨云。舉袂覆目。以震為舉為袂也。自得此象。始知歸妹六五之袂之謂震也。袂。袖口也。歸妹上震下兌。皆有口象。而六五陰。九二陽。故五不如二良。
震君
歸妹六五曰。其君之袂。以震為君也。小過六五不及其君。亦以上震為君。易林本之。凡遇震卽言君。而二千年不知其象。故小過六二不能解。
兌牙
易林大有云。白虎張牙。以兌為牙也。自得此象。始知大畜六五豶豕之牙。易原以兌為牙。五應二。二體兌也。鄭玄讀牙為互。清儒治漢易者多宗之。此卦象失傳之過也。艮為角。故曰牛角。兌為牙。故曰豶牙。若以牿為告。以牙為互。則非對文矣。
震尊
易林同人之豫云。玉杯文案。又益之大壯云。罍尊重席。杯尊皆謂震也。自得此象。始知坎六四之尊之為互震。自漢迄清。皆不知其象。
震乘艮負
解負且乘。以震為乘。艮為負也。易林乾之隨云。乘龍上天。以震為龍為乘。同人之无妄云。負牛上山。以艮為負。是其證。
震為箕子
易林大畜之履云。箕子佯狂。履通謙。以震為箕子為狂。自得此象。知明夷彖傳之箕子之為震象。六五則字異。並知易於人名皆取卦象。如明夷文王。泰帝乙。皆是也。
易之金象艮亦為金
說卦乾為金。而易言金者五。皆非乾象。於是虞氏謂陽為金。毛奇齡謂兌為金。種種揣測。皆不得其象。按易林隨之屯云。金玉滿堂。以屯艮為金。剝之蒙云。齎金贖狸。以蒙艮為金。又升之噬嗑云。金城銕郭。亦以噬嗑互艮。為城郭為金銕。蓋艮為堅。故為金。說卦本為不完之書。如乾為馬。震坎亦為馬。坤為輿。坎亦為輿。乾為亦。坎亦為赤。說卦皆言之。至坎為水坤亦為水。坎為月兌亦為月。乾為金艮亦為金。則不兼詳也。虞翻等知其一。不知其二。於是遇此等象。遂穿鑿百出。而易漢注存今者。虞氏獨多。於是治漢易者所當猛醒也。
自得艮金象。於是易之言金者皆得解。蒙六三云。見金夫。三應上。上艮。故曰金。三體震。震為夫。故曰金失。而三至五坤。坤為躬。坤死。故不有其躬。噬嗑九四云。得金矢。亦以艮為金。坎為矢。故曰得金矢。六五云得黃金。离為黃。艮為金。故曰得黃金。困九四云。困於金車。困通賁。四體艮。互震為車。故曰金車。鼎六五云。金鉉利貞。鼎通屯。五體艮。故曰金。坎為木。為穿。故曰鉉。鉉。鼎扛也。卽貫耳以舉鼎者也。卽士喪禮左執匕抽扃之扃。扃者。橫木關於鼎耳。左傳宣十二年楚人惎之脫扃是也。而此則不為木而為金。故曰金鉉。總此爻全用旁通。上句曰鼎黃耳。耳卽用屯坎。
歸妹以須說
凡易辭。有其象而不必有其事。昔儒謂豚魚無知。焉能感格。易若如此解。將无一句可通矣。艮之為須。既從易林得其象。歸妹六三之須。疑亦用伏艮。為鬢毛之須。而未必為待。何以知之。下九四象曰。有待而行也。知六三无待義。六三象曰。歸妹以須。未當也。言女不應有須也。若訓為待。有何不當。且與九四義複矣。惟其未當。故反歸以娣。反者。退也。言以須之故。降而為娣也。娣者本象。須者伏象。本象與對象雜用。易恒列也。愚向持是說。而不敢定。後讀易林渙之歸妹云。妹為貌慹。敗君正色。莊子。慹然似非人。言可怖也。貌慹謂須。易林原有此訓也。慹。之涉切。與色韻。
易矢確象
