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12

 

 

蒙者,蒙盖也,蒙蔽也。艮为山在上,坎为水在下,艮上坎下,山下有水。山下有水,水气蒸腾而上升;上升之水气雾蒙蒙而蒙盖住山体,使山体显得迷离朦胧,从而使人们不能清晰地看到这个山体。因此本卦具有“蒙蔽”之意。此“蒙蔽”乃是周文王针对殷商王朝而言,正如《损》、《贲》、《颐》等卦一样,艮山是比喻为国家政权的;周人的天神崇拜实际上是嵩岳崇拜,而周人的山岳崇拜可追溯到古公太王、季历时代。周人把自己所崇拜的处于中土的嵩山称作崇、岳、天室或太室,也单称为“天”,认为天神都居住在这些高山峻岭之中。但本卦之山却是描述殷商王朝之国家政权的。此时正值周文王积极积蓄力量之时,他除了用“散彼聚我”、“干扰、迷惑‘父、母’”等办法外,他在本卦详细地阐述了“蒙蔽”之意。意即殷商王朝就象是一座山一样,我们所有的人民都是山下之水,我们水气上升,与天之水气融合汇集、聚会,就能蒙蔽住这座光秃秃无草木的山。现在这个光秃秃无草木的山——没有人民拥护的国家政权——选择了我,让我来卫护他,不是我选择了他想去卫护他。那么,穷尽逝去的往事,我可以告诉大家,另外还有三个水流,这三个水流我就不讲了。我们既然担任了这个卫护他的工作,目前就只能蒙蔽他,不利于用盗寇的方法攻打他(游击战术),那样是打不垮他的;现在我们只能象“御寇”似的采用防御的办法,积蓄我们的力量,等待时机。也就是说,我们要集汇现在所有的水,都还不能冲垮这个山体,要有另外三个水流的汇集才行,这是天地的自然客观规律告诉我们的。所以,我们还必须等待,必须更大的积蓄才行。所以,我们现在只有采取“蒙蔽”的方法,让他放松国家政权,让他更加骄奢淫侈,尽量削弱他的力量,尽量使这座山光秃秃而无草木,才能使他早日崩溃。

全卦用山、水为比喻,形象地分析了我、敌双方的目前形势,从而安抚了民心,尤其是安抚了那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急于报仇的人们,使他们安下心来,积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这确实是周文王智慧过人之处,也是小周国最后能推翻庞大的殷商王朝的必然。

 

【辞】蒙1,亨2;匪3我求45蒙,童蒙求我;初678,再三渎9,渎则不告。利贞。

【译文】水气蒸腾而雾霭蒙蒙,这是亨通的。不是我选择这无草木的山,而是这无草木的山选择了我。本来逝去的我则请求,再有的三个水,我就不请求了。这时利于贞问。

【说明】本卦用山、水为喻,形容国家政权与人民的关系问题。山象征着殷商王朝,并用光秃的没有草木的“童”字来形容这个山已经失去了人民;水象征着人民,象征着周国以及其它诸侯小国。由于商纣王的腐败堕落,贪奢淫侈,人民早已不堪忍受;然而,由于商纣王掌握着国家政权,作为诸侯小国的周国是一时之间推不翻他的,更遑论一般人民。因此,在商纣王委任姬昌有专利征伐的权力之时(《史记·周本纪第四》:“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周文王只能采取象水气蒸腾而蒙蔽住山体一样,用蒙蔽的办法来蒙蔽住商纣王,使商纣王放松国家朝政,不理朝政大事。周文王在这时很清楚地认识到,凭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他要学习前辈的经验,因此他在上九爻强调了“不利为寇,利御寇”的思想,意思还要大家保持冷静,要积极积蓄力量才行。

 

【初六】发10蒙,利用刑11,人用说1213,梏14以往,吝。

【译文】阐明这个蒙蔽的道理,利于使用殷商王朝好的典范、榜样;而我们的人民可以用脱离、脱开之法,但高大正直地有所前往,是会有遗憾的。

【说明】本爻开门见山就提出,阐明之所以采取“蒙蔽”的办法,是周文王为了说服他身边的百官臣僚,不能操之过急,目前用蒙蔽的办法是可行的,是可以利用殷商王朝现有的典范、榜样。我们虽然在表面上遵守殷商王朝的法度,但是我们的人民可以脱离、脱开这个法度干我们自己的事。然而,目前我们还不能正直地去干我们自己的事,我们还必须有所隐瞒,有所隐蔽地去干,不能让商纣王发现,否则就会有遗憾了。本爻所要表明的是,首先要明白采用蒙蔽的办法是暂时的,是表面上的,不论怎样干,面子上要过得去,才能在暗中积极积蓄我们自己的力量。

