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第一百七十五篇《南山有台》

 古风泊客 2020-10-24


【篇目】

  [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

【古风泊客一席谈】

  南山有台


    [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作品介绍]

小雅·南山有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颂德祝寿的宴饮诗。全诗五章,每章六句。每章后四句都是歌功颂德和祝寿之词。第一二章敬祝邦家之光、万寿无疆,第三四章祝福民之父母、德音不已,第五章祝愿子孙万代幸福绵长。虽然内容单纯,但结构安排精巧,语意逐层递进,具有很强的层次感与节奏感。


[注释]

⑴台:通“薹(tái)”,莎草,又名蓑衣草,可制蓑衣。

⑵莱:藜(lí)草,嫩叶可食。

⑶只:语助词。

⑷邦家:国家。基:根本。

⑸光:荣耀。

⑹杞(qǐ):枸杞。

⑺父母:意指其爱民如子,则民众尊之如父母。

⑻德音:好名誉。

⑼栲(kǎo):树名,山樗(chū),俗称鸭椿(chūn)。

⑽杻(niǔ):树名,檍(yì)树,俗称菩提树。

⑾遐:何。眉寿:高寿。眉有秀毛,是长寿之相。

⑿茂:美盛。

⒀枸(jǔ):树名,即枳椇(zhǐjǔ)。

⒁楰(yú):树名,即鼠梓(zǐ),也叫苦楸(qiū)。

⒂黄耇(gǒu):毛传“黄,黄发;耇,老。”

⒃保艾:保养。


[译文]

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君子很快乐,为国立根基。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

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君子很快乐,为国争荣光。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

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君子很快乐,人民好父母。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

南山生鸭椿,北山长菩提。君子真快乐,高年寿眉齐。君子真快乐,美德充天地。

南山生枳椇,北山长苦楸。君子很快乐,那能不长寿。君子真快乐,子孙天保佑。

赏析

此诗为周代贵族宴飨宾客的通用乐歌,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三首诗是同一组宴饮诗。先歌《鱼丽》,赞佳肴之丰盛;次歌《南有嘉鱼》,叙宾主绸缪之情;最后歌《南山有台》,极尽祝颂之能事,敬祝宾客万寿无疆,子孙福泽延绵。前人或以为“乐得贤”(《毛诗序》),或以为“颂天子”(姚际恒诗经通论》),或以为“祝宾客”(方玉润诗经原始》)。就此诗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为宴饮的通用乐歌来看,它应是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

全诗五章,每章六句,每章开头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兴,民歌味十足。南山有台、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莱、有杨、有李、有杻、有楰,正如国家之拥有具备各种美德的君子贤人。兴中有比,富有象征意义。但是兴语的作用还有为章节起势和变化韵脚以求叶韵的作用。在此诗中,这两点表现得尤为明显。如果直说“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等,则显得突兀和浅直,加上“南山有台,北山有莱”等后,诗顿时生色不少,含蓄而委婉,诗的韵律也由此而和谐自然。兴语之后,是表功祝寿。每章两次直呼“乐只君子”,可以见出祝者和被祝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前三章“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民之父母”三句,言简意赅,以极节省的笔墨为被颂者画像,从大处落笔,字字千金,为祝寿张本。表功不仅是颂德祝寿之所本,而且本身也是其中的必要部分。功表得是否得体,直接关系到诗的主旨。正因为前面的功表得得体而成功,后面的祝寿才显得有理而有力。四、五两章用“遐不眉寿”“遐不黄耇”两个反诘句表达祝愿:这样的君子怎能不长眉秀出大有寿相呢!这样的君子怎能不头无白发延年益寿呢!这又是以前三章的表功祝寿为基础的。末了,颂者仍不忘加“保艾尔后”一句。重子嗣,是中国人的传统,由祝福先辈而连及其后裔,是诗歌的高潮之处。

这首诗的内容虽单纯,但结构安排相当精巧,五章首尾呼应,回环往复,语意间隔粘连,逐层递进,具有很强的层次感与节奏感。选词用字,要言不烦、举重若轻、颇耐咀嚼,表现出歌词作者的匠心独运。作为宴享通用之乐歌,其娱乐、祝愿、歌颂、庆贺的综合功能是显而易见的。

佚名


赏析

【文化解读】

《南山有台》

——寿比南山的祝祷

(一)诚意祝寿

《南山有台》是一首祝寿诗,歌于宴饮之时。所以我们可以把它形象地理解为,这是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寿诞上,宾客一边端着酒杯,一边颂唱的祝酒歌。