舊解皆以离為矢。說噬嗑九四之金矢。解九二之黃矢。尚可通。至旅六五之矢亡。亡字遂不能解。其誤與以离為斧同也。按易林豐之坎云。枉矢西流。坎為矢為矯輮。故曰枉矢。又遯之師云。鹿下西山。欲歸其羣。逢羿箭鋒。死于矢端。師互震為鹿。坎為箭矢。坤死。故曰死於矢端。又大有之賁云。楚烏逢矢。賁离為鳥。坎為矢。坎在离前。故曰楚烏逢矢。說文。楚烏。雅也。易林之以坎為矢。可謂明白矣。蓋坎為棘為七為穿。故為矢。矢象既得。於是凡易之言矢者。皆得其解。噬嗑九四曰。得金矢。艮為金。互坎為矢。解九二曰。得黃矢。互离為黃。下坎為矢。坎為獲。故曰得。旅六五云。射雉一矢亡。則以伏坎為矢。坎伏。故曰矢亡。繫辭說睽象云。剡木為矢。坎為木為矢。兌斧。故曰剡矢。
凡易象用於此而合。施之全易而或有不能通者。其取象必誤。漢魏人以离為矢。噬嗑及解已不如用坎之親切。然猶可強說。獨旅卦上离。而反曰一矢亡。於是二千年人不知亡字之義。且不知一數之何指。豈知易原以坎為矢。坎後天數一。坎伏。故曰一矢亡。二千年易家之大誤。見說卦以离為雉。所有鳥象皆欲屬之。以离為甲兵。所有兵器皆欲屬之。以离為蚌蟹。所有介族皆以專屬之。豈知不若是之專一哉。
坎夫象
震為夫。見孟氏逸象。於是解易者皆用之。豈知坎亦為夫。左傳坎變巽。曰。夫從風。風隕不可娶。是以坎為夫也。易林觀之訟云。讒夫在堂。亦以訟坎為夫。坎上下兌口相背。故曰讒夫。又无妄之比云。夫亡從軍。亦以比坎為夫。夫在外。故曰亡。亡者。往也。
自得此象。知比後夫。以上坎為失。蒙六三曰見金夫。以下坎為夫。大過九二曰老夫。以伏震為夫。至小畜九三曰夫妻反目。則以伏坎為夫。睽九四曰遇元夫。則以互坎為夫。漸九三曰夫征不復。亦正以互坎為夫。乃知左氏與易林仍本之易也。夫妻反目。夫征不復。解並見前。皆以震為夫。乃得坎夫象。故並著之。以資商搉。
震為口為食
說卦兌為口。而頤无兌。象曰自求品食。於是後人以伏兌為口。至飲食象。說卦无明文。於是荀氏以坎為飲食。後儒多從之。乃以坎說需漸之飲食皆當。而於大畜之不家食。頤之口食。節飲食。明夷之不食。皆不合。豈知震亦為口為飲食也。易林需之解云。一指食肉。口无所得。以解震為口為食。坎為肉。蒙之艮云。攫飯把肉。以就口食。亦以艮中爻震。為口為食。自得此象。於是大畜頤明夷之口象食象。皆得解。大畜曰不家食。艮為家。震為食。故曰家食。皆在外。故不家食。頤曰自求口實。阮氏校。謂閩本監本汲古本皆作食。非。然詩曰以就口食。管子曰並口而食。易林亦每以口食連文。洪頤煊云。山井鼎。周易考文作口食。然則汲古等本必有據。未必非。坤為目。艮為求。震為口食。鄭作食。鄭注云。坤載養物。而人所食之物存焉。觀其求可食之物。而貪廉之情可別也。是鄭原讀為食。食亦震象。故曰自求口食。若作實。則卦无其象。象曰節飲食。亦以震為食。須知頤者口旁肉。必正覆震口相合。然後為頤。虞氏以伏兌為口。取象似得矣。豈知必正覆震口上下相合。方為頤。若大過正覆兌。則不為頤。仍誤也。明夷初九曰三日不食。亦以互震為食。震在外。初离虛。故不食。离卦數三。故曰三日不食。
艮觀象
說卦离為目。故為觀。乃頤曰觀頤。曰觀我。曰虎視。觀六爻皆言觀。而皆无离象。按易林蒙之謙云。日月相望。則以艮為望。謙正反艮。故曰相望。又蒙之大壯云。千里望城。大壯通觀。觀艮為城為望。又坤之渙云。舉首望城。乾之隨云。遊觀四海。亦皆以艮為觀望。乃知頤卦觀卦之方觀言視。皆取象於艮。蓋艮陽在上。故為明為觀。能居高以視下也。易林如此等逸象。遇之多年。皆不知其所謂。今以易林注易耶。抑以易注易林耶。吾亦不知也。
艮為光為明
