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课堂精彩起来----于漪

 xzhzh 2010-12-12

让课堂精彩起来----于漪

让课堂精彩起来----于漪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主观动力,学生有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迫切的学习愿望,就能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兴趣和动机密不可分。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一个重要的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的欲望。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国外的许多教育家心理学家对此都有专门的研究和论述。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认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遏制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图。”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也曾这样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了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喜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显然,人是有情感的动物,钟情于某个事物,就会有力量勇往直前,克服困难。学语文也是如此⒐注情于学习之中,学习当然也能生辉。



当下,对学习语文的态度与感情,大部分学生是“爱你真是不容易”,淡漠,无所谓,乃至厌倦,已是见怪不怪。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错综复杂,有教育内部的,也有教育外部的,而语文教学本身似乎也应“反躬自省”。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母语教学的困难大大超过理科和非母语教学。比如理科,每一章节的知识都是新的,各种数学公式、物理定理、化学分子式对学生而言都有陌生感;再如英语,新的句式,各种语法规律,既有常态又有变态,不是学生能够一目了然的。因此,这些学科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未知到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就会成为学习的动机,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学母语呢?即使是从未见到过的新课文,看—遍似乎全懂,认知没有障碍,似乎教与不教、学和不学一个样,因而,学生较难产生学习母语的内驱动力,学生对母语教学持无动于衷的冷漠态度,就不难理解。



要改变这种状况,当然要讲道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责任感,但仅仅晓之以理远远不够,还要动之以情,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晓之以理也好,动之以情也好,须聚焦在抓住学生的心理,把一堂堂课上得精彩纷呈。学生有求知的欲望、好奇的心理,置身于精彩的氛围之中,就会知之、好之、乐之,品评字词,鉴赏作品,遨游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海洋,升腾起热爱语文的感情。



怎样让课堂精彩起来?不同的视角可以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论述,本文仅就课的起点、难点、重点讲述一二。



起点要亮



一堂课并不是混沌一片,它是由若干教学环节组成。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调动教材内容,安排讲练环节,有起有伏,有鲜明的教学节奏,促使学生大脑皮层产生兴奋。学习投人,效果就比较理想。



课千万不能“温”,不能“嘎巴”,起始阶段就要精心设计,亮闪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文章开头好就成功了一半。课也是如此。古人淡写诗作文的起句之妙处,均可移植过来。如明代谢榛说的“凡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清代沈德潜说的“歌舞起步,宜高唱而人,有‘黄河落天走东海’之势”,清代方东树说的“起句须庄重,峰势镇压含盖,得一篇体势”等,均可为教课所用。课的起点设计方法甚多,关键在着力激发学生学习某篇课文的兴趣,引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常用的方法有:



-、以旧引新 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所得就是他们学习新知、锻炼能力的宝贵财富。课堂上有意识地经常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掌握的知识,学生就会有一种得意感、自豪感。在这个基础上引人新的学习课题、新的学习内容,他们非常容易接受。如学《雨中登泰山》时,这样安排:



“你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一想到它们,民族自豪感就会涌上心头。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游览过哪些山?又有谁游览过名山?”(学生纷纷举手述说:江西庐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江西井冈山,福建鼓山,青岛崂山,无锡锡山,苏州灵岩山,四川峨眉山……)“在所有的名山中,五岳为最。谁能准确地说出‘五岳’?‘五岳之长’又是哪座山?”(有学生答: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岳之长学生说不准确,教师点明;五岳之长是巍巍泰山。泰山有拔地通天之势,擎天捧日之姿,历代多少文人墨客写诗撰文讴歌、赞美。杜甫的五言古诗“望岳”就是其中之一。学生学过,立刻高声背诵:“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是令人神往的,只有登攀到‘绝顶’,才能领略那无限风光。今天学《雨中登泰山》,就请作者为向导,跟随他攀登高耸雄奇的泰山。”