 

【九二】包15蒙,吉;纳16妇,吉;子171819

【译文】大家要包容这个蒙蔽之法,才是吉祥的。向殷商王朝交纳贡献妇女,也是吉祥的。相信我们这些做后辈的是能够完成成家立业之事的。

【说明】本爻紧接初六爻,在阐明“蒙蔽”的意义后,周文王还要求大家要包容这个办法,也就是说,要容忍施行这个办法。因为殷商王朝还很强大,所以暂时我们还不能旗帜鲜明、光明正大地提出我们反殷的主张,这个“蒙蔽”的办法虽然不是光明正大,但它能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能使我们有时间聚集起足够的力量。所以,我们不但要“蒙蔽”商纣王,“迷惑”商纣王,涣散殷商王朝的民心,我们还要向殷商王朝交纳、贡献妇女,让商纣王沉醉于酒色之中,不理朝政,我们才能完成我们成家立业的大事。这也是后来所谓“声东击西”、“暗渡陈仓”的一种战术方法。

 

【六三】勿用取女20,见金21;夫22不有躬23,无攸利。

【译文】不要选取女星作为观测的标准,见到金星,那些是不会有穷尽的,亦是无所利的。

【说明】本爻亦紧接九二爻,虽然周文王从人世一下子跳到天象,但只要仔细考虑,便能体会到他的意义。《开元占经》卷六十一:“《黄帝》曰:‘须女星欲明,明则士女有绪,国富民殷。’郗萌曰:‘须女星明大,则女工昌;不明,则法令易,诗书灭绝。’《玄冥》曰:‘须女星明,天下大丰,女工有储,国充富。星不明,天下虚,藏不足。’”古代人对天象变化是非常敏感的,他们观测到这时金星正行进到女星附近,所以就有些人提出立即反殷的意见,但周文王否定了这些意见,认为现在不能选取女星作为观测标准。他解释说,天象的变化是不会有穷尽的,尽管现在金星行进到女星附近,但目前天下大势于我们还不利,而且用不了几年,金星还会行进到女星附近的,到了那个时候再反也不迟。本爻虽谈天象,但其宗旨还是坚持采取“蒙蔽”的办法。

 

【六四】困24蒙,吝。

【译文】窘迫于蒙蔽,是有遗憾的。

【说明】本爻亦紧接九二、六三爻,虽说我们采取蒙蔽的办法,但是我们并不一定非要只采用这种办法。如果我们只采用这一种办法,当然也就不行了。这其实也就是初六爻所说的,我们的人民可以脱离开殷商王朝的法度,干我们自己的事。也就是《涣》、《损》、《蛊》等卦所说的,可以采用其它很多方法,如涣彼聚我、散彼聚我、损彼聚我、我清醒而蛊惑彼等;而不只困于这个蒙蔽的办法。这其实就是周文王要大家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之意。其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再于:暂时按兵不动,但最终是要打垮殷商王朝的。

 

【六五】童蒙,吉。

【译文】无草木的山被蒙蔽住了,是吉祥的。

【说明】本爻亦紧接上爻,充分肯定了采取蒙蔽的办法是吉祥的,因为这座山——国家政权——已经没有草木了——没有民心了。而没有民心的国家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没有民心的君王也是不可能长时间执掌朝政的。只要我们继续坚持方针,那么,“子克家”才有可能实现。所以是吉祥的。

 

【上九】击25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文】要治理这个被蒙蔽的山体,不利于用盗寇似的方法,只利于用防御盗寇似的方法。