既然是在喜庆宴会上的颂词,又是在寿星老人面前的祝歌,那么言辞里就难免有夸大其词、好话说尽之嫌。比如后世人常用的祝寿词“寿比南山”、“万寿无疆”,就由此诗而来——可是,再健康的老者,又怎可能以人寿比肩苍山?再长久的人生,又怎可能长存万年不息?这些本就是人人都晓得的简单道理,更何况是诗中所赞美的这个万人敬仰、睿智英明的长者,他怎会不心知肚明呢?——偏偏,他听着这些夸张到面前来的贺词,还受用不尽;偏偏,人们唱诵着这些夸大成漫无边际的谀辞,还喜之不尽。

那么,如果此诗仅仅是这样的调性,能传诵两千多年,岂非奇哉怪也?

况且,传之于《诗经》雅篇里的辞章,并非寻常人家可用。雅诗,都是宫廷贵族歌篇,因此历来人们常说这首《南山有台》是在为统治者周王祝寿,朱熹言:“此亦燕飨通用之乐歌。……所以道达主人尊贵之意,美其德而祝其寿也。”倘若只是为了把这样不切实际的溢美之词唱给一国之君,——那么,最是阅尽天下的贵族统治阶层,岂非最是自欺欺人?最是道尽后世文辞之祖的诗经三百篇,岂非最是夸夸其谈?

有人便抱此视角进而批评中国文学一向太过主观浮夸,不讲求客观实际。比如李白诗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谁的白发能有三千丈?更要批评中国式感性化的思维方式,严重影响着方方面面,哪怕是做菜,中国人也只说“盐少许”而从不说“盐几克”,在科学面前实在叫人痛心疾首。

这样看来,中国诗的写意,不再是优点而是缺点,成了缺乏严谨的艺术;中国人的思想,不再是诗意而是务虚,成为缺乏严谨的思维。

但其实,哪怕《诗经》是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原始歌谣,凭它常常运用的“赋比兴”手法,就恰恰注定了这是一种组织严谨甚至逻辑严密的表达方式。如这首《南山有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实在是严密得井然有序,严谨得令人吃惊。

就拿《南山有台》第一段来说,总共才24个字、却语分三层地表述着三个维度的内容,能让人清晰看到思想情感推进的过程:

前八个字,是环境气氛的烘托。“南山有台,北山有莱”,说南山和北山的雄伟和葱茏,这就像影片开始之前展现给观众的一幕全景镜头。高山的巍巍峨峨、植被的郁郁葱葱,衬托出影片那主人公,他形象的高山仰止、他治下的生机盎然。而这种“托物起兴”的联想法,就是诗歌中“兴”的表述手法;

中间八个字,是对主人公本身的表述。“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说他是踌躇满志的神态,说他是家国兴旺的基业。这就把镜头特写给了影片主人公,让人们直接获悉他的器宇轩昂、他的丰功伟绩。这种铺陈直叙的旁白式的表达,就是诗歌中“赋”的表述方法;

最后八个字,“乐只君子,万寿无期”,祝祷这样一位文治武功、仪表堂堂的君子,能和乐安康,能万寿无疆。这是来自座下宾客的话,就像影片把镜头切给了其他角色,他们满腔满口的台词,正是满怀满溢的心声。而他们此时激动的心声,最后简化成了后人常说的一句“寿比南山”,愿君子寿命,如同那山般久长、山般苍翠——这种类比的方法,用一物比拟另一物,就是诗歌中“比”的表述方法。

这样综合来看,诗中“万寿无疆”等祝词表达,绝不仅仅是单薄浮夸的虚以委蛇,而是能感受到这些词在言说者倾吐而出时,那份情感的立体性、那种语言的逻辑性:

在诗里,先有环境观望,让人感受到了美好的大氛围;

再有客观表述,让人得知到了表述对象的实际功德;

最后再不吐不快、满怀深情地祝祷出了主观表达,让人理解到了那种愿此人常在、愿此德长存、愿此景长好的由衷之情。

从宏观到微观的描绘、从客观到主观的叙述,当最后情感喷薄而出时,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

虚情假意的谀词不入流,诚心实意的祝祷才入诗。

(二)高压加冕

而这种来自旁人对歌颂对象的由衷之情,看似是一座座高帽献给了对方,实则又何尝不是一座座高山压给了对方?——

获得了多高的肯定和赞美,就意味着付出过多高的代价和辛劳;