课起始,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和经历积极投人,课堂里抹上了亮色。



二、以新知激趣 求知是青年学生的天性,课的起始用学生不熟悉不掌握不了解的知识作为导人新课的引子,学生就会兴味盎然。当然,新知可以由教师引人,也可由学生在课夕卜阅读中或网上查找。学生寻求新知,积极性高涨,易立即步人学习境地。如介绍《变色龙》作者契诃夫的小说创作特色,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



“他创作的小说主题挖掘很深,而这深刻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现的;主人公的典型性格特征为整篇作品的焦点,以此为核`b安排场景、情节、细节,和配置不可少的其他人物,形成了生动的形象体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人在写小说的时候总是不由自主地先忙着搭好它的架子:从一群人物和半人物里只取出一个人物——妻子或者丈夫,把这人物放在背景上,专门描写他,使它突出,把其余人物随便撒在那背景上,像小铜币一样,结果就成了一种像天空的东西:中间是一个大月亮,四周是一群很小的星星’。这就概括了他短篇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



“他的创作技巧十分高超,高尔基赞扬他:‘只须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须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它像螺钻股钻人地下一样深人到生活的深处和实质中去。’”



创作的形象体系,“大月亮”“小星星”,“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等等知识,学生从未接触过,有眼前一亮之感,因而,以新知引人,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沉人阅读之中,探究在《变色龙》中“大月亮”是何等样人,“小星星”又有哪些,起何作用。



三、以直观演示吸引 数理化教学中有实物演示,以强化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语文教学同样可采用这种方法。使用图画、实物、幻灯、模型、录音、录像、多媒体课件等种种教学手段,目的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途径让学生感知。课的起始恰当地运用,学生有新奇感,注意力被吸引了。



如《藤野先生》,据鲁迅自己说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那么,什么时候“抄”的,又是“抄”什么时候的?课一开始,教师出示了两张照片请学生辨认。一张是周树人东渡日本,在日本留学时的照片,一张是鲁迅先生1926年在厦门大学任教时的照片。学生感到新鲜,注意力立即集中。课本注释该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学生积极地加以诠释:早上开的花,傍晚捡起来,因而,该文是回忆性的散文,是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任教时写的青年时代东渡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又如: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说明文,为了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重视和认识说明事物的重要性,课起始教师不作任何解释,先请学生做一个小实验,讲台上放着试管、溶液、添加剂、搓揉的不同颜色的花,让学生搓揉出花汁,放在不同试管的溶液里,添加不同的试剂,呈现不同的颜色。操作的学生兴味盎然,观察的学生全神贯注,有的还不断提醒,不断出主意。在小实验的基础上,对照课文中相关的说明文字阅读思考,印象深刻。



课的起点要亮,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愿望,远不止上述几种方法。如还可以检查预习,导人新课;开宗明义,明确学习目标;开拓想象,创设意境;激发感情,褒善贬恶;抓点拎线,条分缕析;紧扣课文个性,形成悬念;创设质疑的条件,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出求知的矛盾,触发解疑的积极性,等等。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须注意: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涣散的情况迅速得到转变,精神振奋、兴味盎然地进人学习轨道。



亮点的亮不是摆噱头,搞低级趣味,搞轰动效应,而是要紧扣住课文特征展开,离开了课文的内涵与外延,就是赘疣,对学习无促进与引领作用。



亮点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高中学生对浅表的、司空见惯的无兴趣;初中的如艰深、偏僻,就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的感觉,效果适得其反,因而、要讲究适切性。



起点的亮关键在有妙言妙语、妙人妙事,聚焦在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陷,如果拖拖拉拉,絮絮叨叨,占用较多教学时间,那就犯了本末倒置的毛病。亮点成了黑点,效果就可想而知



难点要清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的局限,知识和能力有差异,学习课文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难题,教师要善于根据课文的实际、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的难点。



指导学生阅读,相当程度是帮助他们化解难点,真正弄懂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含意,领悟写作的技能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受到启发与感染。难点在不同的课文中呈现的方式不一样,有的偏重于文字的艰深,有的偏重于内容的复杂与深奥,有的偏重于表达的曲折与多变,有的对写作的具体背景鲜有了解,凡此种种,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教学的难点。