离為日為光明。乾為大明。故坤曰光大。謂伏乾也。需曰光亨。履曰光明。謂互离也。泰九二象曰光大。同人彖傳曰文明以健。夬彖傳曰其危乃光。皆謂乾也。大有九四象曰明辨。噬嗑象曰明罰。賁曰文明。晉彖傳曰大明。此為乾日之確解。故乾彖傳曰大明。與此以离為大明同。明夷曰明。井九三曰王明。皆謂离也。屯九五曰未光。困初六曰幽不明。謂离伏也。漢魏人皆知也。
乃隨九四曰在道以明。大畜彖傳曰輝光。頤九四象曰上施光也。益彖傳曰其道大光。謙艮彖傳皆曰光明。觀渙六四皆曰光。卦无乾离。而亦曰光明。虞翻求其象不得。遂曰。謂某爻已變成离。故曰光明。凡清儒解易者皆宗之。此端一開。易尚有不解者哉。甚矣其自欺也。愚初解易。而知其為曲說。謂隨益艮渙之言光明之皆以大离也。
乃謙彖傳曰。天道下濟而光明。觀六四曰。觀國之光。二卦皆不互大离。而亦曰光明。愚心始疑之。乃返求之易林。易林訟之觀云。欽明之德。以艮為明也。訟之震云。六位光明。亦以互艮為位為光明。又蒙之謙云。光明盛昌。亦以謙下艮為光明。蓋艮陽在上。故為火為光為明為觀。乃恍悟得艮為光明。凡易林之言光明者皆渙然永釋。此以易注易林也。易象失傳之難於摸索如此。
震甕震缶
易林未濟之恒云。甕破缶缺。恒上震。為甕為缶。互兌。為破缺。自得此象。井九二之甕。乃知其確指伏震。坎六四之缶。乃知其指互震。舊解以离為甕。离無口。為大腹則可。為甕似非。至缶象。舊解皆以坤為缶。豈知比初六可以坤為缶。坎六四則以互震為缶。與樽簋皆象震形。為最切也。


焦氏易詁卷十一
行唐尚秉和節之撰

焦氏之象數

象者。易辭之所本。數者。易道所由成也。故自春秋以迄東漢。靡不重之。自王弼解縛去滯。避難就易。掃象不言。專演空理。是終日期菽粟豆麥之佳善。而不知其生於地也。象且不言。何有於數。
凡數有十。而實盡於五。參天兩地也。五合一為六。合二為七。合三作八。合四為九。合五為十。十不能變。仍與一同。故易祗用六七八九。以六七八九包一二三四五於其中也。此大玄所由以第一首當水。第二首當火。第三首當木。四首當金。五首當土。至六七八九。復為水火木金也。可見一二三四與六七八九同。祗以五為樞紐耳。故卽此六七八九之數。參伍之。錯綜之。而策數之變化以見。而易道之根本以成。
茲卽易林所用者分晰言之。一曰卦數。二曰爻數。三曰五行數。四曰十日數。五曰九宮數。六曰策數。七曰十二辰數。
先天八卦圖。略。
朱漢上以九宮為卦數者。非也。卦數者。八卦之次第。故數祗有八。不及九。然相對者皆九也。亦猶十日數。卽以其次為數也。周易定位首乾。乾始坤終。乾作坤成。繫傳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之次。皆出於自然。乾一。兌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凡易林所用之數。卦數幾居其半。乃至東漢卽失傳。及邵子揭出此數。後人拘於河洛之數。謂與法象不合。豈知爻尚有數。卦之次又何不可為數哉。其詳已見卷一。
爻數圖。略。
右圖爻數。自初數之。或以一爻為一歲一年。同人九三三歲不興。既濟九三三年克之。或以一爻為一月。臨至於八月有凶。或以一爻為一日。復七日來復。或以一爻為一人。損六三三人行則得其友。皆爻數也。
若易林所用。如乾之晉云。三癡俱走。坤為癡。三則用爻數。故曰三癡。恒之節云。一華千葉。節震一。兌為華。故曰一華。用爻數也。又恒之小過云。一息十子。一仍震之爻數也。又易林或以巽為七。疑與復七日同例。自姤而復七日。自復而姤亦七日。所謂反復也。姤則下巽。亦爻數也。
