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文化网站 2010-12-13

 

 

贲者,光明照耀而显露、而发抒也。艮为山在上,离为火在下,山下有火。山下之火光明照耀,使整座山体光明显亮,从而可以使人看到整座山的形状与轮廓,从而可以使人了解这座山。在《损》卦中,我们知道周文王是将山比喻为国家政权,也就是“江山”之意。“江山”这个词一直沿用到今天,都是国家政权之意,所以本卦之山,也是喻为国家政权。山下有火,山体明亮,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政权已经显露在大地上了,因此,国家的政策也要显露、发抒出来,要让大地上所有的人们都知道,这就是本卦的宗旨。

卦中六爻,详细叙述了显露与发抒的各种方式方法,初九爻要求显露、发抒于最基层的百姓,因此要不乘车而徒步推进,不能走马看花。六二爻是说明显露、发抒于外的过程是缓慢的,不能操之过急。九三爻则是要求显露、发抒于外要普及全面,要长久持之以恒。六四爻则是形容显露、发抒于外的方式方法。六五爻则是将显露、发抒于外提高到王公贵族等上层社会,虽然对不得不送礼而感到遗憾,但最终却是吉祥的。上九爻是本卦的最重要的一点,即是陈述、表明显露、发抒于外的宗旨,即是宣扬周国的政策、体制,以达到团结更多的人民的目的。

本卦上下呼应,首尾连贯,一气呵成,其让光明照耀自己,显露、发抒自己的方式方法,乃是向世界广告自己,确是现代广告学的典范。

 

【辞】贲1,亨,小2;利有攸往。

【译文】山下有火,是亨通的;但山下之火是短暂的,因此利于有所前往。

【说明】山下有火,使人能看到山的形状及轮廓,火光使山体能够更加清晰地显露出来。国家如同山体,是需要显露出来给人民看到的,让人民了解的。周文王在看到山下之火使山体明亮显露出来的情形后,认为国家政权也应该显露、发抒于外,让人民都看到,都了解。这样才能使周国扬名于大地,才能团结更多的人民,才能更加壮大周国的力量。如若默不作声,封闭自己,人民不了解你,你怎么能团结更多的人民呢?所以,根据山下有火而使山体明亮的这种情形,我们应该显露、发抒我们的国家的政策方针。然而,山下之火却是短暂的,不可能长久地燃烧的,所以,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有所前往,去点燃更多的火,去唤醒更多的人民,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本卦是继《家人》、《益》、《涣》、《渐》、《屯》等卦之后,周文王富国强兵,积畜力量反殷的又一重大的方针政策,这种方针政策是与战争征伐相得益彰的,两者互为补充,这确实是周文王的伟大之处。

 

【初九】贲其趾3,舍车而徒。

【译文】显露发抒于外,要从最基层着手,因此要舍去车辆而徒步前行。

【说明】本爻是全卦之始,开宗明义即是要抓住基层的平民百姓。既然要从基层开始,就不能走马看花,一晃而过,而是要舍去车辆,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才能将国家的政策、方针显露给人民,让人民了解。而只有让人民了解了国家的政策方针,人民才能拥护国家,才会服从国家的法令法规。这在现代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在商周时代,统治者根本不会让人民了解国家政策,甚至于参与国家政策的决策。所以周文王此举确实是史无前例的,是相当胆大的,但确实是深得民心的。

 

【六二】贲其须4

【译文】显露、发抒于外,是要迟缓、缓慢地进行的。

【说明】本爻紧接初九爻,先从基层开始进行,不要走马看花;所以应该认识到,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要慢慢地进行;既然我们要显露、发抒于外,就是要宣扬我们周国,既然要宣扬周国,就要向人民慢慢地解说,切不可操之过急。也就是说,“其须”,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

 

【九三】贲,如56,如永7;贞,吉。

【译文】显露、发抒于外,如同好象淹没之势,如同好象久远长久之道。贞问,吉祥。

【说明】本爻亦紧接初九、六二爻,宣扬周国的这项工作,还要全面铺开,要象黑暗淹没大地,或象洪水淹没田野一般,将我们周国的政策灌输到每一个人的心中。这是周文王显露、发抒工作的第三条及第四条方针。一,基层;二,缓慢;三,淹没,也就是要全面灌输;四,长久,也就是要持之以恒。也只有这样操作,周国的政策才能深入民心,才能达到显露发抒于外的目的。