课干万不能“糊”,尤其是阅读中的难点,既不能绕道走,也不能马虎从事,要在清楚、清晰上下功夫。



如《“友邦惊诧”论》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比较远,文中有些语句难以理解,那就要遵循认识规律和课文内容与形式统一的特点,从形式到内容,从内容到形式,由表及里,逐层认识,化解难点,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文章第一节难度较大,不理清层次,难以理解驳论的妙笔。最表层是识字辨词:“束手无策”的“束”和“策”不能在“束”上混淆。前者封口,读shl:I,后者“竹”下面是“束”,不封口,读ce;“攒”,聚集,读cuan,不能与ZCLn的读音、“储蓄”的含义混淆。第二层是多层次之间的内容,明确:(1)学生请愿是爱国行动,反侵略,反卖国(日本、南京政府、国联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象)。(2)学生请愿是迫不得已。(3)国民党政府掩盖血写的事实与罪行,极其卑劣地制造墨写的谎言。



在理解基本事实的基础上,再深人一层理解遣词造句在表达思想感情上的功能。可抓住以下几点咀嚼推敲:(1)文章开篇摆学生请愿的事实即可,为何说“只要略有知觉的人都知道”?“略有知觉”寓含什么深意?起什么作用?改为“略有知识”行不行?(说明无须慧眼,无须深人思考,以此来强调学生的爱国行动是不容歪曲的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里的“知觉”,指稍有人性,稍有爱国心的,不是“知识”有无问题;下笔带愤激之情,侧击大人老爷们知觉全无,爱国心丧尽。)(2)在揭露反动政府刽子手面目和卖国事实的同时,为什么要夹人读书的议论?是不是有点扯开?在语言表达上有何特点?(貌似扯开,实质是更深刻地揭露,战斗锋芒直指欺骗学生安心读书的卖国政府。学生在国土沦丧、生命无保障的情况下,放下书包请愿是不得已,这种赤手空拳请求抗日已是“可怜之至”,而反动政府竟疯狂镇压,横加罪名,其险恶用心可想而知。这儿插一段议论,戳穿了“安心读书”的骗术,伸张了正义,反衬出国民党政府的反动性,再加上用模拟的口吻写,反动政府降敌卖国的本质昭然若揭。在理解语言与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直接端出反动论点和从以事实和说理的反驳中引出反动论点写法的区别,认识用后者的方法树批驳的靶子,使论敌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对语言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句、段落,用一个个激发思考的小问题指导学生深人阅读,理清相关方面的人和事,把握语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辨析能力,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质量。如若扫视一下,蜻蜓点水,对阅读水平的提高无济于事。



有些难点须用分解的方法,有的须前前后后综合起来思考。有些问题表面看来十分矛盾,难以理解,启发学生从整体上考虑,难点就迎刃而解。例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是契诃夫最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用讽刺手法塑造了一个保守、反动、扼杀一切新思想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典型形象。学生不解的是:别里科夫只是一名中学教希腊文的教员,怎么可能“全城都受着他的辖制”,似乎言过其实。既然别里科夫能“辖制”全城,为什么他又那么胆小、怕事,那么一副可怜相呢?岂不矛盾?指导学生前后联系思考,放在特定的沙皇统治的背景上,咀嚼语言的意味,就可深人其中的内涵。反复阅读领会,就可明白:别里科夫把他的思想极力藏进一个套子里,而这思想的套子实际上是指沙皇统治阶级的思想和落后、保守、顽固的势力。他对政府法令心领神会,忠诚信奉。他的思想来自于统治阶级,所以“辖制”着全城,实际上正说明沙皇思想统治的严密,全城受“辖制”。别里科夫这个典型人物与奥楚蔑洛夫不同,后者是19世纪80年代沙皇警察统治的奴仆,蛮横残暴,不可一世;前者是沙皇精神禁锢的工具,“像害怕瘟疫一样害怕新事物,害怕一切超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常规以外的东西”,说到底是害怕不能符合沙皇统治的要求,因此,终日一副可怜相。事物的本质只有一个,不过从不同侧面加以反映罢了。