得到了多少的祝福和期待,就意味着换来了多少的审视和压力;

在位有多长的生涯,就意味着要担负有多长的责任;

面对着多殷切的芸芸大众,就意味着要面对多严密的众目睽睽。

所以接受赞美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尤其作为诗里的统治者接受赞美,很可能他在欣喜之余也汗流浃背、惴惴不安。赞美本身,就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所以接受祝辞也不是一件轻巧的事,尤其是身处尊位而获得至高无上的祝福,很可能在喜悦同时更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祝辞本身,也是一道加冕的重压。

寿比南山、万寿无疆,这是让被祝福者接受肯定也接受考量的一把双向剑,它的前提在于被祝福者确实做到了诗里说的“邦家之基”、“邦家之光”,还要继续做到“德音不已”、“德音是茂”,否则便将高攀不上“万寿无期”、“万寿无疆”这样的隆重贺礼,便是配不上来自座下芸芸的贵重祝祷。

其实宾客的高赞,是用架高的方式让一个身处高位者无颜松懈来日、不敢愧对今朝。很难说这种高高捧起的良言馈赠,是荆棘的鞭策,还是鲜花的祝福——其实鲜花的美而脆弱,不也正是一种刺目的提醒么,一时芬芳大盛之后,来日还要勤勉耕耘,才能常开不败。

有时候,说出赞美需要勇气,要避免被指责为阿谀奉承,而一旦考量认定之后,赞美对方便可以心安理得;

但有时候,接受赞美更需要勇气,要避免被指责为名不副实,而一旦接受盛赞之于过往,之于来日的对比就会更加严苛。

给对方赞美祝辞,往往是在给对方加冕了沉重,告别了轻松。

(三)乐只君子

《南山有台》对诗中这位君子的形容描绘,分做了四层:

“邦家之基”、“邦家之光”,是从国家的角度看待他的意义,他是国家的根本、国家的荣光;

“民之父母”,是从社会的角度看待他的作用,他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是唯民是从、为民做主;

“保艾尔后”,是从家庭的角度看待他的影响,那是德被后代、庇荫子孙,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德音不已”、“德音是茂”,是从他自身的角度来评定打量,他是美德环绕、是美名天下、是德音孔昭。

由此看,诗中那君子,为国、为民、为家、为己,都阔步担当,都面面俱到。正如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是“欲平天下者必先治其国,欲治国者必先齐其家,欲先齐家者必先修其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过了这样漫长而艰辛的一生抱负施展,理想一步步走来,荣光一层层实现,才终赢得一声声赞叹。

座上那君子,在旁人为他祝寿的年岁里能够会心一笑,是完成了推己及人、修齐治平四个层面的圆满。

他年华的勋光拾级而上,他治下的大地山峦延绵。

众人皆看那祝寿的酒,醉香着锦绣华词,捧杯于君上;

却无人见他苦行的路,疲惫着日日夜夜,朝奉于天下。

所以,一个值得人们倾世祝福的人,一定不是个善待自己的人。他付出的苦心,要思虑天下、要奉献家国、要提携子孙、要自我表率,他忠心给当世、爱心给后世、尽心给世事,唯独留不下私心给自己,——于是在他高寿的宴席上,举世民心都给了他。

“乐只君子”,这样肯于付出的辛苦人其实必然是快乐的,因为所有受惠于他的人在真正快乐生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当他在寿诞坐席上成为人们眼中快乐老者的形象时,一定是因为他真切感受到了座下人、天人人那早已加倍于他的快乐。

因而这份“乐只”有着三层含义:

在旁人看来他很快乐;他能使旁人感到快乐;他最终能真正发自肺腑地享受快乐、与民同乐。

所以诗中那“万寿无期”、“万寿无疆”的祝祷才如此发自肺腑、一咏三叹,因为那“乐只君子”的功德如南山之高,让来自天下的诚意都祝福无疆。

(四)寿也无涯

《诗经》有开创后世文辞之功,也包括,开创歌功颂德、好话说尽的体例和用词,如这首《南山有台》。

好酒好宴,验证着一段盛况繁华;好辞好章,歌颂着一位明君英主;好言好语,传递着一份好心情、好日子。

然而,正如雅篇再是清欢高歌,倘若只传是唱于深宫寂寂,那便算不得是盛世歌谣;