 

【六四】贲,如皤8,如白马,翰9如;匪1011,婚媾12

【译文】显露发抒于外,要象白发老人一样耐心,又要象马一样快捷。要让人民明白,我们不是盗贼,是来宣扬周国的,是代表周国来谈婚姻及人民之间相交合的。

【说明】本爻是描述周文王宣扬周国的第五及第六条方针。五,如同白发老人一样,有耐心,有经验,因为一般的老人说话,大家都是要听的。六,如同白马一样快速,就是要加快工作速度,虽然要象老人一样耐心,但也要讲速度,讲思想的高、远,才不至于使宣扬周国的工作慢悠悠地进展缓慢。我们周国原来是偏远部落,故给中原地区的人民印象不好,我们这次大范围显露、发抒我们周国的政策,首先要给人民说清楚,我们再也不是原来的周国了;我们周国现在已经很强大、很富裕了,可以和各诸侯国谈论政治联姻了,可以相交合了,这就是周文王宣扬周国的第七条方针。

 

【六五】贲于丘13园,束14帛戋戋15,吝;终吉。

【译文】显露、发抒于很大的城邑,并显示出我们带有很多布帛、丝帛,这样做虽然有些遗憾,但最终却是吉祥的。

【说明】本爻是在前四爻的七条方针后的另一个方针,即第八条方针。这就是说,除了我们以上所作的工作以外,我们还要去那些很大的城镇。但到那些很大的城镇时,要采取不同的办法,即要带上一定的礼物去。比如显示出我们带有很多布帛、丝帛等,因为那些大城镇的官员一般来说是比较富裕的,我们只有送给他更多更好的礼物,他才可能听我们言说。而我们只有显示出比他们更富裕,才能显示出我们周国的富强。虽然我不赞成送礼,但这是社会习俗,不得不如此。这是周文王的遗憾,但这遗憾不是坏事,最终它是吉祥的。

 

【上九】白16贲,无咎。

【译文】陈述、表明我们显露、发抒的意义,是没有过错的。

【说明】本爻乃全卦之终,亦是全卦的总结。也就是说,所施行的八条方针,都是向人民陈述、表明我们周国的政策,陈述、表明我们周国的富强,目的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壮大周国,最后达到反殷的目的。本卦是周文王处心积虑壮大周国的策略,也是古代广告学的典范。

 

【象】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17政,无敢折18狱。

【译文】山下有火,山体显露,这就是“贲”。君子应以观山体通明为戒,明白治理广大平民百姓的方法,没有敢于指斥、责难设狱之事。

【说明】火在山下,照耀山体通明,山的优点显露出来了,同时也显露出缺点。治理广大平民百姓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有奖亦有罚;尤其是对于犯错、犯罪之人,应该有适当的惩罚方式。在奴隶制社会,奴隶是贵族们的私有财产,是根本谈不上有人权的,稍有犯错,便会被砍头杀死打死,而周文王从富国强兵的立场上考虑,也从劳动力资源的考虑,极力反对动辄处死奴隶,因此他建议设立监狱,用以惩罚犯错犯罪较轻的奴隶,使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不仅增加了许多劳动力资源,也收买了人心,也体现了他的慈悲为怀。因此,象传所提出的“无敢折狱”,就是要基层统治者及贵族们明白治理平民百姓的方法,做到赏罚公平,这样,就不会有人反对设立监狱了。

 

【彖】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译文】显露、发抒于外,是亨通的;柔火来临而文明刚强,所以是亨通的。分出刚居上而文明柔弱,所以是短暂的,既知道其柔弱的短暂,就应该有所前往,这是天的文明之象。文明是会停止的,这就是人类的文明之象。观察天的文明之象,就可以观察到四时的变化;观察人类的文明之象,就可以教化天下人民了。