【说明】本爻乃全卦之终,亦是全卦的总结,其宗旨还是在于,继续坚持采用蒙蔽的方法。因为目前殷商王朝还是强大的,而我们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要象盗寇似的一样打仗,就非输不可。这里指的所谓盗寇似的战争,是对小邦周的以前而言。小邦周原处西北边陲,是弱小民族,其战争方式多数是游击战,打了就跑,抢了就走,很少攻城掠地。所以周文王手下有许多人还有这种游击战思想。而自从周文王被赦返周,并由岐迁丰后,周文王深深了解到殷商王朝的许多较先进的政策、制度,他向望这种制度,这种生活,所以一再反对小邦周以前的边鄙民族的生活习俗。他在岐在丰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效仿殷商王朝的先进的生活、生产方式。因而他也认识到,要想靠以前的那种游击战是绝对打不败殷商王朝的,现在的治理政策只能采取防御措施,或是攻打、征伐殷商王朝的外围——边陲小邦,才是正确的对敌策略。总结本卦,周文王这堂形势分析报告会,的确很有水平,其所述宗旨,一是坚持采取蒙蔽的方针,二就是积蓄力量,委曲求全,暂时不能有所行动。

 

【象】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26272829

【译文】高山下流出泉水,水气蒸腾而雾霭蒙蒙,是为“蒙蔽”。君子观此象,应该果决、果断地言说具有生育之功能的天地客观规律。

【说明】这是一幅很美的景象,山脚下涌出泉水,水气蒸腾上升,形成了云雾,使得这座山时隐时现,隐隐约约。然而,从这个景象中我们得到什么?这就是水气蒙遮住了山体,因而这也就是蒙蔽的意思。懂得了这个水气蒙蔽住山体的意义,我们就应该果决、果断地言说这个具有生育功能的天地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我们必须要遵守的,要遵循的;因为这个天地的规律我们不能违反,也违反不了,如果我们盲目地违反这个规律,我们就会必然地失败。因为蒙蔽住和要打垮它,是两回事,是不能混为一谈的。所以现在言说这个规律,也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彖】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译文】蒙蔽,雾霭蒙蒙遮住了山体;雾霭蒙蒙而使人看不清道路,所以为山下有险。既然山下有险,就要知险而止,这就是蒙的真实含义。这种山下有水,而雾霭蒙蒙的现象是亨通的,是顺沿亨通之道来把握适中的时机。不是我选择这无草木的山,而是这无草木的山选择了我,这就是时机,这就是我的雄心壮志得到反应了。本来的、逝去的,是可以请求的,是以刚健而适中的。再有三条大河,这个江河是不能请求的;因为水气蒸腾而雾蒙蒙,将也会蒙蔽住你们。采用蒙蔽的这个办法,用来培养正道,是圣人的功用之法也,不是一般人所可以了解的。

【说明】本彖传是对全卦、卦辞的解释与补充,尤其说明了“蒙”的真实含义以及“蒙”的功用意义。对我们理解全卦是很有帮助的。

 

【全卦总要】

本卦紧接屯卦,在屯集力量的过程中,对于更强大的力量,只有先采取蒙蔽的办法,使他不查觉我们的屯集,我们才能做好屯集力量的工作。所以,这似乎是周文王带领他的中、上层干部们,来到一座四面环水的山峰下,面对着这幅雾霭笼罩的景象,向他们详细分析目前形势的一场报告会。卦中六爻,阐述了“蒙”的真正含义。初六爻开门见山就是要阐明“蒙蔽”的意思,并强调要利用法度,但又要丢掉以前老的框框套套。九二爻则是说明要包围包住这个“蒙蔽”的山体,并要交纳贡献妇女,继续“迷惑”,才是吉祥的;而我们做子辈、做后辈的必然能够完成家业。六三爻则以天象来说明形势,不要选取“女”星作为观测标准,见到金星,那也是没有穷尽的。因此也不要选取金星作为观测标准。六四爻是要我们坚持方针,困住这个“蒙蔽”的山体。六五爻则强调“蒙蔽”住这个光秃秃而无草木的山体是吉祥的。上九爻则是总结性的发言,即要打击这个“蒙蔽”的山体,是不能用盗寇似的用游击战方法,而要用防御的方法,积极积蓄力量然后施以一次性的毁灭性的打击才行。