那么,《诗经》再是地位重要,倘若只封存于宫廷小众,或者只受用于贵族阶层,那便也算不得意义深远、生命鲜活。

所以我们看到,即使是当初只颂歌在宫廷雅乐正声里、只捧杯在华贵金罍兕觥里的这首《南山有台》,也早已不吝惜自我矜持地褪下了神秘华衣,走入了民间——像“万寿无疆”、“寿比南山”,诗中产生的这些词早就频频使用在普通老人身上。正如那璀璨似“邦国之光”的君子也要低就似“民之父母”,走下特定阶层的神坛,走出文化霸权的限制,能“飞入寻常百姓家”,才是《诗经》跌踏两千多年追逐时间的旅程行进至今的最大意义。

读《南山有台》,我们发现诗中所有对于长寿的祝愿,都是由他人陶然高呼的,而不是由自我偏执乞求的。那么,这位君子的人生长度,其实已经在众人的歌颂和铭记中实现了长寿,就在他为家国社会奉献了广度、实现了高度之后。

生也有涯,寿也无涯。

我们一代代读着这首诗,就在一代代复活着这个人;

我们一遍遍动容体味着当年唱诗者的祝祷心情,就在一遍遍感同身受着诗里那君子的光耀古今。

佚名

赏析

    

朱熹解曰:“兴也。此亦燕飨通用之乐。故其辞曰:南山则有台矣,北山则有莱矣,乐只君子,则邦家之基矣;乐只君子,则万寿无期矣。所以道达主人尊宾之意,美其德而祝其寿也。”

这是一首贵族歌功颂德祝寿的庄重典雅乐章。

全诗五章,写到了十种植物,以这些植物起兴,足见贵族庄园花草树木繁茂,为贵族们燕乐描绘了很好的环境和场所。南山坡地潮湿处盛长着三棱草,北山坡上长着一片一片嫩绿的灰灰菜。我们宾主今天在这里聚会,请允许我首先敬祝尊贵的客人快乐无比,您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看来这应该是国家柱石级的人物了。不只如此,最后,还要祝您万寿无疆!看到这里,我才明白过来:原来是朝贺天子啊!这是给天子唱颂歌啊!怪不得南北物产尽为所有呢!

这首诗五章连奏,第一二章敬祝邦家之光、万寿无疆,第三四章祝民之父母、德音不已,第五章除祝寿外,还祝“保艾尔后”,祝您子孙万代幸福绵长!看上去有些俗套吧!但我们从头看下来,就会发现,一章比一章更具体更实在:人活万岁,那是不可能的,但活八九十岁倒是有可能的!是不是真能为民父母,邦家之光,不好说,但能修养来一个好的名声,是不难做到的。因此,长寿、德音,足以代代相传了。仁者长寿啊!

佚名


赏析

       

 南山有台⑴,北山有莱⑵。乐只⑶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注释:⑴臺(tái):马国翰(1794~1857)《目耕帖》卷十七云:“《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七引《毛诗题纲》曰:‘南山有台。台,一名夫须,莎草也。言山生台及莎自荫,喻人君得贤以自尊也。’案:既云‘台,莎草也’,则莎即是台;又言台及莎,似有脱误。何承天(370~447)《纂文》:‘台即山莎。’罗愿(1136~1184)《尔雅翼·释草》:‘莎草可为衣以御雨,今人谓之蓑。’一名夫须,盖匹夫所须也。”⑵莱:草名。即藜,亦称灰菜。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说文》:“莱,蔓华也。”杨慎《升庵经说》云:“莱,草名,今莱州人蒸以为蔬,谓之蒸莱。莱州得名亦以此。”⑶只:助词,用在句中。《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 福履绥之。”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⑴,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注释:⑴杞:陈奂认为是枸杞。一说杞柳,多生水边;一说枸骨,树如杜仲。

    南山有栲⑴,北山有杻⑵。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注释:⑴栲(kǎo):山樗。类漆树。常绿乔木,叶子长圆状,披针形,果实球形,表面有短刺,木材坚硬细密,可做轮轴等,树皮含鞣酸,可制染料与栲胶。《诗·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有杻。”⑵杻(nǐu):《诗·唐风·山有枢》朱熹《集传》:“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干者也。”《尔雅》:“杻,檍。”这里指檍树。