【说明】天有文明之象,才会化育万物;人有文明之象,才会有前进发展。因此,根据天的文明之象,就可以观察到天的运行规律,就可以观察到四时的变化;而观察到四时的变化,则可以指导农业的生产种植。而农业的生产种植,则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因为,一旦农业化生产方式确立下来,城镇肯定会随之而出现。因为农民们的天然的自卫策略就是团结起来,建立起紧密团结的家园,可以抵抗侵略和抢掠。城镇的建立则意味着为人们提供一个个性相对较小的空间,这一空间活动自由减弱、粮食输入设施则更完善,这就是贡赋和税收制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愿意用自由换取安全。一旦城邑呈上升趋势,农民们的安全得到适当保障,它就需要生产超出消费能力的食物和用品,从而使有些人不必当农民,而从事别的有用的事情成为可能。有些人可能会成为制造工具和饰品方面的有一技之长的工匠,有的人则会成为专业武士,或是商人,或是统治者。他们从本质上讲,都是以自己的工作换取食物和报酬,而农民则用粮食换取这些非农业人员提供的服务。因此,城邑的出现则标志着文明的开始,文明要求人类理智地使用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不是依赖自然本身的简单循环,因此提高生产力,使人们尽可能地安居乐业,相应地也就需要有人类组织的新形式。自夏朝有了初始的国家组织形式后,这种奴隶制形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因此周文王要改变奴隶制社会的组织形式,以期能使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全卦总要】

本卦亦是紧接噬嗑卦,在遭遇了一场地震地裂后,周文王意识到上天大地对人类的惩罚,因而要利于用狱,惩治有罪之人。这种制度就是不进行随意屠杀和任意体罚而进行关押,让犯错犯罪的人有反省改正的机会。这无疑是对奴隶以及普通老百姓的格外宽待,也是对奴隶私有制的反对和批判。在奴隶制社会,奴隶是贵族们的私有财产,是根本谈不上有人权的,稍有犯错,便会被砍头杀死打死,而周文王从富国强兵的立场上考虑,也从劳动力资源的考虑,极力反对动辄处死奴隶,因此他建议设立监狱,用以惩罚犯错犯罪较轻的奴隶,使他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这样,不仅增加了许多劳动力资源,也收买了人心,也体现了他的慈悲政策。而这种宽待政策,要宣扬出去,要让全天下人民都知道,都来归顺小邦周,那么,小邦周也就可以强大了。这就是本卦的宗旨。

周文王卑身事商,暗中积蓄力量,无疑取得了很大成功。《史记·周本纪》称:“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左传·襄公四年》谓:“文王帅殷之叛国以事纣,唯知时也。”《后汉书·西羌传》云:“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宾服,乃率西戎,征殷之叛国以事纣。”这些记载都说明了本卦的宗旨。

“正是由于西伯审察天时地利,善于权衡商周政治利害关系,下得人和,修内政,纳人才,结与国,屈身事商而得擅主征伐的册封,遂大显西土,日后终于育成周人的王业”(《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下编》李学勤主编)。显明自己,与现代的推销自己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显明,是将自己的里里外外都暴露出来,显露出来,让别人能看到,能知道你有好的方针政策和良好的生存环境、投资环境。而现代的推销自己,一是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好的东西,全靠媒体和舆论造出一些假象,诱使人们上当受骗;二是自己确实有一些好东西,就将这些好东西推销宣传出去,而坏的则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看到和知道,这就会使许多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为别人一旦发现了你的弱点,你也就失去了“诚信”,而诚信则是每个人、每个企业、每个国家都应该具备的。

——————————————————

【注释】1.贲:(bēn)《书·盘庚》:“用宏兹贲。”《书·汤诰》:“天命弗僭,贲若草木。”《荀子·尧问》:“忠诚盛於内,贲於外,形於四海。”梁启雄简释引刘师培曰:“贲,偾古通;偾,奋亦古通。《广雅》训奋为‘动’,又训为‘舒’;《史记》集解训奋为‘发’,则‘实於外’者,即发抒於外之义。”这里用为显露、发抒于外之意。

2.小:《易·屯·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易·泰·辞》:“泰,小往大来,吉,亨。”《易·睽·辞》:“睽,小事吉。”《易·小过·辞》:“小过,亨,利贞。可小事,不可大事。”《易·既济·辞》:“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成玄英疏:“言龄命短促,故谓之小年也。”这里用为形容短暂之意。

3.趾:《易·噬嗑·初九》:“履校灭趾,无咎。”《诗·周南·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左传·宣公十一年》:“议远迩,略基趾。”杜预注:“趾,城足。”《篇海类编·身体类·足部》:“趾,与址同。”《文选·潘岳(西征赋)》:“擢百寻之层观,今数仞之余趾。”李善注:“趾,基也。”这里用为基础之意。