本卦是描述治国之策的一种方法,是采用蒙蔽的方法,使殷纣王昏头转向,不理朝政,因而才有可能使殷商王朝逐渐走向穷途末路。这个“蒙蔽”的方法其实也是不得已而用之,作为地处西北边陲的小邦周,国力几乎不能与商王朝正面对垒,在发展壮大自己力量的同时,必须审时度势,在自己力量还在弱小时,只能暂时顺从、服从当时统治者的荒淫无耻,而且还可以利用其荒淫无耻的思想、行为,使其更加荒淫无耻而逐渐走向灭亡。倘若在自己力量还在弱小时,就盲目起兵反殷,反而会使自己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因为当时的殷商王朝不论怎样荒淫无度,残暴无耻,其影响力、号召力还是有的,其军事力量还是强大的,所以周文王只能采取这种“蒙蔽”的办法,使自己的力量迅速扩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在一定的时机一举歼灭殷商王朝。《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第三篇第一章:“商王朝时期,周作为地处商西偏的蕞尔小国,国力几乎不能与商正面对垒,故与商的政治关系显得错综复杂,一则是周自身形成的国家意识,促使其不断扩大所能控制地域及培植其势力,再则这种国家意识又不能露骨地与商王朝形成竞争局面,因此表面上或仪式上的臣属和潜在或利益上的对立,始终成为周国统治者处理与商王朝政治关系的外交核心。”第二章:“文王继位,虽曾为报杀父之仇而出兵伐商,但他很快意识到与商为敌不可取,于是推出一套切合时势又行之有效的治国方略。……在外交方面,文王始终以商周关系作为外交轴心,在政治上卑身事商,力争取得商王朝所认可的‘用显我西土’的外部政治环境,联合商的敌对势力,暗中与商抗衡。文王在帝乙二年伐商,大概只是一种情绪状态下的虚张声势,并未真正交战。当他后来处理商周关系,又变敌对为臣服,恰也符合商的意愿。”所以,结合当时形势来看,周文王采取“蒙蔽”的办法,确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一个谋略。“正是由于西伯审察天时地利,善于权衡商周政治利害关系,下得人和,修内政,纳人才,结与国,屈身事商而得擅主征伐的册封,遂大显于西土,日后终于育成周人的王业”(同引上书)。

————————————————

【注释】1.蒙:(méng)《书·洪范》:“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孔传:“蒙,阴闇。”《诗·鄘风·君子偕老》:“蒙彼绉絺,是绁袢也。”《诗·秦风·小戎》:“蒙伐有苑,虎韔镂膺。”《诗·唐风·葛生》:“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鄢氏、费氏自以为王,专祸楚国,弱寡王室,蒙王与令尹以自利也。”杜预注:“蒙,欺也。”《汉书·扬雄传上》:“雾集蒙合兮。”颜师古注:“雾,地气发也;蒙,天气下也。如雾之集,如蒙之合。”这里用为蒙盖、蒙蔽之意。

2.亨:(hēng)《易·乾·辞》:“乾,元,亨,利,贞。”《易·困·辞》:“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太玄•周》:“信周其诚,上亨于天。”《广雅·释诂》:“亨,通也。”这里用为通达、顺利之意。

3.匪:(fěi)《易·屯·六二》:“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诗·邶风·北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陈风·株林》:“匪适株林,从夏南兮!”《诗·小雅·杕杜》:“匪载匪来,忧心孔疚。”《诗·大雅·公刘》:“笃公刘,匪居匪康。”《诗·周颂·桓》:“天命匪解,桓桓武王。”《广韵·释诂四》:“匪,非也。”这里用为表示否定之意,相当于“不”之意。

4.求:《易·坎·九二》:“坎有险,求小,得。”《诗·召南·摽有梅》:“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小雅·桑扈》:“彼交匪敖,万福来求。”《周礼·地官·牛人》:“凡祭祀共其享牛,求牛以授职人而刍之。”《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衡·讥日》:“作车不求良辰,裁衣独求吉日,俗人所重,失轻重之实也。”这里用为选择、选取之意。

5.童:《易·观·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易·旅·六二》:“旅,即次;怀其资,得童,仆贞。”《诗·小雅·宾之初筵》:“由醉之言,俾出童羖。”《管子·侈糜》:“山不童而用赡,泽不弊而养足。”《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扬倞注:“山无草木曰童。”《汉书·公孙弘传》:“山不童,泽不涸。”颜师古注:“童,无草木也。”《释名·释长幼》:“山无草木亦曰童。”这里用指为山上草木被烧光之意。又指为无草木之光秃秃的山之意。