有些课文字面上看几乎无什么困难,但要真正理解还有难处,教师适当指点,或组织讨论,学生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如《醉翁亭记》写欧阳修寄情山水的宴游之乐,文中竟然用了10个“乐”字,游玩乐,宴酣乐,禽鸟乐,山林乐,与民乐,著文乐,等等,作者到底在“乐”些什么呢?真是无忧无虑、忘情山水吗?推敲“·……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联系作者情况、写作背景,就可知由朝廷重臣被贬为滁州太守的欧阳修,怎么乐得起来呢?欧阳修励精图治,憧憬“乐民之乐”的政治理想,遭到诬陷排挤,确实不可能有忘情的欢乐,只是寄情山水,借酒寻乐,抒发不为世人理解的情怀。



课文的难点不一定是课文的重点。关系课文紧要处的难点须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深入理解,有些难点按照教学目的的要求暂时学生不一定须掌握,也可放一放,略去不作指导,如《游褒禅山记》与一般游记比,很有不同之处。一般游记的记叙、描写、抒情最常见,该文记游部分轻描淡写,一掠而过,议论的话语却说得很多,把记游与论学结合起来。



从游记来看,可谓之“变格”,而“变格”又与作者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该文的个性特点又是教学的难点,但由于高一年级学生无须探究游记的变格,只要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特色就行,难点可舍弃不教。



重点要热



教课要一清如水,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教学目标是驾驭课堂的主宰。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繁杂的教学内容往往淹没了教学目标,事无巨细,完全被教材牵着鼻子走,或者被课堂里突如其来出现的问题所左右。



教学目标制定,如何通过教学过程来实现,须周密考虑,精心设计。年级要求,整册教材,须心中有数,每一篇课文、每一堂课重点该突出什么,应有全面的安排,并且要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教课最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学生好像学了,又好像没学,飘飘忽忽。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学有成效,教师对教材须做到减头绪,削枝强干。怎么削?怎么强?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年级可确定不同的教学重点。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有三个重点:围绕主题选择典型事例;串联三个故事的语句在全文结构中所起作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几种表达方法的综合运用。作为初中二年级教材,可确定第一个为重点。因为学生写作时大多数不会选材,不是空洞无物,就是材料堆砌。作为初三教材,放在新闻报道单元中,重点可确定为第三个,因学生已基本掌握围绕主题选材,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有不少欠缺。至于第二个过渡句在全文结构中的重要,学生有基础,一点就明,不必作为重点。



课文中重点部分的学习,课堂上要热气腾腾,高潮迭起。在课堂教学进程中,由于教材深人理解的需要,教与学双方全身心投人,尤其是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脑力劳动,产生火花,产生智慧,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



如《明湖居听书》,显然,白妞绝唱是教学的重点。白姐是怎么走到前台来的呢?一个问题吊起学生的浓郁兴趣,于是,有学生拿腔拿调,模仿观众的一席话:“他的调门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姐,还不晓得差多远呢?″“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姐的地步,若白姐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到十分里的一分的。”



“这是蓄势!”“这是衬托!”“告诉大家此曲只应天上有!”“对观众是极大的诱感力……”学生被文中的推崇、评价感染了,不少学生脱口而出,说了上面一些话。



白姐的绝唱究竟到什么程度?我们怎么来感受?有同学出主意:一个人读,别人闭目想象。有同学认为:唱腔的千回百折应该在黑板L用线条来表现,边看边想。于是,朗读,品味,联想,想象,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唱腔如何像攀登泰山节节高起,接连有三四叠;*如何陡然一落,如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周匝数遍;又如何声音愈低愈细,渐渐听不见;*如何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忽又扬起,像放东洋烟火,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学生边读边用线条高高低低、粗粗细细地表现,用视觉形象的展现描摹声音的形象,看得见,摸得着,领略到声音的无限风光。