4.须:《左传·成公二年》:“师败矣,子不少须,众惧尽。”《荀子·礼论》:“故天子七月,诸侯五月,大夫三月,皆使其须足以容事。”王念孙杂志引王引之曰:“须者,迟也。谓迟其期,使足以容事也。”《正字通·页部》:“须,迟缓也。”这里用为迟缓、缓慢之意。

5.如:《易·小畜·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易·晋·初六》:“晋如,摧如,贞,吉。”《书·秦誓》:“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诗·郑风·大叔于田》:“执辔如组,两骖如舞。”《论语·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广雅·释言》:“如,若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女部》:“如,凡相似曰如。”这里用为如同、好象之意。

6.濡:《诗·邶风·匏有苦叶》:“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诗·曹风·候人》:“不濡其翼。”《礼记·祭义》:“春雨露既濡。”《汉语大字典·水部》:“濡,淹没。”这里用为淹没之意。

7.永:《易·萃·九五》:“萃有位,无咎。匪孚,元,永贞,悔亡。”《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书·毕命》:“资富能训,惟以永年。”《诗·周南·汉广》:“江水永矣,不可方思。”《诗·大雅·下武》:“永言孝思,孝思维则。”《诗·周颂·载见》:“以介眉寿,永言保之。”《论语·尧曰》:“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尔雅·释诂上》:“永,长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永部》:“永,引申之,凡长皆曰永。”这里用为久远、长久之意。

8.皤:(po婆)《说文·白部》:“皤,老人白也。”《后汉书·樊宏传附樊准》:“故朝多皤皤之良,华首之老。”李贤注:“皤皤,白首貌也。《书》曰:‘皤皤良士。’”这里用为白发老人之意。

9.翰:(han汉)《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诗·大雅·常武》:“王旅嘽嘽,如飞如翰。”孔颖达疏:“翰,是飞之疾者。”这里用为快速之意。

10.匪:《易·屯·六二》:“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诗·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诗·小雅·杕杜》:“匪载匪来,忧心孔疚。”《诗·小雅·湛露》:“匪阳不晞。”《诗·大雅·文王有声》:“匪棘其欲,遹追来孝。”《诗·大雅·公刘》:“笃公刘,匪居匪康。”《诗·周颂·桓》:“天命匪解,桓桓武王。”《广韵·释诂四》:“匪,非也。”这里用为表示否定之意,相当于“不”之意。

11.寇:《易·屯·六二》:“屯如,亶如,乘马班如;匪寇。”《书·康诰》:“寇攘奸宄,杀越人于货。”谓指盗贼之意。

12.媾:(gou够)《易·屯·六二》:“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易·睽·上九》:“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战国策·赵策》:“楼缓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得无更割其内而媾!”《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说文·女部》:“媾,重婚也。”段玉裁注:“重婚者,重叠交互为婚姻也。”《正字通·女部》:“媾,合也。”这里用为相交合之意。

13.丘:《易·颐·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广韵·尤韵》:“丘,大也。”这里用为很大的城邑之意。

14.束:《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这里用为量词之意。束帛,谓一捆丝帛、布帛或几捆之意。

15.戋:(jian见)《集韵·先韵》:“戋,戋戋,显露貌。”这里用为显示出来之意。

16.白:《楚辞·九章·惜诵》:“情沈抑而不达兮,又蔽而莫之白也。”《荀子·荣辱》:“身死而名弥白。”《玉篇·白部》:“白,告语也。”这里用为陈述、表明之意。

17.庶:《书·召诰》:“厥既命殷庶。”《书·皋陶谟》:“庶明厉翼。”《诗·小雅·巧言》:“乱庶遄沮。”《诗·大雅·卷阿》:“既庶且多。”《国语·周语》:“制义庶乎以行之。”《尔雅·释诂下》:“庶,众也。”邢昺疏:“谓众夥也。”《春秋考异郵》:“明庶风至。”《说文·广部》:“庶,屋下众也。”这里用为众多平民百姓之意。

18.折:《史记·吕太后本纪》:“陈平、绛侯曰:‘於今面折庭争,臣不如君。”《后汉书·李育传》:“更相非折。”李贤注:“折,难也。”《正字通·手部》:“折,直指人过失曰折。”这里用为指斥、责难之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