6.初:《易·睽·六三》:“见舆曳,其牛掣,其人天且劓,无初有终。”《易·巽·九五》:“贞,吉;悔亡,无不利。无初有终,先庚三日,后庚三日,吉。”《诗·豳风·东山》:“勿士行枚。”郑玄笺:“亦初无行陈衔枚之事。”孔颖达疏:“初无,犹本无也。”这里用为副词,与否定词“无”、“不”等连用,表示“本来不……”的意思。

7.筮:(hi市)《易·比·辞》:“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乙本·道经》:“大曰筮,筮曰远,远曰反。”(按:今《老子·二十五章》作“逝”)。这里用为“过去、逝去”之意。

8.告:《书·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不虐无告。”《诗·卫风·考槃》:“独寐寤宿,永矢弗告。”《诗·唐风·扬之水》:“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礼记》:“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这里用为请求之意。

9.渎:《尔雅·释水》:“江、河、淮、济为四渎。四渎者,发原注海者也。”《韩非子·五蠹》:“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释名·释水》:“天下大水四,谓之四渎,江、河、淮、济是也。”这里用为水流之意。

10.发:《诗·小雅·小宛》:“明发不寐,有怀二人。”《诗·大雅·烝民》:“赋政于外,四方爰发。”《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礼记·中庸》:“发、强、刚、毅、足以有执也。”《史记·滑稽列传》:“(孔子曰)《乐》以发和。”《广雅·释诂四》:“发,明也。”这里用为阐明之意。

11.刑:(xíng)通“型”。《书·尧典》:“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书·康诰》:“用其义刑义杀,勿庸以次汝封。”《诗·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诗·大雅·思齐》:“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诗·周颂·清庙》:“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诗·周颂·我将》:“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易·旅·象》:“山上有火,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管子·侈靡》:“贱有实,敬无用,则人可刑也。”《孟子·梁惠王上》:“刑于寡妻。”《孟子·离娄上》:“君子犯义,小人犯刑。”《荀子·王制》:“刑政平,百姓和,国俗节。”《荀子·臣道》:“政令教化,刑下如影,应卒遇变。”这里用为典范、榜样之意。

12.说:(tuō脱)通脱。《易·大畜·九二》:“舆说輹。”《易·睽·上九》:“先张之弧,后说之弧。”《诗·卫风·氓》:“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诗·大雅·瞻仰》:“彼宜有罪,女覆说之。”《管子·心术上》:“大道可安而不可说。”《左传·僖公十五年》:“车说其辐,火焚其旗,不利行师。”这里用为脱离之意。

13.桎:(zhi制)《庄子·达生》:“工倕旋而盖规矩,指与物化而不以心稽,故其灵台一而不桎。”陆德明释文:“司马云:‘桎,阂也。’”《集韵·旨韵》:“桎,碍也。”《晋书·束皙传》:“徒以曲长为梏,儒学自桎。”这里用为窒碍、束缚之意。

14.梏:(gù) 《尔雅·释诂下》:“梏,直也。”郭璞注:“梏,正直也。”《礼记·缁衣》:“《诗》云:‘有梏德行,四国顺之。’”郑玄注:“梏,大也,直也。”按:《诗·大雅·抑》作“有觉德行,四国顺之。”毛传:“觉,直也。”郑玄笺:“有大德行,则天下顺从其政。”这里用为高大、正直之意。

15.包:《易·泰·九二》:“包荒,用冯。”《易·否·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易·姤·九二》:“包有鱼,无咎,不利宾。”《诗·召南·野有死麇》:“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毛传:“包,裹也。”《尔雅·释诂四》:“包,裹也。”《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黄帝内经》:“所以包罗万象,举一千从。”这里用为“包容”之意。

16.纳:(nà那)《易·坎·六四》:“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书·禹贡》:“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銍,三百里纳秸服。”《管子·君臣上》:“君善用其臣,臣善纳其忠也。”《春秋·庄公二十二年》:“冬,公如齐纳币。”《盐铁论·本议》:“农人纳其获,女工效其功。”这里用为交纳、贡献之意。

17.子:商周天子、诸侯的自称。《易·随·六二》:“系小子,失丈夫。”《书·汤誓》:“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此小子,谓君王自称。