五行數圖。略。
上圖。朱漢上謂之洛書數。朱子則謂為河圖數。郭璞洞林云。坎數六。木數三。是也。易林晉之節云。四壁无戶。三步一止。節震木數三。坎水數一。皆用五行數也。又按。易震六二曰九陵。虞仲翔以初九當之。易无如此用數者。而易林遇震亦往往本易。言九震納庚。疑用金數也。
十日數圖。略。
上卽納甲數。乾納甲壬配一九。坤納乙癸配二十。震納庚配七。巽納辛配八。坎納戊配五。离納己丁六。艮納丙配三。兌納丁配四。易林解之謙云。三火起明。謙下艮納丙。數三。用日數也。又易林及虞翻等。往往以兌為十。則以後天兌位當癸十之終。仍用日數。而非納甲也。祗兌如此用。他卦則未見。
九宮數圖。略。
上圖。劉牧朱震等謂之河圖。朱子謂之洛書。於古皆無確徵。故其名無定。攷大戴禮明堂篇曰。明堂凡九室。二九四七五三六一八。與茲數正同。九室者。九宮也。是以乾鑿度張衡鄭康成等皆謂為九宮。故名曰九宮數。
惟九宮之數。皆以後天八卦配之。易林蠱之師云。二人共路。後天坤位值二。師上坤。互震。震人。故曰二人。又大壯之否云。三癡六狂。否下坤。為癡。三用爻數。乾位值六。故曰六狂。二與六。皆用九宮數也。
其見於別書者。朱漢上云。郭璞謂巽別數四。兌數七。又曰。坎為一年。易鑑所謂震三艮八也。惟朱漢上謂此為卦數。殊非。卦數須從定位起。此入用位。故以配九宮。
大衍數  卽策數
漢上易云。四因九。得三十六。
四因六。得二十四。
太極不用。所用者四象。故以四因九六。九者陽數。六者陰數也。陽用極數。故九。陰用中數。故六。九而四之。得三十六。為乾一爻之策。六而四之。得二十四。為坤一爻之策。
六因三十六。得二百一十有六。
六者。一卦有六爻。乾一爻之策三十有六。以三十六而六之。則二百一十有六。為乾一卦之策。
六因二十四。得百四十有四。
六者。一卦有六爻。坤一爻之策二十有四。以二十四而六之。則百四十有四。為坤一卦之策也。
乾坤之策凡三百有六十。
二百一十有六。合百四十有四。則三百六十也。
按九六策數六因之。共得三百六十。當期之日。若二十八。三十二。七八之數。各以六因之。亦共得三百六十。當期之日也。
三十二因二百一十有六。得六千九百一十二。陽卦有三十二卦。以二百一十有六而三十二之。則六千九百一十二。為三十二陽卦之策數也。
三十二因百四十有四。得四千六百八。陰卦有三十二卦。以百四十有四而三十二之。則四千六百八。三十二陰卦之策數也。
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三十二陽卦之策六千九百一十二。三十二陰卦之策四千六百八。合而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所謂二篇之策也。按全易三百八十四爻。陰陽爻各一百九十二。以九六策數因之。仍合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
右大衍數。邵康節傳其子伯溫。按此必傳其用。若數則人共知。
按易林萃之夬云。千歡萬悅。用乾策也。噬嗑之損云。遠望千里。用坤策也。萃之大畜云。大樹百根。用震策也。惟祗遇乾坤震三卦言之。他卦則不見也。
十二辰數圖。略。