“白妞唱是绝唱,但没有刘鹗的绝妙佳笔,绝唱就不可能留世。”“妙在先以比喻具体描绘声音人耳的妙境,‘像熨斗熨过’,‘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伏贴’,‘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夸张得可以,神了。”“最妙在用通感手法具体描绘声音的千变万化,把抽象的声音通过视觉器官,心理感受具体起来,形象起来,不仅明湖居听书的人享受到,我们读文章的也感受到白妞说唱的美妙。”“你们注意到没有?作者描写白妞的眼睛就和描写绝唱一样,也特别传神。”有学生拿起书来大声朗读:“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刻画眼睛的美,眼睛的楚楚动人。‘秋水’状其清澈,‘寒星’状其闪光,‘宝珠’状其晶莹,黑白水银状其明亮,顾盼有神。这个博喻用得好,美寓其中,令人有不尽的遐想。”·…¨学生沉浸在美文、美音、美形之中,情不自禁地吐露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感受,有的甚至自失起来,手不自觉地画线条,陶醉于其中。



课堂上热气腾腾之时,也就是师生思想碰撞、语言交流的最佳境界,学生之间交流促进的最佳境界,课文内容和表达形式交融的最佳境界。评析、讨论、提问、解答,难以分清你与我,而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兴奋、追逐、欣喜、顿悟,求知中的欢乐、入宝库赏宝的情怀难以言表。



重点部分教学要能热起来,有几点不可少:一是要注意铺垫,情感的激越是一步步推上去的。例如学生积极投人欣赏白妞的说唱,首先就要感受一下明湖居这个大戏园子里的氛围。座无虚席,人满为患,这种期盼,这种氛围,学生能有所感觉,必然预想到台上出现的人物一定非比寻常,有迫切想了解的愿望。谁知台上出现的一个男人甚为丑陋,然而人丑艺高,抑扬顿挫,人耳动心,这就进一步引发学生探求的愿望。黑姐上场.歌喉似已到了叹为观止的地步,谁知又被观众一席话比下去了。文中环境烘托,弹弦艺人烘托,黑妞的绝唱烘托,观众评说的烘托,层层铺垫,形成了王小玉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气势。教学时把握住作者布局的匠心,顺文章脉络一层层推进,提升学生要洞悉底细的情绪,热气腾腾求知局面的形成就顺理成章。二是教师要学会倾听,耐心听学生发表的看法,保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最忌讳的是随意打断他们的话,充当越俎代庖的角色。三是善于引导。善于把学生看法中哪怕是一丁点儿正确的都要毫不遗漏地聚集起来,提炼出来,增强发言同学的自信力;善于适时适度地鼓励、表扬;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激励。气氛宽松、和谐,学习气氛就升温,学习就处于十分兴奋的状态。



重点部分的教学,因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愿望,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如:可抓住关键词语重锤敲打,溅出耀眼的火花;可深情诵读,读出意味,读出气势,读出与作者融为一体地吐露心声的感情;可紧扣语言和写作技巧,谈个人阅读的独特感悟,交流碰撞,互促互补,呈现集体智慧;可用生动流畅的语言进行描述,开展联想与想象,让文中刻画的人、事、景、物栩栩如生地展现眼前,享受文学的魅力,等等。总之,要调动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用心想,用心说,用心看,用心听,用心写,达到有我又忘我的境地。重点部分学习的质量与能否调动学生己有知识与生活经验关系密切,与拓开视野,恰当地联系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哲学等有关知识也关系密切,因而,不断激励学生运用旧知获取新知,激励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积累文化,也是教学中应有之事,平时要坚持不懈地做好。



课堂上要精彩起来,当然远不止抓课的起点、难点、重点,但抓好这三个环节,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必有所提高,学习主人的意识也会大大加强,语文能力的锻炼也就乐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