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诗歌鉴赏

 玉垒西边 2010-12-09
                                                                                       诗歌鉴赏之以小见大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首诗通过母亲为要出远门的儿子一针一线缝制衣服的生活细节,赞颂了伟大而永恒的母爱,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从其表现手法看,是典型的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就是以平凡细微的景物、事情(包括细节)来反映重大的主题,所谓“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明代周履靖在《骚坛秘语》中说:“凡作绝句,如临窗观景,立处虽窄,眼界自宽。题广者取远景,寸山尺水,愈觉其遥;取近景,一草一禽,皆有生意。”可见,以小见大是我国古代诗歌尤其是绝句常用的表现手法。比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就是以小见大。诗人以“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反映出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权倾一时,但终究逃脱不了衰亡的命运。又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的表现手法也是以小见大。诗人截取生活中最普通的一件事———写信、捎信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写信人丰富的内心活动,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难点之“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例:简析下面诗歌的写作技巧。
          山 居 秋 暝王 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技巧指要] 王维不愧描写山水的高手,动静结合是其主要手法之一。如《山居秋暝》,对景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既有自然风景图,又有田园生活图。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构成动人的意境。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比如: 鹿 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前两句写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动衬静)
 
                                                                                                                                       诗歌鉴赏难点之“以乐写哀” 

乐景可以抒哀情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之六  

□ 廖灿英  

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这是明末清初大学者王夫之的著名论断。[1]  

——这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反衬手法运用的极致。  

——这是诗歌理论中情景关系的一种精辟概括。  

请看千年传诵不衰的送别名篇、盛唐大文豪王摩诘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润湿)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妙哉!前二句的景物温暖清新,真乃大好春色呀。可是诗人却实在高兴不起来,他因故人即将远去而惆怅、因好友不幸遭遇而不安。这就是以乐景抒哀情,更突出了别友的悲伤之情和关切之心。[2]   

如果说王维这首名诗抒写了幽幽别情,那么杜甫一首《绝句》却表达了不尽乡思:“江碧鸟逾(通“愈”)白,山青花欲然(通“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你看前两句的“景”显然是美丽的春景:两组颜色——“碧”和“白”、“青”和“燃”(既然“燃”起来了,当然是红色啰,然而却又比“红色”的内涵更丰富吧),对比多么鲜明;两组意象——“江”与“山”、“鸟”与“花”,反衬何等有力。一明一暗,有冷有暖,亦动亦静,这春色多美。可是后两句的“情”却又是伤感的乡情:时光啊,一春又一春地逝去;可我呢,却仍在天涯漂泊!而全诗的中心又恰好落在这后两句上。至此我们可以明白:前面的美妙之景就是为了突出后面的伤感之情。[3]   

至于中唐时期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则又在其《南园(其一)》中运用“以乐写哀”之法,委婉地表达了其志难酬的隐隐愁思:“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娇美)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诗中“小白长红”是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强烈对比。诗从借以抒发自己如“越女”一般正值青春年华,却因避父讳而不能为朝廷所用,岂不如鲜花盛开而无人欣赏?“如此下去,我还有何人生价值?”悲戚之情不禁自然流露出来,使得全诗悲剧气氛特浓。“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倒轻松,其实花儿又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人比花,花比人;花之艳,人之愁:境界顿出。高,实在是高!真可视为乐景写哀之极品。[4]  

矛盾在对立中统一,哀情在乐景中抒发:这是人生的哲理,也是诗歌的辩证法。  

乐景可以抒哀情。  
 
                                                                                                                                            诗歌鉴赏难点之“互文”
         互文,也称“互言、互辞、互文见义”,是指因对偶、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或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修辞的运用,由于让同句或邻句的前后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得句式整齐,语言凝炼,内涵互补,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下面试举几例,以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与“皎皎”互补见义。诗的上句省了“皎皎”,下句省了“迢迢”,即“迢迢”的不仅指牵牛星,也指河汉女,“皎皎”的不仅指河汉女,也指牵牛星。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多么遥远而明亮!”互文的运用,使诗句节奏整齐,语言简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北朝民歌《木兰诗》)“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诗句的意思是“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诗以互文手法表现出木兰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既渲染出家庭气氛的紧张热烈,也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义无反顾与内心的激动喜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将军”与“壮士”是对举互文,诗的上句省了“壮士”,诗的下句省了“将军”,即“百战死”的不仅有将军,也有壮士,“十年归”的不仅有壮士,也有将军。两句诗合起来的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疆场了,有的胜利归来。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同时反衬出木兰得胜回朝的喜悦,流露出对木兰机智勇敢、奋勇杀敌、飒爽英姿的赞美。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北朝民歌《木兰诗》)“开”与“坐”是对举见义,诗的上句省了“坐”,诗的下句省了“开”,即不只是开“东阁门”,还开了“西阁门”,也不只是坐了“西阁床”,还坐了“东阁床”。两句诗合起来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互文手法表达出木兰回家后的激动喜悦心情与对故乡对家庭的喜爱,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含蓄的的艺术效果。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北朝民歌《木兰诗》)“当窗”与“对镜”为互文。诗的上句省了“对镜”,诗的下句省了“当窗”,即当窗不只是“理云鬓”,还“帖黄花”,对镜不只是“帖黄花”,还“理云鬓”。两诗句合起来的意思是“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木兰虽立下了赫赫战功,天子对她“赏赐百千强”,但她坦然辞官谢赏,一心只想回归故里,依旧过自己朴实的农家女生活。木兰回到久违的故乡,回到昔日的闺房,迫不及待地坐在窗户边,对着镜子,梳理起自己瀑布似的一头秀发,并喜不自禁地贴上心爱的花黄。互文修辞的运用,写出了木兰的爱美之心、对农家女生活的怀恋、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热爱。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东西”与“左右”为互补见义,诗的上句省了“左右”,诗的下句省了“东西”,即东西不只是“植松柏”,还“种梧桐”,左右不只是“种梧桐”,还“植松柏”。两句诗合起来的意思是在东西左右(即四周)种上了松柏、梧桐。松柏是坚挺,傲岸,坚贞,富有生命力的象征,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诗中以互文修辞,既表现出刘兰芝与焦仲卿两人爱情的坚贞高洁,又显示出他们婚姻结局的悲戚哀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日月”与“星汉”互文见义。诗的上句省了“星汉”,诗的下句省了“日月”,即不断运行的不只是“日月”,还有“星汉”,灿烂夺目的不只是“星汉”,还有“日月”。两句诗合起来的意思是“不断运行转动、灿烂夺目的日月、星汉都如同出于沧海之中一般”,写出了大海浩瀚无垠,包涵一切,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气势,形象地表达出诗人雄视天下,一统江山的阔大胸襟与宏伟抱负。互文修辞的运用,使得诗句句式整齐,语言凝炼,内涵互补,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是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句法特点,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是为了讲究对偶和对仗,把处于同一情境中的两种事物放在两句诗词中出现,以造成合于平仄、互相映衬、意境优美、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诗歌鉴赏难点之“虚实相生”
 
江城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作。上片先写入梦前的思念,再写设想相逢的情景;下片先写梦中相见的悲喜,再写梦醒后的感慨。可见,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由实而虚,由虚而实,虚实相生。

  虚与实是古人品评诗文时常用的概念,二者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正面描写为实,侧面描写为虚……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比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前两句写唐军奋勇杀敌,五千将士悲壮地战死沙场,是实写;后两句写闺中妻子不知征夫已经战死,仍在梦中盼他早日归来团聚,是虚写。虚实结合,虚实相映,深刻地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痛和深重灾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