朱震云。十二辰卽月數。月數卽消息數。或用之為日數。則京房之積算也。
易林大壯之离云。丑寅不徙。辰巳有咎。則以坎互艮震。先後天皆居丑寅。离互兌巽。先後天皆居辰巳。又革之賁云。亥午相錯。則以艮居亥。丑居午。皆論十二辰也。
焦氏易林集象學之大成
由左氏證之。象至東漢卽失傳。西漢失傳與否。无從證明。然由易林攷之。凡左氏所謂者。易林皆有也。其他各逸象所有者。易林無不有。若各逸象所無。為易林所獨有者。則象之失傳者也。其實此象皆在易辭中。易象失傳。後人遂瞠目莫覩矣。如坤魚兌月。其著者也。故易林實集象學之大成。由斯推西漢時。象似未失傳也。
茲分別述之於下。
甲。六十四卦所用之象。
凡卦爻辭皆從象生。其見於說卦及各家逸象者。人能解。其不見者。則不能解。如乾日兌月坤魚乾南坤北离東坎西等是也。而易林則無不知之。
乙。說卦之百五十象。
乾健坤順。言八卦性情者八象。乾馬坤牛。遠取諸物者八象。乾首坤腹。近取諸身者八象。共二十四象。及下所廣之百十有四家。後天八卦象。中男少男二象。共百五十象。易林無不用也。
丙。荀九家逸象。
共三十有一象。此本非逸象。徒以傳流之本字多寡不同。後儒慎之。命為逸象。此亦唯易林知之。若東漢人則不盡知。
丁。左傳所用之象。其普通皆知之象不録。
除十翼外。詁易者莫先於左傳。其說易。無一字不從象生。惟其所用之象。為說卦及各逸象所有者。杜注孔疏能解。無者遂不能解。杜孔之時。賈逵服虔之注皆在。可見賈服卽不知。象至東漢而失傳。此最明確矣。茲將左傳失傳之象。分述如左。
一。閔元年。畢萬筮仕於晉。遇屯之比。震變坤也。而曰車從馬。以震為車。又晉語。震。車也。車有震武。是以震為武。而漢魏人解易履巽之武人。无以震為武者。若易林則遇震卽言武。又震殺之象。孔疏能解。漢人解易亦无用者。而易林每用之。
二。閔二年筮季友生。遇大有之乾。卽离變乾。而曰同復於父。敬如君所。言离所在南與乾南同也。而杜注不能解。若易林則每以乾為南。
三。莊二十二年筮敬仲生。遇觀之否。曰。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因遇卦之卦皆有巽。巽為齊。姜者齊姓。故巽為姜。而漢魏人皆不知此象。若易林遇巽卽言姜。初讀之不知其所指。後乃知其本於左氏。
四。僖十五年晉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睽。卽震變离。曰。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姬輹旗皆震象。震形毀。故曰敗曰脫曰焚。詳見卷七。乃杜注不知。解之皆誤。若易林則以震為姬為旗。皆與左氏合。又曰。敗於宗丘。震為主。故為宗。為反艮。故曰丘。震形毀。幫敗。兼用覆象。尤與周易易林合。而杜注不解。
五。襄二十五年筮娶棠姜。遇困之大過。卽坎變巽。曰。夫從風。風隕。不可娶也。巽為隕。東漢人不知。故虞仲翔鼎初六鼎顛趾。不知其故在巽。而以大過顛為說。又秦筮伐晉。遇蠱。曰。歲云秋矣。我落其實。以艮為果實。巽為落也。而杜注不詳。若易林。則遇巽言隕落者。不可勝數也。至坎夫象。亦失傳。
六。昭五年筮穆子生。遇明夷之謙。卽离變艮。曰。日之謙當鳥。艮為鳥。故曰當鳥。乃杜注不知艮鳥象。以离鳥當之。是离當离矣。於之謙何涉。是不通也。若易林。則以艮為鳥。故讀黔喙為黔啄。