    南山有枸⑴,北山有楰⑵。乐只君子,遐不黄耇⑶。乐只君子,保艾尔后⑷。

    注释:⑴枸(jǔ):枳椇。贵州称拐枣,实如拳曲,味甘美。胡椒科,藤本,近木质。叶互生,大而厚,卵状长圆形。浆果肉质,绿黄色,叶可入药。⑵楰(yú):木名。一种楸树,大叶如桐叶而黑,亦称虎梓。俗称苦楸,亦名鼠梓、虎梓。⑶黄耇(gǒu):黄发老者。人老发白,白久而黄。《书·微子》:“咈其耇长。”《书·君奭》:“耇造德不降。”《诗·大雅·行苇》:“黄耇鲐背。”《尔雅》:“耇,老寿也。”《周书·皇门》:“克有耇老。”《说文》:“耇,老人面冻黎若垢也。”这里用为长寿、年老之意。⑷保:安。艾:养,一说长。台:植物名。这里指莎草。遐:通“胡”。《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斯万年,不遐有佐。”马瑞辰通释:“‘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胡一声之转,犹言胡不也。”《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马瑞辰通释:“《表记》引《诗》作‘瑕不谓矣’。郑玄注:‘瑕之言胡也。’凡《诗》言‘遐不’者,犹言胡不。”《六书故·人九》:“遐,又借为胡、何之遐。”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四:“遐,何也。”这里用为“何不”之意。艾:或云这里用为年老之意。《左传·定公十四年》:“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礼记》:“五十曰艾,服官政。”郑玄注:“艾,老也。”《毛传》:“艾,养;保,安也。”马瑞辰云:“艾、乂古通用。‘保艾’犹《康诰》‘用保乂民’也。《尔雅》:‘艾,长也。’又‘乂,治也。’《释名》:‘艾,治也。’音义并同。” 毛、马所云为是。

    《毛诗序》:“《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由《毛传》,则此诗与上篇为姊妹篇矣。朱熹云:“此亦燕飨通用之乐。故其辞曰:南山则有台矣,北山则有莱矣。乐只君子,则邦家之基矣。乐只君子,则万寿无期矣。所以道达主人尊宾之意,美其德而祝其寿也。”恐坐实于事,稍嫌皮相。李光地《容村语录》卷十三曰:“诗即极淡处都有意思条理,不可忽略看过。如《南山有台》首章说为‘邦家之基’,次章说为‘邦家之光’。至三丈‘民之父母’便承‘基’字说,惟为‘民之父母’,故为‘邦家之基’也。‘德音不已’便承‘光’字说,惟‘德音不已’,故为‘邦家之光’也。四章、末章把寿颠向前,而曰‘德音是茂’,不止于不已也。曰‘保艾尔后’,所谓保我子孙黎民,不至于民致富,不止于民之父母也。章法结构,都有血脉义理。”较朱熹别具只眼,很有见地。

诗五章,重唱,歌颂那些能为民之父母、能为邦家之基的君子,愿他们“万寿无疆”、“德音不已”。邹泉云说:“‘不已’就时言,是无穷意;‘是茂’就地言,是极盛意;‘保’即身其用康;‘艾’即颐养天和;‘尔后’就君子本说,正无后艰之义。”深有会心。《毛诗微言》引邹泉云:“‘不已’就时言,是无穷意;‘是茂’就地言,是极盛意;‘保’即身其用康,‘艾’即颐养天和,‘尔后’就君子本说,正无后艰之义。”锺惺则独悟其意脉,云:“通篇‘德’‘寿’二字相错,似乱似整,亦非后人笔端。” 

佚名


赏析

这也是在家族内部小型宴会上唱的一种雅歌,是宾客们对主人的祝颂之歌辞。全歌以南山、北山上的树木起兴,以比喻君子的寿命可长于树木,而树木又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不论是树木的果实可供人们食用,还是用树木作为房屋的栋梁,作为日常生活用的家具,还是用树木燃起火堆,树木的一切对人们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君子,与树木一样,对人类社会也有着重要作用。

——————————————————

【注释】1.台:植物名。《诗·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台笠缁撮。”这里指莎草。

2.莱:(lái来)草名,又名藜。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说文》:“莱,蔓华也。”

3.只:助词,用在句中。《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王风·君子阳阳》:“右招我由房,其乐只且!”