18.克:《易·同人·九四》:“乘其墉,弗攻克,吉。”《易·复·上六》:“至于十年,不克征。”《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诗·小雅·小宛》:“饮酒温克。”《诗·大雅·生民》:“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左传·宣公八年》:“雨,不克葬。庚寅,日中而克葬。”杜预注:“克,成也。”《老子·五十九章》:“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这里用为完成之意。

19.家:谓家国之意。这是周文王自谦称家,不好明显称国,因为当时小邦周只能算殷商王朝分封的一个诸侯。

20.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三宿,有星四颗。《易·观·六二》:“窥观,利女贞。”《易·咸·辞》:“咸,亨:利贞,取女,吉。”《易·家人·辞》:“家人,利女贞。”《易·姤·辞》:“姤,女壮,勿用取女。”《诗·大雅·荡》:“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正字通·女部》:“女,宿名。”《晋书·天文志中》:“怀帝永嘉六年七月,荧惑,岁星,太白聚牛、女之间。”这里专指为星名。

玄武七宿(见高鲁《星象统笺》

 

21.金:星名,金星的简称。水、金、火、木、土这五大行星,在古时有一组更为通行的名称,即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易·噬嗑·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易·姤·初六》:“系于金,柅贞,吉。有攸往,见凶。羸豕孚蹢躅。”本爻所指的金星,即是指太白星。

22.夫:代词,表示远指,相当于“那”、“那个”、“那些”。 《易·比·辞》:“不宁方来,后夫,凶。”《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淮南子·齐俗》:“此一是非,隅由也;夫一是非,宇宙也。”这里用为“那些”之意。

23.躬:《易·震·上六》:“震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易·涣·六三》:“涣其躬,无悔。”《诗·邶风·谷风》:“我躬不阅,遑恤我后!”《诗·邶风·式微》:“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诗·大雅·召旻》:“职兄斯弘,不灾我躬。”《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潞子为善也躬,足以亡尔。”王引之述闻:“古字躬与穷通,躬当读为穷。潞子之为善也穷,言潞子之为善,其道穷也。”《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书·朱巳谓魏王》:“皆识秦之欲无躬也,非尽亡天下之兵而臣海内,必不休。”这里用为穷尽之意。

24.困:《易·困·辞》:“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广雅·释诂一》:“困,极也。”《广雅·释诂四》:“困,穷也。”意思是围尽,穷极到大地的边缘之意。后来这个字的用义被缩小,只用来形容艰难、窘迫的情形。又指处于艰难困苦而无法摆脱的境地。

25.击:《易·蒙·上九》陆德明释文引王肃云:“击,治也。”《易·益·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这里用为治理之意。

26.果:《易·剥·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周礼·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龟之八命……五曰果。”郑玄注:“果,谓以勇决为之。”《论语·雍也》:“由也果,於从政乎何有?”《国语·晋语》:“其身果而辞顺。”《国语·周语中》:“故制戎以果毅,制朝以序成。”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凡此之辈数百人,皆忠壮果烈,有智有仁。”《玉篇·木部》:“果,果敢也。”《广韵·果韵》:“果,定也。”这里用为果敢、果断之意。

27.行:(háng)《易·豫·辞》:“豫,利建侯,行师。”《易·艮·辞》:“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书·禹贡》:“祗台德先,不距朕行。”《书·酒诰》:“亦罔非酒惟行。”《诗·魏风·十亩之间》:“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诗·小雅·大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尔雅·释诂下》:“行,言也。”郭璞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战国策·燕策》:“行而无信。”洪颐煊《读书丛录》卷八:“《左氏哀元年传》:‘因吴太宰嚭以行成。’服虔注:‘行成,求成也。’《管子·山权数篇》:‘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是皆行为言也。”这里用为言说之意。

28.育:《易·渐·九三》:“妇孕不育,失其道也。”《书·盘庚中》:“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国语·晋语》:“至如今不育。”《国语·周语》:“子孙蕃育之谓也。”《广雅》:“育,生也。”这里用为生育之意。

29.德:《易·讼·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诗·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诗·卫风·氓》:“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诗·大雅·既醉》:“既醉以酒,既饱以德。”《易·坤·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十章》:“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庄子·天地》:“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成玄英疏:“玄古圣君无为而治天下,自然之德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可以王矣?”《新书·道德说》:“六德六美,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万物也。”这里用为客观规律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