又曰。於人為言。敗言為讒。於人為言者。謂三至五互震也。震為人為言。乃震覆為艮。則言敗矣。謙正覆雨震言相背。則讒言矣。全用覆也。乃杜注不知。若易林。則遇謙卽曰讒也。
七。成十六年晉筮與楚戰。遇復。曰。南國蹙。射其元王中厥目。復下震為南。坤為國。故曰南國。震為射。故射其元。震南震射之象。解易者皆不知。又乾為元。首也。為王。乾位南。故自北射中元王。而杜注不知。若易林則均知之。
戊。孟氏逸象。
孟氏逸象。傳者多寡不同。一三百餘象。一四百餘象。杬氏云。以兩漢經師各守師說。故多寡不同。惟先儒謂此象傳自焦氏。今以易林攷之。焦氏所用極要之象。此皆无之。傳自焦氏。似不然也。又此象採自本經。頗有誤者。推其解。皆虞義。如焦以艮為虎。與九家合。此以坤為虎。焦以震為鶴。此以离為鶴。焦以震為孕。此以离為孕。顯皆虞氏詁經之誤解。故吾疑此象純為虞仲翔所輯。否則後儒採自虞注中。而未必為孟氏也。焦氏易傳自孟氏。如此象為孟氏所輯。豈有左傳之象。焦氏皆知。孟氏反不知哉。此其證也。茲從其多者録之。至其義有可疑。或與易林異者。則隨文注出。以資參攷。
乾為王。先王。明君。人。大人。聖人。賢人。君子。武人。行人。物。易。立。直九家。敬。畏。威。嚴。剛堅。道。德。盛德。行。性卽乾元。精。言九家。信。揚善。善。積善。良。仁。愛。忿。生。祥。慶。天休。嘉。福。介福。祿。先。始。知。大。盈。蔑。肥此與上武人。皆虞氏誤象。好施。利。清。治。大謀。高。揚。宗。族。高宗。甲。老。舊。古。大明乾。日也。兼月言者非。遠。郊。野。門。道門。百歲。頂。朱。衣九家。圭。蓍。瓜。龍九家。
坤為臣。順臣。民。萬民。姓。小人。邑人誤。鬼。形。身。牝。母。躬。我。自。至。安。康。富。財。積。聚。萃。重。致。用。包。寡。徐。營。下。容。裕。虛。書。邇。近。疆。无疆。思。惡。理。體。禮。義。事。業。大業。庶政。俗。度。類誤象。閑。藏。密。默。恥。欲。過。醜。積惡。迷九家。弑。亂。怨。害。遏惡。終。永終。敝。死。喪。冥。晦。夕。莫夜。暑。乙。年。十年。戶。義門。闔戶。閉關。盍。土。階。積。土田。邑。國。邦。大邦。萬國。異邦。方九家。鬼方。裳九家。紱。車。器。缶。輹誤象。囊。虎虞氏誤象。兕。黃牛。牝牛九家帛漿象。此无。
震為帝。主。諸侯。人。士。兄。夫。元夫。趾。出。行。征。作。遂。驚走。警衛。定。百。言。講議。問。語。告。響。聲。音。鳴。夜。交疑。徵。反。後。後世。從。守。左。生。嘗。緩。寬仁。樂。笑。喜笑。笑言。道。際。祭。鬯。禾稼。草莽。鼓九家。筐。馬。麋鹿。
九家有玉鵠此无
巽為命。命令。號令。教令。誥。號。號咷。處女。婦。妻。商旅。隨。入。處。伏。列。齊。同。交。進。退。舞。谷。長木。苞。楊。果木。芽。白芽。蘭。草木。草莽。杞。葛藟。薪。庸卽墉。牀。繩。帛。腰帶。繘。蛇。魚。鮒。
九家有鸛象。此无。
坎為聖鄭玄周禮注。聖。通也。洪範。睿作聖。睿。明也。水明而無不通。故為聖。張惠言謂得乾二。非。雲。玄雲。川。大川紀磊謂此象非。河。心。志。思。慮。憂。謀。惕。疑。艱。蹇。恤。悔。逖此以逖為憂。顯為虞義。忘。勞。濡。涕。洟。眚。病。疾病。疑疾。災。破。罪。悖。欲。淫。寇盜。暴。毒。瀆說卦。孚。平。法。罰。獄。則。經。習。入。內。聚。脊。要。臀。膏。陰夜。歲。三歲。尸。酒。木。叢木。叢棘九家。棘匕。穿木。校。弧。弓彈。車。馬。