4.栲:(kǎo考)木名。即山樗。常绿乔木,叶子长圆状,披针形,果实球形,表面有短刺,木材坚硬细密,可做轮轴等,树皮含鞣酸,可制染料与栲胶。《诗·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有杻。”

5.杻:(niu纽)《诗·唐风·山有枢》:“山有栲,隰有杻。”朱熹集传:“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其理多曲少直,材可为弓弩干者也。”《尔雅》:“杻,檍。”这里指檍树。

6.遐:通“胡”。《诗·小雅·隰桑》:“心乎爱矣,遐不谓矣。”马瑞辰通释:“《表记》引《诗》作‘瑕不谓矣’。郑玄注:‘瑕之言胡也。’凡《诗》言‘遐不’者,犹言胡不。”《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遐不作人。”《诗·大雅·棫朴》:“周王寿考,遐不作人。”《诗·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于斯万年,不遐有佐。”马瑞辰通释:“‘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胡一声之转,犹言胡不也。”《六书故·人九》:“遐,又借为胡、何之遐。”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四:“遐,何也。”这里用为“何不”之意。

7.枸:(jǔ举)植物名。即蒌叶。胡椒科,藤本,近木质。叶互生,大而厚,卵状长圆形。浆果肉质,绿黄色,叶可入药。

8.楰:(yu于)一种楸树,叶大如桐。俗称苦楸,亦名鼠梓、虎梓。

9.耇:(gou苟)《书·微子》:“咈其耇长旧有位人。”《书·君奭》:“耇造德不降我则。”《诗·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耇。”《诗·商颂·烈祖》:“绥我眉寿,黄耇无疆。”《尔雅》:“耇,老寿也。”《周书·皇门》:“克有耇老。”《说文》:“耇,老人面冻黎若垢也。”这里用为长寿、年老之意。

10.艾:《诗·小雅·鸳鸯》:“君子万年,福禄艾之。”《诗·周颂·访落》:“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左传·定公十四年》:“既定尔娄猪,盍归吾艾豭?”《礼记》:“五十曰艾,服官政。”郑玄注:“艾,老也。”这里用为年老之意。

佚名


《南山有台》

“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
       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
       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
       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只君子,保艾尔后。”

白话译文:

南山生柔莎,北山长嫩藜。君子很快乐,为国立根基。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期。

南山生绿桑,北山长白杨。君子很快乐,为国争荣光。君子真快乐,万年寿无疆。

南山生枸杞,北山长李树。君子很快乐,人民好父母。君子真快乐,美名必永驻。

南山生鸭椿,北山长菩提。君子真快乐,高年寿眉齐。君子真快乐,美德充天地。

南山生枳椇,北山长苦楸。君子很快乐,那能不长寿。君子真快乐,子孙天保佑。

关于《南山有台》的诗旨,几无争议。

南山有台为周代贵族宴飨宾客的通用乐歌,与《小雅·鱼丽》、《小雅·南有嘉鱼》三首诗是同一组宴饮诗。这是一致公认的。

在具体的诗旨指向上, 《毛诗序》曰:“《南山有台》,乐得贤也。得贤则能为邦家立太平之基矣。”,姚际恒诗经通论以为“颂天子”方玉润诗经原始》解为祝宾客”。朱熹诗集传》曰:“兴也。此亦燕飨通用之乐。

泊客以为,南山有台应是卿大夫以上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之后,逐步成为燕飨通用之乐。

何也?

首先,全诗五章,每章六句。每章开头均以南山、北山的草木起兴。南山有台、有桑、有杞、有栲、有枸,北山有莱、有杨、有李、有杻、有楰。这是何意?泊客以为,一是指诸侯国在“君子”的治理下,井井有条,百姓各得其所,百业盛兴。二是指在“君子”的治理下,各种君子贤人均在治下。这已经说明了“君子”即主人的地位和政绩。

其次,前三章分别赞扬“君子”是“邦家之基”、“邦家之光”和“民之父母”。则至少说明此人是卿大夫中的“执政”以上甚至是“天子”或“诸侯”。

最后,诗文因而赞颂君子“万寿无疆”、“德音不已”和“保艾尔后”。这样的祝颂谁敢担当,唯卿大夫中的“执政”以上甚至是“天子”或“诸侯”耳。

故此,泊客以为,南山有台应是卿大夫以上贵族宴饮聚会时颂德祝寿的乐歌。

◆  ◆  ◆  ◆  ◆  

诗经175

心 · 养性 · 品生活

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古风泊客 ┃ 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