九家有為宮為律為可為棟為狐為桎梏。此无。
离為女子。為婦。孕易林以震為孕。此似誤。惡人。見。飛。爵。日。明。光。甲。黃。戎。折首。刀。斧。易林以兌為斧詁易。義長。資斧。矢。飛矢。黃矢。綱。罟。甕易林以震為甕。鳥。飛鳥。鶴此誤解中孚而取。隼此誤解解上六而取。鴻此誤解漸鴻而取。
九家有牝牛象。此无。虞翻注离彖。謂以离為牝牛為俗說。豈知左氏明曰純离為牛。左氏亦俗說乎。由此證虞翻未見左傳。又以證孟氏逸象純為虞氏逸象。
艮為弟。小子。君子。賢人。童。童蒙。僮僕。官。友。閽。時。豐。星。沫。霆。果。慎。節。待。制。執。小。多。厚。取。舍。求。篤實。道。門庭。宗廟。社稷。鼻九家。肱。背。腓。皮。膚。小木。碩果。豹。狼。小狐。尾。
九家有為虎為狐二象。此无。虞氏以坤為虎。訖不知艮虎象。豈知易林及九家皆以艮為虎。後郭璞又以兌為虎。兌西方虎宿。又兌為剛魯。為毀折。義亦勝於坤。
兌為妹。妙。妻。朋友此虞氏不知朋友真詁誤取。與類同。講習。小。少。刑人。密。通。見。右。下。少知。契。
九家有為常為輔頰二象。此无。
除說卦外。凡左氏所用之象。九家逸象。易林無不知之。無不用之。至孟氏逸象。則易林不與盡同。然較其義於經。則易林無滯義。而孟氏逸象。則用於此而合者。用於彼常不合如以离為斧。旅斧可解。巽斧遂不合。於是虞翻命卦再三變。以就其象。夫一卦可變為六十四卦。尚何求而不得乎。經義之不明。此等曲說障之也。
焦氏易傳自孟氏。以西漢時之重師承。豈有焦氏故背其說。而立異如此哉。故夫孟氏逸象。純為虞氏一家之說。可斷言也。乃先儒又有謂此逸象傳自焦氏者。今以易林攷之。重要之象迥不相同。傳自焦氏之說。似尤無稽。茲將易林失傳之象。標出如左。

為日。河。海。山。陵。南。順。

為水。江。淮。河。海。魚。淵。雲。虛同墟。薪。逆。北。

為武。旗。鴻。隼。鳥。箕子。南。射。爵。樽食。鶴。君。伐。姬周姓。甕。胎卽孕。舟船。飛。翼。老夫。商旅。公父同。口。神。襦。缶。瓶。辰。簋。登。狩。乘。華。羽。東北。萌芽。翰。髪。袂。

為母。齊。姜。少姜。寡。隕。落。羸。蠱。石。隙。袽。

为大首。肉。土。众。胏。楫。西。脯。鬼。矢。夫。

为枯。星。東。

為火。鳥。鴂。隼。面。簪。須。祖。臣。臣妾。角。啄。豚。負。何。壽。貴。邑。邦。牀。西北。斯析。貝。金。觀。光。明。龜。視。

為月。華。老婦。魯。資斧。牙。
右從易林尋得失傳之象。共百廿一。又有為易林所无。祗見於左傳者一象。

震為輹詳卷七
共百廿二象。至漢魏皆失傳。除姬旗姜數象可釋左傳外。餘无一字不與易有關。可據以更正昔儒誤解誤象。如撥雲霧而見青天。如闇夜之逢華燭也。至其所推廣之象。奇詭百出。如一一列舉。雖數倍於孟氏逸象而不能盡也。而尤要者。易林視本象與對象不分。由是易用旁通之處始明。易林以覆象與正象雜用。妙不可階。由是易用覆象之處。其神妙亦漸解。推之半象大象。无不皆然。初觀其辭。妙義環生。玲瓏剔透。不可端倪。若焦氏用象。獨擅天機。及推求其例。無不源本於經。無絲毫之逾越規矩也。昔人知太玄擬易。故往往卽玄首以解經。而不知焦氏易林之亦擬易也。嗚呼。後之人有究心易數者乎。愚以為太玄其階。有究心易象者乎。易林其數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